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芳琳

鎖定
汪芳琳,男,漢族,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人,中共黨員,教授。曾獲池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高校優秀思政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獲得國家專利2項。池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安徽省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電子商務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黨總支書記、主任、教授 [1] 
中文名
汪芳琳
外文名
WANG Fangli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
畢業院校
皖南農學院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

汪芳琳工作簡歷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皖南農學院(原安徽勞動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8年7月至1992年1月:在安徽省國營華陽河農場總場棉科所任技術員,取得助理農藝師專業技術資格
1992年2月至2002年6月:在池州師範學校任教;
1999年4月至2002年6月:任池州師範學校學生科副科長(主持學生科、保衞科工作);
1999年12月至2001年7月:在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學教學方向)專業在職人員研究生課程班學習並結業。2007年1月17日獲安徽省教育廳“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師進修班”結業證書;
2002年7月- :在池州職業技術學院任教,任學生處學生管理科科長;
2004年5月至2009年9月: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副處長;
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學生處黨支部書記;
2006年10月至2012年7月: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系黨支部書記;
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系黨總支書記、教授;
2019年9月- :任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黨總支書記、主任、教授 [1] 

汪芳琳主教課程

兒童健康與生理衞生、生命科學概論、生物學、環境生態學食品衞生與安全、商務談判、商務禮儀、茶葉營養與健康、茶葉栽培技術

汪芳琳科研項目

1.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中生態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KJ2011Z270)。
2.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省級質量工程重點教學研究項目《承接產業轉移背景下升金湖鳥類羣落保護研究》(2013jyxm364)。
3.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物流管理》(2014tszy053)。
4.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市場開發與營銷》(2015tszy059)。
5.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項目《電子商務》(2015zy100)。
6.主持完成安徽省池州市人文社會科學創新課題《池州市九華黃精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A201719)。
7.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廳高校質量工程重大教學研究項目《“政校企三位一體”模式下經管類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協同育人機制研究》(2020jyxm1302).
8.主持完成安徽省池州市社科聯課題《十八索濕地水資源利用及其保護對策研究》(2021YB13)。
9.主持承擔安徽省池州市社科聯課題《運用池州紅色資源推動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2022YB02) [5] 

汪芳琳論文著作

曾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中國油料》《植物生理學通訊》《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安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教學研究、科學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篇、CSCD-C收錄1篇。主要代表作如下:
[1]汪芳琳.沿江地區夏芝麻高產栽培技術優化組合的研究[J].中國油料,1991,(4):85-87.
[2]汪芳琳.矮壯素和助壯素對芝麻產量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2,(3):205.
[3]汪芳琳.生物多樣性教育與生物學教學[J].生物學教學,2002,27(2):18-20.
[4] 汪芳琳.生物學教學應注意培養四種意識[J].教學與管理,2002(12):59-60.
[5] 汪芳琳.高職學生禮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10).
[6] 汪芳琳.升金湖濕地保護區鳥類及其保護策略研究[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0(2):101-104.
[7]汪芳琳. 高職院校生物技術類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和教學改革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7):184-185.
[8] 汪芳琳. 論高職實踐教學中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29):87-89,97.
[9]汪芳琳.論循環經濟背景下茶葉產業化發展戰略-以池州市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12):35-36.
[10]汪芳琳.皖江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補償策略---以安徽池州市為例[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5,25(1):81-85.
[11]汪芳琳,王風芹,王新雲,李秀琴.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中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以池州市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2015,30(11):21-24.
[12]汪芳琳.十八索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徵及其保護研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8(1):35-40.
[13]汪芳琳,胡祖紅,孫躍武.ALA對皖江區域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06):1-3,12.
[14]汪芳琳,王新雲,王風芹,劉江琴,紀娜娜,黃張送,章麗.安徽省濕地現狀、問題及其保護對策研究[J].安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3(03):80-86.
[15]汪芳琳,王風芹,王新雲,紀娜娜,劉江琴.安徽省生態紅線區域劃分與管控機制研究[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36(10):4385-4397.
[16]汪芳琳,胡祖紅,周旺,徐世海.5-ALA對皖江區域大豆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8,32(04):41-44.
[17]汪芳琳,高唯微,王風芹,紀娜娜,吳燕萍,徐世海,陳海明.平天湖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徵及其保護對策研究[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8,28(6):78-82 [2]  .
[18]汪芳琳.農村山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形勢與治理對策研究—以皖南山區為例[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0(03):76—80.
[19]汪芳琳,胡祖紅,劉彭娟,丁瑩.四種懸浮種衣劑對皖江區域小麥性狀和紋枯病防治的影響[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1(4):68—71.
[20]汪芳琳,紀娜娜,王風芹,劉彭娟.平天湖濕地水資源利用及其保護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6(11):102-106. [3] 
[21]汪芳琳,宋火保,王風芹.升金湖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2(4):120-124.
[22]汪芳琳,張桃紅,劉瓊蕾,程圓,宋火保.基於情境教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22,38(02):8—11.
[23]汪芳琳.十八索濕地水資源利用及其保護對策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2):1—4.
[24]汪芳琳,黃張送,宋火保.池州市十八索濕地湖泊生態資源保護與開發[J].宜春學院學報,2022,44(6):102—107.
[25]汪芳琳,王風芹,黃張送.高職院校“政校企一體化”協同育人創新研究——以池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3(04):23—26.
[26]汪芳琳,王風芹,劉彭娟,吳晶晶,王新雲,徐豔紅,丁瑩.政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實踐探索[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2,(6):35—40.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