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矬,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矬(cuó),部首為矢,總筆畫為12筆,釋義為身材短小,容貌醜陋。
中文名
拼    音
cuó
部    首
倉    頡
OKOOG
總筆畫
12
五筆98
TDWF
五筆86
TDWF
統一漢字
U+77EC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 身材矮:~個子。
2、 矮 [2] 

詳細字義

〈形〉
1、 身材短小。如:矬矬(矮小;低矮);矬人(軀幹短小的人);矬小(指軀幹短小;矮小);矬矮(矮小)
2、 容貌醜陋。如:矬陋(短小丑陋)
〈動〉
1、 將身子蜷縮起來。如:矬身(蹲下身體)
2、 下墜。如:日已矬西 [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昨禾切《集韻》《韻會》徂禾切,𠀤坐平聲。《博雅》短也。《北史·宋世景傳》孝王學涉,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
鹽場名。《元史·百官志》廣東鹽場十三所,一曰矬峒場。 [3] 

漢語大詞典

矬 [cuó ㄘㄨㄛˊ]
[《廣韻》昨禾切,平戈,從。]
1.身材短小。 南朝 齊 蕭子良《淨住子·淨行法門·皇覺辨德門一》:“未見貌醜鑑鏡,有悦目之華,體矬照水,發溢羣之觀。” 清 褚人獲 《堅瓠四集·嘲肥矬》:“ 吳明卿 二子,皆肥而矬。” 蕭軍 《初秋的風》二:“他的個子矬得太不成樣子了!”2.泛指高度較低。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等《報恩寺南池聯句》:“跁跒松形矮,般跚檜樾矬。”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捧心》:“髻兒矬,病在心窩,為你香消玉減,蹙損雙娥。” 郭小川 《春歌》之一:“看,萬丈峯巒,千丈高坡,在我們的腳下無不變得低矬。” 3.向下降,從高到低。《西遊記》第二九回:“ 八戒 把身一矬,依然現了本相,侍立階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少年便痛得了不得,矬了身子墩下去。” 清 趙慶熺 《香銷酒醒曲·謝文節公遺琴》:“回首 厓山 日易矬,瑤花死後葬雲窩。” 4.容貌醜陋。 明 高明 《琵琶記·奉旨招婿》:“我做聰俊的媒婆,兩腳疾走如梭。生得不矮又不矬,人人都來請我。”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詮俗》:“貌寢而不揚曰矬。” 5.逼,逼迫。《醉醒石》第十五回:“公子吃眾人矬得緊,竟出張退契與了。”
【矬人】軀幹短小的人。 唐 裴坦酒令》詩:“矬人饒舌,破車饒楔。”
【矬小】指軀體短小,矮小。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江南木客》:“ 新城縣中田村民李氏妾生子,軀幹矬小,面目睢盱如猴,手足僅寸,不類人。” 蕭軍 《軍中》二:“屋子矬小而潮濕,挨近牆根有大小的耗子洞穴。”
【矬子】身材短小的人。《白雪遺音·玉蜻蜓·問卜》:“矬子爬樓梯,受享榮華保安寧。”《花城》1980年第7期:“他是個小矬子,腿腳靈便,短髮裏還沒有多少銀絲。”
【矬陋】短小丑陋。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醜。”《舊唐書·方伎傳·惠能》:“ 惠能 謂使者曰:‘吾形貌矬陋,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
【矬倒】蜷伏倒地。 明 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未逢人先準備彎腰見,使不得站堂堂矬倒裙邊。”《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脱楊生》:“這些手下人也被道人和尚們大碗頭勸着,一發不顧性命,吃得眼定口開,手痑腳軟,做了一堆矬倒。”
矬矮】身材短小。 元 白樸梧桐雨》楔子:“這人又矬矮,又會舞旋,留着他解悶倒好。”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喬白巖》:“是時邊軍每於市橫行,強買貨物。 寇公 亦選矬矮精悍之人,每早晚祇候行宮,必以自隨,若遇此輩,即與相持。邊軍大為所挫,遂斂跡。”

方言集匯

粵語:co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co2 [客英字典] co2 [台灣四縣腔] co2 [客語拼音字彙] co2 [1] 
湖南話:騙。示例:矬人:騙人。
南京話:cuo2 形容詞,差、有缺陷的。
贛語:soe2,差勁。不曉得幾矬;矬啦西(沒用的人)

常用詞語

[2] 
矮矬
矮矬子
欹矬
矬倒
矬陋
矬人
矬小
矬子
矬梨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