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慶熺

鎖定
趙慶熺(1792--1847)清文學家。字秋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約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前後在世。性倜儻,工詩詞,家貧好讀書。道光二年(1822)進士,遲迴二十年,選延川知縣,因病未赴,後改浙江金華府教授,亦末履任(未到任便病亡)。趙慶熺工詩詞散曲,尤擅散曲。風格爽朗,間雜悲感,詞頗清新。著有《楚遊草》、《蘅香館詩稿》、《香消酒醒詞》,散曲有《香消酒醒曲》一卷,有小令九首,套數十一篇。並傳於世。 [1] 
中文名
趙慶熺
國    籍
清朝
出生日期
1792年
逝世日期
1847年

趙慶熺作品名稱

青 梅
海棠花發燕來初,梅子青青小似珠,與我心腸兩不殊①。你知無,一半兒含酸一半兒苦。

趙慶熺作品註釋

①兩不殊:沒有兩樣。
【品評】此曲為詠物之作,所詠者為未熟的青梅。在傳統詩詞中,青梅往往是少年時代的象徵。李白詩“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描敍的就是幼少時的兒女情事。
此曲着眼於青梅的酸和苦。這是通過題詠青梅寄寓一種微妙的情感。
首句是説海棠花發,半紅半白,豔麗明媚。乍見花開,使人感到春意盎然。次寫燕子,燕子也是春天來到的。着一“初”字,點出這是萬物昭蘇的初春季節。第二句正寫青梅,梅枝剛剛結子,累累如珠,青綠晶瑩,它那嬌小玲瓏充滿青春氣息惹人憐愛的形象,在淑氣初回的季節,容易引起那些在少男少女時期萌動情思的人回憶和遐想。第三句,是經過種種思想活動以後的判斷。抒情主人公覺得,他和青梅的內心,沒有甚不同,他就是梅,梅就是他,心有靈犀一點通。第四句“你知無”一語,問得天真,問得親切。跟着便對“兩不殊”作出解釋,這就是“一半兒含酸一半兒苦”。這句話語意雙關,本色渾成。它既切合梅子未熟的物性,又使人領悟詩人的內心世界,勝過千言萬語,多少隱衷從中傳出,真是妙不可言。
參考資料
  • 1.    盧盛江,盧燕新. 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元明清散曲卷[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