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洋碳匯

鎖定
海洋碳匯(又稱“藍碳”),是指將海洋作為一個特定載體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化的過程和機制。 [11] 
海洋是地球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海洋碳庫是大氣的50倍,陸地生態系統的20倍,全球大洋每年從大氣吸收CO2約20億噸,佔全球每年CO2排放量的1/3左右,是大氣CO2巨大的匯 [1-2] 
2022年6月6日,連江縣召開金融助力海洋經濟發展大會暨海洋經濟產業項目集中籤約會。讓人意外的是,這場大會的第一項程序既不是領導講話,也不是企業簽約,而是“零碳”確認——興業銀行福州分行捐贈了6000千克海洋碳匯,抵消了此次大會的碳排放,創造了全國首次由海洋碳匯實現碳中和的“零碳”會議。 [10] 
中文名
海洋碳匯
外文名
Ocean Carbon Sink
別    名
藍碳 [12] 
學    科
自然學
概    述
指能力和容量

海洋碳匯概念定義

海洋碳匯是指一定時間週期內海洋儲碳的能力或容量。海洋儲碳的形式包括無機的、有機的、顆粒的、溶解的碳等各種形態。海洋中95%的有機碳溶解有機碳 (DOC),而其中95%又是生物不能利用的惰性溶解有機碳(RDOC),世界大洋中RDOC的儲碳量大約是6500億噸,儲碳週期約5000年,它 們與大氣CO2的碳量相當,其數量變動影響到全球氣候變化 [3] 
海洋中存在着數量巨大的微型生物(Microbes),它們是海洋RDOC的主要生產者---它們可以利用活性溶解有機碳(LDOC)支持自身的代謝,同時產生RDOC。生物來源的RDOC構成了海洋RDOC庫的主體,由於RDOC在海水中的代謝週期很長,所以相當於將大氣中的CO2封存在海里面。在海水中LDOC的濃度較低,而RDOC的濃度較高,微型生物的這一作用將低濃度的LDOC轉化為高濃度的RDOC就好像將水從低水位抽到了高水位,所以這一機制被形象地成為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CarbonPump,MCP) [4] 
海洋碳匯 海洋碳匯 [5]
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特聘教授焦念志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研究好氧不產氧光和異養菌(AAPB)的生態分佈時獲得啓發,提出了這一海洋儲碳的新機制,為增加海洋碳匯提供了新思路

海洋碳匯固碳能力

地球上的元素主要存在於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雖然全球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鹽岩石的形式存在於地殼中,但其中的碳元素幾乎處於靜止狀態,較少參與碳循環。所以,海洋是除地質碳庫外最大的碳庫,也是參與大氣碳循環最活躍的部分之一,海洋的固碳能力約為4000萬億噸,年新增儲存能力約5億噸~6億噸,碳元素在海洋中主要以顆粒有機碳、溶解有機碳和溶解無機碳三種主要形態存在。
200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發佈的《藍碳:健康海洋對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應評估報告》指出,在世界上每年捕獲的碳,即光合作用捕獲的碳中,一半以上(55%)由海洋生物捕獲。 [12] 

海洋碳匯發展歷程

2023年6月3日,在福州舉行的海洋(漁業)碳匯高峯論壇上,連江縣向福建億達食品有限公司頒發全國首張由海洋與漁業部門備案確認的藍色碳票。 [12] 

海洋碳匯相關概念

碳匯 [6-7] 
碳中和 [7] 

海洋碳匯司法案件

2022年6月,連江法院以認罰程序審結一起非法採礦案件,被告人林某某因購買海洋碳匯以替代性修復被其破壞的海洋生態得到從寬處理,以非法採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這是中國首例適用海洋碳匯進行海洋生態修復的司法案件。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