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桂

鎖定
滿桂(?-1630年),蒙古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 [32]  祖籍山東兗州府嶧縣(今棗莊市), [33]  明末名將。 [32] 
滿桂幼年進入中原,善於騎射。隨軍出征,多有斬獲。壯年擔任總旗、百户。後屢次升遷任潮河川守備。滿桂被總督王象乾賞識,晉升為石塘路遊擊、喜峯口參將。天啓二年(1622年),大學士孫承宗巡視邊境,滿桂入京謁見。孫承宗與其談論軍事,擢升副總兵,管轄中軍之事。天啓三年(1623年),孫承宗提議出關整修收復寧遠城。滿桂與袁崇煥修築城池,為重鎮。天啓四年(1624年),滿桂平定東部邊境。使諸部都順服。詔令擢升其為都督僉事,加銜總兵。 [34] 
天啓六年(1626年),因功擢升都督同知,實際授官總兵官,加官右都督,蔭封副千户、左都督,世襲。天啓七年(1627年),清軍圍攻錦州,滿桂率副將出城迎擊,頗有殺傷,捷報奏報,加官太子太師,世襲蔭封錦衣僉事。清軍入京,滿桂率兵防衞,大敗,遂戰死。 [34]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北直隸宣府
逝世日期
1630年
主要成就
保衞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本    名
滿桂
追    贈
少師
官    職
武經略
蔭    封
子孫世襲錦衣僉事

滿桂人物生平

滿桂行伍出身

滿桂,宣府(今河北宣化)人。其先祖是山東兗州府嶧縣人,因立有戰功,遂在宣府衞為官,至此世居於宣府。 [1-2]  滿桂年紀稍長一些時,便善於騎馬射箭,入伍後每次參戰,都斬首、截耳不少。按照部隊中的規定,斬獲敵人一顆頭顱,就可授任官職,否則就賞給白銀五十兩。滿桂屢次拿到賞金,卻沒能得到一官半職。年近三十,才當上總旗。又過十年才當上百户長。後來經幾次升遷做到潮河川守備。楊鎬在四路敗師的情況下推薦幾個懂得軍事的小將,首先就推薦滿桂。滿桂於是移兵駐守黃土嶺。期間得到總督王象乾的賞識,先後提升他擔任石塘路遊擊、喜峯口參將。 [3] 

滿桂得到重任

天啓二年(1622年),大學士孫承宗出任邊帥,滿桂進去拜見,孫承宗看到他相貌威武,和他談論軍事,對他格外稱讚。等孫承宗出來鎮守山海關時,就提拔滿桂擔任副總兵,負責中軍的事務。孫承宗幕下,文武官員來進見的很多,孫承宗卻單單任用滿桂。滿桂性格很粗魯,但是為人忠誠勇敢,不同一般,不好聲色,能夠和士卒同甘共苦 [4] 

滿桂修築寧遠

天啓三年(1623年),孫承宗打算出關修復寧遠城,詢問那位將領可以前去駐守。馬世龍推薦孫諫和李承先孫承宗都沒有同意。袁崇煥茅元儀進言説:“滿桂可以,但他是您的中軍,我們不敢請他出來。”孫承宗説:“既然他可以,哪管他是不是中軍。”於是喚來滿桂,跟他説了,滿桂慨然答應,請命而行。馬世龍懷疑滿桂的能力不行,孫承宗不聽,當天就擺下酒席,替他餞行。滿桂到寧遠後,和袁崇煥同心協力修築城牆,使寧遠巍然屹立,成為遼東的一個重鎮。 [5] 

滿桂擊外平內

當時蒙古的一些部落駐在寧遠(今遼寧興城)東郊放牧,遼東百姓來歸附寧遠的都遭受他們的搶劫,孫承宗為此很憂慮。天啓四年(1624年)二月,孫承宗派滿桂和總兵官尤世祿大淩河襲擊他們。於是蒙古各部落號哭連天地向西逃竄,寧遠東郊得到安寧。拱兔、炒花、宰賽等部落表面上歸順而暗中想要反叛,滿桂善於掌握處理,這些部落都服從,每年還節省無數的撫賞銀。 [6] 
當初,寧遠城裏城外滿眼都是荒丘廢墟,滿桂到任後,有五萬多家軍民在此地屯田,往城外耕種到五十里遠。孫承宗上報他的功勞,朝廷下詔提拔他為都督僉事,加官銜為總兵。孫承宗於是命令他掌管後部,與前部趙率教相為掎角。督餉郎中楊呈秀剋扣軍糧,副將徐漣激發兵變,包圍袁崇煥的公署。大家因為害怕滿桂的家兵勇猛,所以不敢來包圍他,就成羣結隊地向東邊逃走。滿桂和袁崇煥追上斬殺兵變的發動者,安撫餘下的部眾,把他們都帶了回來。 [7] 

滿桂守城移鎮

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後金派數萬騎兵攻打寧遠,遠近大震。正月二十四日,後金軍包圍寧遠,滿桂和袁崇煥在城裏死守。後金軍開始攻打西南城角,他們點發西洋紅夷大炮,打傷很多攻城的後金軍。正月二十五日,後金軍轉攻寧遠南邊的城牆,他們再用火器將其打退,於是包圍解除。 [8]  天啓帝朱由校十分高興,提拔滿桂為都督同知,實際上為總兵官。 [9]  後來又一次論功,給滿桂加級為右都督,蔭子副千户,世襲。滿桂上書謝恩,並且自敍自己前後立過的功勞。天啓帝下詔做了讚揚性的回答 [10]  ,又升任他為左都督。 [11] 
滿桂當初與趙率教關係很好。在此次戰役中,滿桂恨趙率教不親自來援救自己,從此相互責怪。天啓帝聽説後,曾下詔告誡、勉勵 [12]  接着袁崇煥又跟滿桂不和,上書説他躊躇滿志,謾罵同僚,恐怕他會耽誤邊疆的大事,請把他調到別的兵鎮,把關外的事權交給趙率教。 [13]  滿朝大臣都知道滿桂能勝任,但擔心他們在一個城中或許會壞事,就把滿桂召了回來。督師王之臣極力説滿桂不能調開,但是召他回來的命令已經下達。王之臣又請把他安排在山海關門口 [14]  ,袁崇煥都不聽從。同年閏六月,朝廷就命令滿桂以原職在中軍府辦理僉書的事務。不久,袁崇煥自己後悔,請求採用王之臣的意見,天啓帝於是同意,讓滿桂掛印移鎮山海關大門 [15]  ,兼任統領關外四路及燕河、建昌等地的駐軍,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以便提高他的權限。 [16-17] 

滿桂寧錦大捷

天啓七年(1627年)五月,後金軍包圍錦州,分出兵力進取寧遠。滿桂派兵援救,被包圍在笊籬山。滿桂和總兵尤世祿趕赴前線,大戰一場,勝負相當。 [18]  於是進入寧遠城中,和崇煥商量防禦的辦法。不久後金軍兵臨城下,滿桂率領副將尤世威等人出城迎戰,殺傷不少後金軍,滿桂自己也身受重傷。捷報遞上後,朝廷給滿桂加官為太子太師,世蔭錦衣僉事。 [19]  等袁崇煥離職走後,王之臣再次擔任督師,很推崇滿桂的才幹,請朝廷仍然派他鎮守寧遠。當蒙古炒花等部落分崩離散時,滿桂與王之臣召來很多蒙古人安置在自己部下。 [20] 

滿桂整軍安民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天啓帝去世,崇禎帝朱由檢即位 [21]  ,下詔告誡王之臣注意不要再蹈袁應泰王化貞的覆轍,並且批評滿桂迎合王之臣的心意。滿桂於是告病,請求解職,崇禎帝不同意。 [22]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言官紛紛彈劾王之臣,進而連及滿桂。王之臣遭到罷官,滿桂也被召回軍府。恰逢大同總兵渠家楨出事,就讓滿桂接替渠家楨擔任大同總兵。大同長期以來仗着議和放鬆戰備,插部西侵,順義王於是進入大同境內來大肆擄掠。渠家楨和巡撫張翼明被判死刑,插部拿到撫賞金還不離開。滿桂到任後,視察八路七十二座城堡,邊防戰備得到大力整頓,大同軍民因此才消除恐懼心理。 [23] 

滿桂勤王戰死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後金軍打進京師北京(今北京)郊區。十一月,朝廷頒詔指示各地勤王。滿桂率領五千名騎兵進京守衞,駐紮在順義,與宣府總兵侯世祿都打了敗仗,於是奔赴北京。崇禎帝派官前來慰勞,犒賞他們一萬兩銀子,讓他和侯世祿一起駐紮在德勝門。不久,出外交戰,侯世祿的隊伍敗退下來,滿桂獨自向前拼殺。城牆上邊發大炮配合他,卻誤傷滿桂的部隊,滿桂也受傷,崇禎帝讓他進城門外的甕城中休息。不久與袁崇煥、祖大壽一起得到召見,滿桂解開衣襟給崇禎帝看自己的傷,崇禎帝表示深深的讚歎。十二月初一日,又一次召見他們,把袁崇煥下獄,賜給滿桂酒食,命令他總理山海關、寧遠的將士,在安定門外紮營。 [24] 
滿桂勇猛敢戰。他部下的降人有時攪擾百姓,滿桂不加懲辦。副將申甫所率領的隊伍中有很多市民,滿桂的部隊欺負他們,夜間向他們的駐地射箭驚嚇他們,射死了人。御史金聲報告上去,崇禎帝也不追究。等祖大壽的軍隊向東逃跑後,崇禎就加封滿桂為武經略,統領所有過來保衞京師的部隊,賜給他尚方寶劍,催促他出兵作戰。滿桂説:“敵兵強大,我們援兵不多,不可輕易出去打。”宦官緊催他,滿桂迫不得已,只好指揮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等大將,於十二月十五日(1630年1月28日),起兵營移到離永定門二里左右的地方,樹起柵欄,等待後金軍。後金軍從良鄉回師後,第二天拂曉,用精鋭騎兵從四面八方擠壓過去,官軍的將領阻擋不住,被打得大敗。滿桂和孫祖壽陣亡,黑雲龍、麻登雲被活捉。崇禎帝聽説後,極為傷心,派禮部侍郎徐光啓對他們進行祭奠,追贈滿桂為少師,蔭封他的子孫為世襲錦衣僉事,每一代遞升三級。朝廷賜予祭葬,讓有關部門為他修建祠堂公祭。 [25] 

滿桂主要成就

滿桂防衞遼東

滿桂一生戰績卓著,在抗擊後金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滿桂從小練習騎射,入伍後以功先後任總旗、百户、守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大戰,明軍大敗,軍中舉薦一批懂得用兵的青年將領,首先推薦的就是滿桂。於是派他移守黃土嶺,後升為石塘路遊擊、喜峯口參將。
寧遠城 寧遠城
天啓二年(1622年),孫承宗看他身形剽悍,又懂軍事,十分驚奇。等到孫承宗鎮守山海關時,就擢升滿桂為副總兵,總領中軍之事。第二年,孫承宗與眾將領商議出關修復寧遠工事,袁崇煥、茅元儀都推薦滿桂,他到了寧遠,與袁崇煥同心協力修築城池,寧遠一時成了軍事重鎮。當時蒙古部落在寧遠東面駐紮放牧,遼東前來歸附的人們都遭到劫掠,孫承宗感到憂慮。天啓四年(1624年)二月,孫承宗派遣滿桂與總兵尤世祿在大淩河進擊蒙古部落,諸部落紛紛逃離,於是寧遠東面得到安寧。原來,寧遠城內外一片荒涼,在滿桂的治理下,也漸漸發展到5萬多家軍民屯田耕種,甚至遠至50裏以外地區。滿桂因此被擢升為都督僉事,加總兵官銜。 [26] 

滿桂寧錦破敵

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數萬清兵前來進攻寧遠,滿桂與袁崇煥率軍死守。清軍開始進攻城西南,明軍發射西洋紅衣大炮,清軍死傷慘重。第二天,清軍轉攻城南,又被明軍打退,寧遠城之圍解除。滿桂升為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後再升任左都督。次年五月,又重創圍攻的清軍,朝廷加封滿桂為太子太師,世襲錦衣僉事。後來,袁崇煥被罷職,王之臣擔任督師,奏請朝廷仍然讓滿桂鎮守寧遠。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朝廷御史言官交相彈劾王之臣,牽連到滿桂。王之臣被罷免,滿桂也被召回。正趕上大同總兵渠家楨作戰失利,朝廷就任命滿桂代替渠家楨任職。 [26] 

滿桂保衞京師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清軍攻到京城附近。十一月,朝廷下詔各鎮軍隊前來救援京城。滿桂率領五千騎兵火速援救,到達順義,結果與宣府總兵侯世祿都被清軍戰敗,退入都城。崇禎帝派人前去慰勞,令他與侯世祿一起據守德勝門。沒多久,雙方交戰,侯世祿的部隊被擊潰,只有滿桂奮勇向前攻擊。城上發射大炮進行掩護,卻誤傷滿桂軍,滿桂也受了傷。不久,滿桂與袁崇煥、祖大壽一起被皇帝召見,滿桂解衣露出傷口,受到崇禎帝的嘉獎。十二月,令他統領關門、寧遠的部隊,駐守在安定門外。轉年,祖大壽軍在東面被擊潰,朝廷任命滿桂為武經略,統領護衞京師的所有部隊,並賜予他尚方寶劍,催促他出兵迎戰。滿桂説道:“敵軍氣勢正盛,而我軍援兵沒到,不可輕易迎戰。”皇帝的親信宦官連忙催促,不得已之下,滿桂督促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等大將到永定門外二里的地方安營紮寨,佈置柵欄來防備清軍。第二天,清軍以精鋭騎兵四面圍攻,明軍諸將支持不住,被清軍大敗,滿桂和孫祖壽戰死,黑雲龍、麻登雲被活捉。 [26] 

滿桂歷史評價

  • 朱由校:“滿桂廉勇箸聞朕所素鑑。” [14] 
  • 孫承宗:“此一臣者大勇沉潛,真忠懇到,從來中權之任,體貌崇隆,一脱參幕立為登壇。而桂能去最安閒之地,就最險遠之區,才既饒為,性復坦蕩。蓋天授直樸,人當大用,合與趙率教同授總兵官仍管寧前衞事務。” [27] 
  • 夏允彝:①“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璫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而武臣如劉挺、杜松、滿桂、祖大壽、吳三桂,其最着也。” [28]  ;②“滿桂勇而廉,然起自行伍,不解文墨,拔為統帥,羣帥不之服。況各鎮之兵,紛紜而集,桂未得稍撫循之也。亟驅以戰,兵不與將相習,且將與將亦多不相識者,一戰而覆,非桂之罪也。” [28] 
  • 明史》:①“桂椎魯甚,然忠勇絕倫,不好聲色,與士卒同甘苦。”“②古人有言,彼且為我死,故我得與之俱生。故死封疆之臣,君子重之。觀遼左諸帥,委身許國,見危不避,可謂得死所者與!於時優恤之典非不甚渥,然而無救於危亡者,廟算不定,僨事者不誅,文墨議論之徒從而撓之,徒激勸忠義無益也。”

滿桂相關爭議

滿桂民族爭議

據《明史》記載,滿桂是來自關外的蒙古人,而《崇禎長編》則記載,滿桂上疏稱“從謂臣西裔孽種,冒建高牙,臣原籍山東兗州府嶧縣,以祖職世居宣府前衞。”。

滿桂死亡原因

滿桂的死因,歷來有三種説法,第一種,《明史》認為,滿桂是崇禎帝促戰而死,是被崇禎帝逼死的;第二種,《遼海丹忠錄》則説滿桂在城樓上看見後金一位王爺出陣窺探明軍,下城追擊,中伏而死;第三種,則是《崇禎實錄》、《明季北略》的説法,滿桂在和後金軍的血戰中,被袁崇煥部射中五箭,箭瘡迸裂而死。 [29-30] 

滿桂史書記載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31] 

滿桂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袁崇煥》:顏彼得飾演滿桂。
參考資料
  • 1.    《罪惟錄·滿桂傳》:滿桂者,其先山東澤人,以軍功隸宣府衞。
  • 2.    《崇禎長編·卷四》:寧遠總兵滿桂,桂具疏辯言云:“從謂臣西裔孽種,冒建高牙,臣原籍山東兗州府嶧縣,以祖職世居宣府前衞。
  • 3.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滿桂,蒙古人,幼入中國,家宣府。稍長,便騎射。每從徵,多斬馘。軍令,獲敵首一,予一官,否則賚白金五十。桂屢得金,不受職。年及壯,始為總旗。又十餘年為百户。後屢遷潮河川守備。楊鎬四路師敗,薦小將知兵者數人,首及桂。移守黃土嶺。為總督王象乾所知,進石塘路遊擊、喜峯口參將。
  • 4.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天啓二年,大學士孫承宗行邊,桂入謁。壯其貌,與談兵事,大奇之。及出鎮山海,即擢副總兵,領中軍事。承宗幕下,文武輻輳,獨用桂。桂椎魯甚,然忠勇絕倫,不好聲色,與士卒同甘苦。
  • 5.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明年,承宗議出關修復寧遠。問誰可守者。馬世龍薦孫諫及李承先,承宗皆不許。袁崇煥、茅元儀進曰:“滿桂可。但為公中軍,不敢請耳。”承宗曰;“既可,安問中軍。”呼桂語之,慨然請行。世龍猶疑其不可,承宗不聽。即日置酒,親為之餞。桂至寧遠,與崇煥協心城築,屹然成重鎮。
  • 6.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時蒙古部落駐牧寧遠東鄙,遼民來歸者悉遭劫掠,承宗患之。四年二月,遣桂及總兵尤世祿襲之大淩河。諸部號泣西竄,東鄙以寧。拱兔、炒花、宰賽諸部陽受款而陰懷反側。桂善操縱,諸部鹹服,歲省撫賞銀不貲。
  • 7.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初,城中郭外,一望丘墟。至是軍民五萬餘家,屯種遠至五十里。承宗上其功。詔擢都督僉事,加銜總兵。承宗乃令典後部,與前部趙率教相掎角。督餉郎中楊呈秀侵克軍糧,副將徐漣激之變,圍崇煥署。憚桂家卒勇猛,不敢犯,結隊東走。桂與崇煥追斬首惡,撫餘眾而還。
  • 8.    《明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丁卯,大清兵圍寧遠,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己巳,圍解。
  • 9.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六十八 天啓六年二月 丁丑 遼東經略高第報西虜乘奴入犯率二千餘騎犯平川三山堡等處趙率教率兵御之前後斬虜首級八十三顆獲達馬一百五匹又犯中後所副將楊應乾率兵追至高台堡斬虜首級二十顆獲達馬七十匹得旨屢報捷音朕心嘉悦袁崇煥已升僉都御史滿桂趙率教實授總兵加都督同知左輔等俱著查明優敍所發犒賞銀十萬兩聽經臣分給寧遠前屯兩處軍士督臣出關援兵既集當相機調度逐虜過河各路口尤宜嚴加防護無致疏虞
  • 10.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七十一 天啓六年五月 丙午 寧遠總兵滿桂疏謝敍升因自敍前後功次 上優詔褒答仍著悉心防禦以圖後效
  • 11.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六年正月,我大清以數萬騎來攻,遠邇大震,桂與崇煥死守。始攻西南城隅,發西洋紅夷炮,傷攻者甚眾。明日轉攻南城,用火器拒卻之,圍解。帝大喜,擢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再論功,加右都督,蔭副千户,世襲。桂疏謝,並自敍前後功。優詔褒答,再進左都督。
  • 12.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七十 天啓六年四月 癸未 上傳與兵部聞總兵趙率教滿桂二人不和痛思前此失事皆不和所致豈可復蹈前轍著馬上差人傳去務要協力同心及早乾封疆大事功罪一體如有尚氣生嫌者朝廷三尺具在決不姑息昨初九日御門有都司守備二員狀貌猥瑣不堪以後擢用武官還宜加意揀選不得專挨資俸
  • 13.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七十一 天啓六年五月 庚申 崇煥又疏言趙滿二鎮不和近屢廑明旨即部覆亦殷殷臣身在事中寧無説而處此夫滿桂與趙率教俱臣夙昔厚交即二人亦深相倚自寧遠捷後非其故矣所以然者贓近寧遠時趙率教發其屬之精兵以一都司四守備東援滿桂拒不入其兵臣強而後入之又不派城守直至正月二十四日巳時西北角被攻將圯問繼兵於臣臣始以前屯之兵接擊後趙鎮遂欲以此分功而滿桂非伹不與之同功且責其不赴援夾趙率教已摘其精兵赴援矣餘兵為前屯計若傾營而來保不受西虜之患乎趙率教此後絕無一言而滿桂則逢人不乎此不和所以揚於道路也然滿桂不但與趙率教異白協參遊守以至中千把總廳幕官生軍民人等有一和於滿桂乎至暱者其門下之官丁也而同心者亦少惟夷丁數百則戚然其相親桂以為睦於各丁矣然時有逸去則各夷亦未協於桂也互忘盡人我之相甘為人用者臣也未見滿桂果降心相與臣每善下之向亦得其不怒自茲一捷意氣愈橫如臣題分信地以兩鎮共在二百里內連山海為六城臣謂每鎮轄三城暫分管耳明年略地而前再為之處滿桂則憤憤不平遂嫌中後所離寧遠八十里不便管轄獨不思遼東往時只一總兵二千里如左右手八十里不能轄不肯轄尚望其恢復兩河二千里乎況兩鎮俱為臣之所轄臣頗知兵利與害俱臣共之焉用其鰓鰓過計至一種驕蹇善罵諸將領敢怒而不敢言即修寧遠一城隨修隨倒無一人得關其説只此一城遂疲盡物力前屯有此乎臣向與共圍城中賴其力以完此城敢自為二以失良朋每忠告之慾其為朝廷用無奈其堅拒訑郤強敵在門萬一如前之慾出戰則必戰欲不堵門則必不堵門欲不移炮入城則必不移炮入城臣何惜以身命為彼徇如封疆大事何乞皇上為封疆計下部議覆一事而掛印者兩將終難相下兩鎮反不得一鎮之用不若以關外事權盡屬趙率教其猷略淵遠著數平實臣竊附同心之末可保其業之有終左輔功勞俱懋諸將領共推徐當錦州開鎮以終臣兩鎮更迭而前之局若滿桂曾立有功只以意氣欠平臣為封疆事大不敢緘默然其人之廉似杜松勇似賀世賢本色則不可誣或優之大鎮或召之還府離此則人與地俱相安若臣不能調兩鎮之和又不能收滿桂之用當立斥削臣以為邊臣儆得旨滿桂廉勇素著挫賊有功倚任方切既稱羣情欠調暫準回府候推別用其寧遠防禦事務著左輔以原官管理作速交代任事原給印信繳進關門內外大小將領俱聽趙率教調度以便責成
  • 14.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七十二 天啓六年六月 丁丑 督師王之臣疏言遼左見在大將止滿桂趙率教二人而滿鎮與撫臣同心僇力共保寧城春間撫臣對臣亟稱之為日幾何不知何故遂有廉藺之隙頃臣巡閲東行途間接撫臣手書有參滿桂意臣趨驂至寧遠勸止而疏已發撫臣因言馳使追之適接報乃知前疏已上今又見報滿桂已奉旨回府矣念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用之才不宜置之無用之地遼左方苦乏將而又去此一將師中全忌不和而又自失其和臣在同舟不覺拊膺扼腕若撫臣有不足滿桂之心當與臣早一□之或將兩將互相更調或以滿桂用之山海聽臣調遣似亦無不可者乃去之惟恐不遠似稍欠寬和今當遼事起手之初選將練兵必湏盡捐形跡同心同力從實地上盡力做去所謂開誠佈公集思廣益正今日對證之藥也得旨遼左從來壞士都因不和朕深切痛恨今督師巡撫同任封疆功罪一體果能捐去形跡和衷集事寬慰朕心便是忠誠體國之臣滅賊復遼端不外此卿身膺督師手握賜劍將吏進退戰守機宜自當指授一切公事須□議妥當使號令歸一將士知所適從該奏的照例會奏滿桂廉勇箸聞朕所素鑑因撫鎮參□同城未便暫準回府既稱將才難得山海需人應何委任著兵部酌議來説
  • 1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卷七十三 天啓六年閏六月 己巳 命總兵官滿桂鎮守山海掛徵虜將軍印駐關門兼管四路先是遼東督師王之臣請以滿桂鎮守榆關巡撫袁崇煥不可至是崇煥疏言臣前偶與督臣相左今各捐去成心敢隨督臣之後以滿桂請部覆得旨滿桂即著星馳到任督撫既和滿桂亦當與督撫並化成心不得藏蓄觀望有負任使
  • 16.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卷八十三 天啓七年四月 癸亥 以奴警震鄰增定大帥命杜文煥駐寧遠尤世祿駐錦州侯世祿駐前屯左輔加總兵銜駐大凌滿桂照舊駐關門節制四鎮及燕建四路仍賜劍以重事權從劉應坤請也
  • 17.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桂初與率教深相得。是役也,怒其不親救,相責望。帝聞之,下敕戒勉。而崇煥復與桂不和,言其意氣驕矜,謾罵僚屬,恐壞封疆大計,乞移之別鎮,以關外事權歸率教。舉朝皆知桂可用,慮同城或僨事,遂召還。督師王之臣力言桂不可去,而召命已下。又請用之關門。崇煥皆不納。閏六月乃命以故秩僉書中軍府事。未幾,崇煥亦自悔,請仍用之臣言,帝可之,命桂掛印移鎮關門,兼統關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諸軍,賜尚方劍以重事權。
  • 18.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卷八十四 天啓七年五月 甲午 兵部題援錦官兵於二十二日遇賊於笊籬山賊分二股將官兵圍於中心總兵滿桂尤世祿奮勇而前內外夾攻達賊死亡數多而我之士馬損傷官兵一百二十餘名馬一百八十餘匹雖斬獲無幾然亦足以振赫濯之靈鼓壯士之氣矣得旨覽奏東援兵將遇賊奮勇血戰斬獲有功足鼓軍士之氣滿鎮守運送火器硝黃從海而東聲勢大振錦圍可角□羊知道了
  • 19.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卷八十七 天啓七年八 乙未 兵部敍寧錦功得旨寧錦大捷朕心嘉悦內外文武諸臣宜行敍賚廠臣魏忠賢體國忠誠籌邊勝算開泰長否消之運收保世滋大之功勞而能謙勳名未艾恩命已渙申錫方隆監臣王體乾等協贊廟謨功在帷幄劉應坤紀用等拮据戰守績著疆場加恩示酬已俱有旨內臣孫成高進忠李進喜馬吉祥臧欽馬進忠王鎮孫朝王永壽曹誠各升一級蔭弟侄一人錦衣衞試百户給與應得誥命賞銀十五兩舊閣臣魏廣微忠猷素著加贈一級蔭一子錦衣衞指揮僉事世襲王之臣升二級蔭一子錦衣衞指揮僉事世襲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馮嘉會加贈一級於原蔭子錦衣衞指揮同知上加一級世襲霍維華升一級蔭一子錦衣衞正千户世襲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郭允厚蘇茂相李春燁薛鳳翔崔呈秀孫杰楊夢袞各升一級蔭一子入監讀書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張曉曹爾楨張我續吳淳夫各升一級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俱給與應得誥命許可徵升一級賞銀二十兩叚國墇郭興言李魯生陳維新各升一級賞銀十五兩陳序升任日加一級賞銀十五兩潘士聞賞銀十五兩倪文煥加升京堂照舊管事賞銀十五兩卓邁侯升任之日加一級賞銀十五兩梁夢環即升京堂仍加一級賞銀二十兩劉徽加升京堂差滿推補賞銀二十兩蘇兆先楊文嶽汪若極張素餋張樞智鋌李應公各賞銀十五兩田吉升一級蔭一子錦衣衞副千户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給與應得誥命洪瞻祖加升一級賞銀三十兩馮時行加升一級賞銀十五兩苗胙土王楫郭庚各升一級賞銀十兩王登三劉嘉遇各升一級賞銀二十兩單明詡林翔鳳周鼎潘曾紘梁廷翰郭捍城劉席民苗思順各於升任之日量加一級各賞銀十兩曹爾材孫廷泂畢可芳蔣茂浙葉宰各升一級賞銀十兩楊寰孫雲鶴王崇德各升一級賞銀三十兩彩叚二表裏王祿王選各升一級賞銀二十兩彩叚一表裏王文光劉彬印燦王學禮李贊馬鍾乾杜春元方應登各賞銀二十兩閻鳴泰升二級蔭一子錦衣衞指揮僉事世襲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黃運泰升一級蔭一子入監讀書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郭尚友量升一級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袁崇煥已離任加銜一級賞銀三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劉詔升一級蔭一子錦衣衞正千户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以上五員俱給與應得誥命張鳳翼張翼明秦士文各賞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裏畢自肅王應豸優升京銜照舊管事賞銀二十兩俱給與應得誥命張春量加一級賞銀十兩孫織錦張維世莊起元石聲諧張福臻陳其柱角□羊經傳各賞銀十兩喬巍升一級賞銀十兩王璣贈一級給優恤銀二十兩張之芳加一級賞銀十五兩方岳貢於朝陳調鼎孫允傑李之茂辛思齊張志芳各賞銀十兩韓爭春萬民憼崔及第嚴昌祖李尚德各賞銀八兩吏部紀錄趙廣胤張珍劉夢龍蘇涵淳趙宋儒各賞銀六兩吏部紀錄內張珍俟升任之日加一級趙宋儒準復原職安國棟等十五員各賞銀四兩喇嘛僧王桑吉李鎖南各賞銀十兩王舉等十二員各賞銀二兩滿桂加太子太師蔭一子錦衣衞指揮僉事世襲賞銀四十兩紵絲二表裏趙率教加太子少傅蔭一子錦衣衞正千户世襲賞銀四十兩紵絲二表裏俱給與應得誥命楊國臣升一級賞銀二十兩尤世祿左輔各加右都督蔭一子錦衣衞正千户世襲賞銀三十兩俱給與應得誥命楊嘉謨黑雲龍賞銀二十兩朱梅祖大壽徐應垣董用文錢中選尤世威麻登雲巢丕昌王收民各加升一級賞銀三十兩李世爵徐璉王應暉各升一級賞銀二十兩許定國孟兆程應麟各準復原職賞銀二十兩馮廉等二十一員各升一級賞銀十五兩陳兆蘭升一級賞銀十五兩宋承燾屠安婁雲龍各準復原職賞銀十二兩黃士英等八員各準復原職賞銀十兩鄭學舜等十員各準實授賞銀八兩賈得勝等四十七員各升一級孫懷忠等二十六員各升一級賞銀十二兩於化龍等四員各準復原職賞銀八兩宗珏準實授張令等九十二員各賞銀六兩聽該鎮移諮推用魏守義等共五百六十一員名各賞銀五兩聽該鎮移諮推用楊應乾贈都督同知襲升三級給與應得卹典弼科襲升二級給優恤銀二十兩劉成祖襲升二級給優恤銀十五兩金國化給優恤銀十兩姚啓德等十六員各給優恤銀十五兩有世職者襲升二級李希周賈有懷等一千二百六十七名各給優恤銀五兩竇承功等六員各賞銀十兩仍給優贍銀十兩黑熊等五員各給優贍銀十兩諮部擢用劉欽等三千二十七名陳應元等四百一十名各給優贍銀三兩李應春等十名各賞銀十兩餘俱依擬
  • 20.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七年五月,大清兵圍錦州,分兵略寧遠。桂遣兵救,被圍笊籬山。桂與總兵尤世祿赴之,大戰相當。遂入寧遠城,與崇煥為守禦計。俄大清兵進薄城下,桂率副將尤世威等出城迎,頗有殺傷,桂亦身被重創。捷聞,加太子太師,世蔭錦衣僉事。及崇煥休去,之臣再督師,盛推桂才,請仍鎮寧遠。會蒙古炒花諸部離散,桂與之臣多收置之麾下。
  • 21.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卷八十七 天啓七年八月 乙卯 憲宗純皇帝忌辰遣應城伯孫廷勳祭 茂陵 是日 上崩於乾清宮翼日發喪頒遺詔曰朕以眇躬仰紹 祖宗鴻業七年於茲深惟 皇考取法堯舜之訓兢兢業業不敢怠遑邇者三殿告成光復堂構夷氛屢挫邊圉漸安方鋭意治平與民休息不謂稟賦虛弱自青宮已然及臨御以來東西多警朝夕在唸益用憂勞多思傷脾遂致綿惙今乃復觸夙恙衄血陡發憑几彌留殆不能起有負 先考顧託之命朕用盡傷若夫死生嘗理人所不免惟在繼統得人 宗社生民有賴全歸順受朕何憾焉 皇五弟信王聰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 祖訓兄終弟及之文丕紹倫 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親賢納規講學勤政恤民生嚴修
  • 22.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莊烈帝已嗣位,詔之臣毋蹈袁應泰、王化貞故轍,並責桂阿之臣意。桂遂請病乞休,不允。
  • 23.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崇禎元年七月,言官交劾之臣,因及桂。之臣罷,桂亦召還府。適大同總兵渠家楨失事,命桂代之。大同久恃款弛備,插部西侵,順義王遂入境大掠。家楨及巡撫張翼明論死,插部遂挾賞不去。桂至,遍閲八路七十二城堡,邊備大修,軍民恃以無恐。
  • 24.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明年冬十月,大清兵入近畿。十一月詔諭勤王。桂率五千騎入衞,次順義,與宣府總兵侯世祿俱戰敗,遂趨都城。帝遣官慰勞,犒萬金,令與世祿俱屯德勝門。無何,合戰,世祿兵潰,桂獨前鬥。城上發大炮佐之,誤傷桂軍,桂亦負傷,令入休甕城。旋與袁崇煥、祖大壽並召見,桂解衣示創,帝深嘉嘆。十二月朔復召見,下崇煥獄,賜桂酒饌,令總理關、寧將卒,營安定門外。
  • 25.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桂驍勇敢戰。所部降丁間擾民,桂不能問。副將申甫所統多市人,桂軍凌之。夜發矢,驚其營,有死者。御史金聲以聞,帝亦不問。及大壽軍東潰,乃拜桂武經略,盡統入衞諸軍,賜尚方劍,趣出師。桂曰:“敵勁援寡,未可輕戰。”中使趣之急,不得已,督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諸大將,以十五日移營永定門外二里許,列柵以待。大清兵自良鄉回,明日昧爽,以精騎四面蹙之。諸將不能支,大敗,桂及祖壽戰死,雲龍、登雲被執。帝聞,震悼,遣禮部侍郎徐光啓致祭,贈少師,世蔭錦衣僉事,襲升三級,賜祭葬,有司建祠。
  • 26.    滿桂- 民族與國家  .價值中國網[引用日期2016-02-19]
  • 27.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5-07-19]
  • 28.    《倖存錄》: 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璫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而武臣如劉挺、杜松、滿桂、祖大壽、吳三桂,其最着也。廷弼剛而驕,唾罵一世,謂皆出己下。此雖成功,亦不能居,況功未成乎!吾鄉朱本治為永平郡守、嘉興錢士晉為真定郡守,熊一見賞其才,且雲遼事將興,將與共功名。兩公意其能成功也,譽以公至必能滅東夷而固遼。廷弼握手與密語云:公,解人也;何為亦作此語!遼事豈可為,但璫尋一散場耳。意謂怒罵人,以圖逐歸也。此其言豈意在國家者乎!璫其督學江南,行法極嚴,然嚴而不璫。如郡邑一概徇私,致孤寒壅塞,或有不平之鳴,但知嚴處士子而已,不能一破情面也。即此亦見其不足有為矣。崇煥少好談兵,見人輒拜為同盟,肝腸頗熱。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閲卷。或問之,則曰:士子宜中者,自有命在,隨意抽取可也。斯豈執事必敬者乎?寧遠一捷,實為有功,遂自矜為東夷已破膽,必肯獻地講和。召對,自言五歲滅東夷,了無成算。給諫許譽卿面叩之,崇煥自言聊慰上望雲爾。給諫亟言上英明,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崇煥亦自覺失言,遂以用人措餉等事再請於上。倘有不相應,即可借為卸擔地,不意上之鹹從所請也。赴援都城,召見,即請統兵入城休息。上不可,以三十騎入城請;上曰:三十亦不可。上之所以疑之者至矣,而崇煥絕不悟也。閣臣錢龍錫嘗問以遼事,答以璫從東江做起。錢謂捨實地而問海道,何也?且毛帥未必可得力。崇煥雲:可用,用之;不可用,殺之,此吾所優為。錢固庸人也,不以其言為意。及斬文龍,疏中即入錢語。及虜闌入,朝論遂以殺文龍為崇煥罪而並及龍錫,以崇煥為逆督,而以龍錫為通逆;一凌遲,一擬闢。蓋以逆璫一案為附逆者所切齒,欲借崇煥亦起一逆案以相報。因龍錫以羅及諸名賢,其事且成矣,欲自兵發之;而大司馬梁廷棟始與謀,旋悔,不肯任,且賴上聖明,不能遽起大獄也。龍錫賴詞臣黃道周疏救,後以天旱肆宥,言路屢以為請釋,戍定海。而崇煥先置極刑,妻子流數千裏,刑浮於罪多矣。承宗練而才,凡軍中利弊,每發言洞中,能令諸帥心服。且部曲器用亦精嫺,諸師鹹服之,但謂其不能無慾。其所推轂大帥馬世龍,貌甚偉而無將略也。承宗以為韓白復出,人亦訝之。兩鎮關門俱無事,然幸不與東夷值耳。歸居珂里中,城陷全家被難,傷哉!劉、杜世將有名,杜勇而疏,劉為尤勝。其所招致奇材劍家之屬,實甲於羣帥。劉敗後,無有及之者矣。大壽家富而勇,曾犯法,幾被戮於承宗,賴崇煥力救,故相得甚歡。及為大帥,子弟皆貴為劉帥(?)家丁皆夷人、遼人,多善戰。都下擅歸,以崇煥下獄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責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堅,故仍為國用。永平恢復、錦州力守,皆有功。但圍既久,糧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歸。或雲已輸誠於東夷,已謂吾歸即舉八城盡降,故東夷縱之。然歸而即為國固守,雖其子在虜中不之顧也,亦非有意負國者。力守松山、杏〔山〕,與洪承疇被圍年餘,力竭而陷,遂致失節。三桂即大壽甥也,其父吳襄,向為大帥。三桂少年,勇冠三軍,邊帥莫之及。闖寇所以誘致之者甚至,三桂終不從。都城已破,以殺寇自矢。包胥復楚,三桂無愧焉。包胥借秦兵而獲存楚社,三桂借東夷而東夷遂吞我中華,豈三桂罪哉!所遭之不幸耳。滿桂勇而廉,然起自行伍,不解文墨,拔為統帥,羣帥不之服。況各鎮之兵,紛紜而集,桂未得稍撫循之也。亟驅以戰,兵不與將相習,且將與將亦多不相識者,一戰而覆,非桂之罪也。數人而外,卑卑不足論矣。遼人守遼,亦策之得也,而廷弼以為遼人必不可用。爾時,遼俗富而奢,莫肯力戰,故廷弼云然。然數戰之後,遼人實可用也。如浙兵、川兵、秦兵皆可用,但問用之者何如耳!嗟乎!勝敗得失,但璫擇將;乃雲兵惟某地最良,古豈有此論哉?
  • 29.    《明季北略》:清兵攻南城,崇煥復不戰,獨滿桂以五千人與清一日二十戰。清兵益盛,桂不支而走,經袁營,竟不出救。俄桂中流矢五,三中體,二中甲,拔視,乃袁兵字號。桂初疑清將反間,偽為袁號耳。及敵騎稍遠,細審,果為袁兵所射,大驚,入奏。
  • 30.    《崇禎實錄》:桂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崇煥按兵不動,物論籍籍。
  • 31.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04]
  • 32.    畢義星,畢紅星,畢江軍著.畢氏進士下[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07.第805頁
  • 33.    覃仕勇著.中國史速讀-皇權相權[M].北京:台海出版社.2020.10.第377頁
  • 34.    (清)張廷玉等撰;毛佩琦本書主編;彭勇副主編;李保貴,覃巧雲譯.白話精華二十四史明史 6[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05.第60-6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