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林子

鎖定
沈林子(387年~422年 [1]  ),字敬士,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人,漢族,南朝宋開國功臣,歷史學家沈約祖父。
出身吳興沈氏。跟隨劉裕平定桓玄之亂,授建熙令,封資中縣五等侯。參與討伐南燕、抵抗盧循、討伐司馬休之、滅亡後秦的戰役。才智過人,深受劉裕親重,拜輔國將軍,封漢壽縣伯。
劉宋永初三年(422年),去世,年僅三十六歲,追贈徵虜將軍,諡號為懷。
本    名
沈林子
敬士
所處時代
東晉-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387年
逝世日期
422年
主要成就
討伐桓玄、北伐南燕、擊破盧循、從徵劉毅和司馬休之、北伐後秦

沈林子人物生平

沈林子為父報仇

沈林子,出身江南士族吳興沈氏,父親沈穆夫在隆安三年(399年)孫恩之亂時做過孫恩的前部參軍,同年孫恩被晉軍擊敗,沈穆夫逃匿。沈林子祖父沈警向來厭惡無德行的同宗沈預,此時沈警知道兒子沈穆夫參與了作亂,於是也藏匿起來。此時沈預就向官府告發逃匿的沈警,於是沈警和沈林子四位叔父都被處死,而沈林子與兄弟們藏身山中,晝伏夜出,終倖免於難。沈林子後來為被殺的祖父、父親和叔父建墓。後來,孫恩再度侵擾三吳,參與討伐的將領如劉牢之、高素等人都放縱部下擄掠財物和人口,唯獨劉裕軍紀嚴明,絕不侵擾人民。沈田子那時仍躲在山中逃避追捕,因此特地去向劉裕自首。劉裕等人受沈林子的説話感動,就將他們一家都帶到京口(今江蘇鎮江),並給他們住房。
東晉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起兵討伐篡位的桓玄,沈林子亦參與其中,並在與劉裕攻下建康後就與兄沈田子東還吳興報仇。二人在沈預於節日與宗族聚會時闖入,並斬殺沈預,屠其宗族,並以沈預的頭顱到父祖墓前獻祭。 [2] 

沈林子屢次征戰

沈林子當時得吳興郡府任命,冠軍將軍劉毅又以其為參軍,但沈林子見家門歷盡艱辛困苦,已經沒有仕宦的心思,故此都不應命,其後劉裕再三敦請仍不肯出仕。
義熙四年(407年),劉裕受任揚州刺史,又再請沈林子為自己的屬官,這回沈林子再推辭不了,只得受任,領建熙縣令,又封資中縣五等侯。 [3] 
義熙五年(408年),沈林子隨劉裕北伐南燕,行參鎮軍軍事。晉燕兩軍初在臨朐(今山東臨朐)交戰,敵軍虎班突騎走到晉軍後方,沈林子則率精兵奮擊,大破敵軍。南燕皇帝慕容超逃回廣固(今山東青州市),晉軍即圍攻廣固,逼得慕容超據守內城,而沈田子就與劉敬宣同攻城西一角。
義熙六年(409年)廣固城陷,劉裕平滅南燕,但同時盧循又起兵叛亂,率軍逼近建康。沈田子其時就隨劉裕等班師回防,並率兵防守石頭城。盧循多次進攻無果,於是揚言要率領大軍經白石進攻建康,實則在秦淮河南岸設伏,於是劉裕就自率主力防守白石,留沈林子與徐赤特守查浦。沈林子預料盧循有詐,進攻白石可能是佯攻,勸劉裕有所提防,不過劉裕認為秦淮河和石頭城的防守堅固,配上沈林子就足夠防禦了,仍然維持原本的部署不變。盧循果然率大軍進攻查浦,徐赤特見盧循軍來攻,於是無視沈林子的勸諫及劉裕防守的命令領兵進擊,果然被盧循佈置在南岸的伏兵所敗,沈林子見狀也率軍出戰,並收集徐赤特的殘兵,一起進攻,擊敗了叛軍,叛軍徐道覆於是又率精兵來戰,此時,朱齡石趕來支援,與沈田子合兵擊敗叛軍,叛軍於是撤退。劉裕及後自白石到來,斬殺違命的徐赤特,又以沈林子為參中軍軍事。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升任太尉,沈林子亦轉參太尉軍事,並於次年隨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劉毅。義熙十一年(415年),沈林子隨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劉裕每次征討,沈林子都在前線衝鋒陷陣。當時郭亮之召集蠻族佔據武陵郡城,而當時的武陵內史王鎮惡因討伐蠻帥向博抵根而領兵在外,沈林子於是領兵進攻武陵,在七里澗斬殺郭亮之,平定了武陵郡。及後沈林子又率軍進攻屯據石城(今湖北鍾祥縣)的魯軌,與趙倫之攻破石城,魯軌出奔襄陽(今湖北襄陽市),沈林子追擊,最終魯軌與司馬休之等人投奔後秦,荊州於是平定,沈林子亦暫鎮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4] 

沈林子北伐後秦

劉裕在義熙十二年(416年)加號平北將軍,沈林子又以太尉參軍本職參平北軍事。同年劉裕出兵北伐後秦,沈林子加建武將軍,率水軍自汴水進入黃河。及後,襄邑人董神虎率千多人投降晉軍,劉裕為安撫他,於是授他官職,並要沈林子和他同攻倉垣(今河南開封市西北)。不過在攻下倉垣後,董神虎卻擅自回到襄邑,沈林子於是至襄邑將其斬殺,收撫其部眾。
義熙十三年(417年),沈林子攻擊後秦河北太守薛帛所駐的解縣,薛帛出奔關中,沈林子收其兵糧,及後同檀道濟轉攻蒲阪。與此同時,王鎮惡正率軍進攻潼關,而沈林子又未能夠攻克蒲阪,於是向檀道濟建議棄蒲阪而聯合王鎮惡攻取潼關。檀道濟聽從,並於同年三月到達潼關,姚泓派東平公姚紹據守潼關,姚紹率大軍包圍沈林子、檀道濟、王鎮惡。當時檀道濟等人懸師深入,糧運困難,又阻於潼關之下,晉軍軍心不穩。檀道濟議欲渡河躲避敵人鋒芒,或者丟棄輜重,往回撤退與劉裕會合再圖後進。但沈林子堅持繼續進軍,於是燒掉軍營,表示絕不後退,然後率麾下數百人進攻敵軍西北面。姚紹的軍隊稍微後撤,沈林子乘敵軍陣型混亂而衝擊,姚紹大敗,俘虜秦軍千數,全部繳獲秦軍的武器和物資。姚紹退還保定城,留下武衞將軍姚鸞率精兵據守險要。沈林子率精兵夜襲負責截斷晉軍糧道的姚鸞,斬殺姚鸞及其部眾,姚紹又派遣撫軍將軍姚贊率兵屯河上,斷絕水道。但姚讚的壘塹還沒修築完畢,沈林子便來邀擊,姚贊單騎逃走,其部眾皆奔敗。沈林子等始終無法擊敗拒守定城的後秦軍,更因孤軍深入而糧運不繼,造成軍中乏糧,人心疑懼的狀況。當時有建議説要退兵,與劉裕所率的大軍會合,但沈林子大力反對,認為北伐發展到那個時刻已經差不多成功,而成敗就正正在他們所率領的前鋒身上,堅持不肯退兵,后王鎮惡因勸得弘農百姓送糧而緩解了缺糧問題。姚紹派長史領軍將軍姚伯子、寧朔將軍安鸞、護軍姚默騾、平遠將軍河東太守唐小方率眾三萬駐九泉,以黃河作天險固守,要斷絕晉軍的糧道,沈林子率太尉行參軍嚴綱、竺靈秀快速進討,經過多次戰鬥擊敗秦軍,斬殺姚伯子、姚默騾、唐小方,俘虜以及驢馬武器甚多。晉軍將俘獲的三千餘秦兵,都釋放還給姚紹,以彰顯晉軍是王師的作風。於是晉軍兵糧兼儲,三軍鼓行向西進軍。此戰激得姚紹發病而死,姚贊繼領部眾襲擊沈林子,但兩軍還未交鋒,姚贊軍即潰敗,姚贊單騎逃走。
同年七月,劉裕進軍至閿鄉,姚泓召集所有兵眾屯兵堯柳(今陜西商洛市商州區西北)。當時沈田子自武關北入,屯軍藍田,姚泓親率大軍進攻沈田子。劉裕憂慮沈田子兵少,就派沈林子從秦嶺前往協助沈田子,但沈林子還未到,沈田子便擊敗姚泓大軍,於是二人合兵追擊,姚泓逃往灞上。沈林子的聲威遠播,關中豪族都望風請降,而劉裕亦頻頻賜書褒獎沈林子。九月,姚泓出降,後秦滅亡,沈林子更追擊西逃隴上的十多萬羌人,追討至寡婦水,一路轉戰到槐裏(今陝西興平縣),俘虜數以萬計。 [5] 

沈林子武帝重用

同年十二月,劉裕班師離開關中,循洛水入黃河,再經汴水東還,沈林子就領水軍至石門支援劉裕東歸。回朝後,朝內議論要讓沈林子都督一州八郡,但劉裕因為欣賞沈林子的才智而不願他離開自己身邊,不肯讓他出鎮。至義熙十四年(418年),劉義隆任西中郎將,荊州刺史,當時又有議論要派沈林子和謝晦作為劉義隆屬官以作輔助,劉裕這次留住了謝晦,任命沈林子為西中郎中兵參軍,領新興太守。 [6] 
劉義隆進號鎮西將軍,沈林子隨府轉,加建威將軍、河東太守。當時劉裕因二虜侵擾,又打算御駕親征,沈林子固諫,劉裕才作罷。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篡晉建宋後,沈林子以佐命元勳而封漢壽縣伯,同年,劉義隆進鎮西將軍,沈林子亦轉入鎮西府,加建威將軍、河東太守,轉鎮西諮議參軍。
後沈林子因母親去世而離職,送母還葬吳興。下葬後劉裕曾下詔要沈林子不服喪期,復任輔國將軍,但沈林子堅決辭讓。劉裕於是退一步,讓沈林子於朔望日不用還朝,而每有軍國大事都去諮詢沈林子,而當時當政的領軍將軍謝晦患病或有家事時,都會由沈林子代攝其職。不過沈林子守喪期間因過於傷心,很快就患了病,劉裕見此就逼沈林子入台省,每日都親身安慰他,待他病情稍為好轉才讓他回去。不久劉裕也患病了,召了沈林子入侍,只是沈林子此時也病發,只好讓沈林子回去宮外。 [7] 
沈林子在永初三年(422年)去世,終年三十六歲,當時劉裕仍然卧病,羣臣知道劉裕很重視沈林子,怕報告了沈林子的死訊後會令劉裕病情加重,於是將此事隱瞞。羣臣一直以沈林子患病回家為由推託劉裕,劉裕給沈林子下諭旨時羣臣也代沈林子寫信答覆,故此同年劉裕駕崩時仍未知沈林子其實已經去世。朝廷賜沈林子棺木、朝服、布帛和金錢,又追贈沈林子徵虜將軍。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沈林子獲賜諡號懷。 [8] 

沈林子史籍記載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 [9] 
南史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10] 

沈林子歷史評價

劉裕:“林子之見,何其明也。”“此人作公,應繼王太保。”“故輔國將軍沈林子,器懷真審,忠績允著,才志未遂,傷悼在懷。” [9] 
沈約:”林子簡泰廉靖,不交接世務,義讓之美,著於閨門,雖在戎旅,語不及軍事。“ [9] 

沈林子軼事典故

沈林子忠心耿耿

沈林子為人簡約,清廉謙恭,並不參與交濟應酬,謙讓的美德亦著名於家族中。且雖然長期在軍中,但平時談話都不會談軍事,反而著作甚豐,詩、賦等不同文學作品及各種書信函件共計有一百二十一項。沈林子曾受劉裕恩,故此得脱離山野逃難生活,並得以報父仇,故此亦忠於劉裕盧循當日於廣州起兵時,劉裕尚在圍攻廣固,有盧循使者就曾聯結沈林子及其同宗沈叔長。沈林子當時立刻密報給劉裕,而沈叔長不但沒有如此做,反而勸沈林子響應盧循。劉裕當時以南燕未滅而沈叔長驍勇果斷,於是待廣固城陷後才誅殺他,又對沈林子説:“昔曹操官渡,汝、兗之士,多懷貮心,唯李通獨斷大義,古今一也。”後盧循逼近建康,王公高官都想遠走,但沈林子卻上請將家族遷到建康居住以示對堅持死守建康的劉裕的支持,並説:“耿純盡室從戎,李典舉宗居魏。林子雖才非古人,實受恩深重。”

沈林子勸兄謙退

當沈林子和沈田子擊破姚泓時,沈田子想一鼓作氣攻取長安,但被沈林子勸阻,沈林子説:“現在往取長安,易如反掌。你再攻破長安,便是獨自滅掉一國,這是不賞之功。"沈田子於是作罷。 [11] 

沈林子見識深遠

沈林子思慮深遠,每次向劉裕陳説計劃,劉裕都讚賞。北伐晉軍還至彭城,沈林子因行軍既久,將士們歸家心切,就對劉裕説:"聖王之所以警惕而審慎,不是靠窮兵黷武,而是靠經營國家和安撫百姓,現在適宜廣建蕃屏,宿衞國家。"劉裕深為贊同。很快謝翼謀反,劉裕嘆息説:"沈林子的見識,是多麼正確啊。" [12] 

沈林子家庭成員

沈林子兄弟

哥哥:沈淵子,太尉參軍,在領兵討伐司馬休之時戰死;
哥哥:沈雲子,晉安太守;
哥哥:沈田子,拜安西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始平太守。從滅後秦,留守關中,擅殺王鎮惡,為王脩所殺;
弟弟:沈虔子。

沈林子子女

沈邵,嗣子,官至南中郎參軍、寧朔將軍、安成相,在安成國頗得人心;
沈亮,沈邵弟,過繼給沈田子為後嗣。官至義成太守;
沈璞,沈林子幼子,官至宣威將軍、淮南太守。劉駿起兵討伐劉劭時,因顏竣中傷沈璞遲了奉迎劉駿而遇害;

沈林子孫輩

沈侃,沈邵子,官至驃騎中兵參軍、南沛郡太守;
沈約,南朝梁文學家,竟陵八友之一,在南梁官至尚書令、太子少傅。 [9] 
參考資料
  • 1.    《宋書·自序·沈林子傳》中載沈林子卒於永初三年(422年),時年四十六,即沈林子應生於晉太元二年(377年),但同傳中寫:“從高祖克京城,進平都邑。時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按劉裕起義兵時為元興三年(404年),沈林子生年應在太元十二年(387年)。而其兄沈田子於《宋書》中載卒於義熙十四年,時年三十六,即應生於太元八年(383年),故沈林子應生於太元十二年。
  • 2.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林子,字敬士,田子弟也。少有大度,年數歲,隨王父在京口。王恭見而奇之,曰:“此兒王子師之流也。”與眾人共見遺寶,鹹爭趨之,林子直去不顧。年十三,遇家禍,時雖逃竄,而哀號晝夜不絕聲。王母謂之曰:“汝當忍死強視,何為空自殄絕。”林子曰:“家門酷橫,無復假日之心,直以至仇未復,故且苟存爾。”一門既陷妖黨,兄弟並應從誅,逃伏草澤,常慮及禍,而沈預家甚強富,志相陷滅。林子與諸兄晝藏夜出,即貨所居宅,營墓葬父祖諸叔,凡六喪,儉而有禮。時生業已盡,老弱甚多,東土饑荒,易子而食,外迫國網,內畏強仇,沈伏山草,無所投厝。時孫恩屢出會稽,諸將東討者相續,劉牢之、高素之放縱其下,虜暴縱橫,獨高祖軍政嚴明,無所侵犯。林子乃自歸曰:“妖賊擾亂,僕一門悉被驅逼,父祖諸叔,同罹禍難,猶復偷生天壤者,正以仇讎未復,親老漂寄爾。今日見將軍伐惡旌善,是有道之師,謹率老弱,歸罪請命。”因流涕哽咽,三軍為之感動。高祖甚奇之,謂曰:“君既是國家罪人,強讎又在鄉里,唯當見隨還京,可得無恙。”乃載以別船,遂盡室移京口,高祖分宅給焉。博覽眾書,留心文義,從高祖克京城,進平都邑。時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沈預慮林子為害,常被甲持戈。至是林子與兄田子還東報讎。五月夏節日至,預正大集會,子弟盈堂,林子兄弟挺身直入,斬預首,男女無長幼悉屠之,以預首祭父、祖墓。
  • 3.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仍為本郡所命,毅又板為冠軍參軍,並不就。林子以家門荼蓼,無復仕心,高祖敦逼,至彌年不起。及高祖為揚州,闢為從事,謂曰:“卿何由遂得不仕。頃年相申,欲令萬物見卿此心爾。”固辭不得已,然後就職,領建熙令,封資中縣五等侯,時年二十一。
  • 4.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義熙五年,從伐鮮卑,行參鎮軍軍事。大軍於臨朐交戰,賊遣虎班突騎馳軍後,林子率精勇東西奮擊,皆大破之。慕容超退守廣固,復與劉敬宣攻其西隅。廣固既平,而盧循奄至。初,循之下也,廣固未拔,循潛遣使結林子及宗人叔長。林子即密白高祖,叔長不以聞,反以循旨動林子。叔長素驍果,高祖以超未平,隱之,還至廣固,乃誅叔長。謂林子曰:“昔魏武在官渡,汝、兗之士,多懷貳心,唯李通獨斷大義,古今一也。”循至蔡洲,貴遊之徒,皆議還徙,唯林子請移家京邑,高祖怪而問之,對曰:“耿純盡室從戎,李典舉宗居魏。林子雖才非古人,實受恩深重。”高祖稱善久之。林子時領別軍於石頭,屢戰摧寇。循每戰無功,乃偽揚聲當悉眾於白石步上,而設伏於南岸,故大軍初起白石,留林子與徐赤將斷拒查浦。林子乃進計曰:“此言妖詐,未必有實,宜深為之防。”高祖曰:“石頭城險,且淮柵甚固,留卿在後,足以守之。”大軍既去,賊果上,赤特將擊之。林子曰:“賊聲往白石,而屢來挑戰,其情狀可知矣。賊養鋭待期,而吾眾不盈二旅,難以有功。今距守此險,足以自固。若賊偽計不立,大軍尋反,君何患焉?”赤特曰:“今賊悉眾向白石,留者必皆羸老,以鋭卒擊之,無不破也。”便鼓譟而出,賊伏兵齊發,赤特軍果敗,棄軍奔北岸;林子率軍收赤特散兵,進戰,摧破之。徐道覆乃更上鋭卒,沿塘數里。林子策之曰:“賊沿塘結陣,戰者不過一隊。今我據其津而厄其要,彼雖鋭師數里,不敢過而東必也。”於是乃斷塘而鬥。久之,會朱齡石救至,與林子並勢,賊乃散走。大軍至自白石,殺赤特以殉,以林子參中軍軍事。從徵劉毅,轉參太尉軍事。十一年,復從討司馬休之。高祖每征討,林子輒摧鋒居前,雖有營部,至於宵夕,輒敕還內侍。賊黨郭亮之招集蠻眾,屯據武陵,武陵太守王鎮惡出奔,林子率軍討之,斬亮之於七里澗,納鎮惡。武陵既平,復討魯軌於石城,軌棄眾奔襄陽,復追躡之。襄陽既定,權留守江陵。
  • 5.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十二年,高祖領平北將軍,林子以太尉參軍,復參平北軍事。其冬,高祖伐羌,復參徵西軍事,悉署三府中兵,加建武將軍,統軍為前鋒,從汴入河。時襄邑降人董神虎有義兵千餘人,高祖欲綏懷初附,即板為太尉參軍,加揚武將軍,領兵從戎。林子率神虎攻倉垣,克之,神虎伐其功,徑還襄邑。林子軍次襄邑,即殺神虎而撫其眾。時偽建威將軍、河北太守薛帛先據解縣,林子至,馳往襲之,帛棄軍奔關中,林子收其兵糧。偽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尹昭據蒲坂,林子於陝城與冠軍檀道濟同攻蒲坂,龍驤王鎮惡攻潼關。姚泓聞大軍至,遣偽東平公姚紹爭據潼關。林子謂道濟曰:“今蒲坂城堅池深,不可旬日而克,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不如棄之,還援潼關。且潼關天阻,所謂形勝之地,鎮惡孤軍,勢危力屈。若使姚紹據之,則難圖也。及其未至,當併力爭之。若潼關事捷,尹昭可不戰而服。”道濟從之。既至,紹舉關右之眾,設重圍圍林子及道濟、鎮惡等。時懸師深入,糧輸艱遠,三軍疑阻,莫有固志。道濟議欲渡河避其鋒,或欲棄捐輜重,還赴高祖。林子按劍曰:“相公勤王,志清六合,許、洛已平,關右將定,事之濟否,所繫前鋒。今舍已捷之形,棄垂成之業,大軍尚遠,賊眾方盛,雖欲求還,豈可復得。下官受命前驅,誓在盡命,今日之事,自為將軍辦之。然二三君子,或同業艱難,或荷恩罔極,以此退撓,亦何以見相公旗鼓耶!”塞井焚舍,示無全志,率麾下數百人犯其西北。紹眾小靡,乘其亂而薄之,紹乃大潰,俘虜以千數,悉獲紹器械資實。時諸將破賊,皆多其首級,而林子獻捷書至,每以實聞,高祖問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師,本有征無戰,豈可復增張虛獲,以自誇誕。國淵以事實見賞,魏尚以盈級受罰,此亦前事之師表,後乘之良轍也。”高祖曰:“乃所望於卿也。”初,紹退走,還保定城,留偽武衞將軍姚鸞精兵守險。林子銜枚夜襲,即屠其城,劓鸞而坑其眾。高祖賜書曰:“頻再破賊,慶快無譬。既屢摧破,想不復久爾。”紹復遣撫軍將軍姚贊將兵屯河上,絕水道。贊壘塹未立,林子邀擊,連破之,贊輕騎得脱,眾皆奔敗。紹又遣長史領軍將軍姚伯子、寧朔將軍安鸞、護軍姚默騾、平遠將軍河東太守唐小方率眾三萬,屯據九泉,憑河固險,以絕糧援。高祖以通津阻要,兵糧所急,復遣林子爭據河源。林子率太尉行參軍嚴綱、竺靈秀卷甲進討,累戰,大破之,即斬伯子、默騾、小方三級,所俘馘及驢馬器械甚多。所虜獲三千餘人,悉以還紹,使知王師之弘。兵糧兼儲,三軍鼓行而西矣。或曰:“彼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林子白高祖曰:“姚紹氣蓋關右,而力以勢屈,外兵屢敗,衰亡協兆,但恐兇命先盡,不得以釁齊斧爾。”尋紹忽死,可謂天誅。於是贊統後事,鳩集餘眾,復襲林子。林子率師御之,旗鼓未交,一時披潰,贊輕騎遁走。既連戰皆捷,士馬旌旗甚盛,高祖賜書勸勉,並致縑帛餚漿。高祖至閿鄉,姚泓掃境內之民,屯兵堯柳。時田子自武關北入,屯軍藍田,泓自率大眾攻之。高祖慮眾寡不敵,遣林子步自秦嶺,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復共追討,泓乃舉眾奔霸西。田子欲窮追,進取長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長安,如指掌爾。復克賊城,便為獨平一國,不賞之功也。”田子乃止。復參相國事,總任如前。林子威聲遠聞,三輔震動,關中豪右,望風請附。西州人李焉等並求立功,孫妲羌雜夷及姚泓親屬,盡相率歸林子。高祖以林子綏略有方,頻賜書褒美,並令深慰納之。長安既平,殘羌十餘萬口,西奔隴上,林子追討至寡婦水,轉鬥達於槐裏,克之,俘獲萬計。
  • 6.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大軍東歸,林子領水軍於石門,以為聲援。還至郡,高祖器其才智,不使出也。故出仕以來,便管軍要,自非戎軍所指,未嘗外典焉。後太祖出鎮荊州,議以林子及謝晦為蕃佐,高祖曰:“吾不可頓無二人,林子行則晦不宜出。”乃以林子為西郎中兵參軍,領新興太守。林子思議弘深,有所陳畫,高祖未嘗不稱善。大軍還至彭城,林子以行役既久,士有歸心,深陳事宜,並言:“聖王所以戒慎祗肅,非以崇威立武,實乃經國長民,宜廣建蕃屏,崇嚴宿衞。”高祖深相訓納。俄而謝翼謀反,高祖嘆曰:“林子之見,何其明也。”太祖進號鎮西,隨府轉,加建威將軍、河東太守。時高祖以二虜侵擾,復欲親戎,林子固諫,高祖答曰:“吾輒當不復自行。”
  • 7.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高祖踐阼,以佐命功,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户,固讓,不許。傅亮與林子書曰:“班爵疇勳,歷代常典,封賞之發,簡自帝心。主上委寄之懷,實參休否,誠心所期,同國榮戚,政復是卿諸人共弘建內外爾。足下雖存挹退,豈得獨為君子邪!”除府諮議參軍,將軍、太守如故。尋召暫下,以中兵局事副錄事參軍王華。上以林子清公勤儉,賞賜重疊,皆散於親故。家無餘財,未嘗問生產之事,中表孤貧悉歸焉。遭母憂,還東葬,乘輿躬幸,信使相望。葬畢,詔曰:“軍國多務,內外須才,前鎮西諮議、建威將軍、河東太守沈林子,不得遂其情事,可起輔國將軍。”林子固辭,不許,賜墨詔,朔望不復還朝,每軍國大事,輒詢問焉。時領軍將軍謝晦任當國政,晦每疾寧,輒攝林子代之。林子居喪至孝,高祖深相憂愍。頃之有疾,上以林子孝性,不欲使哭泣減損,逼與入省,日夕撫慰。敕諸公曰:“其至性過人,卿等數慰視之。”小差乃出。上尋不豫,被敕入侍醫藥,會疾動還外。
  • 8.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永初三年,薨,時年四十六。羣公知上深相矜重,恐以實啓,必有損慟,每見呼問,輒答疾病還家,或有中旨,亦假為其答。高祖尋崩,竟不知也。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詔曰:“故輔國將軍沈林子,器懷真審,忠績允著,才志未遂,傷悼在懷。可追贈徵虜將軍。”有司率常典也。元嘉二十五年,諡曰懷伯。林子簡泰廉靖,不交接世務,義讓之美,著於閨門,雖在戎旅,語不及軍事。所著詩、賦、贊、三言、箴、祭文、樂府、表、箋、書記、白事、啓事、論、老子一百二十一首。太祖後讀林子集,嘆息曰:“此人作公,應繼王太保。”子邵嗣。
  • 9.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18]
  • 10.    《南史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06]
  • 11.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田子欲窮追,進取長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長安,如指掌爾。復克賊城,便為獨平一國,不賞之功也。"田子乃止。
  • 12.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林子思議弘深,有所陳畫,高祖未嘗不稱善。大軍還至彭城,林子以行役既久,士有歸心,深陳事宜,並言:"聖王所以戒慎祗肅,非以崇威立武,實乃經國長民,宜廣建蕃屏,崇嚴宿衞。"高祖深相訓納。俄而謝翼謀反,高祖嘆曰:"林子之見,何其明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