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泓人物生平
編輯姚泓敬愛尊師
姚泓,字元子,是姚興的長子。為人孝敬友愛、寬宏和氣,但無治理國家的才能,又體弱多病,姚興打算讓他做繼承人而又信不過他。過了很久才立他為太子。姚興每當征伐巡遊,常留下他總管後方事務。博學而善於清談論辯,尤其愛好作詩吟詠。尚書王尚、黃門郎段章、尚書郎富允文憑藉儒術擔任侍講,胡義周、夏侯稚憑藉文章和他交遊。
當時尚書王敏、右丞郭播認為刑律政紀過於寬緩,商議想要嚴格法紀,姚泓説:“人如果受到挫折侮辱,就會產生壯烈奮發的雄心;政令教化如果煩瑣苛薄,就會出現苟且狡猾的行為。上面教化下面,像風吹草低一樣。君等參與協助朝廷教化,弘揚彰明政治法度,不務求仁德寬恕的原則,只想要使法律刑罰嚴酷,哪裏是安定上面駕馭下面的道理呢!”王敏等人才作罷。姚泓師從博士淳于岐受讀經學。淳于岐患病時,姚泓親自上門問候病況,在牀邊拜見老師。從此公侯見到師傅都下拜。
[1]
姚泓開明大度
姚興去平涼的時候,馮翊人劉厥聚眾數千人,佔據萬年反叛。姚泓派鎮軍將軍彭白狼率東宮的禁衞兵前去討伐劉厥,斬殺劉厥並赦免了他的餘黨。部將們都勸姚泓説:“殿下神機妙算,蕩平了那羣敗類叛逆,應當用露布宣揚此事,傳示首級,來告慰各地的人。”
姚泓説:“主上將後方事務委託給我,讓我遏制寇賊叛逆。我安撫管理不當,助長了奸人寇賊,正應當引咎自責,待罪于軍中,哪裏敢過分地妄自誇功,來加重罪責呢!”他的右僕射韋華聽到後對河南太守慕容築説:“皇太子真是具有謙恭仁惠的品德,是社稷的福氣呀。”
他的弟弟姚弼有奪取繼承權的陰謀,姚泓施恩撫慰和以前一樣,從沒有現於神色表示不滿。姚紹常常替姚弼出謀劃策,姚泓仍然傾心按宗親對待他,不猜忌他。到繼位之後,交給姚紹兵權,姚紹也被感動而歸心效忠,最終堅持了他的忠誠義烈。他的開明遠見寬宏大度,皆是諸如此類情況。
[2]
姚泓父死即位
後秦弘始十八年(416年),姚泓為姚興發喪,即皇帝位,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改年號為永和,廬居在諮議堂。安葬之後,才親理政務,內外百官增加一級品位,下令讓文武官員各自盡管直言,對於不利於當時的政令、有益於宗廟的事情,都徹底説出來而不要有什麼忌諱。
[3]
姚泓羌胡反叛
當初,姚興把李閏的羌人三千多家遷到安定郡,不久又遷到新支。姚泓繼位時,羌人首領黨容率領部落的人叛逃回原籍,姚泓派撫軍將軍姚贊討伐他們。黨容投降,將他們中的豪強大户數百户遷到長安,其餘的遣送回李閏。北地太守毛雍佔據趙氏塢而背叛姚泓,姚紹奉命討伐並將其擒獲。姚宣當時鎮守李閏,還不知道毛雍已失敗,派部將姚佛生等人來保衞長安。兵眾已經出發,姚宣的參軍韋宗奸詐諂媚而喜好作亂,勸説姚宣:“主上剛剛即位,威望教化還不夠顯著,勃勃勢力強盛,侵害必然很大,本朝的困難是不能克服消除的。殿下身為宗室人員,應當認真考慮這個問題。邢望地形險要堅固,是三方面會合的要衝,如果能夠佔據它,虛心安撫百姓,不但能加固自己在宗室中的地位,也是霸主王侯一類的基業。”
姚宣就率領三萬八千户人,放棄李閏,往南去守邢望。姚宣往南遷移之後,羌人各部落佔據李閏而背叛,姚紹進兵討伐打敗他們。姚宣到姚紹那裏去認罪,姚紹大怒而殺了他。當初,姚宣在邢望時,姚泓派姚佛生告諭姚宣,姚佛生後來竟贊成姚宣的主意。姚紹數落他的罪遇,又將他殺了。姚泓下詔規定,士卒為王事戰死,追贈給他爵位,永遠免除他家的勞役。打算封東宮中的十六個臣子為五等子男的爵位,姚贊勸阻説:“東宮的文武官員,自然應當要保持忠誠,但還沒有赫然突出的功績,為什麼受封的人那麼多呢?”姚泓説:“朝廷設置爵位,是用來鼓勵人民來效力,並顯示盛德的。元子我遭逢家中失去了依靠,和東宮的臣屬共同經歷過巨大的憂患,現在我獨自享福,能不有愧於心嗎!”姚贊無言以對。
姚紹進言説:“陛下沒有忘記報德,封賞他們是不錯的。古人在這些事情上很慎重,要在一年開始的時候頒發命令,可以等到來年春天,然後再議定遣件事情。”這才作罷。幷州、定陽、貳城胡人的數萬村落背叛姚泓,進入平陽,在匈奴堡攻打立義將軍姚成都,推舉匈奴人曹弘為大單于,所到之處,殘殺搶掠。徵東將軍姚懿從蒲坂出發去討伐曹弘,在平陽交戰,大敗敵軍並擒獲曹弘,押送到長安,將他們中的豪族大户一萬五千落遷徙到雍州。
[4-5]
姚泓仇池夏攻
仇池公楊盛攻陷祁山,捉住建節將軍王總,接着進逼秦州。姚泓派遣後將軍姚平救援,楊盛撤兵退走。姚嵩和姚平在竹嶺追上楊盛,姚贊率領隴西太守姚秦都、略陽太守王煥帶禁衞軍趕赴援助。姚贊到清水,姚嵩被楊盛打敗,姚嵩和秦都、王煥都戰死。姚贊趕到秦州,楊盛退回到仇池。在此之前,天水郡冀縣有石鼓自嗚,聲音傳出數百里,野雉都叫起來。秦州三十二處地方發生地震,發出隆隆響聲的有八處,山峯崩塌房舍毀壞,都認為是不祥之兆。到姚嵩將要出發時,僚屬們一再勸阻不讓他走。姚嵩説:“如有不祥之事,就是天命註定,能逃到哪裏去呢!”終於遭難。有識之士認為秦州是姚泓的故鄉,發生那些事是姚氏將要滅亡的徵兆。大夏皇帝赫連勃勃攻陷陰密,擒住後秦秦州刺史姚軍都,活埋俘虜的官兵五千多人。姚軍都怒睜雙目厲聲斥責赫連勃勃殘忍的罪行,不向他屈服,赫連勃勃大怒而殺了他。赫連勃勃攻克陰密後,進兵入侵雍州,嶺北散居的民户全都逃奔到五將山。
徵北將軍姚恢放棄安定,率五千户人逃奔新平,安定人胡儼、華韜等率領眾人抗拒姚恢,姚恢單人獨騎回到長安。立節將軍彌姐成、建武將軍裴岐被胡儼殺死,鎮西將軍姚諶委棄所鎮守的地方往東逃跑。赫連勃勃於是佔據雍州,搶掠郿城。姚紹和徵虜將軍尹昭、鎮軍將軍姚洽等率領五萬步騎兵討伐赫連勃勃,姚恢領一萬精鋭騎兵為後援。大軍駐紮在橫水,赫連勃勃退守安定,胡儼累閉城門抵禦他,殺死數千鮮卑人,佔據着安定城投降。姚紹進兵緊迫赫連勃勃,在馬鞍坂交戰,將其擊敗,追到朝那,趕不上了才回來。楊盛派遣兄長的兒子楊倦入侵長蛇。平陽的氐人苟渴聚眾一千多人,佔據五丈原反叛,派遣鎮遠將軍姚萬、恢武將軍姚難討伐他,被苟渴打敗。姚諶討伐苟渴,捉住了他。姚泓派輔國將軍斂曼嵬、前將軍姚光兒到陳倉討伐楊倦,楊倦逃奔到散關。赫連勃勃派遣兄長的兒子赫連提往南入侵池陽,車騎將軍姚裕、前將軍彭白狼、建義將軍蛇玄抵禦將其擊退。
[6-8]
姚泓晉軍來伐
義熙十三年(417年),東晉太尉劉裕總領大軍討伐姚泓,駐紮在彭城,派遣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自淮、肥攻入,攻打漆丘、項城,將軍沈林子自汴進入黃河,攻打倉垣。姚泓的部將王苟生帶漆丘投降王鎮惡,徐州刺史姚掌帶項城投降檀道濟,晉軍於是進入穎口,所到之處多半都投降歸服。惟有新蔡太守董遵堅守不投降,檀道濟攻破城池,綁縛董遵送到軍營門前。
董遵嚴正地説:“古代王天下的人討伐諸侯國,用禮對待士。你怎麼能憑着不義興師動眾,用非禮的手段對待國士呢!”檀道濟大怒而殺了他。姚紹聽説晉軍來到,回到長安,向姚泓進言説:“晉軍已過許昌,豫州、安定勢力孤單而路途遙遠,一時難以救援守衞,應當遷徙各鎮的民户到內地來充實京畿,就能獲得十萬精兵,足夠用來橫行天下。假使兩方面的敵寇交相入侵,也沒有大妨害。如果不這麼做,晉軍侵入豫州,赫連勃勃侵擾安定的話,將怎麼辦!事情的關鍵時機已經到了,應當趕快決斷。”左僕射梁喜説:“齊公姚恢英雄勇武很有威名,被嶺北的敵人所忌憚。當地的人已經和赫連勃勃有很深的怨仇,理應死守而不動搖,赫連勃勃終歸不能拋下安定而遠道來犯京畿。如果沒有安定,他們的兵馬必定會打到郿、雍。如今關中的兵馬足夠抵禦晉軍,怎麼能還沒有憂患危難就首先自己削弱減損自己呢。”姚泓聽從了他的意見。
吏部郎懿橫秘密地向姚泓進言説:“齊公姚恢在廣平之難時,對陛下有忠勇的功勳,自從陛下繼承大位以來,還沒有給他特殊的獎賞來報答他的忠心。如今在外讓他處在危險的地方,在內不讓他有參預朝政的權力,安定的人們自認為孤單危險被敵寇逼迫,想要往南遷徙的十家就有九家,如果擁有四萬精兵,鳴鼓而向京師走來,能不成為社稷的麻煩嗎?應當徵召回朝廷來,以此撫慰他的心。”姚泓説:“姚恢如果懷有作亂的想法,徵召他只能加速災禍的發生罷了。”姚泓沒有聽從。
[9]
晉軍到達成皋,徵南將軍姚洸當時鎮守洛陽,派使者飛騎去請求救援。姚泓派遣越騎校尉閻生率領三千騎兵前趕援救,武衞將軍姚益男統領一萬步兵協助守衞洛陽,又派遣徵東將軍、幷州牧姚懿南下駐屯在陝津作為聲援。姚洸的部將趙玄勸説姚洸道:“如今敵寇已經逼近,百姓們驚駭懼怕,眾寡實力懸殊,難以應敵。最好統攝各守備部隊,去固守金墉,等待京師派來的援兵,不能出去迎戰。如若不勝,大事就完了。金墉固守住了,軍隊沒有損失,晉軍敵寇終歸不敢越過金墉而往西去。把他們困在堅固的城池下面,可以坐着控制他們的弱點。”
當時姚洸的司馬姚禹暗地裏溝通檀道濟,主簿閻恢、楊虔等人都是姚禹的同黨,嫉妒趙玄忠誠,一起詆譭他。堅持勸説姚洸出戰。姚洸聽從,就派趙玄率精兵一千多人往南去守衞柏谷塢,廣武將軍石無諱往東去戍守鞏城,來抵禦晉軍。趙玄流着淚對姚洸説:“趙玄受到三代皇帝的重恩,惟有守正效死罷了。只是明公不採納忠臣的意見,被奸人孽種所迷誤,以後一定會後悔的,不過那就來不及了。”當時陽城和成皋、滎陽、武牢各城都投降晉軍,檀道濟等長驅而來。石無諱到石關,又逃奔回來。趙玄和東晉將軍毛德祖在柏谷交戰,因為眾寡不敵而失敗,受傷十多處,撐着地大聲呼喊。趙玄的司馬蹇鑑冒着刀劍抱住趙玄而哭泣。趙玄説:“我的傷很重,你最好趕快離開。”蹇鑑説:“如果將軍不行了,會和你一起死的,離開的話能去哪兒呢!”二人都死在陣中。姚禹逃出城外投奔晉軍。檀道濟進兵到洛陽,姚洸懼怕,於是也投降了。當時閻生到了新安,姚益男到了湖城,恰逢洛陽已經失陷,於是留駐下來不往前行。
[10]
姚泓懿恢謀反
姚懿為人乖僻輕薄,被信從奉承他的人迷惑,他的司馬孫暢奸猾諂巧反覆媚佞,喜好動亂而以災禍為樂事,勸説姚懿襲擊長安,殺死姚紹,廢黜姚泓而自立為帝。姚懿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帶兵到了陝津,散發糧食給河北一帶的各族人們,想要消耗掉國家的儲備糧,招引和戎的各個羌人部落,樹立自己私人的恩惠。姚懿的左常侍張敞、侍郎左雅堅持勸阻姚懿説:“殿下憑着與皇上有同母弟弟的親情,位居分陝而治的重任,安危休慼,都和國家的命運相聯。西漢有吳楚七國之亂,全依仗梁孝王劉武。如今晉軍入侵,四州陷落,西有胡虜擾亂邊地,秦涼二州不保,朝廷的危險好比累疊的雞蛋,這正是諸侯勤王的時候。糧食,是國家的根本,如今散發掉了。如果朝廷責問殿下的話,將説什麼來回答?”姚懿很生氣,鞭打併將他殺死。姚泓聽説後,召姚紹等人在朝堂秘密商議。姚紹説:“姚懿的性格見識鄙陋短淺,隨事變化,造成這種情況,只能是孫暢。只管派使者飛騎去徵召孫暢,遣撫軍將軍姚贊據守陝城,臣往潼關任各軍的節度。如果孫暢奉詔而來的話,臣當派遣姚懿率領河東現有的兵卒共同平定晉軍。如果他叛逆的意圖已經確定,違抗旨意的話,就當向天下公佈他的罪行,鳴鼓而討伐他。”姚泓説:“叔父的話,是社稷安定的大計。”於是派遣姚贊和冠軍將軍司馬國璠、建義將軍蛇玄屯兵陝津,武衞將軍姚驢屯兵潼關。
[11]
姚懿終於起兵稱帝,傳送檄文到各州郡,想要運匈奴堡的糧食來發給鎮人。寧東將軍姚成都拒絕了他,姚懿就用謙恭的言辭來引誘他,極力主動結交他,贈送自己的佩刀來起誓,姚成都將刀呈送給姚泓。姚懿又派遣驍騎將軍王國率領甲士數百人攻打姚成都,姚成都活捉王國,囚禁起來,派人指責姚懿説:“明公憑同母弟的親情,被皇帝託以重任,現在社稷的危險就像被人搖晃的旗幟,應當恭敬忠恪憂憤努力,匡扶輔佐王室。卻反而包藏奸謀不軌之心,陰謀使宗廟陷入危境,三代祖宗的神靈難道會容忍你嗎?糧食是一方軍民的命根子,鎮人有什麼功勞?竟想給他們!王國為蛇畫足,是國家的罪人,已被囚禁起來,聽候詔令就殺了他。姚成都正聚集忠義的民眾,來懲治明公的罪行,等大軍全部集結之後,定要和明公在黃河邊相會。”於是宣告各城,用忠義勉勵人們,厲兵秣馬,徵集義租。河東的士兵沒有到姚懿那兒去的,姚懿深深地擔憂起來。臨晉有數千户背叛而響應姚懿。姚紹從蒲津渡河,攻擊臨晉的背叛者,大敗他們,姚懿等人震驚恐懼。鎮人安定的郭純、王奴等率眾人圍住姚懿。姚紹進入蒲坂,捉住姚懿囚禁起來,誅殺孫暢等人。姚泓因為內外離心背叛,晉軍漸漸逼近,元旦當日他在前殿朝會羣臣,悽然流淚,羣臣都哭了。當時徵北將軍姚恢率安定的三萬八千鎮户,焚燒掉居室房屋,用車作成方陣,從北雍州直奔長安,自稱大都督、建義大將軍,移檄文到各州郡,要清除掉君主身邊的惡人。揚威將軍姜紀率部眾投奔他。建節將軍彭完都聽説姚恢將要到了,放棄陰密,逃回長安。姚恢到達新支,姜紀勸説姚恢道:“國家重要的將領都在東邊,京師空虛,公可以用輕兵徑直襲擊,大事就必定能成。”姚恢不聽,反而南攻郿城。鎮西將軍姚諶被姚恢打敗,姚恢軍勢力更大,長安大受震動。姚泓派使者飛騎徵召姚紹,派遣姚裕和輔國將軍胡翼度屯兵在灃西。扶風太守姚雋、安夷護軍姚墨蠡、建威將軍姚娥都、揚威將軍彭蠔都害怕而投降了姚恢。姚恢的舅舅苟和當時是立節將軍,忠心不二,姚泓召見他而對他説:“眾人都想離開,卿為什麼能安心呢?”苟和説:“如果上天放縱妖賊,讓他叛逆的事得逞,憑舅甥關係,不需要投奔鑽營來增加親情。如果他的罪惡到頭叛逆失敗,上天要徹底懲罰他的話,保持忠誠而不改變志向,是臣的本分。違反親情背叛國君,是臣感到恥辱的行為。”姚泓讚賞他的忠恕,加授給他金章紫綬。姚紹率領輕騎先趕赴發難地點,讓姚洽、司馬國璠統領三萬步兵奔赴長安。姚恢從曲牢進駐杜成,姚紹和姚恢在靈台相持着。姚贊聽説姚恢漸漸逼近,留下寧朔將軍尹雅任弘農太守,守衞潼關,率領各部回長安來。姚泓感謝姚贊説:“元子不能夠發揚光大德義,引導統率羣臣屬下,以至於禍起蕭牆,變亂出自同胞兄弟,既對上有負於祖宗,又無顏見各位叔父。姚懿先謀逆而滅亡,姚恢又帶領部眾在內反叛,該怎麼辦呢?”姚贊説:“姚懿等敢於稱兵犯上的原因,諒必是由於臣等大意軟弱,沒有防止遏制的方法。”於是拉起衣角掩面大哭説:“臣和大將軍不消滅這個叛賊,就無顏再來見陛下!”姚泓於是班賜財物給軍士而派他們出征。姚恢的部眾見各軍都集結來了,全都恐懼而想歸服,他的部將齊黃等拋棄姚恢來投降。姚恢進軍逼近姚紹,姚贊從後面夾擊,大破姚恢的軍隊,殺了姚恢和他的三弟。姚泓悲傷動哭,用公的禮儀安葬他們。
[12-13]
姚泓國亡被殺
檀道濟、沈林子攻陷襄邑堡,建威將軍薛帛逃奔河東。檀道濟從陝向北渡河,攻打蒲坂,讓將軍苟卓攻打匈奴堡,被姚泓的寧東將軍姚成都打敗。姚泓派遣姚驢救援蒲坂,胡翼度據守潼關。姚泓進姚紹為太宰、大將軍、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絨,改封魯公,侍中、司隸、宗正、節錄一併和從前一樣,朝廷的重大政事全都由他決斷。姚紹執意推辭,不許。於是派遣姚紹率武衞將軍姚鸞等五萬步騎兵,在潼關抵禦晉軍。姚驢和幷州刺史尹昭形成表裏呼應的態勢,夾攻檀道濟。檀道濟深溝高壘不出戰,沈林子勸説檀道濟:“如今蒲坂城關堅固護城河深,不是一時能夠攻克的,攻打它會傷亡部眾,守下去會拖延時間,不如放棄它,先打潼關。潼關天險,地形極好,王鎮惡率領孤軍,形勢危險而實力不足,如果讓姚紹據守住那裏,就很難辦了。如果攻克潼關,就可以不戰而制服姚紹。”檀道濟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放棄蒲坂,往南前往潼關。姚贊率七千禁衞軍,從渭北往東,進兵據守蒲津。劉裕讓沈田子和傅弘之率一萬多部眾進入上洛郡。所到之處的守官多半拋下城鎮逃往長安。沈田子等進到青泥,姚紹擺好方陣而前進,來迎擊檀道濟。道濟堅守在營壘裏不出戰,姚紹就攻打他的西營,沒能攻下,就帶大部隊逼近他們。檀道濟率王敬、沈林子等迎面衝擊姚紹的軍隊,將士們受驚四散,撤回定城。姚紹留下姚鸞守衞險地,斷絕了檀道濟的糧道。
[15]
當時劉裕的別將姚珍從子午攻入,竇霸從洛谷攻入,部眾各有數千人。姚泓派遣姚萬抵禦竇霸,姚彊抵禦姚珍。姚鸞派遣部將尹雅在潼關南面和檀道濟的司馬徐琰交戰,被徐琰俘虜,送到劉裕那裏。劉裕因為尹雅以前的背叛,想殺了他。尹雅説:“以前能活命是出乎意料的,如今的死卻怎麼也不甘心。明公將要靠大義來平定天下,怎能讓後秦沒有堅守信義的臣子呢!”劉裕嘉賞他而沒有殺他。
[16]
姚泓派遣給事黃門侍郎姚和都屯兵在堯柳,來防備沈田子。姚紹對部將們説:“檀道濟等人遠道而來送死,兵將不多,圍起營壘堅守的原因,就是想要曠日持久,來等待後援罷了。我想分兵徑直去據守閿鄉,斷絕他的糧道,不到一個月,檀道濟的頭可以掛在旗杆上了。檀道濟等如果完了,劉裕的計劃自然破滅。”部將們都認為有道理。他的將領胡翼度説:“軍事形勢決定兵力應當集中而不能分散,如果偏師失利,軍心恐懼,怎麼能打下去呢!”姚紹於是沒有行動。薛帛憑據河曲背叛。姚紹分兵部署各部形成掎角式的態勢,派遣輔國將軍胡翼度據守東原,武衞將軍姚鸞在大路上紮營,和晉軍相對。沈林子挑選精鋭兵卒在夜晚銜枚偷襲他們,姚鸞的部眾潰散而姚鸞戰死,士卒死了的有九千多人。
[17]
姚贊屯兵在河岸邊,派遣恢武將軍姚難運蒲坂谷的糧食供給他的軍隊,到香城後,被晉軍打敗。當時姚泓派遣姚諶守在堯柳,姚和都在河東討伐薛帛,聽到晉軍夾攻姚難,就兼程趕去救援,還沒趕到而姚難已失敗,於是在河曲攻破劉裕的裨將,接着屯兵蒲坂。姚贊被沈林子打敗,單人獨騎逃奔定城。姚紹派遣左長史姚洽和姚墨蠡等率領三千騎兵駐屯在河北岸的九原,想要斷絕檀道濟的從各縣送來的租賦補給。姚洽推辭説:“輕視敵人的力量,只看重敵人的短處。如今兵眾勢孤力單,卻遠征到河對岸去,雖然明公神武得很,可是鞭長莫及而且勢力懸殊,恐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姚紹不聽。沈林子率八千兵眾,在河岸邊夾擊姚洽,姚洽戰死,部眾全被殲滅。姚紹得知姚洽等戰敗,激怒而引發疾病,把後事託付給姚贊,讓姚難屯兵關西,姚紹嘔血而死。姚泓因為晉軍逼近,派遣使者向北魏求援。北魏派遣司徒、南平公長孫嵩,正直將軍、安平公乙旃眷,進據河內,遊擊將軍王洛生屯兵在河東,作為姚泓的聲援。
[18-19]
劉裕駐紮在陝城,派沈林子率一萬多精兵,翻越山嶺開闢通道,在青泥和沈田子等會合,準備攻打堯柳。姚泓派姚裕率八千步騎兵抵禦他們,姚泓親自統領大軍接着進發。姚裕被沈田子打敗,姚泓退兵駐紮在灞上,關中各郡縣多數都秘密地和晉軍交往。劉裕到達潼關,派將軍朱超石、徐猗之在河北和薛帛會合,去攻打蒲坂。姚贊把劉裕擋在關西,姚難屯兵在香城。劉裕派王鎮惡、王敬從秋社向西渡過渭水,威逼姚難的軍隊。鎮東將軍姚璞和姚和都在蒲坂打敗徐猗之等人,徐猗之遇害,朱超石丟下他的部眾逃奔到潼關。姚贊派司馬休之和司馬國璠從軹關前往河內,引領魏軍來攻擊劉裕的後方。姚難在遭受王鎮惡逼近的情況下,向西撤軍。當時連日下大雨,渭水氾濫,姚贊等無法渡河。王鎮惡水陸兼程推進,追趕上姚難。姚泓從灞上回兵,駐紮在石橋來援助他。姚贊退兵屯守在鄭城。鎮北將軍姚彊率領郡中數千人馬,與姚難在涇水岸邊列陣,以抵禦王鎮惡。王鎮惡派毛德祖攻擊姚彊,大敗姚彊,姚彊戰死,姚難逃回到長安。
[20]
劉裕進兵佔據鄭城。姚泓讓姚裕、尚書龐統在宮中駐兵,姚洸守在灃西,尚書姚白瓜將四軍雜户遷進長安,姚丕把守渭橋,胡翼度駐在石積,姚贊屯兵在霸東,姚泓駐在逍遙園。王鎮惡沿渭水兩岸進兵,在渭橋攻破姚丕。姚泓從逍遙園去救援,臨近水邊而地方狹隘,加上姚丕的敗軍,於是互相踐踏而退回。姚諶和前軍將軍姚烈、左衞將軍姚寶安、散騎王帛、建武將軍姚進、揚威將軍姚蠔、尚書右丞孫玄等都戰死在陣中,姚泓單騎回到宮中。王鎮惡從平朔門入城,姚泓和姚裕等數百騎兵出宮逃到石橋。姚贊得知姚泓失敗的消息後,召集將士告訴他們,眾人都用刀撞擊地,捋起衣袖大哭起來。胡翼度原先和劉裕秘密來往,這一天拋下部眾投奔劉裕。姚贊在夜晚率領各部,打算去石橋和姚泓會合,晉軍已經控制了各個城門,姚讚的部眾無法進入,眾人全驚惶潰散。姚泓無計可施,想要向劉裕投降。他的兒子姚佛念,十一歲,對姚泓説:“晉人將會隨心所欲,我們最終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還是自己了斷。”姚泓茫然若失而沒有回答。姚佛念於是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帶着妻妾子女到營壘門前投降,後秦滅亡。姚贊率領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劉裕投降,劉裕把他們全部殺死,其餘的宗族成員被遷到江南。把姚泓送到建康的鬧市中斬首,年僅三十歲。
[21-22]
姚泓歷史評價
編輯姚泓史籍記載
編輯《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
[23]
姚泓家庭成員
編輯姚泓父親
姚泓妻妾
皇后,劉裕北侵,虜帝后及宗室至建康屠殺。(皇后不知其名)
姚泓兄弟
帝為長兄,餘為弟。
- 姚懿,幷州牧、太原公。(姚懿曾在後秦滅亡前夕自稱皇帝)
- 姚弼,大將軍、廣平公。
- 姚洸,徵南將軍、陳留公。
- 姚宣,公爵。
- 姚諶,鎮西將軍、公爵。
- 姚愔,南陽公。
- 姚璞,平原公。
- 姚質,公爵。
- 姚逵,公爵。
- 姚裕,車騎將軍、公爵。
- 姚國兒,公爵。
- 姚耕兒。
姚泓姐妹
帝為長兄,餘為妹。
- 參考資料
-
- 1.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姚泓,字元子,興之長子也。孝友寬和,而無經世之用,又多疾病,興將以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為太子。興每征伐巡遊,常留總後事。博學善談論,尤好詩詠。尚書王尚、黃門郎段章、尚書郎富允文以儒術侍講,胡義周、夏侯稚以文章遊集。時尚書王敏、右丞郭播以刑政過寬,議欲峻制,泓曰:“人情挫辱,則壯厲之心生;政教煩苛,則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風靡草。君等參贊朝化,弘昭政軌,不務仁恕之道,惟欲嚴法酷刑,豈是安上馭下之理乎!”敏等遂止。泓受經於博士淳于岐。岐病,泓親詣省疾,拜於牀下。自是公侯見師傅皆拜焉。
- 2.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興之如平涼也,馮翊人劉厥聚眾數千,據萬年以叛。泓遣鎮軍彭白狼率東宮禁兵討之,斬厥,赦其餘黨。諸將鹹勸泓曰:“殿下神算電發,蕩平醜逆,宜露布表言,廣其首級,以慰遠近之情。”泓曰:“主上委吾後事,使式遏寇逆。吾綏御失和,以長奸寇,方當引咎責躬,歸罪行間,安敢過自矜誕,以重罪責乎!”其右僕射韋華聞而謂河南太守慕容築曰:“皇太子實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其弟弼有奪嫡之謀,泓恩撫如初,未嘗見於色。姚紹每為弼羽翼,泓亦推心宗事,弗以為嫌。及僣立,任紹以兵權,紹亦感而歸誠,卒守其忠烈。其明識寬裕,皆此類也。
- 3.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興既死,秘不發喪。南陽公姚愔及大將軍尹元等謀為亂,泓皆誅之。命其齊公姚恢殺安定太守呂超,恢久乃誅之。泓疑恢有陰謀,恢自是懷貳,陰聚兵甲焉。泓發喪,以義熙十二年僣即帝位,大赦殊死已下,改元永和,廬於諮議堂。既葬,乃親庶政,內外百僚增位一等,令文武各盡直言,政有不便於時,事有光益宗廟者,極言勿有所諱。
- 4.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初,興徙李閏羌三千家於安定,尋徙新支。至是,羌酋黨容率所部叛還,遣撫軍姚贊討之。容降,徙其豪右數百户於長安,餘遣還李閏。北地太守毛雍據趙氏塢以叛於泓,姚紹討擒之。姚宣時鎮李閏,未知雍敗,遣部將姚佛生等來衞長安。眾既發,宣參軍韋宗奸諂好亂,説宣曰:“主上初立,威化末著,勃勃強盛,侵害必深,本朝之難未可弭也。殿下居維城之任,宜深慮之。邢望地形險固,總三方之要,若能據之,虛心撫御,非但克固維城,亦霸王之業也。”宣乃率户三萬八千,棄李閏,南保邢望。宣既南移,諸羌據李閏以叛,紹進討破之。宣詣紹歸罪,紹怒殺之。初,宣在邢望,泓遣姚佛生諭宣,佛生遂贊成宣計。紹數其罪,又戮之。
- 5.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泓下書,士卒死王事,贈以爵位,永復其家。將封宮臣十六人五等子男,姚贊諫曰:“東宮文武,自當有守忠之誠,未有赫然之效,何受封之多乎?”泓曰:“懸爵於朝,所以懲勸來效,標明盛德。元子遭家不造,與宮臣同此百憂,獨享其福,得不愧於心乎!”贊默然。姚紹進曰:“陛下不忘報德,封之是也,古者敬其事,命之以始,可須來春,然後議之。”乃止。幷州、定陽、貳城胡數萬落叛泓,入於平陽,攻立義姚成都於匈奴堡,推匈奴曹弘為大單于,所在殘掠。徵東姚懿自蒲坂討弘,戰於平陽,大破之,執弘,送於長安,徙其豪右萬五千落於雍州。
- 6.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仇池公楊盛攻陷祁山,執建節王總,遂逼秦州。泓遣後將軍姚平救之,盛引退。姚嵩與平追盛及於竹嶺,姚贊率隴西太守姚秦都、略陽太守王煥以禁兵赴之。贊至清水,嵩為盛所敗,嵩及秦都、王煥皆戰死。贊至秦州,退還仇池。先是,天水冀縣石鼓鳴,聲聞數百里,野雉皆雊。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殷有聲者八,山崩舍壞,鹹以為不祥。及嵩將出,羣僚固諫止之。嵩曰:“若有不祥,此乃命也,安所逃乎!”遂及於難。識者以為秦州泓之故鄉,將滅之徵也。
- 7.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赫連勃勃攻陷陰密,執秦州刺史姚軍都,坑將士五千餘人。軍都瞋目厲聲數勃勃殘忍之罪,不為之屈,勃勃怒而殺之。勃勃既克陰密,進兵侵雍,嶺北雜户悉奔五將山。徵北姚恢棄安定,率户五千奔新平,安定人胡儼、華韜等率眾距恢,恢單騎歸長安。立節彌姐成、建武裴岐為儼所殺,鎮西姚諶委鎮東走。勃勃遂據雍,抄掠郿城。姚紹及徵虜尹昭、鎮軍姚洽等率步騎五萬討勃勃,姚恢以精騎一萬繼之。軍次橫水,勃勃退保安定,胡儼閉門距之,殺鮮卑數千人,據安定以降。紹進兵躡勃勃,戰於馬鞍坂,敗之,追至朝那,不及而還。
- 8.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楊盛遣兄子倦入寇長蛇。平陽氐苟渴聚眾千餘,據五丈原以叛,遣鎮遠姚萬、恢武姚難討之,為渴所敗。姚諶討渴,擒之。泓使輔國斂曼嵬、前將軍姚光兒討楊倦於陳倉,倦奔於散關。勃勃遣兄子提南侵池陽,車騎姚裕、前將軍彭白狼、建義蛇玄距卻之。
- 9.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尋而晉太尉劉裕總大軍伐泓,次於彭城,遣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入自淮、肥,攻漆丘、項城,將軍沈林子自汴入河,攻倉垣。泓將王苟生以漆丘降鎮惡,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道濟,王師遂入潁口,所至多降服。惟新蔡太守董遵固守不降,道濟攻破之,縛遵而致諸軍門。遵厲色曰:“古之王者伐國,待士以禮。君奈何以不義行師,待國土以非禮乎。”道濟怒殺之。姚紹聞王師之至,還長安,言於泓曰:“晉師已過許昌,豫州、安定孤遠,卒難救衞,宜遷諸鎮户內實京畿,可得精兵十萬,足以橫行天下。假使二寇交侵,無深害也。如其不爾,晉侵豫州,勃勃寇安定者,將若之何!事機已至,宜在速決。”其左僕射梁喜曰:“齊公恢雄勇有威名,為嶺北所憚,鎮人已與勃勃深仇,理應守死無貳,勃勃終不能棄安定遠寇京畿。若無安定,虜馬必及於郿、雍。今關中兵馬足距晉師,豈可未有憂危先自削損也。”泓從之。吏部郎懿橫密言於泓曰:“齊公恢於廣平之難有忠勳於陛下,自陛下龍飛紹統,未有殊賞以答其意。今外則致之死地,內則不豫朝權,安定人自以孤危逼寇,欲思南遷者十室而九,若擁精兵四萬,鼓行而向京師,得不為社稷之累乎!宜徵還朝廷,以慰其心。”泓曰:“恢若懷不逞之心,徵之適所以速禍耳。”又不從。
- 10.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王師至成皋,徵南姚洸時鎮洛陽,馳使請救。泓遣越騎校尉閻生率騎三千以赴之,武衞姚益男將步卒一萬助守洛陽,又遣徵東、幷州牧姚懿南屯陝津為之聲援。洸部將趙玄説洸曰:“今寇逼已深,百姓駭懼,眾寡勢殊,難以應敵。宜攝諸戍兵士,固守金墉,以待京師之援,不可出戰。如脱不捷,大事去矣。金墉既固,師無損敗,吳寇終不敢越金墉而西。困之於堅城之下,可以坐制其弊。”時洸司馬姚禹潛通於道濟,主簿閻恢、楊虔等皆禹之黨,嫉玄忠誠,鹹共毀之,固勸洸出戰。洸從之,乃遣玄率精兵千餘南守柏谷塢,廣武石無諱東戍鞏城,以距王師。玄泣謂洸曰:“玄受三帝重恩,所守正死耳。但明公不用忠臣之言,為奸孽所誤,後必悔之,但無及耳。”會陽城及成皋、滎陽、武牢諸城悉降,道濟等長驅而至。無諱至石關,奔還。玄與晉將毛德祖戰於柏谷,以眾寡而敗,被瘡十餘,據地大呼,玄司馬騫鑑冒刃抱玄而泣,玄曰:“吾瘡已重,君宜速去。”鑑曰:“若將軍不濟,當與俱死,去將安之!”皆死於陣。姚禹逾城奔於王師。道濟進至洛陽、洸懼,遂降。時閻生至新安,益男至湖城,會洛陽已沒,遂留屯不進。
- 11.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姚懿嶮薄,惑於信受,其司馬孫暢奸巧傾佞,好亂樂禍,勸懿襲長安,誅姚紹,廢泓自立。懿納之,乃引兵至陝津,散谷以賜河北夷夏,欲虛損國儲,招引和戎諸羌,樹已私惠。懿左常侍張敞、侍郎左雅固諫懿曰:“殿下以母弟之親,居分陝之重,安危休慼,與國共之。漢有七國之難,實賴梁王。今吳寇內侵,四州傾沒,西虜擾邊,秦、涼覆敗,朝廷之危有同累卵,正是諸侯勤王之日。谷者,國之本也,而今散之。若朝廷問殿下者,將何辭以報?”懿怒,笞而殺之。泓聞之,召姚紹等密謀於朝堂。紹曰:“懿性識鄙近,從物推移,造成此事,惟當孫暢耳。但馳使徵暢,遣撫軍贊據陝城,臣向潼關為諸軍節度,若暢奉詔而至者,臣當遣懿率河東見兵共平吳寇。如其逆釁已成,違距詔敕者,當明其罪於天下,聲鼓以擊之。“泓曰:“叔父之言,社稷之計也。”於是遣姚贊及冠軍司馬國璠、建義蛇玄屯陝津,武衞姚驢屯潼關。
- 12.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懿遂舉兵僣號,傳檄州郡,欲運匈奴堡谷以給鎮人。寧東姚成都距之,懿乃卑辭招誘,深自結托,送佩刀為誓,成都送以呈泓。懿又遣驍騎王國率甲士數百攻成都,成都擒國,囚之,遣讓懿曰:“明公以母弟之親,受推轂之寄,今社稷之危若綴旒然,宜恭恪憂勤,匡輔王室。而更包藏奸宄,謀危宗廟,三祖之靈豈安公乎!此鎮之糧,一方所寄,鎮人何功,而欲給之!王國為蛇畫足,國之罪人,已就囚執,聽詔而戮之。成都方糾合義眾,以懲明公之罪,復須大兵悉集,當與明公會於河上。”乃宣告諸城,勉以忠義,厲兵秣馬,徵發義租。河東之兵無詣懿者,懿深患之。臨晉數千户叛應懿。姚紹濟自薄津,擊臨晉叛户,大破之,懿等震懼。鎮人安定郭純、王奴等率眾圍懿。紹入於蒲坂,執懿囚之,誅孫暢等。
- 13.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泓以內外離叛,王師漸逼,歲旦朝羣臣於其前殿,悽然流涕,羣臣皆泣。時徵北姚恢率安定鎮户三萬八千,焚燒室宇,以車為方陣,自北雍州趣長安,自稱大都督、建義大將軍,移檄州郡,欲除君側之惡。揚威姜紀率眾奔之。建節彭完都聞恢將至,棄陰密,奔還長安。恢至新支,姜紀説恢曰:“國家重將在東,京師空虛,公可輕兵徑襲,事必克矣。”恢不從,乃南攻郿城。鎮西姚諶為恢所敗,恢軍勢彌盛,長安大震。泓馳使徵紹,遣姚裕及輔國胡翼度屯於灃西。扶風太守姚雋、安夷護軍姚墨蠡、建威姚娥都、揚威彭蠔皆懼而降恢。恢舅苟和時為立節將軍,守忠不貳,泓召而謂之曰:“眾人鹹懷去就,卿何能自安邪?”和曰:“若天縱妖賊,得肆其逆節者,舅甥之理,不待奔馳而加親。如其罪極逆銷,天盈其罰者,守忠執志,臣之體也。違親叛君,臣之所恥。”泓善其忠恕,加金章紫綬。姚紹率輕騎先赴難,使姚洽、司馬國璠將步卒三萬赴長安。恢從曲牢進屯杜成,紹與恢相持於靈台。姚贊聞恢漸逼,留寧朔尹雅為弘農太守,守潼關,率諸軍還長安。泓謝贊曰:“元子不能崇明德義,導率羣下,致禍起蕭牆,變自同氣,既上負祖宗,亦無顏見諸父。懿始構逆滅亡,恢復擁眾內叛,將若之何?”贊曰:“懿等所以敢稱兵內侮者,諒由臣等輕弱,無防遏之方故也。”因攘袂大泣曰:“臣與大將軍不滅此賊,終不持面復見陛下!”泓於是班賜軍士而遣之。恢眾見諸軍悉集,鹹懼而思善,其將齊黃等棄恢而降。恢進軍逼紹,贊自後要擊,大破之,殺恢及其三弟。泓哭之悲慟,葬以公禮。
- 14.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至是,王鎮惡至宜陽。毛德祖攻弘農太守尹雅於蠡城,眾潰,德祖使騎追獲之,既而殺晉守者奔固潼關。
- 15.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檀道濟、沈林子攻拔襄邑堡,建威薛帛奔河東。道濟白陝北渡,攻蒲坂,使將軍苟卓攻匈奴堡,為泓寧東姚成都所敗。泓遣姚驢救蒲坂,胡翼度據潼關。泓進紹太宰、大將軍、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鋮,改封魯公,侍中、司隸、宗正、節錄並如故,朝之大政皆往決焉。紹固辭,弗許。於是遣紹率武衞姚鸞等步騎五萬,距王師於潼關。姚驢與幷州刺史尹昭為表裏之勢,夾攻道濟。道濟深壁不戰,沈林子説道濟曰:“今蒲坂城堅池浚,非可卒克,攻之傷眾,守之引日,不如棄之,先事潼關。潼關天限,形勝之地,鎮惡孤軍,勢危力寡,若使姚紹據之,則難圖矣。如克潼關,紹可不戰而服。”道濟從之,乃棄蒲坂,南向潼關。姚贊率禁兵七千,自渭北而東,進據蒲津。劉裕使沈田子及傅弘之率眾萬餘人入上洛,所在多委城鎮奔長安。田子等進及青泥,姚紹方陣而前,以距道濟。道濟固壘不戰,紹乃攻其西營,不克,遂以大眾逼之。道濟率王敬、沈林子等逆衝紹軍,將士驚散,引還定城。紹留姚鸞守險,絕道濟糧道。
- 16.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時裕別將姚珍入自子午,竇霸入自洛谷,眾各數千人。泓遣姚萬距霸,姚彊距珍。姚鸞遣將尹雅與道濟司馬徐琰於潼關南,為琰所獲,送之劉裕。裕以雅前叛,欲殺之。雅曰:“前活本在望外,今死寧不甘心。明公將以大義平天下,豈可使秦無守信之臣乎!”裕嘉而免之。
- 17.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泓遣給事黃門侍郎姚和都屯於堯柳,以備田子。姚紹謂諸將曰:“道濟等遠來送死,眾旅不多,嬰壘自固者,正欲曠日持久,以待繼援耳。吾欲分軍還據閿鄉,以絕其糧運,不至一月,道濟之首可懸之麾下矣。濟等既沒,裕計自沮。”諸將鹹以為然。其將胡翼度曰:“軍勢宜集不可以分,若偏師不利,人心駭懼,胡可以戰!”紹乃止。薛帛據河曲以叛。紹分道置諸軍為掎角之勢,遣輔國胡翼度據東原,武衞姚鸞營於大路,與晉軍相接。沈林子簡精鋭銜枚夜襲之,鸞眾潰戰死,士卒死者九千餘人。
- 18.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姚贊屯於河上,遣恢武姚難運蒲坂谷以給其軍,至香城,為王師所敗。時泓遣姚諶守堯柳,姚和都討薛帛於河東,聞王師要難,乃兼道赴救,未至而難敗,固破裕裨將於河曲,遂屯蒲坂。姚贊為林子所敗,單馬奔定城。紹遣左長史姚洽及姚墨蠡等率騎三千屯於河北之九原,欲絕道濟諸縣租輸。洽辭曰:“夫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今兵眾單弱,而遠在河外,雖明公神武,然鞭短勢殊,恐無所及。”紹不聽。沈林子率眾八千,耍洽於河上,洽戰死,眾皆沒。紹聞洽等敗,忿恚發病,託姚贊以後事,使姚難屯關西,紹嘔血而死。
- 19.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泓以晉師之逼,遣使乞師於魏。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嵩,正直將軍、安平公乙旃眷,進據河內,遊擊將軍王洛生屯於河東,為泓聲援。
- 20.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劉裕次於陝城,遣沈林子率精兵萬餘,越山開道,會沈田子等於青泥,將攻堯柳。泓使姚裕率步騎八千距之,泓躬將大眾繼發。裕為田子所敗,泓退次於灞上,關中郡縣多潛通於王師。劉裕至潼關,遣將軍朱超石、徐猗之會薛帛於河北,以攻蒲坂。姚贊距裕於關西,姚難屯於香城。裕遣王鎮惡、王敬自秋社西渡渭,以逼難軍。鎮東姚璞及姚和都擊敗猗之等於蒲坂,猗之遇害,超石棄其眾奔於潼關。姚贊遣司馬休之及司馬國璠自軹關向河內,引魏軍以躡裕後。姚難既為鎮惡所逼,引師而西。時大霖雨,渭水泛溢,贊等不得北渡。鎮惡水陸兼進,追及姚難。泓自灞上還軍,次於石橋以援之。贊退屯鄭城。鎮北姚彊率郡人數千,與姚難陣於涇上,以距鎮惡。鎮惡遣毛德祖擊彊,大敗,彊戰死,難遁還長安。
- 21.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劉裕進據鄭城。泓使姚裕、尚書龐統屯兵宮中,姚洸屯於灃西,尚書姚白瓜徙四軍雜户入長安,姚丕守渭橋,胡翼度屯石積,姚贊屯霸東,泓軍於逍遙園。鎮惡夾渭進兵,破姚丕於渭橋。泓自逍遙園赴之,逼水地狹,因丕之敗,遂相踐而退。姚諶及前軍姚烈、左衞姚寶安、散騎王帛、建武姚進、揚威姚蠔、尚書右丞孫玄等皆死於陣,泓單馬還宮。鎮惡入自平朔門,泓與姚裕等數百騎出奔於石橋。贊聞泓之敗也,召將士告之,眾皆以刀擊地,攘袂大泣。胡翼度先與劉裕陰通,是日棄眾奔裕。贊夜率諸軍,將會泓於石橋,王師已固諸門,贊軍不得入,眾皆驚散。
- 22.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於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謂泓曰:“晉人將逞其欲,終必不全,願自裁決。”泓憮然不答。佛念遂登宮牆自投而死。泓將妻子詣壘門而降。贊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於裕,裕盡殺之,餘宗遷於江南。送泓於建康市斬之,時年三十………
- 23.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08]
- 收起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60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洛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