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皮下結節

鎖定
皮下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為一種較硬,圓形或橢圓形的,無痛性小結。直徑為0.2一10釐米大小.常位於受摩擦較多部分,如肘部伸側、跟腱、頭皮、坐骨結節或關節周圍。少見部位有耳和鼻樑。皮下結節很少引起症狀,偶爾可破裂或併發感染。典型的皮下結節生長緩慢,可持續存在或在病性緩解時消失。皮下結節的出現與高滴度血清類風濕因子、嚴重的關節破壞及類風濕活動性病變密切相關。
中文名
皮下結節
外文名
subcutaneous nodules
類    型
病症名

皮下結節臨牀診斷

皮下結節檢查時注意大小、硬度、部位、活動度、有無壓痛。位於關節附近,長骨骺端,圓形硬質小結多為風濕小結,無壓痛等。

皮下結節皮下結節分類

皮下結節囊蚴結節

軀幹、四肢、皮下或肌肉內出現的黃豆至核桃大小的結節,多為豬肉絛蟲囊蚴結節,其特點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無壓痛,與皮膚無粘連,可推動,質地硬韌,但有一定彈性,數目多少不一(少則l~2個,多至數百個),這種結節亦可見於頸部,乳房及陰部皮下。

皮下結節類風濕結節

關節與骨隆突處出現數目不多的結節常為類風濕結節,它主要是由於皮下組織和(或)真皮內纖維蛋白樣物質聚積及組織細胞等成分所致。其特點為質較硬如橡皮,多無壓痛,大小為數mm至2 cm不等,與皮膚粘連或不粘連,好發於肘背側、指關節、肩骨突、枕骨突、腓腸肌腱等處。

皮下結節痛風結節

也稱為痛風石(tophus)是血液尿酸超過飽和濃度,尿酸鹽針狀結晶在皮下結締組織沉積,引起慢性異物樣反應所致。一般以外耳的耳輪對耳輪蹠趾、指(趾)關節及掌指關節等部位多見。為大小不一(小至小米粒,大至l~2cm)黃白色結節,或無症狀,或有疼痛。較大結節表面皮膚變薄、破潰可排出白惡樣物質,不宜癒合,繼發感染少見,為痛風的特徵性病變。

皮下結節結節性紅斑

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好發於小腿伸側,常為對稱性、大小不一(直徑l~5 cm)、數目不等(2-50個以上)的疼痛性結節。結節發生較快,可略高於皮面,皮膚緊張,周圍可有水腫,表面熱有壓痛。皮損由鮮紅色變為紫紅色,最後可為黃色。常持續數天至數週而逐漸消退,多不發生潰瘍,不留瘢痕,但易復發。可見於溶血性鏈球菌等感染、自身免疫病、某些藥物(如溴劑、口服避孕藥等)及麻風等。有的結節由孤立而逐漸增多,病程持續數年,結節炎症輕微,壓痛較輕,稱為慢性結節性紅斑

皮下結節脂膜炎結節

發於大腿部位的大小不等(直徑可0.5~l0cm以上),中等硬度,邊界清楚,壓痛明顯,與皮膚粘連(活動度小),持續數週以上可自行消退,消退後可留有皮膚凹陷和色素沉着的皮下結節多為脂膜炎表現。

皮下結節其他

好發於下肢及上肢,病變侷限於皮下組織中、小動脈的結節常為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表現。

皮下結節病理

其特點為可雙側發生,但不對稱,結節直徑多為0.5~2.0cm,質硬有壓痛,表面皮膚可呈黃紅色、鮮紅色或正常膚色,結節可單個或多個,沿表淺動脈排列或成羣聚集於血管近旁,持續一週以上可自行消退。這種結節也可出現於軀幹、面部、肩部等處,有時可與皮膚網狀青斑同時發生。指尖、足趾、大小魚際肌處出現的藍色或粉紅色有壓痛的結節稱為osier小結,可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 [1] 

皮下結節皮下結節應該如何預防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
2、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須在重油煙處工作的人,儘量保護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時出去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每年起碼做一次檢查等。
4、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