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善見

鎖定
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鮮卑族。東魏開國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母為清河王妃胡智。 [21]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逃離洛陽,西奔長安。於是大丞相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年號天平,遷都鄴城,由大司馬元亶和權臣高歡共同輔政。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輔政。 [22-24] 
武定八年(550年),元善見禪位於齊王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被高洋毒殺,享年二十八歲,諡號孝靜皇帝,安葬於漳西山崗。 [25-26] 
全    名
元善見
諡    號
孝靜皇帝 [26] 
封    號
中山王(禪位後)
年    號
天平(534年)、元象(538年)、興和(539年)、武定(543年)
所處時代
南北朝(東魏)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洛陽
出生日期
524年
逝世日期
552年1月21日
安葬地
漳西山崗 [26] 
在位時間
534年 至 550年
前    任
北魏孝武皇帝元修
繼    任
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元善見人物生平

元善見清河世子

孝靜帝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母親為清河王妃胡氏(靈太后的堂侄女)。 [12] 
永熙三年(534年),元善見官拜通直散騎侍郎。同年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28]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權臣高歡決裂,於是逃離洛陽,西去關中投奔宇文泰 [29]  元修走後,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大司馬,全權處理國家政務。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高歡很瞧不上元亶這副輕狂無知的作派, [13]  [20]  於是把元亶趕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同年十月十七日,元善見在洛陽城東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平 [2] 

元善見傀儡皇帝

由於權臣高歡之前未能和孝武帝元修搞好關係,所以高歡為自身名聲考慮,對待新任皇帝元善見一直非常地恭敬,讓元善見享受了十幾年風平浪靜,榮華富貴的皇帝生涯。每次陪侍宮廷宴會,高歡經常跪在地上給元善見祝壽;元善見外出時乘坐在步輦上,而高歡則小心翼翼地手捧香爐,步行跟在他的身後。高歡的臣子們見狀,也學着高歡客氣地對待元善見。 [27]  天平四年(538年),元善見想要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起初多次推辭,但元善見堅持己見,興和元年(539年)五月,元善見如願以償地迎娶了高歡的女兒為皇后。 [14] 
武定五年(547年),高歡去世,其長子高澄承襲父職,繼續把持東魏朝政。起初,高澄和元善見的關係還算友好,高澄為世子時,迎娶了元善見之妹元仲華為妻,元仲華生下高澄的兒子高孝琬後,元善見親自到高澄的府邸為他恭賀,並大手一揮拿出上萬匹錦緞的重禮賞賜給高澄夫婦,再加上權貴大臣們的一些贈送,這些禮物竟然多到堆滿了十間屋子。 [15]  [30]  等到高澄接替高歡的位置後,卻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元善見的關係日益惡化。高澄後來逐漸覺得,東魏是高家打下來的,皇帝也應該姓高。高澄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 [11]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亂”,攻陷了蕭梁不少城池,孝靜帝元善見封高澄為相國、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孝靜帝曾經在鄴東狩獵,乘快馬追趕獵物,監衞都督從後面大喊:“皇上千萬不要騎太快,大將軍在看着呢!” [3] 
高澄曾經在孝靜帝元善見身邊陪侍,舉着酒杯對着他説:“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元善見突然開始發脾氣,對高澄喝斥道:“自古以來沒有不亡國的,所以朕也沒有什麼辦法!”見到元善見毫無徵兆地給自己臉色看,原本就有些暴躁的高澄當即決定要給他點教訓,生氣地説道:“朕,朕,狗腳朕!”讓崔季舒打了元善見三拳。被連續打了三拳的元善見當場呆住,一動不動也不敢還手。看到元善見這副模樣,高澄轉身拂袖而去。 [4] 
後來元善見背起了謝靈運的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5]  大臣荀濟聽出了他的“暗示”,於是找上了華山王元大器,元瑾密謀,準備一起幫元善見對付高澄。然而,元善見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做事風格證明了他並不是個做皇帝的料:經過一番苦苦思索,最終元善見竟想出了挖地道鋤奸的“妙計”,並打算一鼓作氣把地道挖至好幾十裏之外,位於鄴城北部的高澄住所。如此之遠的距離,結果自然是不出意外:地道剛挖到千秋門附近,守門的士兵就清晰地聽到來自地下的聲響,於是扭頭上報給了高澄。高澄得知消息後,闖入皇宮,憤怒地質問道:“我們父子兩代忠心耿耿,立功無數,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呢?這件事一定是你身邊的侍衞和嬪妃慫恿你這麼幹的!”高澄説罷,便示意左右捕殺胡夫人和李嬪。元善見説:“是你要謀反,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又怎麼會在乎幾個女人的性命!”聽到這裏,高澄對着元善見磕了幾個頭,大哭着向他謝罪。 [6]  隨後,兩人在一起痛快地喝酒,高澄一直和他在宮中飲酒到深夜,方才離開。 [6] 
直到三天後,高澄決定把元善見幽禁在含章堂,並將幫助元善見“行刺”的荀濟,元瑾,元大器全部丟進大鐵鍋裏烹殺。 [7]  武定七年(549年)九月,高澄在東柏堂意外遇刺身亡。 [16]  得知高澄被殺的消息,元善見欣喜若狂,然後開始興奮起來:“高澄之死真是天意啊!現在是朕該掌權的時候了。”還未等他暢想完畢,高澄之弟高洋帶領二百名士兵入昭陽殿拜見孝靜帝元善見,對他説道:臣高洋,家中出事,需要去晉陽一趟。”説罷,對着元善見行了個大禮,轉身離開。元善見當場被嚇得目瞪口呆,看着高洋遠去的背影,説:“此人看起來似乎不好對付,我不知哪天就會被他所害!” [17] 

元善見禪位高洋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元善見禪位於高洋, [8]  高洋對他還算優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户。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旌旗,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三個兒子也都封為縣公,各自食邑一千户,並在中山設立了魏室宗廟。 [9]  元善見的高皇后也被高洋封為太原長公主。禪位之後孝靜帝元善見沒事情可幹,整日和妻子飲酒、賦詩,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高洋即位後,外出巡幸時,經常帶上元善見,讓他跟隨在自己身後。 [18]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北齊政權的根基已經相當牢固。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元善見時,偷偷下了毒,元善見沒有防備,結果中毒而死。隨後,高洋下令把元善見的三個兒子全部處死。 [10]  [19] 

元善見歷史評價

魏書》:“帝好文學,美容儀。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羣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 [11] 
北史》:①“帝好文,美容儀。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羣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②“靜、恭運終天祿,高蹈唐、虞,各得其時也。” [12] 

元善見家庭成員


關係
簡介
祖輩
曾祖父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曾祖母
羅夫人
祖父
清河文獻王元懌
父母
父親
清河文宣王元亶
母親
清河王妃胡智
后妃
皇后
妃嬪
嬪李氏,後為北齊武成帝高湛
子女
兒子
太子元長仁等三人,一同被殺

元善見史書記載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

元善見後世紀念

元善見陵墓位於河北省磁縣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墓羣中,當地俗稱“天子冢”,人沿北坡台階上下可聽到清脆悦耳的“丁冬”水滴聲,如在台階上燃放鞭炮,水聲更響。但謎底至今尚未揭曉。 [1] 
參考資料
  • 1.    河北北朝墓羣“天子冢”水聲台階之謎待解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12-15]
  • 2.    《魏書·孝靜紀》:出帝既入關,齊獻武王奉迎不克,乃與百僚會議,推帝以奉肅宗之後,時年十一。永熙三年冬十月丙寅,即位於城東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
  • 3.    《魏書·孝靜紀》:帝嘗與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衞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
  • 4.    《魏書·孝靜紀》:文襄嘗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悦,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腳朕!”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 5.    《魏書·孝靜紀》: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
  • 6.    《魏書·孝靜紀》: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於宮內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文襄下牀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久乃出。
  • 7.    《魏書·孝靜紀》: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
  • 8.    《魏書·孝靜紀》:武定八年五月丙辰,詔歸帝位於齊國,即日遜於別宮。
  • 9.    《魏書·孝靜紀》:齊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封帝為中山王,邑一萬户;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户;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於中山國立魏宗廟。
  • 10.    《魏書·孝靜紀》:二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時年二十八。三年二月,奉諡曰孝靜皇帝,葬於漳西山崗。
  • 11.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30]
  • 12.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30]
  • 13.    《資治通鑑•梁記八》:時清河王亶出入已稱警蹕,歡醜之。
  • 14.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孝靜皇后高氏,齊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詔娉以為皇后,神武前後固辭,帝不許。興和初,詔司徒孫騰、司空襄城王昶等奉詔致禮,以後駕迎於晉陽之丞相第。五月,立為皇后,大赦。
  • 15.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文襄敬皇后元氏,魏孝靜帝之姊也。孝武帝時,封馮翊公主,而歸於文襄。容德兼美,曲盡和敬。初生河間王孝琬,時文襄為世子,三日而孝靜幸世子第,贈錦彩及布帛萬匹。
  • 16.    《資治通鑑》:澄自投傷足,入於牀下,賊去牀,弒之。
  • 17.    《資治通鑑》:東魏主竊謂左右曰:“大將軍今死,似是天意,威權當復歸帝室矣!”洋留太尉高嶽、太保高隆之、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子如、侍中楊愔守鄴,餘勳貴皆自隨。甲午,入謁東魏主於昭陽殿,從甲士八千人,登階者二百餘人,皆攘袂扣刃,若對嚴敵。令主者傳奏曰:“臣有家事,須詣晉陽。”再拜而出。東魏主失色,目送之曰:“此人又似不相容,朕不知死在何日!”
  • 18.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隨。帝后封太原公主。
  • 19.    《資治通鑑》:使人鴆中山王,殺之,並其三子,諡王曰魏孝靜皇帝。
  • 20.    《魏書•卷十一•帝紀十一》:八月甲寅,推司徒公、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幾,居尚書省。辛酉,齊獻武王西迎車駕。
  • 21.    《魏書·卷十二·帝紀十二》: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
  • 22.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推司徒公、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幾,居尚書省。辛酉,齊獻武王西迎車駕。
  • 23.    《魏書·卷十二·帝紀十二》:冬十月丙寅,即位於城東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
  • 24.    《北史·卷六·齊本紀第六》:魏帝詔以文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台、勃海王。
  • 25.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丙辰,遜帝位於齊。天保元年己未,封帝為中山王,邑一萬户。
  • 26.    《魏書·卷十二·帝紀十二》:二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時年二十八。三年二月,奉諡曰孝靜皇帝,葬於漳西山崗
  • 27.    《資治通鑑·梁紀十六》:獻武王(高歡)自病逐君之醜,事靜帝禮甚恭,事無大小必以聞,可否聽旨。每侍宴,俯伏上壽;帝設法會,乘輦行香,歡執香爐步從,鞠躬屏氣,承望顏色,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 28.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29.    《南史·卷七·梁本紀中》:是歲,魏孝武帝迫於其相高歡,出居關中。
  • 30.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世子辭,求通受諸貴禮遺,於是十屋皆滿。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