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穆公

(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

鎖定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趙氏,名任好,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德公之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1-3] 
秦穆公於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繼位。之後從楚國人手中贖得百里奚,將國家政事交給百里奚,並在其建議下迎蹇叔為上大夫,還暗中重用自晉國逃到秦國的丕豹。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為救濟晉國旱災,興起“泛舟之役”。兩年後,秦國發生饑荒,秦穆公向晉國借糧,不料晉惠公以怨報德,不僅不給秦國供糧,還發兵攻秦,引發韓原之戰。秦穆公在此次戰役中生擒晉惠公,而後送其回晉國,與晉國相盟,之後還扶持流亡在外多年的晉公子重耳(晉文公)歸國繼位。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與晉文公出兵圍攻鄭國,經燭之武勸説而與鄭國結盟。三年後,又派兵襲擊鄭國,未果,反遭晉襄公出兵襲擊,大敗於崤之戰。自此開始與晉國相爭。而後又經彭衙之戰的慘敗,為報屢敗之仇,採用內史廖的建議,西取由余。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發動王官之戰,大敗晉軍。次年,又用由余之計,生擒戎王。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於雍城,諡號穆公(一作繆公)。 [1-3] 
秦穆公在位期間,審時度勢,在內政方面善於任用人才,加強國內的發展。對外採取以和為主的方針,與晉國保持相對友好,同時向西發展,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拓地千里,得以稱霸西戎,並被周襄王賜予金鼓,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 [1-4] 
(概述圖來源:《中國一百帝王圖 [112]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621年
主要成就
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稱霸西戎
本    名
嬴任好
在位時間
前659年-前621年
諡    號
穆(一作繆)

秦穆公人物生平

秦穆公兄終弟及

秦穆公任好,是秦德公之子。秦德公二年(前676年),秦德公逝世,長子秦宣公即位。秦宣公十二年(前664年),秦宣公逝世,由其弟秦成公繼位 [6] 
到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秦成公逝世,作為成公之弟的秦穆公得以繼位 [6]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親自率兵攻打茅津(今山西平陸東)之戎,取得了勝利 [6] 
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秦穆公從晉國迎娶其太子申生的姐姐為妻 [6] 

秦穆公羊皮換賢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獻公把俘虜的虞國大夫百里傒(即百里奚)當作陪嫁奴僕送到秦國。百里奚出逃時被楚國邊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聽説百里奚有賢才,想用重金贖買他,但怕楚國人不肯,就派人以贖回陪嫁奴僕的名義,成功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楚國人手中贖回百里奚。之後,秦穆公釋放了百里奚,與他談論國事,遭到百里奚推辭。秦穆公堅持詢問,與百里奚談了三天,非常高興,把國家的政事交給了百里奚,號稱“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薦蹇叔,於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禮迎接蹇叔,封蹇叔為上大夫。秋季,秦穆公親自帶兵攻打晉國,在河曲(今山西永濟南)打了一仗。晉獻公的妃子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於新城,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出逃 [7] 

秦穆公暗用丕豹

秦穆公九年(前651年)九月,晉獻公去世,驪姬的兒子奚齊繼位。十月,晉國臣子裏克在居喪的房屋中殺死奚齊,荀息擁立卓子。十一月,裏克又在朝堂上殺死卓子,荀息隨之自殺。公子夷吾在卻芮的建議下派人請求秦國幫助他回到晉國,秦穆公應允後派百里奚帶兵護送公子夷吾回國。公子夷吾對秦國人説:“如果我能成為晉國國君,願割讓晉國的河西八城給秦國。”齊國隰朋率領軍隊會合秦軍,送夷吾回國 [8-10] 
秦穆公十年(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隰朋立公子夷吾為晉侯,史稱“晉惠公”。晉惠公殺了裏克,並派丕鄭感謝秦國,背棄信約,不把河西八城給秦國。丕鄭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害怕,於是與秦穆公商量説:“晉國人並不想要晉惠公,其實想要公子重耳。如今晉惠公背棄信約而且殺死裏克,都是呂甥、卻芮的主意。希望您用利誘的辦法趕緊召來呂甥、卻芮,二人一來,那麼再護送公子重耳回晉國就容易了。”秦穆公採納了他的建議。冬季,秦穆公派泠至與丕鄭回晉國,召呂甥、卻芮。呂甥、卻芮等人懷疑丕鄭有陰謀,便建議晉惠公殺了丕鄭、祁舉及二人的黨羽七輿大夫。丕鄭的兒子丕豹逃到秦國,勸秦穆公説:“晉國國君無道,百姓叛離,可以借這個機會去攻打晉國。如果討伐他,百姓肯定會趕他走。”秦穆公説:“如果夷吾失去百姓,怎麼還能殺掉大臣?晉國的百姓如果都像你一樣紛紛逃離禍難,還怎麼能趕走國君呢?”沒有采納了他的建議,但暗中重用他 [7]  [11-12] 
秦穆公十一年(前649年)夏季,王子帶號召揚、拒、泉、皋、伊雒的戎人一同攻打西周京師,侵入王城,火燒東門。秦穆公、晉惠公派兵進攻戎人以救援周王室 [3]  [13-14] 

秦穆公泛舟之役

主詞條:泛舟之役
春秋時期形勢圖 春秋時期形勢圖
秦穆公十三年(晉惠公四年,前648年)冬季,晉國大旱,派人來秦國請求援助糧食。丕豹勸説秦穆公不要給,要趁着晉國饑荒去攻打晉國。秦穆公去問公孫支,公孫支説:“饑荒與豐收是交替出現的事,不能不給。”又問百里奚,百里奚説:“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麼罪?”秦穆公採納百里奚、公孫支的意見,最後還是給晉國提供糧食。水路用船,陸路用車給晉國運去糧食,從雍都(今陝西鳳翔)出發,源源不斷地直到絳城(今山西翼城東南),史稱“泛舟之役 [15-19] 

秦穆公俘獲晉惠

主詞條:韓原之戰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國發生了饑荒,秦穆公向晉國借糧食。晉惠公與羣臣商議,虢射説:“趁秦國饑荒而攻打秦國,可以取得大成功。”晉惠公聽從了虢射的建議,不給秦國提供糧食 [20]  [21]  [22-23] 
韓原之戰 韓原之戰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晉惠公發兵攻打秦國,秦穆公大怒,任命丕豹為將軍,親自統兵迎戰。九月,晉惠公迎戰秦軍,派韓簡偵察敵情以及前去約戰。十四日壬戌,兩軍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之間)交戰。晉惠公脱離大部隊,與秦軍爭奪財物,車馬陷在泥淖中,盤旋不得出。秦穆公與部下縱馬追趕他,沒有抓到晉惠公,反被晉軍包圍了。晉軍攻擊秦穆公,秦穆公受傷。這時,曾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良馬的三百多個人為報“食馬之德”而驅馬衝入晉軍,晉軍撤掉包圍,使得秦穆公脱險而晉惠公反被生擒。於是,秦穆公俘虜晉惠公而歸,在全國傳下命令:“大家都齋戒獨宿,我將要用晉惠公祭祀上帝。”周襄王聽説這件事後,説:“晉惠公是我的同姓。”替晉惠公向秦穆公説情。晉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聽説晉惠公被帶回秦國,便領着太子罃、公子弘和女兒簡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之上,準備自焚而亡,讓人身着喪服去迎接秦穆公,並説:“上天降下災禍,致使兩國不是以贈送玉帛這種正常的禮節相見,而是以兵戎相見。如果您讓晉惠公早上進入國都,我晚上就自焚;晚上進入,我早上自焚。請國君考慮。”秦穆公只好安排晉惠公住在靈台。秦國大夫請求把晉惠公帶回國都,秦穆公説:“我俘獲了晉惠公,以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如今天子為他求情,夫人也為此事而憂愁。如果因此而造成夫人自殺,那還有什麼用呢?對大夫們又有什麼益處呢?況且晉國人以憂傷來感動我,指着天地和我相約。不考慮他們的憂傷,就會增加他們對我的怨恨;我不履行自己的諾言,就是背叛了天地。增加怨恨會使我難以承受,背叛天地則不吉祥,一定要放晉惠公回國。”公子縶説:“我看不如殺了他,以免使他繼續作惡。”公孫支説:“讓他回國,把他的太子作為人質,一定對我們大大有利。如今還不能將晉國滅亡,如果殺掉了它的國君,只能導致更壞的惡果。並且史佚曾説過:‘不要首先發動禍難,不要依靠動亂獲利,不要增加相互間的怨怒。’增加怨怒使人承受不了,欺侮別人則不吉祥。”便同意和晉國講和。晉惠公派郤乞回國通知呂甥,並召他前來談判 [20]  [21]  [24-25] 
十月,晉國的呂甥會見秦穆公,在王城締結盟約。秦穆公向呂甥詢問晉國的情況後給晉惠公換了住處,遷入接待外賓的館舍,以諸侯之禮相待,用七牢的規格來宴饗他 [20]  [21]  [24]  [26] 
十一月,晉惠公回國。當年,晉國又發生了饑荒,秦穆公又送給他們糧食,並説:“我雖然怨恨晉惠公,卻憐憫晉國的百姓。而且我聽説當初晉國祖先唐叔受封的時候,箕子曾説: ‘晉國的後代必然強大起來’。晉國將來還是很有希望的吧!姑且對晉國樹立一些恩德,以等待將來有能力的人出現。”這個時候,晉惠公獻上晉國的河西之地(今陝西大荔、華縣一帶)給秦國,秦國開始在晉國的黃河東部徵收賦税,並設置了官吏負責管理 [20]  [21]  [24]  [27] 
秦穆公十七年(前643年)夏季,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國為質。秦穆公把黃河東部的土地歸還給晉國,並把宗女嫁給太子圉為妻 [20]  [21]  [28-29] 

秦穆公扶持晉文

秦穆公十九年(前641年),秦穆公滅掉梁國 [3]  [30-34]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年),晉惠公患病,太子圉得知後説:“梁國是我母親的家鄉,秦國卻滅了它。我兄弟眾多,晉惠公百年後,秦國必定留住我,晉國也不會重視我,而改立晉惠公的其他公子。”並與妻子謀劃一起逃回晉國。其妻不肯跟從,於是太子圉逃回晉國。次年(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晉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為君,史稱“晉懷公”。秦穆公對晉懷公的逃離十分惱恨,就從楚國迎來晉國公子重耳,並把原來晉懷公的妻子嫁給公子重耳。公子重耳開始時謝絕,後來就接受了。秦穆公對公子重耳更加以禮厚待 [35-36] 
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春季,秦穆公派人告訴晉國大臣,要送公子重耳回國,獲得應允後派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護送公子重耳回到晉國。二月,公子重耳登位成為晉國君主,史稱“晉文公”。晉文公派人殺了晉懷公。秋季,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勾結翟人圍攻周襄王,周襄王出居鄭地 [36]  [37-38] 
秦穆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通報發生禍亂的情況。春季,秦穆公領兵駐紮在黃河邊上,準備護送天子回朝。晉文公聽到狐偃的建議後讓卜偃占卜。根據占卜結果,晉文公託辭讓秦穆公退兵,自己則帶兵順黃河而下,護送周襄王回朝,並殺死王子帶。秋季,秦穆公和晉文公出兵攻打鄀國楚國鬥克、屈禦寇率領申縣、息縣軍隊守衞商密(在今河南淅川一帶)。秦軍經過析邑(今河南內鄉一帶),將自己的士兵捆起來假裝俘虜,包圍了商密,黃昏時逼近城下。夜裏掘地殺牲,把盟書放在上面,偽裝成和鬥克、屈禦寇歃血盟誓的樣子。商密人害怕了,説:“秦國人已佔領析地了,戍守的鬥克、屈禦寇背叛了我們!”於是投降了秦軍。秦軍將申公斗克、息公屈禦寇囚禁回國 [3]  [39-40] 
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夏季四月初一日戊辰,秦國的小子憖和晉文公、宋成公、齊國的歸父、崔夭率軍駐紮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初二日己已,同楚國軍隊交戰,楚軍大敗 [3]  [41-42]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1年)夏季,秦穆公派小子憖和魯僖公、王子虎、晉國的狐偃宋國公孫固、齊國的國歸父陳國轅濤塗在翟泉(位於洛陽城內)會盟,重温了踐土之盟,並謀劃攻打鄭國 [3]  [43-44]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晉文公出兵圍攻鄭國。晉軍駐紮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鄭北),秦軍則駐紮在汜水南面。在佚之狐的建議下,鄭文公燭之武對秦穆公陳述利害,説:“滅掉鄭國,對於晉國而言是得到了好處,而對秦國卻沒有利益。晉國的強大,是秦國的憂患啊。”秦穆公聽後和鄭國人結了盟,派杞子、逢孫、揚孫留在鄭國協助戍守,然後撤軍回國。晉文公隨之也撤軍 [1-2]  [3]  [45-47] 

秦穆公秦晉相爭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季,晉文公和鄭文公去世。杞子從鄭國派人告訴秦國,聲稱秘密派兵前去可以佔領鄭國的國都。秦穆公不顧蹇叔和百里奚的勸阻,執意發兵攻打鄭國,召見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三人,讓他們率軍從東門外出發 [48]  [49-50]  [51-52]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春季,秦軍東進,越過晉地,途經成周北門時,戰車上的車左和車右都摘下頭盔下車步行。剛一下車就又跳了上去,有三百輛車都是這樣。當時王孫滿年歲尚小,看到這種情況,對周天子説:“秦軍輕佻無禮,肯定失敗。輕佻則缺少謀略,無禮則粗心大意。進入險要之地而粗心大意,又沒有謀略,能不失敗嗎?”秦軍進入晉國的邊境城邑滑邑(今河南偃師南)時,鄭國的商人弦高正準備到成周去做買賣,遇到秦軍。他給秦軍送了四張熟牛皮,又送去十二頭牛,以犒勞秦軍,説:“我國國君聽説貴軍要到我國去,特派我前來慰勞貴軍將士。我國雖不富裕,但願意為貴國長期服務,如果要居留,保證提供每天的必需品,即使要離開,也要為你們守衞到最後一夜。”同時派人迅速向鄭穆公報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聽後互相商討説:“我們將要襲擊鄭國,鄭國已發覺了,再前往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攻破滑邑之後就撤軍回國 [53]  [51-52]  [54-55] 
崤之戰 崤之戰
此時,晉文公還沒有安葬,其太子晉襄公得知滑邑被滅的消息後發憤説:“秦國欺辱我喪父,趁喪事期間攻破我們的滑邑。”於是晉襄公發佈命令,並迅速動員了姜戎的軍隊參加,染黑了喪服,讓梁弘為他駕車,讓萊駒為牟右。夏季四月十三日辛巳,晉軍在崤山(今河南澠池西)堵截秦軍,使秦軍沒有一人逃脱,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俘虜回國都。晉文公的夫人是秦國宗室之女,為被俘的三位將軍向請求晉襄公説:“秦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希望讓這三個人回去,使得我國國君能親自快意地煮死他們。”晉襄公答應了她的請求,放三人回秦國。三人回到秦國,秦穆公身穿白衣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向三人哭着説:“我不聽百里奚、蹇叔的話,使你們三人受到屈辱,你們又有什麼罪呢?你們要發奮雪恥,不要懈怠。”之後讓他們三人官復原職,更加器重他們 [53]  [51-52]  [54-55]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或三十五年(前625年)春季,秦穆公派孟明視等率兵攻打晉國,以報崤之戰之仇,晉襄公領兵抵抗。二月七日,兩軍在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交戰。秦軍大敗,孟明視等退兵返回國。晉國人把秦軍稱為“前來拜謝恩德的部隊。”但秦穆公還是任用了孟明視,孟明視更加努力於修明政事,給百姓以更大的好處。冬季,晉國的先且居、宋國的公子成、陳國轅選、鄭國的公子歸生攻打秦國,奪取了汪地(今陝西澄城西),到達彭衙後撤軍,報了彭衙之戰的仇 [56-58] 
王官之戰 王官之戰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再次重用孟明視等人,派他們領兵攻打晉國。秦軍渡過黃河後就焚燒渡船,把晉軍打得大敗,攻取了王官(今山西聞喜南)和鄗地(今山西聞喜西),報了崤之戰的仇。晉國人都守着城池,不敢出戰。於是,秦穆公從茅津渡過黃河,築墳埋葬從前在崤山戰死的秦軍士兵,為他們追悼發喪,痛哭了三天。秦穆公面對全軍發誓説:“將士們!聽着,不要喧譁,我向你們發誓。古代的人向老年人請教,就沒有辦錯的事。為了反思我不採納蹇叔、百里奚的勸諫而犯下的過錯,所以作了這篇誓詞,讓後代記住我的過失。” [59-61] 

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穆公像 秦穆公像 [5]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聽説穆公賢明,派由余到秦國考察。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室和積蓄的財富,對由余看後的回答感到驚訝,便向他詢問治理國家的方法,得到回答後發現由余賢能,於是採用內史廖的建議,最終讓由余離開戎王而歸降秦國。秦穆公用接待客人的禮節接待他,詢問攻打戎族的方式 [62]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採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生擒了戎王,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秦國疆域增加了周邊千里的土地,稱霸西戎。周襄王派召公過帶着金鼓等賀禮向秦穆公祝賀 [63-65]  。秋季,晉襄公攻打秦國,包圍了邧地、新城,報了王官之戰的仇。楚國人滅了江國(今河南正陽西南),秦穆公身着素服,移居側室,減少膳食,撤除音樂,以表示哀悼,禮數超過了規定的限度。大夫勸諫他,他説:“同盟國家被滅亡,即使未能援救,難道還能不哀悼嗎?我是以此來警戒自己啊。” [66-67] 

秦穆公良臣從死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於雍邑(今陝西鳳翔東南),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國的良臣子輿奄息、子輿仲行、子輿針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國人哀悼他們,為他們作了《黃鳥》一詩 [68-70] 

秦穆公為政舉措

秦穆公政治

客卿制度
秦國地處隴西,雖然文化相對於中原地區落後,但秦穆公用人不以宗親、等級劃分、地域 、國家為標準,唯以賢能為依據,四處蒐羅異國的賢能之士,不僅選用宗族姻親和秦國士大夫,也開始任用外來的人才,委以重任,用人不疑,充分發揮賢能之士的能動性,為國家的政治改革、軍事行動積極地出謀劃策 [4]  [71]  。先以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楚國人手中贖回百里奚,並在百里奚的推薦下從宋國迎來蹇叔;繼以秦穆公十年(前650年)接納自晉國逃到秦國的丕豹;後以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通過內史廖的謀略而從西戎得到由余 [72-73] 
在諸多賢能之士的幫助下,秦穆公曾三次置立晉君,多次平定晉亂,取得了河西之地,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擴大了秦國東、西方疆域,稱霸西戎,且霸主地位得到周天子的認可,提高了秦國的地位 [5]  [71] 
此外,以賢能為用人依據,沖淡了宗法因素在秦國選官制度上的影響,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為之後秦國以及秦朝任用異國能人為高官提供了範例。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惠王用張儀,秦始皇用李斯。秦國以開放的態度,包容了各國的各類人才,為秦國的強大以及統一六國奠定了人才基礎 [5]  [71] 
民本思想
由於秦穆公具有遠見卓識,能夠敏鋭地觀察到民心向背對於國家政治發展的重要性,並且彙集在其身邊的百里奚 、蹇叔、公孫支等人皆是從中原地區而來,受到中原地區的民本思想的影響很大,他們在秦穆公進行國家決策之時,會從順應民意的立場出發,能夠給予秦穆公民本思想方面的建議。因此,秦穆公注重秦國內外的民心,增強國民凝聚力,提高國家威望 [71] 
一方面,對於吃掉自己好馬的三百多個鄉里人,秦穆公以“君子不以畜產害人”,並沒有處罰他們,而是赦免了他們的罪責,同時賜酒給他們喝,取得民心,結果在韓原之戰時得到他們的回報,反敗為勝 [71] 
另一方面,在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晉國發生饑荒而民不聊生時,秦穆公沒有聽從丕豹趁晉國發生饑荒而藉機攻打晉國的建議,而是聽從和採納了公孫支和百里奚的意見,重視民生,順從晉國的民意,決定伸出援手,救助晉國的百姓,派人將秦國的糧食分水路和陸路,浩浩蕩蕩地從秦國的雍地運送到晉國的絳地,成就“泛舟之役”,贏得了民心,提高了秦穆公在中原各國中的聲望 [71] 
此外,由於所處奴隸社會的時代影響,秦穆公的民本思想有很深的奴隸制烙印。在秦穆公死後,為他陪葬的人員有170多人,其中不乏許多賢能之臣。這些人才的失去,造成了秦國從秦穆公到秦孝公間隔的這幾代的消沉,“秦不能復東征也” [71] 

秦穆公軍事

軍事上,秦穆公在位期間多次對外用兵,有勝有負,概況如下表 [1-2]  [3] 
年代
用兵對象
主要戰役
結果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
茅津
攻打茅津
秦軍取勝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
晉國
秦軍取勝,生擒晉惠公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
晉國
秦軍大敗,沒有一人逃脱,主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被俘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或三十五年(前625年)
晉國
秦軍大敗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
晉國
秦軍取勝,攻取了晉國的王官(今山西聞喜)和鄗地(今山西聞喜西)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
戎王
攻打戎王
秦軍取勝,生擒戎王

秦穆公外交

外交上,秦穆公在位期間主要以“詩書禮樂”為政,以“禮”待晉惠公,以“詩”與晉文公做政治交易,以“樂”投戎王所好,通過結盟、爭鬥、聯姻等手段協調秦國與晉國、鄭國、西戎等的關係,最終東服強晉,西霸戎夷 [71]  [74] 
  • 晉國
在處理與晉國的關係上,秦穆公採取結盟與爭鬥相結合的政策,過程複雜曲折:派百里奚護送公子夷吾回到晉國即位為君(晉惠公);為晉國送糧賑災而興起“泛舟之役;與晉國發生韓原之戰,將晉惠公生擒,但在周天子和穆公夫人的阻攔下答應釋放晉惠公回晉國,並且優待晉惠公,給予最好的宿舍,以諸侯之禮饋贈他七牢;宴請公子重耳,雙方以吟“詩”的形式來表達各自的政治目的,完成秦晉之間的政治交易;擁立公子重耳即位為君(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秦國和晉國之間都沒有發生戰爭,是歷史上的“秦晉之好”的時期;晉文公逝世後,與晉國發生崤之戰,又主動發起彭衙之戰、王官之戰 [1-2]  [3]  [74] 
春秋列國形勢圖 春秋列國形勢圖
此外,秦穆公努力促成與晉國世為甥舅的聯姻關係,主要包括:秦穆公娶晉獻公之女伯姬為夫人;對在秦國質子的晉國太子圉,秦穆公將贏姓宗女即懷贏嫁給他;太子圉逃回晉國後,秦穆公又將懷贏嫁給流亡至秦國的公子重耳。這種聯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晉友好的建立,使得秦穆公的聯晉目的得以實現,穩定了秦國的東部陣線,並在政治活動中獲得晉國的支持 [74] 
  • 鄭國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秦穆公與晉文公一同出兵圍攻鄭國,鄭文公派燭之武對秦穆公曉以滅鄭國對秦國的利害,秦穆公認識到幫助晉國滅掉鄭國於秦國不利,於是調整政策,與鄭國結盟,並留軍隊幫助鄭國守城 [74] 
  • 西戎
秦穆公為了達到征服西戎目的,採用了各種計謀。一方面,秦穆公在西戎王的使臣由余出使秦國飲宴時,趁機向由余詢問西戎詳細的地形和兵勢,並且看重由余的才能,藉機挽留由余。另一方面,秦穆公採納內史廖“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的建議,派內史廖向西戎王送了一些擅長歌舞的“女樂”來侵奪西戎王為政的意志,同時又離間了西戎王與由余之間的君臣關係。沉迷於“女樂”的戎王,再也聽不進由余勸諫,荒廢政務與軍事。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抵達西戎,西戎投降,得以稱霸西戎 [71] 
其他
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秦國和晉國、齊國、宋國、蔡國、鄭國、陳國、營國、邾國會盟於温(今河南温縣西南) [41]  [74]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1年),秦穆公派小子憖參與魯國、晉國、宋國、齊國、陳國等的翟泉(位於洛陽城內)之盟 [3]  [43-44]  [74] 

秦穆公歷史評價

  • 先秦時期
春秋時期孔子:“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75] 
春秋時期左丘明:①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詩》曰:“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闕孫謀,以燕翼子”,子桑有焉。(《左傳·文公三年》) [60]  ②君子曰:“《詩》雲:‘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謂矣?”(《左傳·文公四年》) [66] 
戰國時期公羊高:遂者何?秦大夫也。秦無大夫,此何以書?賢繆公也。何賢乎繆公?以為能變也。其為能變奈何?惟諓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而況乎我多有之,惟一介斷斷焉無他技。其心休休,能有容,是難也。(《公羊傳·文公十二年》) [76] 
戰國時期屍佼:秦穆公明於聽獄。斷刑之日,揖士大夫曰:“寡人不敏,使民入於刑,寡人與有戾焉。二三子各據爾官,無使民困於刑。”繆公非樂刑民,不得己也。此其所以善刑也。(《太平御覽·卷六百三十六·刑法部二·敍刑下》所引《屍子》) [77] 
戰國時期秦孝公:“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1-2] 
  • 秦漢時期
秦代蒙毅: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 [113]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七》) [78] 
西漢司馬遷:①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1-2]  ②君子曰:“秦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1-2]  齊桓越燕伐山戎,趙武靈王以區區趙服單于,秦穆公用百里霸西戎,吳楚之君以諸侯役百越。(《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79] 
西漢賈誼:“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新書·卷一·過秦上》) [80] 
西漢匡衡: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國貴恕。(《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81] 
西漢戴德:“穆公以顯名尊號,二世以刺於望夷之宮。”(《大戴禮記·保傅第四十八》) [82] 
東漢王充:“楚莊王好獵,樊姬為之不食鳥獸之肉;秦繆公好淫樂,華陽後為之不聽鄭、衞之音。”(《論衡·卷第十四·譴告篇》) [83] 
東漢應劭:《春秋》説,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是五伯也。……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戍而去,違黃髮之計,而遇殽之敗,殺賢臣百里奚,以子車氏為殉,詩《黃鳥》之所為作,故諡曰繆。(《風俗通義·皇霸卷一·五伯》) [84] 
  • 唐宋時期
唐代皮日休:“當晉獻、驪姬之亂後,奚齊、卓子之死餘,重耳在翟,夷吾居秦,以秦穆之力,制翟而安晉,其能必矣。夫重耳之賢也,天下知之。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如先立之,必能誅亂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汾晉。而穆公乃取公子摯之言,乃先置夷吾,是為惠公。公之人也,背內外之賂,誅本立之臣,燕先父之室。故生民興誦,死者無報,卒身獲於秦。而子殺於晉。嗚呼!致是也,非晉人之罪,秦人之罪也。夫摯立八年,不善而去。鯀用三載,弗績而誅。況晉惠公之在位,作宗廟之蠹蠍,為社稷之稂莠,一立十五年,其為害也大矣。今之學者,以秦穆為繆,尚疑其諡,得斯文也,可以諡繆為定。”(《秦穆諡繆論》) [85] 
北宋蘇轍:“其後秦穆公東平晉亂,西伐諸戎;楚莊王克陳入鄭,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風矣。然穆公聽杞子之計,違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襲鄭,覆師於殽,雖悔過自誓,列於《周書》,而不能東征諸夏以終成伯業。莊王使申舟聘齊,命無假道於宋。舟知必死,而王不聽,宋人殺之。王聞其死,投袂而起,以兵伐宋,圍之九月,與之盟而去之。雖號能服宋,然君子以為此不假道之師也。齊靈公、楚靈王之所為,王亦為之,而尚何以為伯乎?於乎,此二君者,皆賢君也。兵一不義,而幾至於狼狽,不能與桓、文齒,而況其下者哉。”(《蘇轍集·五伯》) [86] 
  • 明清時期
明代楊循吉:當時稱賢君,固未有出繆公之右者。而其亡也,三良殉而《黃鳥》之詩哀,或以為此繆公之遺命也,其言過矣。繆公之於晉也,怨其君而矜其民,不忍其飢而死也;繆公之於秦也,自悔其過,不忍殺敗軍之三大夫,豈以無罪之三良而命之從死,必不然也。惟孫泰山止責康公,而不及其他,此為得其情者。(《史記評林·卷五·秦本紀》引) [87]  [88] 
明代楊慎:彼秦、宋、楚何為者哉?秦伯之繆也,宋伯之虜也,楚伯之寇也。繆虜寇何伯之有焉?自以為伯,不明也,人從而伯之,逐聲也。且言秦繆何業而為伯哉?或曰:三置晉君非業與?楊子曰:是狐埋之而狐掘之也。奚其置!或曰:惠懷失之,重耳得之矣,奚其不置?曰:君子之置以已亂也。其上務正之,次定之,其下幸之。秦之置晉也,幸之而已矣。且不先置重耳而置惠、懷,使晉亂者終,一星而逾六閏,若繆公先惠、懷而死,則有人誰置?否則重耳先繆公而死,則欲置誰人?是晉亂終無已也。重耳之立,天也,非秦也。或曰:《秦誓》之書,孔子何以錄也?曰:秦繆公口一時悔過而心終身遂非,孔子錄之於《書》,惜其違百里奚而用孟明,取之也。君子之悔過也以質,小人之悔過也以文。秦繆公之悔文而已。故以為《書》之終焉。感世變焉,蓋傷之也。《書》之《秦誓》也,猶《詩》之《黃鳥》也。皆刺也,非美也。如以《秦誓》為美也,則《黃鳥》亦美乎?或曰:置惠、懷者,公子摯之為也;用孟明者,公孫枝之為也。殉三良者,康公之為也。曰:摯則謀而公實聽,是曰繆聽;枝則舉而公實任,是曰繆任;康則承而公實命,是曰繆命。三繆亦大矣,殆諡曰繆,宜哉。予故曰秦伯之繆者也。(《楊慎學案》所引《升庵集·卷五·二伯論》) [89] 
明代凌稚隆:①《呂氏春秋》雲,百里奚未遇時飯牛於秦,傳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之獻諸繆公,請屬事焉。公曰:“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無乃為天下笑乎?”枝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智也。境內將服大,誰暇笑哉?”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史記評林·卷五·秦本紀》) [87]  [90]  ②秦之能伯,穆公之賢,而秦故強耳。世乃以焚舟之勇為美談,不知秦晉報復,暴兵千里,更四君而不休,皆孟明啓之耳,孰謂其有功於晉哉。(《史記評林·卷五·秦本紀》) [87]  [91]  ③魏人哀三良雲:“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殘。生時等榮樂,既歿同憂患。誰言捐軀易,殺身成獨唯。”味詩人之旨,則知三良下從穆公,突出其感恩殉主之誼,初非有遣之者。然後知東坡之論,所謂三子之殉君,亦猶齊二客之從田橫,其説固有所本也。(《史記評林·卷五·秦本紀》) [87]  [88] 
清代高士奇:秦穆公,春秋之賢諸侯也。驪姬之亂,晉君數弒,國幾亡。穆公立夷吾,及夷吾背德,有韓原之戰,執晉侯以歸,而卒返之。晉飢,又輸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則又置文公以定其難。襄王之未入也,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以晉文公納之而止。此其天資仁厚,舉動光偉,加於人一等矣。生平之失,惟貪燭之武東道主之言,而背晉;惑杞子、逢孫、楊孫之説,而襲鄭,則皆利令智昏之所致耳。然自取敗殽之後,素服郊次,深自怨艾,作悔過之誓。聖人序《書》,特列於百篇之末。日月之更,殆難以一眚掩矣。至其報恨王官,封屍殽坻,成濟河焚舟之功焉。其舉人之周,與人之壹,天下稱之。孟明之始敗也,曰:“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何罪?”及再敗彭衙,三敗取汪,猶不替孟明,因而增修國政,使趙成子聞聲而知懼。子桑知人,而終信以視;楚殺得臣,晉人竊喜;魯用曹沫,齊桓反地。其得失不深切著明哉?百里奚,虞之俘囚也,舉之牛口之下;蹇叔賢而世莫知,五羖大夫薦達之,迎以為上大夫;由余,戎之賢臣也,及其來歸,以客禮之。爰是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賀以金鼓。當是時,秦國之強,儕於齊、晉、荊楚,則亦改過不吝,用人惟己之所致矣。獨其僻在西陲,禮未同於中國,而用於車氏之三子以殉。《黃鳥》之詩作焉,秦自此不復能東征矣。君子是以惜其盛德之累也。(《新史記(第一卷)》所引《左傳紀事本末·秦穆公霸西戎》) [92] 

秦穆公軼事典故

秦穆公秦穆公上天

秦穆公即位,病卧五天不省人事。醒來後,自稱夢見上帝了,上帝命他平定晉國內亂。史官記載下來藏於內府。而後世都説秦穆公上天了 [93-94] 

秦穆公五羖大夫

主詞條:五羖大夫
五羖大夫 五羖大夫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獻公滅掉虞國、虢國,俘虜了虞國大夫百里奚,把他當作陪嫁奴僕送到秦國。百里奚從秦國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陽),被楚國邊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聽説百里奚有賢才,想用重金贖買他,但怕楚國人不肯,就派人對楚國人説:“我的陪嫁奴僕在你手上,請允許我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回。”楚國人得知後同意讓秦穆公贖回百里奚。此時,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之後,秦穆公釋放了百里奚,與他談論國事,百里奚推辭稱:“我是亡國之臣,怎麼值得詢問!”秦穆公稱:“虞國國君不重用你,所以虞國滅亡了,並不是你的罪過。”並堅持詢問,秦穆公與百里奚談了三天,非常高興,把國家的政事交給了百里奚,號稱“五羖大夫” [7] 

秦穆公厚幣迎蹇叔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秦穆公把國家的政事交給百里奚時,百里奚謙讓説:“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而世人不知道。我曾經出外求官,在齊國陷入困境而向䬹地人討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侍奉齊國國君無知,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得以躲過了齊國政變的那場災禍,於是到了周朝的國都。王子頹喜愛牛,我憑着養牛的技術去求見他。等到王子頹想要任用我時,蹇叔勸阻我,我離開了,得以不跟王子頹一起被殺掉。我事奉虞君,蹇叔勸阻我。我知道虞君不會重用我,我實在是私心貪戀俸祿和官職,便暫時留下了。我兩次聽信蹇叔的話,得以逃脱災禍;一次沒有聽信他的話,就遇上了虞君亡國的災難:因此我瞭解他的才能。”於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禮迎接蹇叔,封蹇叔為上大夫 [7] 

秦穆公食馬之德

曾經,秦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被岐山之下的三百多個鄉里人捉得,並把馬吃掉了。官吏抓住這三百多人,想要法辦。秦穆公説:“君子不因為牲畜而傷害人。我聽説吃良馬肉而不喝酒會傷害人。”於是秦穆公賜酒請他們喝,並赦免了他們。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軍與晉軍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之間)交戰時,秦穆公與部下縱馬追趕脱離大部隊的晉惠公,沒有抓到晉惠公,反被晉軍包圍了。岐山之下吃掉秦穆公良馬的三百多個人聽説秦國要攻打晉國時都要求參戰,發現秦穆公被困後都冒死衝鋒,以此報答食良馬肉而被秦穆公賜酒和赦免的恩德 [20] 

秦穆公燭之武退秦師

主詞條:燭之武退秦師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晉文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晉軍駐紮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鄭北),秦軍駐紮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向鄭文公説:“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軍隊一定退走。”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説:“臣壯年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了。”鄭文公説:“我沒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於是答應了。
夜裏,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説:“秦國、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屬下。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哪能用滅掉鄭國來加強鄰國晉國的實力呢?晉國實力增強,就等於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臣經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無壞處。再説您也曾經有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晉國,晚上就在那裏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裏去奪取土地?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穆公聽後很高興,與鄭國結盟,派杞子、逢孫、揚孫留在鄭國協助戍守,然後撤軍回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説:“不可,如不是秦穆公的扶持,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也撤軍 [3]  [46-47] 

秦穆公蹇叔哭師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季,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説:“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佔領他們的國都。” 秦穆公向百里奚、蹇叔徵求意見 [48]  。蹇叔勸諫説:“不可以。我聽説過,偷襲他國的城邑,用戰車不能超過百里,用步兵不能超過三十里。凡偷襲能夠成功,都是憑着軍隊士氣旺盛和力量強大,因而到達後能夠消滅敵人,撤退時能夠行動迅速。如今您要行軍數千裏,又要越過其他諸侯國的領地去襲擊他國,我不知道這如何可行!您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51-52]  秦穆公説:“你們不瞭解,我已經決定了。”於是,秦穆公發兵,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以及白乙丙帶兵,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 [48] 
蹇叔送軍隊到城門外時,哭着説:“孟明啊,我看着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説:“你知道什麼?要是你蹇叔只活箇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 [49-50]  [51-52] 
蹇叔的兩個兒子也隨同軍隊一起出徵,他哭着對兩個兒子説:“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裏收拾你的屍骨吧。”秦穆公聽説了這件事,派人去斥責蹇叔説:“我的軍隊出征,還不知道勝負如何。如今你哭着為他們送行,這是在為我的軍隊哭喪啊。”蹇叔回答説:“我不敢給軍隊哭喪啊。我老了,有兩個兒子都跟隨軍隊出征。等到軍隊返回的時候,不是他們戰死,就是我老死了,為此我才哭泣呀。” [49-50]  [51-52] 

秦穆公西取由余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派由余到秦國考察。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室和積蓄的財富。由余看後,説:“這些東西如果讓鬼神造出來,就是勞累了鬼神:如果讓人造出來,也就苦了民眾。”秦穆公對他的回答感到驚訝,便問他道:“中原各國用詩書禮樂法度治理國家,但還是時常有禍亂,如今戎夷沒有這些東西,用什麼來治理國家,不是很困難嗎?”由余笑了笑説:“這正是中原各國發生禍亂的原因。自聖人黃帝創立了禮樂法度以後,自己親自帶頭執行,也僅僅使天下小康。到了後代,國君一天天驕奢淫逸,依仗法度的權威來責罰督察下面的臣民。下面的人勞苦到了極點,就怨恨責怪上面不實行仁義,上下互相爭奪,互相怨恨,互相屠殺,甚至達到滅絕全族的地步,都是因為這些原因啊。戎夷卻不是這樣。上面飽含着淳樸的德行來對待下面,下面懷着忠誠信義來事奉上面,一國的政事就好像一個人的事情那樣治理得很好,弄不清治理好的原因是什麼,這真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方法。”
當時穆公返回宮中問內史廖説:“我聽説鄰國若有聖人,一定是值得擔憂的事。如今由余賢能,是我國的禍患,你看要怎麼辦呢?”內史廖説:“戎王處在偏僻的角落,沒有聽到過中原各國的音樂。您試着送給他一批歌舞藝伎,以使他喪失志氣;提由余請功,以疏遠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扣留由余,讓他不能按期返回。戎王感到奇怪,一定會懷疑由余。他們君臣之間有嫌隙,就可以俘獲由余了。而且戎王喜歡音樂,一定會疏於政事。”秦穆公説:“好。”
於是和由余席子挨着席子地坐在一起,傳遞着盛菜餚的器皿進餐,把戎族的地形與兵力分佈情況詢問得清清楚楚,而後讓內史廖把歌舞藝伎十六人送給戎王。戎王接受了,非常喜愛,整年迷戀,樂而忘返。這時秦國才將由余送回。由余屢次進諫,戎王都不聽從,秦穆公又多次派人暗中邀請由余,由余於是離開戎王而歸降秦國 [62] 

秦穆公九方皋相馬

據《列子·説符第八》記載,秦穆公曾問伯樂説:“你已經這麼老了,子孫中還有能夠派出去挑選良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説:“良馬能夠從外表的體態、筋骨看出來。我有個曾經同我一塊挑擔賣柴的朋友,名叫九方皋,這個人相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請您接見他。”於是,秦穆公接見九方皋,派他外出挑選千里馬。三個月後,九方皋回來,向秦穆公報告説:“挑選到了,在沙丘那裏。”秦穆公説:“什麼樣的馬呀?”九方皋回答説:“母馬,毛色純黃。”秦穆公派人去牽馬,卻是公馬,毛色純黑。秦穆公不高興,叫伯樂進來,説:“你所推薦去挑選馬的人,竟然連馬的毛色是什麼、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哪裏談得上能挑選良馬千里馬呢?”伯樂長嘆一聲,説:“達到這樣一種地步了啊!這正是相馬能力超過我千萬倍而難以計數的地方。如九方皋之所看視的,是天機不顯的妙處,掌握的是內質之精,往往忽略外表之粗,重在藴藏體內的力量而忽略外在的現象,見到的乃是天機妙處,不去看那些可以不看的毛色公母之類;只看所應當看的關鍵之處,而有意不看那些不必看的地方。九方皋的相馬本事,在於尋找到比一般良馬可貴的妙處。”九方皋選定的馬牽來了,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馬 [95-96] 

秦穆公人際關係

親屬成員
輩分
稱謂
簡介
先輩
高祖父
秦襄公秦國首任國君。 [1-2] 
曾祖父
秦文公,秦國第二任國君。 [1-2] 
祖父
秦憲公,名立,秦國第三任國君。 [1-2] 
祖母
魯姬子。 [1-2] 
伯父
秦武公,秦國第五任國君,魯姬子所生。 [1-2] 
父親
秦德公,名嘉,秦國第六任國君,魯姬子所生。 [1-2] 
叔父
秦出子,秦國第四任國君。 [1-2] 
平輩
長兄
秦宣公,名恬,秦國第七任國君。 [1-2] 
次兄
秦成公,名載,秦國第八任國君。 [1-2] 
妻子
穆姬,晉獻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姊。 [1-2]  [24-25] 
後輩
長子
秦康公,名罃,穆姬所生,秦國第十任國君。 [1-2]  [24-25] 
兒子
公子弘,名弘,穆姬所生。 [1-2]  [24-25] 
女兒
簡壁,穆姬所生。 [1-2]  [24-25] 
女兒
懷嬴(辰嬴),先嫁晉懷公,後嫁晉文公 [16] 
孫子
秦共公,名稻,秦國第十一任國君。 [1-2] 
除表中所列外,據《藝文類聚·卷七十八·靈異部上》所引《列仙傳》,秦穆公有個女兒弄玉,嫁給蕭史 [97-98] 

秦穆公人物爭議

秦穆公益國之數

對秦穆公益國之數,史料所載不一,《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作“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緜諸、緄戎、翟、䝠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 [99]  ;《韓非子·十過篇》作“益國十二”,與《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同;《史記正義·秦本紀》引韓安國稱:“秦穆公都地方三百里,並國十四,闢地千里。”《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亦作“並國十四”;《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作“並國二十” [72-73]  ;《史記志疑》則稱:“千里之地,或能開闢,而益國十二,則未敢為信。” [3] 
因《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列出了具體的戎國國名,故大都數學者從此説。實際上,所謂“益國十二”,當包括由余參與的全面伐戎行動之前已被秦人征服的四個戎國,即秦武公時代征服的彭戲氏、邽、冀和秦穆公初年征服的茅津,加上緜諸、緄戎、翟、䝠之戎以及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正是十二個。至於所謂“並國十四”,並未稱“戎”,當含秦穆公所滅的梁國、芮國;所謂“並國二十,遂霸西戎”,“二十”可能是約言服國數量之多,不一定實有所指,也可能如《史記索隱》所論,“二十”是“十二”之誤 [100] 

秦穆公殉葬之謎

秦穆公去世後,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子輿奄息、子輿仲行、子輿針虎 [1-2]  。中國第一篇反對人殉的詩《秦風·黃鳥》就是諷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詩中描寫了三良“臨其穴,惴惴其懦”的形象,呼號“彼蒼天者,殲我良人”,給人以深切的感染。對此,有人認為秦穆公以子車氏(即子輿氏)為殉因而得到“繆公”的惡諡,有人認為秦穆公“不仁”,有人認為秦穆公以後秦國一度衰落因也在這裏。也有想為這件事辯護的,例如《史記正義》稱:“應劭雲,秦穆公與眾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於是奄忽、仲行、針虎許諾,及公薨皆從死。”但就這段故事本身而言,秦穆公飲酒時的話並非一定要臣下為他殉葬,而三子也不見得為此一句話就那麼甘心情願而死,所以這種辯護並非有力的反駁。秦武公二十年(前678年)“初以人從死”,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秦穆公死時(前621年)是秦國人殉制度出現後50年左右,距秦國廢除人殉制度還有200多年的時間,當時人殉還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秦穆公用人殉雖然是一種惡跡,但“不一定就是秦穆公自己的矛盾,這只是時代的矛盾的反映” [101] 

秦穆公諡號爭議

關於秦穆公的諡號,歷來説法不一。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四》稱:“秦伯之諡,《公羊》《史記》作‘繆’,與‘穆’同。而《史記·蒙恬傳》《風俗通·皇霸篇》以‘繆’為惡諡,讀靡幼反,宋姚鉉唐文粹》有皮日休《秦穆論諡》及明楊慎《二伯論》並從之。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雲:‘《論衡》言秦穆為繆,音謬,可笑也。’” [3]  其中,唐代皮日休在《秦穆諡繆論》中援引晉獻公死後秦穆公不先立“賢公子”重耳,卻立“不仁”的夷吾為惠公的事實而大發議論説:“聖人務安民,不先置不仁以見其仁也,不先用不德以見其德焉。苟如是,是見危者已墜而欲援,觀鬥者將死而方救。”把夷吾回到晉國之後“背內外之賂,誅本立之臣,蒸先父之室,故生民興誦,而子殺於晉”,全歸罪於秦穆公,認為都是秦穆公違背聖人的準則,做事荒謬造成的,斷言秦穆公“諡曰‘繆’”是不可更易的 [101]  。清代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四》亦稱:“古書‘昭穆’之‘穆’,與諡法之‘繆’,二字相亂。《禮記·大傳》:‘序以昭繆。’注:‘繆讀為穆,聲之誤也。’《史記·蒙恬傳》:‘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然則秦繆公之諡,當讀如繆,所謂名與實爽曰繆也。蒙恬(當作蒙毅)秦人,其言必有自矣。” [3] 
但秦穆公以前的秦國國君,自秦莊公、秦襄公至秦桓公、秦景公,功績都遠不如秦穆公,而都能得到美號,秦穆公獨獨因為小的過失而得惡諡,並不可通 [102] 

秦穆公後世紀念

秦穆公秦穆公墓

秦穆公墓
秦穆公墓(2張)
“秦穆公墓”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城東大街氈匠巷南端,文化路鳳翔縣博物館內。民國末年,陵園被附近農户闢為耕地。1956年,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將秦穆公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收回墓地附近被耕種的土地,在墓地四周築起圍牆,並重建陵園。早年,墓園佔地約0.667公頃;墓冢在園內中心部位,墳丘呈覆鬥型高約5~6米;墓區有大面積夯土和先秦瓦片堆積。現仿古大門外豎有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秦穆公墓”碑,民國時鳳翔縣縣長毛炳文所立之碑,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及鳳翔縣人民政府所立石碑四通 [103-104] 
“秦穆公墓”遺址因清代陝西巡撫畢沅的題記而得名,自20世紀80年代雍城南指揮、三岔秦公陵園(距雍城西南約7公里)相繼被發現,且“秦穆公墓”與“平地起墳、不封不樹”的秦陵大墓埋葬制度不符,學者對古人所認定的“秦穆公墓”性質提出了質疑。2008年夏季,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雍城遺址考古隊通過實地詳細調查與勘探,證實“秦穆公墓”是戰國時期雍城城內靠近北城牆處的一座高台建築。該夯土台系夯築,其結構為正方體的內收台階結構,已知底座邊長為38米,由於風雨剝蝕,其台階數及台高不詳。其性質可能是禮儀性建築 [105] 

秦穆公朝寢建築

雍城遺址核心區發掘
雍城遺址核心區發掘(5張)
2018年,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對雍城遺址的核心區即馬家莊一號建築(宗廟建築)與馬家莊三號建築之間的一組建築遺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建築基槽、夯土、建築外圍墊土等遺蹟,並且馬家莊宮區由內、外壕溝構成“內城”和“外城”。“內城”以馬家莊一號建築為中心,較有規律地分佈着密集的大型建築遺址。其中,宗廟遺址以西的幾座建築遺址,單體建築面積數倍於宗廟單體建築遺蹟,表明這幾座大型建築遺址可能為高台建築。從其與宗廟一號建築遺址位置及“左祖右社”(營建國都的規制:指宮殿的左邊是祖廟,右邊是社禝)的關係推斷,可能為春秋時期秦穆公所築之宮殿羣,即朝寢建築 [106] 

秦穆公史料索引

左傳》中,秦穆公生平事蹟見於僖公九年 [9]  、僖公十年 [11]  、僖公十一年 [13]  、僖公十三年 [18]  、僖公十四年 [22]  、僖公十五年 [24]  、僖公十七年 [28]  、僖公十九年 [33]  、僖公二十五年 [39]  、僖公二十八年 [41]  、僖公二十九年 [43]  、僖公三十年 [46]  、僖公三十二年 [49]  、僖公三十三年 [54]  、文公二年 [57]  、文公三年 [60]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1-2]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31]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16] 
韓非子·十過》 [3] 
呂氏春秋·卷第二·貴生》 [64] 
《呂氏春秋·卷第十六·悔過》 [51] 

秦穆公藝術形象

秦穆公文學形象

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著歷史演義小説《東周列國志》中,秦穆公主要在第三十六回《晉呂郤夜焚公宮 秦穆公再平晉亂》和第四十六回《楚商臣宮中弒父 秦穆公崤谷封屍》出現 [107-108] 

秦穆公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96年
電視劇
2010年
電視劇
春秋祭
2019年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2]
  • 2.    許嘉璐 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史記(第一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54-61.
  • 3.    王雲度 編著.秦史編年[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7月第1版:10-25.
  • 4.    宋菲.從《左傳》看秦穆公述評[J].海外文摘·學術版,2018(6):36-37.
  • 5.    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先河之秦穆公  .鳳凰網.2018-06-20[引用日期2023-01-04]
  • 6.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立。宣公元年,衞、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鄭伯、虢叔殺子穨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與晉戰河陽,勝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成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齊桓公伐山戎,次於孤竹。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繆公。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勝之。四年,迎婦於晉,晉太子申生姊也。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傒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里傒年已七十餘。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問,語三日,繆公大説,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臣常遊困於齊而乞食䬹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臣,臣得脱齊難,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養牛幹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於是繆公使人厚幣迎蹇叔,以為上大夫。秋,繆公自將伐晉,戰於河曲。晉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 8.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九年,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晉獻公卒。立驪姬子奚齊,其臣裏克殺奚齊。荀息立卓子,又殺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於是繆公許之,使百里傒將兵送夷吾。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鄭謝秦,背約不與河西城,而殺裏克。丕鄭聞之,恐,因與繆公謀曰:“晉人不欲夷吾,實欲重耳。今背秦約而殺裏克,皆呂甥、郤芮之計也。原君以利急召呂、郤,呂、郤至,則更入重耳便。”繆公許之,使人與丕鄭歸,召呂、郤。呂、郤等疑丕鄭有間,乃言夷吾殺丕鄭。丕鄭子丕豹奔秦,説繆公曰:“晉君無道,百姓不親,可伐也。”繆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誅其大臣?能誅其大臣,此其調也。”不聽,而陰用豹。
  • 9.    左傳·僖公九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0.    《左傳·僖公九年》:九月,晉獻公卒,裏克、邳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初,獻公使苟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及裏克將殺奚齊,先告苟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苟息曰:“將死之!”裏克曰:“無益也。”荀叔曰:“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欲復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闢之?且人之慾善,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已乎?”冬十月,裏克殺奚齊於次。書曰:“殺其君之子。”未葬也。苟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苟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裏克殺公子卓於朝,苟息死之。君子曰:“《詩》所謂‘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荀息有焉。”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討晉亂也。令不及魯,故不書。晉卻芮使夷吾重賂秦以求入,曰:“人實有國,我何愛焉?入而能民,土於何有?”從之。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秦伯謂卻芮曰:“公子誰恃?”對曰:“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鬥不過,長亦不改,不識其他。”公謂公孫枝曰:“夷吾其定乎?”對曰:“臣聞之,唯則定國。《詩》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文王之謂也。又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其言多忌克,難哉!”公曰:“忌則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 11.    左傳·僖公十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2.    《左傳·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裏克以説。將殺裏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於是丕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丕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為不從,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冬,秦伯使泠至報問,且召三子。邵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丕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歆、累虎、特官、山祁,皆裏、丕之黨也。丕豹奔秦,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公曰:“失眾,焉能殺?違禍,誰能出君?”
  • 13.    左傳·僖公十一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4.    《左傳·僖公十一年》:夏,揚、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秦、晉伐戎以救周。
  • 15.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十二年,齊管仲、隰朋死。晉旱,來請粟。丕豹説繆公勿與,因其飢而伐之。繆公問公孫支,支曰:“飢穰更事耳,不可不與。”問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用百里傒、公孫支言,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
  • 16.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7.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晉惠公)四年,晉飢,乞糴於秦。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國家代有,救菑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鄭子豹曰:“伐之。”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
  • 18.    左傳·僖公十三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9.    《左傳·僖公十三年》:冬,晉荐饑,使乞糴於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手討焉,無眾必敗。”謂百里:“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丕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 20.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十四年,秦飢,請粟於晉。晉君謀之羣臣。虢射曰:“因其飢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晉君棄其軍,與秦爭利,還而馬騺。繆公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脱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逐得,欲法之。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繆公虜晉君以歸,令於國:“齊宿,吾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為請晉君。夷吾姊亦為繆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絰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繆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時秦地東至河。
  • 21.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晉惠公)五年,秦飢,請糴於晉。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兵伐晉。六年春,秦繆公將兵伐晉。晉惠公謂慶鄭曰:“秦師深矣,柰何?”鄭曰:“秦內君,君倍其賂;晉飢秦輸粟,秦飢而晉倍之,乃欲因其飢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晉卜御右,慶鄭皆吉。公曰:“鄭不孫。”乃更令步陽御戎,家僕徒為右,進兵。九月壬戌,秦繆公、晉惠公合戰韓原。惠公馬騺不行,秦兵至,公窘,召慶鄭為御。鄭曰:“不用卜,敗不亦當乎!”遂去。更令梁繇靡御,虢射為右,輅秦繆公。繆公壯士冒敗晉軍,晉軍敗,遂失秦繆公,反獲晉公以歸。秦將以祀上帝。晉君姊為繆公夫人,衰絰涕泣。公曰:“得晉侯將以為樂,今乃如此。且吾聞箕子見唐叔之初封,曰‘其後必當大矣’,晉庸可滅乎!”乃與晉侯盟王城而許之歸。晉侯亦使呂省等報國人曰:“孤雖得歸,毋面目見社稷,卜日立子圉。”晉人聞之,皆哭。秦繆公問呂省:“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懼失君亡親,不憚立子圉也。不憚立子圉,曰‘必報讎,寧事戎、狄’。其君子則愛君而知罪,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此二故,不和。”於是秦繆公更舍晉惠公,餽之七牢。十一月,歸晉侯。晉侯至國,誅慶鄭,修政教。謀曰:“重耳在外,諸侯多利內之。”欲使人殺重耳於狄。重耳聞之,如齊。八年,使太子圉質秦。
  • 22.    左傳·僖公十四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23.    《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飢,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仇之,況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
  • 24.    左傳·僖公十五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25.    《左傳·僖公十五年》:秋,伐厲,以救徐也。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羣公子。”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羣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飢,秦輸之粟;秦飢,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三敗及韓。……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飢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壬戌,戰於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從晉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罃、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台。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慼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祗以成惡。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重怒難任,陵人不祥。”乃許晉平。
  • 26.    《左傳·僖公十五年》: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於王城。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徵繕,以立圉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徵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館晉侯,饋七牢焉。蛾析謂慶鄭曰:“盍行乎?”對曰:“陷君於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將焉入?”
  • 27.    《左傳·僖公十五年》:十一月,晉侯歸。丁丑,殺慶鄭而後入。是歲,晉又飢,秦伯又餼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聞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後必大。’晉其庸可冀乎?姑樹德焉,以待能者。”於是秦始徵晉河東,置官司焉。
  • 28.    左傳·僖公十七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29.    《左傳·僖公十七年》:夏,晉大子圉為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
  • 30.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晉惠公)十年,秦滅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溝,民力罷怨,其眾數相驚,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滅之。
  • 31.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32.    司馬遷《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秦穆公十九年)滅梁。梁好城,不居,民罷,相驚,故亡。
  • 33.    左傳·僖公十九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34.    《左傳·僖公十九年》: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寇將至。”乃溝公宮,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梁。
  • 35.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滅之。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歸晉。二十三年,晉惠公卒,子圉立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晉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謝,後乃受。繆公益禮厚遇之。
  • 36.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晉惠公)十三年,晉惠公病,內有數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滅之,我外輕於秦而內無援於國。君即不起,病大夫輕,更立他公子。”乃謀與其妻俱亡歸。秦女曰:“子一國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從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歸晉。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為懷公。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內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國中諸從重耳亡者與期,期盡不到者盡滅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肯召。懷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數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懷公卒殺狐突。秦繆公乃發兵送內重耳,使人告欒、郄之黨為內應,殺懷公於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為文公。……重耳至秦,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與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繆公大歡,與重耳飲。趙衰歌黍苗詩。繆公曰:“知子欲急反國矣。”趙衰與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時雨。”是時晉惠公十四年秋。
  • 37.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晉大臣,欲入重耳。晉許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文公使人殺子圉。子圉是為懷公。其秋,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
  • 38.    《韓非子·十過》:秦穆公召羣臣而謀日:“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箜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羣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令其宗廟不拔除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則非與人交之道。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何如?”羣臣皆口:“善。”公因起卒,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於晉。
  • 39.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40.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晉侯辭秦師而下。三月甲辰,次於陽樊。右師圍温,左師逆王。……秋,秦、晉伐鄀。楚鬬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書,偽與子儀、子邊盟者。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
  • 41.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42.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於城濮。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鬬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晉車七百乘,韅靷鞅靽。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 43.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44.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夏,公會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盟於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
  • 45.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彊,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晉亦罷。
  • 46.    左傳·僖公三十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47.    《左傳·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 48.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鄭人有賣鄭於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繆公問蹇叔、百里傒,對曰:“徑數國千里而襲人,希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不可。”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繆公聞,怒曰:“孤發兵而子沮哭吾軍,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二老退,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於殽厄矣。”
  • 49.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50.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 51.    呂氏春秋·卷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52.    《呂氏春秋·卷第十六·悔過》:昔秦繆公興師以襲鄭,蹇叔諫曰:“不可。臣聞之,襲國邑,以車不過百里,以人不過三十里,皆以其氣之趫與力之盛,至,是以犯敵能滅,去之能速。今行數千裏、又絕諸侯之地以襲國,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圖之。”繆公不聽也。蹇叔送師於門外而哭曰:“師乎!見其出而不見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與視,與師偕行。蹇叔謂其子曰:“晉若遏師必於殽。女死不於南方之岸,必於北方之岸,為吾屍女之易。”繆公聞之,使人讓蹇叔曰:“寡人興師,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師也。”蹇叔對曰:“臣不敢哭師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與師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則臣必死矣,是故哭。”師行過周,王孫滿要門而窺之,曰:“嗚呼!是師必有疵。若無疵,吾不復言道矣。夫秦非他,周室之建國也。過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左右皆下,以為天子禮。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力則多矣,然而寡禮,安得無疵?”師過周而東。鄭賈人弦高、奚施將西市於周,道遇秦師,曰:“嘻!師所從來者遠矣,此必襲鄭。”遽使奚施歸告,乃矯鄭伯之命以勞之,曰:“寡君固聞大國之將至久矣。大國不至,寡君與士卒竊為大國憂,日無所與焉,惟恐士卒罷弊與糗糧匱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勞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帥對曰:“寡君之無使也,使其三臣丙也、秫也、視也於東邊候㬐之道,過是,以迷惑陷入大國之地。”不敢固辭,再拜稽首受之。三帥乃懼而謀曰:“我行數千裏、數絕諸侯之地以襲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備必已盛矣。”還師去之。當是時也,晉文公適薨,未葬。先軫言於襄公,曰:“秦師不可不擊也,臣請擊之。”襄公曰:“先君薨,屍在堂,見秦師利而因擊之,無乃非為人子之道歟?”先軫曰:“不弔吾喪,不憂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擊,可大彊。臣請擊之。”襄公不得已而許之。先軫遏秦師於殽而擊之,大敗之,獲其三帥以歸。繆公聞之,素服廟臨,以説於眾曰:“天不為秦國,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諫,以至於此患。”
  • 53.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三年春,秦兵遂東,更晉地,過周北門。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兵至滑,鄭販賣賈人弦高,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修守禦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秦三將軍相謂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滅滑。滑,晉之邊邑也。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遂墨衰絰,發兵遮秦兵於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脱者。虜秦三將以歸。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原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鄉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 54.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55.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脱。入險而脱,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衞。”且使遽告於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齊國莊子來聘,自郊勞至於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臧文仲言於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臣聞之,服於有禮,社稷之衞也。”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
  • 56.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繆公於是復使孟明視等將兵伐晉,戰於彭衙。秦不利,引兵歸。
  • 57.    左傳·文公二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58.    《左傳·文公二年》: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二月,晉侯御之。先且居將中軍,趙衰佐之。王官無地御戎,狐鞫居為右。甲子,及秦師戰於彭衙。秦師敗績。晉人謂秦“拜賜之師”。……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增脩國政,重施於民。……冬,晉先且居、宋公子成、陳轅選、鄭公子歸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以報彭衙之役。卿不書,為穆公故,尊秦也,謂之崇德。
  • 59.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六年,繆公復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晉人皆城守不敢出。於是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屍,為發喪,哭之三日。乃誓于軍曰:“嗟士卒!聽無譁,餘誓告汝。古之人謀黃髮番番,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謀,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記餘過。”君子聞之,皆為垂涕,曰:“嗟乎!秦繆公之與人周也,卒得孟明之慶。”
  • 60.    左傳·文公三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61.    《左傳·文公三年》: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來赴,吊如同盟,禮也。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詩》曰:“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闕孫謀,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 62.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四年)戎王使由余於秦。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日:“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説之,終年不還。於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 63.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
  • 64.    呂氏春秋·卷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65.    《呂氏春秋·卷第二·貴生》:秦繆公時,戎強大。秦繆公遺之女樂二八與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數飲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縛而擒之。
  • 66.    左傳·文公四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67.    《左傳·文公四年》:秋,晉侯伐秦,圍刓、新城,以報王官之役。楚人滅江,秦伯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大夫諫,公曰:“同盟滅,雖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懼也!”
  • 68.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繆公)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 69.    左傳·文公六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0.    《左傳·文公六年》:夏,季文子聘於陳,且娶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君子曰:“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先王違世,猶詒之法,而況奪之善人乎!《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無善人之謂,若之何奪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竝建聖哲,樹之風聲,分之採物,着之話言,為之律度,陳之藝極,引之表儀,予之法制,告之訓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禮則,使毋失其土宜,眾隸賴之,而後即命。聖王同之。今縱無法以遺後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難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復東征也。
  • 71.    劉歡.秦穆公的思想研究[J].今古文創,2022(21):62-64.
  • 72.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3.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 74.    張文祥.秦穆公外交思想初探[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0-54,63.
  • 75.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6.    公羊傳·文公十二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7.    太平御覽·卷六百三十六·刑法部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8.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79.    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80.    新書·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81.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82.    大戴禮記·保傅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83.    (東漢)王充 著.論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09月第1版:225.
  • 84.    風俗通義·皇霸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85.    周紹良 主編.全唐文新編·第4部·第2冊[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9672.
  • 86.    彭詩琅 主編;(宋)蘇轍 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百部·蘇轍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181-182.
  • 87.    張大可,丁德科 通解.史記通解:第一冊·史記十二本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06月第1版:291.
  • 88.    (明)凌稚隆 輯校;(明)李光縉 增補;於亦時 整理.史記評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98-299.
  • 89.    秦際明 著.楊慎學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05月第1版:294.
  • 90.    (明)凌稚隆 輯校;(明)李光縉 增補;於亦時 整理.史記評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83-284.
  • 91.    (明)凌稚隆 輯校;(明)李光縉 增補;於亦時 整理.史記評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96.
  • 92.    韓泰倫 主編.新史記(第一卷)[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年03月第1版:275-276.
  • 93.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94.    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秦繆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而後世皆曰秦繆公上天。
  • 95.    列子·説符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96.    《列子·説符第八》: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説,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 97.    藝文類聚·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98.    《藝文類聚·卷七十八·靈異部上·仙道》:《列仙傳》曰:“蕭史,秦繆公時,善吹簫,能致白鵠孔雀,公女字弄玉,好之,以妻焉,遂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十年,鳳皇來止其屋,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皇飛去,故秦氏作鳳女祠,雍宮世有簫聲。”
  • 99.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00.    祝中熹.論秦穆公[J].隴右文博,2006(1):26-36.
  • 101.    林劍鳴,劉寶才.論秦穆公[J].人文雜誌,1980(6):30-38,55.
  • 102.    唐志輝.論秦穆公與秦繆公[J].雞西大學學報,2012(2):125-126.
  • 103.    秦穆公墓  .寶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2018-05-18[引用日期2023-01-04]
  • 104.    秦穆公墓  .鳳翔縣人民政府.2020-04-10[引用日期2023-01-04]
  • 105.    最新考古證實:“秦穆公墓”不是墓 只是一座高台  .中國新聞網.2009-01-21[引用日期2023-01-04]
  • 106.    秦雍城建築遺址或發現秦穆公所築宮殿羣  .鳳凰網.2019-01-24[引用日期2023-01-04]
  • 107.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晉呂郤夜焚公宮 秦穆公再平晉亂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08.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楚商臣宮中弒父 秦穆公殽谷封屍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109.    《東周列國·春秋篇》:當年被吐槽 如今成經典  .央視網.2019-04-14[引用日期2023-01-04]
  • 110.    電視劇《武當一劍》熱播 演員鄂布斯演繹一代梟雄努爾哈赤  .大眾網.2021-04-16[引用日期2023-01-04]
  • 111.    王龍華張一山蒲巴甲 三兄弟演繹春秋風雲  .蘇州廣播電視報.2019-03-08[引用日期2023-01-04]
  • 112.    盧延光 繪畫;吳綠星 撰.中國一百帝王圖[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45.
  • 113.    金啓華等主編.《詩經 精注簡析 文白對照》: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7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