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犬小孢子菌

鎖定
犬小孢子菌是較常見的致病性真菌,由Gruby在1843年首次發現。常常是頭癬體癬和少數甲癬以及其他少見真菌病的病原菌。犬小孢子菌作為親動物性真菌,在動物身上可以長期存在而不致病(尤其在貓、狗身上),而犬小孢子菌一旦感染人便造成皮膚或毛髮的損害,危及人類健康。
中文名
犬小孢子菌
外文名
Microsporum canis
發現人
Gruby
發現時間
1843年
對於人類
常見的致病性真菌
致病狀況
頭癬、體癬、少數甲癬等

犬小孢子菌曾用名

羊毛狀小孢子菌、齒小孢子菌、猴小孢子菌、肥胖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鏡下形態

鏡檢可見多數大分生孢子,呈紡錘狀,壁厚粗糙帶刺,大小為(10~25)μm×(75~100)μm,有6個以上的隔,頂端像“帽子”樣肥大。此外有棍棒狀小分生孢子,菌絲有隔,常見球拍狀菌絲,有時也可有破梳狀菌絲和結節狀菌絲。
直接鏡檢:病發感染為發外型可見圓形或卵圓形孢子密集成片而不排列成串,發內可有少量菌絲。皮屑內可見分枝分隔的菌絲。 [1] 

犬小孢子菌培養特性

在SDA培養基上25℃培養,菌落生長較快,初為白色至黃色絨毛樣生長,2周後菌絲較多,像羊毛狀,故又稱羊毛狀小孢子菌。此時菌絲可充滿整個斜面,中央趨向粉末化,表面呈黃白色,有少數同心圓,背面紅棕色,中央部顯著,邊緣部較淺 [1] 

犬小孢子菌流行病學方面

犬小孢子菌是世界範圍流行的致病性真菌,就北美地區而言,該地區100年前頭癬的病原犬小孢子菌佔首位,隨後奧杜昂小孢子菌佔居首位,以斷髮毛癬菌最常見,而今該地區犬小孢子菌發病率也有上升的趨勢。其他國家對犬小孢子菌的流行情況變化也十分重視,各國和地區在真菌病流行病學研究中常對其進行統計,Hay經統計歐共體中19國家的92個真菌研究實 驗室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在1987~1997年期間歐共體在加勒比地區兒童患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膚真菌病發病率有大幅增加,最為常見的臨牀表現是頭癬。因此,歐共體各國希望共同進行以預防為目的的頭癬普查工作。綜上所述,除了個別地區或國家發病率較低外,犬小孢子菌在世界範圍流行,發病率基本在淺部真菌病的前四位,在許多國家佔首位,而且總體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犬小孢子菌臨牀學方面

頭癬 頭癬
在意大利,犬小孢子菌是頭癬最主要的病原菌(佔90.5%),由此可見頭癬是其首要臨牀表現,同時也有些臨牀表現較為特殊,Zoror報道1例犬小孢子菌所致的膿癬。為一8歲兒童,在頭頸部形成一3cm×5cm大小的膿腫,無明顯脱髮,有觸痛。同時,亦有嬰兒和成人頭癬臨牀表現可為糠疹樣皮損的報道。同時犬小孢子菌也可以感染光滑皮膚及指(趾)甲引起體癬甲癬(極為少見),當感染有系統疾病或免疫力受損的患者時可出現一些不典型的臨牀表現,如HIV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等,可出現多形紅斑樣皮損,伴有散在小丘疹,邊界可不清晰,可無或稍有皮屑。在心肺移植手術後的犬小孢子菌感染者可出現紅斑基礎上的膿皰並伴有散在的丘疹。而當患有血管性疾病導致局部的皮膚抵抗力下降時,皮損可表現為紫紅色斑片,有時伴有劇烈瘙癢,皮屑較少,邊界不清。當患有遺傳性代謝性疾病時犬小孢子菌也可導致頭皮足菌腫,但十分少見。當免疫力正常的患者感染犬小孢子菌時,由於病變在皮膚較為薄嫩的部位,表現亦可不典型。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真菌性包皮炎,表現為錢幣大小的紅斑,邊界不清,稍微隆起同時伴有包皮垢增多。而有的患者可表現為類似念珠菌所致的龜頭包皮炎,在冠狀溝處可見散在小皮疹 。還有關於犬小孢子菌導致外耳道炎的報道。局部長期應用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可導致犬小孢子菌感染,皮損類似頑固性皮炎,皮屑較多可伴有瘙癢,邊界不清。

犬小孢子菌分子生物學方面

分子生物學在各醫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同時也為廣大真菌學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不少真菌學家已開始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犬小孢子菌的生物學和基因特徵,以瞭解犬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學特徵與致病機制的關係併為臨牀快速確診提供實驗室依據。就較新研究論述如下:
Papini將從70只貓狗身上分離得到的犬小孢子菌通過Api-Zym試驗對其19種胞外酶進行分析。實驗中發現鹼性磷酸酯酶、β-葡糖苷酶脂肪酶(C14)、胰蛋白酶糜蛋白酶、β-葡糖醛酸酶、α-巖藻糖苷酶不表現活性;而酸性磷酸酶在64例中表現其活性佔91%,酯酶(C4)在57例中表現其活性佔81%,α-甘露糖苷酶在51例中表現其活性佔73%,N-乙酰-β-葡糖胺酶在41例中表現其活性佔58%,亮氨酸芳基酰胺酶在35例中表現其活性佔50%,質粒脂肪酶(C8)在31例中表現其活性佔44%,α-葡糖苷酶在25例中表現其活性佔36%,纈氨酸芳基酰胺酶和胱氨酸芳基酰胺酶各在7例中表現其活性佔10%,α-半乳糖苷酶在5例中表現其活性佔7%。較特殊的β-半乳糖苷酶在6例中表現活性佔8%,其在犬小孢子菌中的表現活性是首次報道。有真菌學者研究犬小孢子菌所產生的胞外酶與其致病力的關係,發現角蛋白酶的活性與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膚真菌病臨牀表現程度呈正相關。 Mignon通過研究感染犬小孢子菌的荷蘭豬瞭解犬小孢子菌的細胞外抗原。應用ELISA技術測定實驗組荷蘭豬的血樣本,並與對照組(注射了純化31.5kD角蛋白酶的荷蘭豬)的血樣本進行比較。實驗組在感染後第14天和第57天可發現遲髮型超敏反應,21天可測到針對天然菌表面抗原的特異性IgG,而未測到抗角蛋白酶的IgG。對照組在注射了純化31.5kD角蛋白酶的第14天和第57天僅有少數出現遲髮型超敏反應。由此可説明犬小孢子菌主要抗原不是31.5kD角蛋白酶。有研究人員通過對兔子進行類似實驗得到與以上一致的結論。
基因水平的研究尚屬起步階段,Charles應用PCR和RT-PCR的方法研究多種真菌的ACT(Actin)的基因序列,希望通過ACT的基因測序以達到快速檢測真菌病原菌的目的。經過對多種致病性真菌(包括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ACT的研究發現犬小孢子菌的ACT基因序列與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致病性真菌的基因序列不同,可用於臨牀快速診斷真菌病原菌。該方法雖可在較短時間內診斷病原菌(48h),但操作繁瑣,費用高,實驗條件要求較為嚴格,因此在國內不易推廣。而有人認為可應用PCR技術測定標本中犬小孢子菌的幾丁質合酶1基因存在與否來快速診斷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膚真菌病,該方法的有效性有待於臨牀檢測。

犬小孢子菌鑑別要點

應注意與奧杜盎小孢子鑑別。犬小孢子菌在玉米粉培養基上生長旺盛,產生更多的大、小分生孢子,而奧杜盎小孢子菌生長不良,孢子少。在PDA培養基上犬小孢子菌產黃色色素,奧杜盎小孢子菌產褚色色素 [1] 

犬小孢子菌臨牀意義

犬小孢子菌可引起皮膚、毛髮等部位感染、皮膚病變表現為周邊伴有鱗屑的圓形或環狀紅斑,混有小皰。毛髮感染時,表現為局部脱髮性鱗屑斑。本菌為親動物性皮膚癬菌,可引起膿癬,表現為局部膿腫樣,毛髮鬆動,邊緣清楚。也可引起癬菌疹 [1] 
參考資料
  • 1.    周庭銀編,臨牀微生物學診斷與圖解,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6,第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