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璞,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璞(pú),本義指藴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常用詞組為:璞玉渾金返璞歸真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2] 
字    碼
U+749E
五    筆
gogy、goug [2] 
倉    頡
mgtco
鄭    碼
ckuc
部外筆畫
12
詞    性
名詞
注    音
ㄆㄨˊ
釋    義
未雕琢的玉或天真,淳樸
總筆畫
16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璞pú
⒈ 未雕琢過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頭:璞玉渾金(亦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
⒉ 喻人的天真狀態,質樸,淳樸:抱璞返璞歸真 [3] 
基本詞義
◎ 璞 pú
(1) (形聲。從玉,菐( pú)聲。本義:藴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
(2) 同本義。如: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卻説秦穆公有幼女,生時適有人獻,琢之得碧色美玉。”
南北朝 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第八》: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3) 含玉的礦石。如:璞石(藴藏有玉的石頭)
(4) 天真,淳樸
夫質者樸也,有崇尚太璞之意。——鄭觀應盛世危言

常用詞組

◎ 璞玉渾金púyù-húnjīn
未經琢磨的玉石,未經冶煉的金子。指未加修飾之天然美質。比喻人品純真質樸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南朝宋· 劉義慶《賞譽上》
返璞歸真 fǎn pú guī zhēn
【解釋】: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覆原來的自然狀態。同“返樸歸真”。
【出自】: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聖,返璞歸真。” [1] 

古籍釋義

【午集上】【玉字部】璞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𠀤音樸。《玉篇》玉未治者。《增韻》玉未琢。《韻會》玉素也。《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為器。
又姓。《正字通》明璞俊。
又《韻補》葉普木切,音樸。《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樸、僕二音,非葉也。《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