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洛一

鎖定
江洛一(1932.9—2012.6),字汀齋,號樂詠廬,原名祿燁,後改洛一,浙江嘉善西塘鎮人。 [1]  江雪塍四子,江蔚雲江載曦江上青弟。能畫擅書、通文辭、善鑑定,當代書畫家、鑑賞家、作家。作品有《水鄉晨曦》《瑞光雪霽》,著有《蘇州國畫技術縱橫談》《蘇州近現代書畫家傳略》等。 [1] 
中文名
江洛一
別    名
原名祿燁,字汀齋
號樂詠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2年9月
逝世日期
2012年6月
畢業院校
蘇州美專
職    業
書畫家、鑑賞家、作家
主要成就
連任(蘇州)平江書畫院院長
出生地
浙江嘉善西塘鎮
代表作品
《吳中耆舊集-續篇》《蘇州書法史》《清代狀元之書法的共同性和個性》《汀齋書畫三種》

江洛一人物簡介

江洛一(1932.9—2012.6) [2]  ,原名祿燁,字汀齋,號樂詠廬,浙江嘉善西塘 [1]  (江宅賦修堂)人。1951年畢業於蘇州美專西畫科。退休後連任平江書畫院院長。生前作品有《晴照秋湖豔》《蒸蒸日上的鋼鐵廠》《洞庭山色》,著有《吳門畫派 [3]  》《吳中耆舊集-續篇 [4]  》《平江書畫院文集 [5]  》等。久居蘇州,供職蘇州,2012年6月16日因病逝於蘇州。 [1] 

江洛一人物生平

江洛一家學淵源

江洛一出生在浙江西塘古鎮一個書香世家,其父親江雪塍柳亞子創辦的南社社員,擅詩文書法。受到家庭濃郁文化氛圍的薰陶,江洛一兄妹個個喜愛詩文書畫,並各有所長。畢業於上海正風文學院的長兄江蔚雲以詩詞書法名世,被補白大王鄭逸梅譽為“詞人書家”。畢業於蘇州美專的仲兄江載曦是我國著名的山水花鳥畫家,尤以畫蝶為最,在滬上有“江蝴蝶”之美稱。 [1] 
江氏家譜
江氏家譜(1張)
江洛一在兄弟四人中排行最小,也最得江雪塍的喜愛。江洛一五歲時便在父親的指導下苦練書法,每天24個字是雷打不動的,他自己也是樂此不疲。説來這得歸功於江雪塍良好的教育方法。小時的江洛一原本喜歡睡懶覺,為了培養兒子早起練字的好習慣,父親每天早上五點便起牀將江洛一喜吃的豆漿及麪餅及練字的硯紙筆準備好。你還別説父樣這一招還真有效,每當聽到父親那伴有豆漿香味的呼喚,江洛一便一股腦兒從從牀上爬了起來。吃完豆漿麪餅,便自個兒坐在桌前練起字來……就這樣,從顏真卿柳公權,從王羲之王獻之到魏晉以來的名跡,江洛一每日讀帖臨池不止,其書法技藝大有進步。江洛一一直保持着這種良好的習慣,一日不運腕便覺得少了些什麼似的。江雪塍十分注重給子女創造一種寬鬆的學習氛圍,其性喜結交文人雅士,常與朋輩們切磋學問,吟詩酬唱,弄墨潑彩,揮毫書畫。每每有文友來訪,江雪塍總是讓江洛一坐在旁邊聆聽,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藝術的薰陶。每每外出看書畫展,江雪塍也總是不忘讓江洛一將貼紅紙條最多的畫(定購數最多)與其它作品逐一比較,從中領略書畫高手的奧秘之處。

江洛一勵志博學

作品《水鄉晨曦》 作品《水鄉晨曦》
抗戰爆發後,江雪塍舉家遷居上海,在這個多元文化交匯之地,江洛一在上海康定路達人學校完成了從高小至中學的學習階段,接受了“海派”文化的薰陶。他身上的那股豪氣或許與此不無關係。高中畢業後,1948年江洛一又隨父母遷往蘇州定居,並考入由顏文梁任校長的蘇州美專學西畫,在這所名家雲集的藝術殿堂裏,江洛一得到了顏文梁胡粹中朱士傑畢頤生等大師的指點, [1]  為他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1年江洛一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專畢業來到蘇州文聯文工團搞舞美設計和編劇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江洛一還專門到蘇州教育學院文學系進修了兩年。這一時期,江洛一深入工廠農村體驗生活,以飽滿的熱情創作了《晴照秋湖豔》《蒸蒸日上的鋼鐵廠》《水鄉晨曦》《漁蕩春回》《天平丹楓》《洞庭山色》《瑞光雪霽》等 [1]  一批反映我們偉大祖國精神風貌的優秀的西畫作品。他的作品注重構圖的營造和環境的渲染,對西畫中透視、色彩、明暗的處理十分到位,水粉畫用色濃重有厚度,水彩畫則輕盈而富於光質感。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許多西畫作品被世界著名大學如英國劍橋大學、莫斯科大學及國內許多博物館藝術館所收藏, [1]  足見其藝術功力之深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江洛一還曾在光滑透明的賽璐珞上創作了一幅偉人像,引得同行嘖嘖稱奇,他的才氣由此可見一斑。
1959年江洛一被調到蘇州專署文化局戲曲研究室專事戲曲研究和創作工作。江洛一是那種幹一行愛一行並且專一行的人,他創作的兒童文學劇本《小隊的團結》和反映工業學大慶體裁的電影劇本《紅色熔爐》很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這期間,他還在《戲曲報》《江蘇戲曲》《新蘇州報》等刊物發表了大量的戲曲評論。 [1] 

江洛一藝術之春

作品《滄浪亭》 作品《滄浪亭》
文革結束後,為了搶救在十年浩劫中被嚴重毀壞的文物,1979年底,組織上又讓江洛一在地區文化局抓文博工作。1983年地市合併,轉入蘇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員會)搞文博工作。 [1]  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全國各大博物館珍藏的大量珍貴文物藏品。其中他最為感興趣的還是古代及近代名家的字畫,經過反覆的觀摩比較研究,江洛一練就了對古字畫敏鋭的眼力,成為一名出色的字畫鑑賞家,先後被廣州上海吳江等地邀約前往鑑定。 [6]  1992年,在兼任籌辦蘇州美術館期間,經他鑑定徵集到的60餘件近現代蘇州籍或流寓在蘇的書畫名家真跡也成為當今蘇州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與此同時,江洛一併被上海南浦拍賣行和蘇州東方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聘為書畫藝術顧問。 [1]  不過,對江洛一來説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書法了,每每見到名家作品都少不了一番細心的研讀,對明代祝允明文徵明的楷書和行書真跡更是手摹心追,書法技藝也因此大長,其用筆沉着老健,字體清麗秀雅。碑帖兼施,氣息醇厚,滋潤有色,綜各家之長,自成風格。回憶起近四十年的文化工作歷程,尤其是抓文博工作的這段歲月,江洛一坦言,這一時期是他藝術創作進步最快的時期。值得一提的是,江洛一在詩詞創作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著有《樂詠廬詩稿》等,他將自己的詩詞融入書法創作之中,每次在全國、省市展覽抑或與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地書學會交流會上,亦詩亦書,令人讚歎不已。作品曾入選全國文博系統書畫展、日本國際書道聯盟展、國際書展並獲獎並被收藏。 [1]  東南亞一帶的藏家對他的作品也是讚賞有加。此外,他集自已數十年研究撰寫的《蘇州國畫藝術縱橫談》 [7]  《蘇州近現代書畫家傳略》 [8]  等論文與專著也獲廣大讀者的好評。
作品《竹石》 作品《竹石》

江洛一情灑書畫

1993年底,江洛一從文博工作崗位上退休了。按理忙碌了大半輩子是該好好歇歇的時候,但江洛一卻閒不下來。1994年3月,江洛一被推為經蘇州市計委批准的平江書畫院院長, [1]  他的生活從此被書畫院的大事小事填得滿滿當當。為了把畫院辦成有一定知名度的業餘文化團體,江洛一聘請了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藝術前輩謝孝思吳羊木瓦翁凌虛尤玉淇、張繼馨、施仁崔護等出任顧問,招來了一批頗具實力的中青年書畫家為書畫院藝術骨幹。每週一次活動,交流技藝,揮毫創作,組織了一場又一場的書畫展覽 [9]  及公益活動 [10]  [11]  刊印了裝幀精美的《平江書畫院作品集》《平江書畫院扇面集》畫冊,書刊《平江書畫院文集》 [12]  為蘇州的文化事業作出了貢獻,而平江書畫院也經大家的努力終被評為蘇州市先進業餘文藝團體。
小小的書齋裏常常傳來爽朗的笑聲,他的豁達、坦誠以及對名利的淡泊總使人在與他的交談中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興之所至,他偶爾也會起筆在宣紙上塗出一兩杆朱竹或翠竹來,並笑而語人曰:“我喜歡畫竹,尤其是朱竹與翠竹,朱竹有‘夕陽紅’之味,翠竹有‘常青不衰’之意,正合我的心境。”説完照例又是一陣開懷大笑。不過,最能反映出江洛一情懷的莫過於他這首《七十抒懷》了:“壬午逢七秩,似水惜陰過。胸闊書勤讀,心平氣自和;邇年欣健步,逸興寄吟哦。處世先忘我,還期海不波。”
長辭
長辭(2張)
江洛一雖已耄耋但仍有青年人一樣的胸懷和激情。生前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協會會員,連任(蘇州)平江書畫院院長。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