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亞子

鎖定
柳亞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男,江蘇吳江黎裏鎮人,原籍吳江汾湖鎮北厙大勝村,本名慰高,號安如,改字人權,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詩人。 [1] 
1903年參加中國教育會,後入同盟會和光復會。 [2] 
1905年創辦《復報》,1909年創辦南社,1914年至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他還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 [3] 
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4] 
1958年6月21日,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71歲。 [4-5] 
人權、稼軒
安如、亞廬、亞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887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
1958年6月21日
主要成就
南社發起人
主要作品
《磨劍室詩詞集》
《磨劍室文錄》
《柳亞子詩詞選》
本    名
柳亞子

柳亞子人物生平

柳亞子早年經歷

1887年5月28日,柳亞子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柳亞子家學淵博,年幼時受母教,喜讀古詩。12歲就背完《杜甫全集》。他受父親影響,贊成變法維新,醉心於《新民叢報》的宣傳。 [1] 
柳亞子照片
柳亞子照片(6張)
1903年,16歲的柳亞子,已讀遍自家書房的藏書。他的家鄉江蘇吳江,在明末就是抗清基地,人才輩出,非常講究民族正氣,這讓他薰陶了強烈的反清意識,早年喜歡開“詩界革命”之風的龔自珍、梁啓超的詩文,特別是南明志士張煌言、夏完淳的道德文章。
1904年,17歲至上海,入愛國學社,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談革命。
1906年,由高旭、陳陶遺、馬君武、劉師培介紹,入同盟會,復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
1906年10月19日,柳亞子與鄭佩宜在盛澤鄭氏老宅舉行“文明”婚禮,新娘不蓋方巾,不戴首飾,婚禮上廢跪拜而代之以鞠躬。這在傳統風俗盛行的盛澤,無疑是一件開風氣之先的破天荒之舉,鎮民爭相觀看,一時傳為美談。 [23-24] 
1909年11月13日,柳亞子和陳去病、高旭、朱少屏姚石子等創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主持社務多年,第一次結集在蘇州虎丘張公祠,到會17人,這一文學團體具有濃厚的反滿色彩,會員多為同盟會員,第二次結集在杭州西湖,第三次結集在上海張氏味蓴園,每次結集出版一部詩文集,共印了22集,匯為《南社叢刻》,會員後來發展到1000多人。 [2] 
辛亥革命後,他曾到臨時總統府任秘書,因不習慣於軍政機關生活,三日即辭職,到上海辦報。袁世凱竊取政權,他感覺國事不可為,惘然返黎裏,縱情詩酒。寫了大量詩歌。 [3] 

柳亞子拂袖南渡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柳亞子以中國同盟會員身份為國民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委。
1925年8月,國民黨右派刺殺廖仲愷,柳亞子對這種倒行逆施給予了嚴辭痛斥,他不但發表了《告國民黨同志書》,揭露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本質,同時在廣州參加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時,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身份當面責問蔣介石:“到底是總理(孫中山)的信徒,還是總理的叛徒?” [6] 
柳亞子在佛香閣 柳亞子在佛香閣
11月23日,以鄒魯為首的一些國民黨右派在北京西山召開會議,史稱“西山派”,這些人背叛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提出取消已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黨籍,並要撤銷在國民黨中央工作的譚平山李大釗林祖涵毛澤東等人的職務,接着,他們又策劃在上海成立偽中央等一系列反共活動,柳亞子對此嚴厲加以批駁,同年的12月,他發表了4000餘字的長文《告國民黨同志書》,指出:反動派“自己不肯站在革命的前線上奮鬥,反而去勾結反革命的勢力,甚至於去領導反革命的勢力,要掀起黨內軒然的大波……這不是明明白白地叛黨叛國叛總理嗎?全國同志,人人得而聲討之矣!”此舉激怒了在南京的國民黨右派,聲稱要開除他的黨籍,孫傳芳甚至勾結了上海租界內的帝國主義,準備抓捕加害柳亞子。 [3] 
1926年5月,柳亞子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在會上強迫通過了“整理黨務案”,柳亞子當即與何香凝、彭澤民等表示堅決反對,其間,柳亞子邀約了侯紹裘朱季恂等共產黨員,一起去找了蔣介石,當即責問他:你到底是總理叛徒,還是總理信徒……由於柳亞子等真理在手,蔣介石默不作聲,柳亞子在會場痛哭以示抗議,未等結束,中途退會,就返回黎裏,表示與蔣介石分道揚鑣。人稱他“拂袖南渡”。 [3] 

柳亞子化裝逃亡

柳亞子 柳亞子
1926年9月,柳亞子赴南京參加中山陵的奠基儀式,這時“西山派”中有人埋伏了打手,作好了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動武的準備,同柳亞子去的侯紹裘,在途中被打傷,幸有共產黨員在暗中保護柳亞子,他才免遭毒手。 [1]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柳亞子也被蔣介石列入了通緝的名單,並派出部隊趕到吳江抓他。5月8日夜半,吳江警察局受命派出軍警,從水路趁天黑直駛到黎裏鎮的柳亞子家附近,柳亞子租住的這處寓所,原是清乾隆年間一個大官的府第,廳堂庭院共有五進,門牆高大堅固,前來抓捕的軍警在柳亞子的門口猛衝猛撞。正在家裏的柳亞子,眼看只能坐等被抓,他的夫人鄭佩宜急中生智,先把柳亞子的衣帽等應用品一一收拾藏進箱廚內,造成柳亞子出門在外的假象,同時將柳亞子推進了壁櫥,然後拉開壁櫥底部的一扇暗門,裏面是一條寬二尺五、長二丈四的夾弄,柳亞子就在“複壁”內躲藏,敵人進門後沒找到柳亞子,他們又經一一盤問,所有人都説柳亞子不在家,軍警們一無所獲,只得空手而歸,前來抓捕的軍警走了,柳亞子化裝經上海遠去了日本。 [3] 

柳亞子堅持民主

1927年後,柳亞子遭迫害被搜捕,以匿於複壁得免,抗日戰爭時期,他流亡重慶、桂林、香港,自比為行吟澤畔的屈原,他潛心南明歷史的研究,蒐集了很多有關南明的史籍,並寫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可惜戰亂中,大量文稿失散,編寫明史的願望沒有實現。
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認為主張抗日的愛國進步人士破壞了他與日本人簽訂的《淞滬停戰協定》,在上海一時間大搞白色恐怖,繼五位革命青年作家柔石殷夫李偉森胡也頻馮鏗被殺害後,鄧演達惲代英也被蔣介石殺害。
1931年12月2日及24日,宋慶齡和何香凝分別在《申報》上發表了對時局的宣言,譴責蔣介石殺害革命青年的罪惡,柳亞子讀了這兩個宣言後,在他寫給姜長林的信上説:“整個的國民黨弄得只剩兩個女人,中山有靈,真要痛哭了!”時隔20年後,革命老人謝覺哉在他作的《贈柳亞子》詩中,特對其中的“並世仨仁何與宋”詩句作了這樣的自注:“慶齡、香凝、亞子,國黨三仁。”在這期間,在柳亞子的心目中,蔣介石已是徹底背叛孫中山,無可救藥,所以,誰只要在他面前提到蔣介石,他便藉機諷嘲。
1935年12月下旬,柳亞子應新知郁達夫和兩位老友之邀,從上海到達杭州,由於郁達夫因故不在杭城,第二天他的老友山陰的胡慄長、武進的姜丹書準備在樓外樓為他洗塵,但他一聽説正在杭州的蔣介石夫婦,每次都要包下樓外樓二樓用餐,他就搖着頭説:“這幾天不是樓外樓,而是樓內樓,一遇此輩,大煞風景,不去!不去!”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在香港的柳亞子,親自撰寫電文,和宋慶齡、何香凝聯名發電報責問蔣介石,斥責蔣介石倒行逆施,破壞團結,破壞抗戰,結果,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柳亞子親自起草了與宋慶齡、何香凝、彭澤民等四位國民黨元老和國民黨各中央委員的聯合宣言,嚴斥蔣介石的卑鄙行徑。
4月,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在重慶召開,會前發出電邀,請柳亞子去參加會議,柳亞子斷然拒絕,恰好時任國民黨海外部長的吳鐵城由南洋返渝路過香港,他奉蔣介石之命,約杜月笙一起到九龍柯士甸道柳亞子寓所,邀請柳亞子赴渝出席全會,柳亞子拍着桌子,正顏厲色地對吳鐵城説:“我寧可做史良才,也不去參加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全會”,説着把吳鐵城、杜月笙趕出了家門,惱羞成怒的蔣介石為此在4月2日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上,以柳亞子在香港發表的種種言論違反國策為由,開除了柳亞子的國民黨黨籍,同時斷絕了他的經濟收入,柳亞子聞之泰然地對其外甥徐文烈説:“出賣國民黨的就是他們,我還是而且始終是一個真實的國民黨員,奉行三民主義、三大政策”。

柳亞子結識偉人

柳亞子與毛澤東 柳亞子與毛澤東
1945年,毛主席飛抵重慶和國民黨談判,他寫詩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兒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稱讚毛主席“彌天大勇”,10月,毛主席致信給他,其中説:“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令人感發興起”,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
毛澤東赴重慶,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詩畫聯展上傳出毛澤東有詞《沁園春·雪》後,劇作家吳祖光先生設法拿到了這首詞的抄件,讀後他當即就在1945年11月14日的副刊上予以公開發表,還寫道:“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詠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一經《新民報·晚刊》發表,頓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柳亞子將它稱為“千古絕唱”,謂“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離開重慶那天《新華日報》刊發了柳亞子的《沁園春·次韻和毛主席詠雪之作,不能盡如願也》,“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嘆青梅酒滯,餘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裝濃情着意雕。君與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 [25] 

柳亞子迎接解放

1947年10月間,柳亞子接到何香凝李濟深寫在白綢上的密信,他從滬上立即赴港,經商定於1948年1月,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擔任了秘書長一職,這時,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經頻傳捷報,柳亞子從此走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49年2月,他應毛主席的電邀,由香港啓程進入解放區,3月25日,毛澤東抵達北平,當天下午,毛澤東在西苑機場與柳亞子、郭沫若等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親切會面,當晚,毛澤東在頤和園益壽堂舉行宴會,柳亞子應邀出席,席間,毛澤東與大家頻頻舉杯,談笑風生,柳亞子亦是春風滿懷,感慨良多,當夜就寫了三首七律詩。 [7] 
1952年,他與葉恭綽李濟深章士釗聯名上書毛澤東,呼籲保護北京廣東新舊兩義園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遺墓,使袁墓古蹟得以保存。
建國後,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柳亞子人物逝世

1958年6月21日,柳亞子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71歲。 [4] 
1958年6月24日,首都各界為柳亞子舉行公祭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執紼。 [8] 

柳亞子主要成就

柳亞子文學風格

柳亞子書畫作品
柳亞子書畫作品(17張)
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在詩風上,他崇尚唐音,承繼夏完淳、顧炎武、龔自珍3家,貶斥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在詞風上,他推崇辛棄疾,貶斥吳文英。在文風上,他反對韓愈桐城派
柳亞子是一個以詩歌為武器的政治詩人,他的詩,緊密結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激情,具有鮮明的戰鬥性。在廣泛的革命交遊中,柳亞子寫下了大量的懷人詩和贈友詩,革命派的英勇鬥爭使柳詩充滿了慷慨激昂之氣,這一斗爭的多災多難的歷程又使他的詩具有沉鬱蒼涼的風格,辛亥革命後,柳亞子的詩歌主題轉為對這次革命不徹底的批判,五四運動後,他的創作轉入了新時期,一直歌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在中國近代詩歌發展史上,柳亞子詩詞的“橫空出世”,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亞子先生畢生都把宋代陳亮的這兩句話:“推倒一世豪傑,開拓萬古心胸”,既作為自己詩詞創作的追求,又作為自己詩詞風貌的寫照,所以,一方面,他把所謂“正統派”的詩人,都不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他敢於在“宋派詩”牢籠一代、“同光體”風靡當世的現實氛圍中,在南社內部的矛盾和鬥爭中,以恢宏的氣魄,雄厚的實力,巍然獨立地樹起了一面“掀天揭地”、“震電驚雷”的詩歌旗幟。 [9] 

柳亞子思想主張

柳亞子和留學同學合照 柳亞子和留學同學合照
柳亞子的思想受過西歐民主思想的薰陶,崇拜盧梭,曾將自己的名字更為“人權”,字“亞盧”,亞洲的盧梭也,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他寫過一首長詩《放歌》,其中一段道:“我思歐人種,賢哲用斗量。私心竊景仰,二聖難頡頏。盧梭第一人,銅像巍天閶,《民約》創鴻著,大義君民昌,胚胎革命軍,一掃秕與糠,百年來歐陸,幸福日恢張,繼者斯賓塞,女界賴一匡,平權富想象,公理方翔翔,謬種闢前人,妄詡解剖詳,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他曾在報刊上宣傳盧梭的民約論,提倡民主主義,反對向君主乞求的君主立憲制。 [1] 
他在一篇文章中,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了盧梭的民約論思想,最後號召讀者:“諸君諸君!認定宗旨,整刷精神,除暴君,驅異族,破壞逆胡專制的政府,建設皇漢共和國的國家,那就是諸君的責任了”,他專門寫了一篇《哀女界》的文章,揭露中國專制主義統治下婦女所受的種種痛苦,呼籲婦女獨立解放,他的思想又受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張煌言、夏完淳思想的影響,這也反映在他早年的詩歌裏,如《題張蒼水集》:共四首,選一首:“北望中原涕淚多,胡塵慘淡漢山河,盲風晦雨悽其夜,起讀先生正氣歌”,張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亡後,擁魯王監國,以舟山為根據地,抗擊清軍達19年,曾和鄭成功配合一度會師北伐,後為清軍捕獲,不屈犧牲。詩中借“胡塵慘淡漢山河”,號召抗清革命。另一首《題夏內史集》,共六首,選一首:“鴟梟革面化鸞皇,禹旬堯封舊土疆。大業未成春泄漏,橫刀白眼問穹蒼。”夏完淳,字存古,松江華亭人,他從14歲起便追隨父親夏允彝、老師陳子龍抗清,被害時僅17歲,“鴟梟革面”指清松江提督吳勝兆,原為明朝武官,後降清,後又舉兵抗清,失敗後,夏完淳亦被捕蒙難,柳亞子後來回憶説:“十八歲開始讀夏存古和顧亭林的詩集”。 [1] 

柳亞子建立南社

柳亞子是南社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南社舊址 南社舊址
蘇州一帶原是晚明東林、復社、幾社的活動之所,又是著名愛國詩人、抗清志士吳易、孫兆奎楊廷樞顧鹹正劉曙、錢梅、陳子龍、夏完淳等詩人、志士、愛國者的戰鬥之地。那時候,封建末世的清王朝,正面臨着風雨飄搖,豆剖瓜分的危局。西方民主學説和革命思潮正傳入中國,時代的風雨波瀾,江南的思想風氣,前賢的英風偉跡,使柳亞子從少年時代就萌發了愛國思想,樹立了革命志向,1903年初,17歲的柳亞子經陳去病等介紹加入上海的中國教育學會。不久,到上海進該會所主辦的愛國學社讀書,受教於章炳麟,與鄒容等為友,他的反清革命志向更加堅定了,他在《放歌》長詩中表達了反帝反封建、愛國救亡的激情:“盧梭第一人,銅像巍天間”,“胚胎革命軍,一掃粗與糠”。此為柳亞子著作之最早發表者。 [4] 
1904年,柳亞子在吳江同裏自治學社讀書,並在《江蘇》、《女子世界》等刊物先後發表《中國革命家第一人陳涉傳》、《花木蘭傳》、《哀女界》等文,竭力鼓吹革命。在《題〈夏內史集〉》五首的最後一首中,他以青年抗清英雄、愛國詩人夏完淳自期自許:“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風流一世宗,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 [4] 
1905年初,鄧實、黃節等發起的國學保存會在上海成立,陳去病、高旭、柳亞子都是早期的會員,春間,柳亞子在同裏自治學社發起學生自治會,主編《自治報》,後改稱《復報》,自刻、自印,每週一次。 [10] 
柳亞子畫像 柳亞子畫像
1906年,柳亞子應高旭之請在上海健行公學任教,參加中國同盟會,又參加光復會,他繼續編輯《復報》,第8期起,從週刊改為月刊,從油印改為鉛印,從單張改為單行本,由高旭函託在日本的志士田桐在東京印刷,寄回上海發行,後來成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小衞星”,《復報》是辛亥革命前在海外印行的重要革命刊物之一,主編《復報》是柳亞子生平的重要活動之一,《復報》,大32開本,60頁左右,第1號出版於“中國開國紀元四千六百四年”,現存第1—11號,《復報》上先後發表的柳亞子著作,有《立憲問題》、《民權主義!民族主義!》、《吳日生傳略》、《夏內史傳略》(以上署名“棄疾”)、《中國滅亡小史》(署名“中國少年之少年”)、《雲間張女士傳》(署名“焉是”)等論著和大量的詩篇。署名“師南”的《神州種族危論》、《吳烈婦傳》、《明季氣節列傳(趙雪華、宋蕙湘傳)》。柳亞子主編的《復報》是《南社叢刻》的前驅。 [4] 
1907年冬,在上海的一次宴會上,陳去病、高旭、柳亞子決定建立革命文學團體,得到在座的劉師培夫婦、鄧實、黃節、朱少屏沈礪等的贊同。據柳亞子後來回憶,“南社”的名稱就開始於此時。進入1908年,南社的籌備工作在抓緊進行,“南社”一詞也先後見諸文字。南社的三個發起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是中國同盟會會員;南社第一次雅集參加者十七人中的十四人,是中國同盟會會員。因此,南社實為受中國同盟會思想影響的革命文學團體,説它是中國同盟會的外圍組成,也未為不可。儘管當時見於報章的南社文獻,態度或不免隱晦,語氣或有所含蓄,其反對清朝統治,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意旨,還是不難領會的。南社成立時,柳亞子才二十二歲,意氣風發,勇於任事。他以梁山泊上的及時雨宋江喻陳去病,而以小旋風柴進自命,在會前會間,奔走籌劃,不遺餘力,會後有詩以紀雲:“寂寞湖山歌舞盡,無端豪俊又重來。天邊鴻雁聯羣至,籬角芙蓉晚豔開。莫笑過江典午螂,豈無橫架建安才!登高能賦尋常事,要挽銀河注酒杯。”這次雅集選出的《南社叢刻》(簡稱《南社》)的編輯員和職員是:文選編輯員陳去病,詩選編輯員高旭,詞選編輯員龐粟子,書記員柳亞子,會計員朱少屏。陳去病、高旭都富於書生氣,不善任事,高所編《南社》第一集,陳所編《南社》第二集,體例都不嚴謹,引起柳亞子不滿。第三次雅集改選出的編輯員都未任事,因而四、五、六、七各集,實際上都由柳亞子主持選政。 [10] 
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蘇州虎丘張東陽祠成立,柳亞子即席賦詩:寂寞湖山歌舞盡,無端豪俊又重來,天邊鴻雁聯羣至,籬角芙蓉晚豔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建安才。登高能賦尋常事,要挽銀河注酒杯。次年,南社第二次雅集,在杭州西湖,他寫了一首詞。金縷曲三月朔日,南社同人會於武林,泛舟西湖,醉而有作。賓主東南美,集羣英,哀絲豪竹,酒徒沉醉。指點湖山形勝地,剩有趙家荒壘。只此事,從何説起!王氣金陵猶在否?問座中誰是青田子?微管業,付青史。大言子敬原非戲,論英雄安知非僕,狂奴未死。鐵騎長驅河溯靖,勒石燕然山裏,算才了平生素志。長揖功成歸去日,便西湖好作逃名地。重料理,鴟夷計。詞中引了一些史籍上的典故,意思是要有英雄出來,驅除韃虜,建立民國,而到了民國建立,則可功成身退,隱居西湖,學范蠡滅吳,改名鴟夷子,攜西施泛五湖而去。詞器識明達,意志堅定而又才氣發越,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信心而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1912年元旦,孫文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柳亞子應南社社員雷昭性之薦,赴京任總統府秘書,尋因病辭職返滬。對當時南北和議及孫文讓位於袁世凱的妥協主張,柳亞子堅決反對,在《天鐸報》上,他以“青兕”筆名間日撰社論強烈抨擊。《南社》第5集所載柳亞子撰《追悼會祭周阮二烈士文》更表現出痛心疾首的憤慨。南社從成立到停止活動,歷時十五年,參加者一千餘人,其中不少人革命意志薄弱,未能與時俱進,轉向保守,有些甚至蜕變為民主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反對者,墮落為官僚、衞道者、賣身投靠者、漢奸、賣國賊,也不乏鶩名而來,隨流湧進的官僚、政客和浮薄文人。在反清民主革命時期,在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時期,南社在文字宣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南社革命文學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作為革命文學團體的組織者,柳亞子以苦幹實幹的精神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大部時期內,南社社務的主持者,南社活動的中心人物,是他;《南社叢刻》二十二集的大部分的編輯、校印者,也是他;南社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堅持者,更應當首先數到他。因此,他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南社的代表人物。 [10] 

柳亞子文獻收集

柳亞子畫像 柳亞子畫像
1918年,柳亞子主持南社時期,因人事糾紛,自請辭去主任職務,回到家鄉,把更多精力轉向家藏圖書館和蒐集本土地方文獻。他將幾代所蒐集的書籍目錄《養餘齋書目草本》《養餘齋書目》重作調整、核對,並自輯《養餘齋松陵書目》《養餘齋書畫目錄》;與此同時,又開始有目的地蒐集、整理吳江地區鄉邦文獻,與同鄉、圖書目錄學家薛鳳昌發起建立吳江文獻保存會。他説:“此時我又在發狂地收買舊書,凡是吳江人的著作,從古時到近代,不論精粗好歹,一律收藏。這樣,便花去了一萬多塊錢。”為此,他還編了《吳江文獻保存會書目》,共收集吳江人著作740種。還不包括100餘種抄本,這些抄本,多是他人家藏孤本或是尚未刊刻的稿本,若得,便請人——包括年紀很小的兒女柳無忌、柳無非等——參加抄錄,柳亞子自作校對、審定;更有甚者,柳亞子還輯錄若干地方文獻,見存上海圖書館的《分湖詩鈔》稿本23冊,輯錄吳江地方歷代作者400餘人,詩作2500餘首,前19冊按作者姓氏分冊,後四冊分別為“雜姓”、“閨秀”、“方外”和“寓賢”。此部輯集造端宏大,柳亞子乃據鄉邦典籍,大量地採擷、編輯和考訂,呈現了分湖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兼及蘇南、浙西的藝文景觀和望族文化。其中或可窺出早年柳亞子應用圖書目錄和文獻學,對鄉邦文化所作的巨大努力了。 [11] 
柳亞子非常珍重蒐集的鄉邦文獻,見存上海圖書館的這些吳江地方抄件、稿本,很多留下他所寫的題跋。這些題跋,有記述文獻來源,流傳始末,收集經過;有涉及撰著年代、著者、輯者及收藏者情況;有交代校勘、增補、參訂緣起:有與各種刊本、抄本的比較;更有若干有價值而一般不易查詢的,還廣徵博引,多加考證。柳亞子寫字潦草,自認為“寫字像衝鋒一般,喜歡赤膊上陣,殺了一下,勝敗不問,也就完蛋,管它寫得像樣不像樣呢!”“我寫字的毛病,就是太快,太隨便,倘然把一個一個地剪碎了,連我自己也會不認得的。”但他自行抄寫或寫題跋,卻是一絲不苟,極其工整。20世紀80年代初,顧廷龍在談及柳所寫圖書題跋時就説:“柳先生的題跋很有用,如果收集起來,可以考見其藏書之故實及吳江文獻的史料。”因而,當年上海圖書館沈津先生,曾有意地收集柳亞子的題跋,計得270餘篇,6萬字。 [11] 

柳亞子普查圖書

20世紀30年代初,柳亞子任上海市通志館館長,主持編撰《上海市通志》。通志館白手起家,沒有自己的圖書資料庫。他和通志館同仁所擬的有關上海古今史事方方面面的課題,就需有大量的圖書資料作依託。當時上海雖已定格為直隸中央的特別市,但基於歷史因素,沒有一家有權威性的、集中地方文獻的文化機構,因而需要對全市的圖書館做普查,特別是那些知名度很高、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如商務東方圖書館、上海天主教徐家彙藏書樓和亞洲文會。他把這項任務交給才由持志大學畢業的胡道靜,由他對全市大街小巷的圖書館調查,還特別關照他要注意這些圖書館庋藏的上海地方文獻。 [12] 
柳亞子 柳亞子
當時柳亞子蒐集、採購有大量新文化啓蒙以來的各種書籍,正由胡道靜前來幫助編目、分類。胡通常上午赴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柳家整理圖書,下午外出調查。柳亞子常於胡處獲得有關圖書館的庋藏。當時上海有些庋藏地方文獻極為豐富的圖書館,是不對圈外人開放的,也拒絕他人採訪、調查。胡道靜以他的真誠、懇切,竟然受到徐家彙天主教堂歡迎,幾次伴同進書庫,摸清庋藏中國地方誌,特別是上海及其周遍的縣鎮和鄉村方誌,回來與柳亞子介紹,柳大為欣喜。又為他興奮的是,胡道靜還在英國人主辦的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作了詳細調查,發現書庫所收上海文獻很多,而且還把這一項書籍用特殊方式分類排架。柳亞子很欣賞胡道靜的圖書館調查報告,在定稿後,還破格把它作為通志館期刊抽印本,取名為《上海圖書館史》出版。上海市通志館到1937年“八一三”時結束,柳亞子和他的同儕,利用圖書館若干圖書文獻,出版了兩本《上海研究資料》,四期《上海市通志館期刊》和三部《上海市年鑑》。 [12] 

柳亞子校對史書

1937年底,日本侵略軍侵佔了上海華界,柳亞子困居法租界,自題寓所為“活埋庵”。撫今思昔,他又揀起舊時有興致的南明史和抗清的民族誌士史可法、吳易、夏允彝、夏完淳和陳子龍等故事,但是見於吳江早已淪陷,無法運用所藏圖書文獻。他通過當年南社和通志館關係,向收藏頗多的胡樸安、朱希祖借閲。一天,柳亞子買票觀看劇作家阿英創作的《碧血花》(《葛嫩娘》),這是一部以南明志士復明抗清為題材的話劇,歸後讚揚不已,與素不相識的阿英寫了一封長信,此後兩人訂交,幾乎天天信件來返,討論南明史事。阿英將自己收藏的幾十本南明史圖書相借,柳亞子憑着固有的版本學知識,對這些史料分別作了考信。他還從隱名蟄居的鄭振鐸處借得善本《南疆逸史》,竟閉門抄寫了20天,將全書56卷抄寫完畢。 [13] 
1940年12月,柳亞子離開上海到香港,將這些南明圖書,抄本,以及所著述的《南明記事史綱》《南明後妃宗藩傳》等多種攜帶了去。他把在九龍寓所的藏書室稱為“羿樓”,寓意“后羿射日”故事。這時,他又陸續收集,遂使所藏南明史料達幾百種。柳亞子對此非常興奮,其中若干本本得來不易,如廣東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補輯本抄件,經他考訂,乃是後人據正本補綴而編的。蓋晚明史書在清季均乃禁書,300年裏沒有人敢刊刻印刷,因而彌足珍貴。當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侵佔九龍,羿樓所藏圖書不及帶走,柳亞子後來在廣西桂林每每談及,不勝惋惜,尤其是這部《皇明四朝成仁錄》,了無去向。他很清楚此書的稀罕,他掌握了其餘幾部傳抄本的去向,其中一部是中山大學九龍書庫的朱希祖寄存;還有一部是廣東順德風雨樓藏書中散佚出來的,已歸屈的後人。柳亞子經努力終於在屈大均後裔處抄到藏書目錄,又得悉朱希祖藏本還有副稿在重慶可供借抄,他真是高興極了。 [14] 
柳亞子仍對佚失的南明文獻念念不忘。他在桂林四個月期間,很多精力放在為南明史籍做提要、整理等事宜。開始,他據自己在《筆談》寫的《一年來對於南明史料的工作報告》,為九龍羿樓所失的部分書籍做提要,又託熊佛西赴廣西省圖書館查找香港《大風》新年號雜誌,上面有他寫的《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經過》,按圖索驥,寫了《續憶劫灰中的南明史料》,為《南疆逸史》《小腆紀年》等書做提要,但仍不夠,再託熊佛西自廣西省圖書館借用謝國楨晚明史籍考》。他視此書為“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鑰匙”。柳亞子就是據該書,舊夢重温,以所列書目為本,凡是羿樓所舊有的,都把它寫成題跋。他用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寫完了《羿樓舊藏南明史料書目提要》117種。 [12] 

柳亞子捐獻藏書

寒夫作品《柳亞子先生》 寒夫作品《柳亞子先生》
柳亞子早年喜蒐集文學書籍,後又收藏書畫、印章及30年代前後文獻資料。晚年枕酣典籍中,網羅吳江人著述達千餘種。1950年10月,將其故鄉吳江縣黎裏鎮舊宅中的藏書全部捐獻國家,計有書籍44000餘冊,還有其私人信札400餘件。潛心於南明史研究,自1919年就開始蒐集南明史料,所藏南明史料頗富,有《南明史料書目提要》,著錄南明史料圖書數百種,並將藏書處名為“羿樓”。與錢杏邨、胡樸安、鄭振鐸等友誼甚篤,愛好相宜。藏書室名有“磨劍室”、“笑隱樓”、“靈風別館”、“更生齋”、“上天入地室”等。有《磨劍室藏革命文庫目錄》,著錄書籍皆為辛亥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之書刊。病故後,家屬將手稿遺著20餘種、所藏圖書7萬餘冊全部獻給上海圖書館、蘇州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 [11] 
1950年秋,柳亞子從頤和園喬遷到北長街89號新居,他把書房取名為“上天下地之廬”,後又將從家鄉黎裏和上海帶來的南明史料和南社圖書文獻,捐贈給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特為開闢研究室,柳亞子很是高興。在與柳無忌的信中還提及:“在北京的書,我把後明史料《南社文庫》《革命文庫》都捐給北京圖書館了。他們替我騰空了一間房子,把這些書放着,算是我的特別研究室。我隨時可以去看,非常滿意。”當時柳亞子還計劃編寫一部《南明史》。 [15] 
1950年底,柳亞子又南下,在上海向陳毅市長提出:“要將自己在上海及吳江鄉下的藏書全部捐獻給政府,由國家來保存。”陳毅欣然同意,由上海文管會組建陳乃乾尹石公等七人小組清點裝箱,此間黎裏藏書就有木箱300餘隻,內貯書籍四萬四千餘冊,柳亞子往來信札400餘包。其中各種版本圖書、報刊由上海圖書館庋藏。在此同時,他又動員老友朱希祖之子朱偰,希望將朱希祖所藏南明史料捐與國家。朱偰遂將家藏南明史料最珍貴部分整理五大箱,交與柳亞子,全部捐獻北京圖書館。 [15] 
柳亞子捐獻的圖書,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圖書館就作了整理,那些庋藏的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的出版物,因其稀罕的文化價值,被釐定為一級藏品特藏。柳亞子的信件文札被編成《書信輯錄》,198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柳亞子誕生100週年紀念時,上海圖書館又編選、影印了《柳亞子先生手札》,“既反映先生思想活動之一斑,亦體現時代風雲之特點”,還舉辦了“柳亞子先生在上海”的展覽會。 [12] 

柳亞子人物評價

郭沫若:柳亞子是一位典型的詩人,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隨着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他的詩感慨豪宕、沉鬱深婉,熱情奔放,獨樹一幟,開一代革命詩風,寫了一部敢哭、敢笑、敢怒、敢罵的革命史詩。 [9] 
胡喬木:柳亞子是忠貞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傑出的革命詩人。
茅盾:①柳亞子作為南社的標杆人物,“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後這一長時期內在舊體詩詞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詩人”。(在1979年11月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語)②柳先生的詩,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一長時期的歷史,亦即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稱之為史詩,是名副其實的。 [4]  [16] 
何香凝:柳亞子先生是一個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戰士、社會主義的擁護者和愛國詩人。一生堅持真理,愛憎分明。他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兩個歷史時期的革命,始終是國民黨堅定的左派,中國共產黨方針政策的積極擁護者。 [17]  (柳亞子墓碑文)
吳玉章:柳亞子先生作為一個愛國詩人和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者,是敢於堅持真理,愛憎分明的。(柳亞子公祭大會悼詞) [2] 

柳亞子軼事典故

柳亞子自改名號

柳亞子原名柳慰高,字號很多,在讀了法國盧梭的“天賦人權”學説後,就以“亞洲盧梭”自居,改名人權,號亞廬。後友人高天梅因“亞廬”之“廬”,筆畫太多,而寫作“亞子”,他也就認定了。 [3] 

柳亞子悼念鄒容

1903年,上海發生轟動一時的《蘇報》案,章太炎、鄒容被租界巡捕房監禁獄中,他寫詩懷念他們:“祖國沉淪三百載,忍看民族日仳離。悲歌吒叱風雲氣,此是中原瑪志尼。”兩年後,鄒容病死獄中,他寫詩哭鄒容。“白虹貫日英雄死,如此河山失霸才。不唱饒歌喝薤露,胡兒歌舞漢兒哀!哭君噩耗淚成血,贈我遺書墨未塵。私怨公仇兩愁絕,幾時王氣劃珠申?”珠申指滿族。全詩異常悲憤和沉痛,也表達了他和革命黨人濃厚的友情。 [1] 

柳亞子互贈詩歌

柳亞子詩詞 柳亞子詩詞
1945年8月28日,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於從延安飛抵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除主持談判外,毛澤東還同社會各界朋友進行了廣泛接觸。柳亞子是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結識的老朋友。8月30日,剛到重慶不久,毛澤東就在重慶桂園寓所,宴請柳亞子、沈鈞儒等人。席間,柳亞子贈毛澤東七律一首:“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9月2日,《新華日報》以《贈毛潤之老友》為題,發表了這首詩。9月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又到重慶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看望柳亞子。在柳的寓所,柳亞子請毛澤東校正他準備收入《民國詩選》的毛澤東《七律·長征》一詩,並向毛澤東索詩。10月7日,毛澤東將《沁園春·雪》題贈柳亞子,並附信説:“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18] 
得到毛澤東題贈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很快作出了和詞《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10月下旬,柳亞子將毛澤東的贈與自己的和詞,在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柳詩尹(瘦石)畫聯展”上展出,並將兩詞送交《新華日報》,要求同時發表。大概是發表毛澤東的詞需經本人同意的緣故,《新華日報》於11月11日單獨刊出了柳亞子的和詞。 [18] 

柳亞子愛國情懷

1907年冬,柳亞子在上海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會,籌備結社,有詩曰:慷慨蘇菲亞,艱難布魯東。佳人真絕世,餘子亦英雄。憂患平生事,文章感慨中。相逢拼一醉,莫放酒樽空。”詩中提到蘇菲亞,是俄國民意黨領導人之一。詩中提到的布魯東,即蒲魯東,為法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理論家。詩中將蘇菲亞比喻何震,布魯東比喻劉師培,因為他們夫婦倆是相信無政府主義思想的。這首詩表達了他們聚會慨當以慷,憂患國事,從事革命鼓吹的願望。同年,他又寫了兩首詩,選其一:啼紅泣翠送年華,潦倒窮途哭酒家。夢裏荒唐新甲子,樽前憔悴舊琵琶。簫心劍態愁無那,馬角烏頭恨未賒。便是買山歸亦得,只愁清淚落天涯。全詩流露出悲愴的情調。 [1] 

柳亞子思念故鄉

圖為異地移建的勝秀 圖為異地移建的勝秀
柳亞子誕生在江南水鄉蘇州市吳江區北厙鎮大勝村,他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從少年時代離開故鄉之後再也沒有能夠回鄉,村子中央的古老的勝秀橋,是柳氏家族興亡的見證,勝秀橋是由柳氏帶頭捐資興建的單孔石橋,兩副橋聯,東邊的是“風月細平來,魚蝦足遊釣”,西邊的是“古佛祠邊,普渡眾生;太平莊上,君子悠行”,正是這樣柳亞子的哲嗣柳無忌把勝秀橋的照片放在了一本紀念冊的封面上,延續着他對故鄉的思念。 [19] 

柳亞子主要作品

柳亞子一生中寫下了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計有詩7000餘首。詞200首。箸有《柳亞子自傳年譜》、《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南社紀略》,編有《南社叢刻》、《蘇曼殊全集》、《柳亞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有《柳亞子集》。 [4] 

柳亞子家庭成員

明末,始祖柳春江和弟弟柳慕江、雲江從浙江寧波府慈溪縣祝家渡避居北厙南東村,清乾隆時,其中一支遷至北厙之大港上,後一部分遷大勝村,第八世柳樹芳和子柳兆薰,以及本族諸多文人,熱愛鄉邦文獻,留下很多著作,柳亞子為第十二世。
父親柳鈍齋,學養有素。
母親費漱芳,曾從名士徐山民的女兒徐凡如讀書,《詩經》、《唐詩三百首》都能熟練背誦。
妻子鄭佩宜(1888—1962),原名瑛,字子佩。結婚後,柳亞子為其取名“佩宜”,即以此行世。 [20] 
長子柳無忌(1907—2002),著名漢語詩人、翻譯家、近代著名詩人。 [3]  [21] 
長女柳無非(1911—2004),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3]  [21] 
幼女柳無垢(1914—1963),翻譯家。 [3] 

柳亞子後世紀念

柳亞子人物故居

柳亞子故居和紀念館
柳亞子故居和紀念館(12張)
1982年3月2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柳亞子故居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9月,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款1萬元維修經費。隨後,對柳亞子故居的一、二、三進進行全面整修。 [22] 
1983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為柳亞子故居題寫門楣橫匾“柳亞子先生故居”,6月15日,為紀念柳亞子先生逝世25週年,柳亞子故居舉行揭幕儀式,並對外開放。 [22] 
柳亞子紀念館 柳亞子紀念館
1987年5月4日,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1987)17號文件同意在柳亞子故居的基礎上建立柳亞子紀念館。 [22]  坐落在蘇州市吳江區黎裏鎮中心街30號。該館的房屋原為清乾隆工部尚書周元理的私邸,宅院宏大,目前開放,可供遊客免費參觀。
第一進,已改建成八開間門廳,正中是民革中央名譽主席屈武題寫的匾額。第二進茶廳為紀念館的序廳,廳中央為柳亞子漢白玉雕像,座基刻有鄧穎超的題詞,左右兩壁是毛澤東和柳亞子《沁園春》唱和詞,兩邊懸有周恩來為柳亞子題寫的對聯。第三進正廳,是“賜福堂”,是柳亞子先生生平事蹟的主展廳。用150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獻和實物,系統地介紹了柳亞子愛國愛民的一生。第四進為生活起居樓,柳亞子曾名之為“拜孫悼李樓”。在這裏他寫下了許多文章。樓下為客廳兼作膳廳。樓上是全家卧室,陳設如舊。第五進藏書樓。是柳亞子先生會客的地方,書齋“磨劍室”就在客廳東首,在這裏柳亞子寫下了近二百萬字的文章和詩歌。樓上西牆一側,為原周姓屋主的特殊建築“複壁”,複壁以東五間屋子是柳亞子的藏書室。第五進與第六進下房之間的庭院內,新闢了“柳氏家譜碑廊”,36塊碑刻記載着柳亞子上五代的行狀事蹟,是研究柳亞子及其祖輩的重要歷史資料。 [3] 
2004年4月,在第五進樓下西側開闢了柳無忌先生生平事蹟展覽室。 [3] 

柳亞子人物墓地

柳亞子墓 柳亞子墓
柳亞子逝世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