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銘鼎

鎖定
楊銘鼎,環境衞生學家,衞生工程學家。1929—1931年期間,設計並監造了當時最先進的南京中央醫院。1931年,採取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等措施,撲滅了長江洪水後的霍亂大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到華東、淮南、淄博、馬鞍山等6個煤礦、鐵礦和50多家工廠調查研究,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運用通風和濕式採礦等技術,降低工作區內的高温、高濕及粉塵、沼氣的濃度,使煤矽肺、工傷事故、中暑等得到了控制和基本消滅。他先後建立城鄉工礦教學基地10餘處,培養技術人才達8000餘人。 [1]  [3-4] 
中文名
楊銘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2年11月25日 [2] 
出生地
山東青島

楊銘鼎人物經歷

南京中央大學 南京中央大學
1902年11月25日 生於山東青島
1929年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獲工學士學位。
楊銘鼎 楊銘鼎
1929—1932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衞生署保健司科員兼南京中央醫院籌備處工程師和南京東郊湯山農村衞生院工程師。
1931—1932年 任武漢全國救濟水災委員會衞生防疫組衞生工程師。
1932—1934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衞生署技士,派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進修,1933年獲衞生工程學碩士學位後,又赴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等18個國家和地區考察、實習衞生工程學和環境衞生學。
1934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軍醫署駐贛辦事處衞生工程組主任。
1934—1941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衞生署薦任技士兼南京、貴陽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教務主任。
1937—1938年 任內遷長沙昆明清華大學工學院教授。
1938—194年 任貴州省衞生委員會技正兼貴陽市水道工程處處長。
1941—19441年 任貴陽醫學院教授、衞生工程專修科主任,兼貴陽市水利林牧局局長和貴陽湘雅醫學院教授。
1944—1945年 任貴陽-昆明美國陸軍駐中國戰區供應處工程部衞生工程顧問兼貴陽市政府外事秘書。
1945—1946年 任雲南大學工學院教授兼雲南省衞生處顧問。
1946—1947年 任南京中央衞生實驗院衞生工程系研究員兼蘭州市和西寧市自來水工程處總工程師。
1947—1949年 任上海市衞生局環境衞生處處長,1948年兼任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教授。
1948—現在 任上海醫學院(1952年改稱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改稱上海醫科大學)教授、環境衞生教研組主任、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1951—1953年 兼任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和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教授。
1953—1956年 兼任華東勞動衞生調查研究所衞生工程組主任。
1974—現在 兼任世界衞生組織專家顧問諮詢團環境衞生學顧問。
1988—1989年 兼任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衞生學院客座教授。
浙江上虞 浙江上虞
楊銘鼎祖籍浙江上虞,1902年11月25日出生於青島的一個商人家庭。其父楊浩然,精通進出口貿易,因而要求楊銘鼎學好外語,以便將來也做進出口生意,楊銘鼎先後考入有外籍教師的青島明德中學和上海民主中學讀書,1923年,楊銘鼎中學畢業時除能用英文流利交談外,還能寫法文信。父親要他從事進出口商業工作,但楊銘鼎無意經商,願意繼續深造。經他再三要求,並在母親王素文的支持下,終於獲得父親的同意,考進了南京河海工科大學。1927年後,河海工科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合併,成立了南京中央大學,他在該校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攻讀,其畢業論文是一座鐵路懸索橋的設計。楊銘鼎大學畢業後,先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衞生署、南京東郊湯山衞生院、江蘇省江寧縣衞生院的衞生工程師,負責修造城市醫院和農村衞生院,包括第一所由中國人他自己設計的大型醫院——南京中央醫院,並對農村住房及環境衞生的改善有所貢獻。楊銘鼎1932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進修,1933年獲衞生工程學碩士學位,以後又到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南斯拉夫埃及印度新加坡緬甸等18個國家和地區考察、實習。
楊銘鼎1934年回國到衞生署報到。剛兼任軍醫署署長的劉瑞恆派他兼任軍醫署駐贛辦事處衞生工程組主任,負責改善士兵的生活環境。他經過短期的調查研究,發現軍隊衞生狀況很差,衞生設備幾乎沒有。楊銘鼎乃設計並製成了一套適合軍隊使用的流動性的衞生設備,其中包括簡易的沉澱、濾水消毒桶,可調節水温的淋浴器,預熱式垃圾焚燒爐,蒸氣滅蝨籠,防蠅廁所和簡易無臭小便斗等,備受士兵們的歡迎。1934年秋,他完成上述任務後回到衞生署,被提升為薦任技士,兼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教務主任。
抗日戰爭期間,楊銘鼎和夫人帶着兩個孩子經香港、安南(今越南)輾轉到長沙、昆明,除負責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教務工作外,先後兼任內遷到長沙、昆明的清華大學和貴陽醫學院,內遷到貴陽的湘雅醫學院,雲南大學的教授,還曾先後兼任貴陽中央衞生實驗院衞生工程系主任、貴陽市水道工程處處長、貴陽市水利林牧局局長、雲南省衞生處顧問、貴陽—昆明美國陸軍駐中國戰區供應處工程部衞生工程顧問。
抗戰勝利後,他先後任南京中央衞生實驗院衞生工程系研究員,兼蘭州西寧市自來水工程處總工程師,上海市衞生局環境衞生處處長,上海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上海醫學院教授,在此期間不斷應華東軍政委員會衞生部(簡稱華東衞生部)的邀請進行廠礦衞生調查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他任華東衞生部設在上海醫學院內的華東勞動衞生調查研究所衞生工程組主任期間做了大量工作,貢獻良多,深受廣大廠礦領導和工人的歡迎。
楊銘鼎還先後擔任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預防醫學專業組組員,全國衞生標準委員會環境衞生標準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問,高等醫學院校衞生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衞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兼環境衞生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衞生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環境衞生學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中華衞生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世界衞生組織專家顧問諮詢團環境衞生學顧問,上海醫科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校際關係聯繫人,上海醫科大學與美國賓州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校際聯繫協調人,中美衞生部醫學衞生科技合作公共衞生項目中方聯繫人,上海市第七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政協市政建設委員會委員,上海歐美同學會會員兼哈佛校友會會長等職務。

楊銘鼎個人成就

楊銘鼎建造醫院

南京中央醫院 南京中央醫院
楊銘鼎大學畢業後不久,他的老師、上海市工務局鄭權伯局長推薦他到南京國民政府衞生署負責設計建造一座400張病牀的中央醫院。他到衞生署後,任保健司第二科科員兼南京中央醫院籌備處工程師。自1929年夏季開始,他就直接在衞生署署長劉瑞恆的指導下進行中央醫院的設計工作。他廣泛徵求有關醫師藥師護士、化驗員等人員的意見,很快完成了平面設計圖,接着設計好結構工程,寫出全部施工細則。他親自監工,把精力全部撲在醫院建築工地上,節假日也不休息,約一年半時間,第一個由中國人他自己設計的大型醫院建成了。醫院開診收治病人後,當聽到醫務人員稱讚各自良好的工作場所時,他感到異常欣慰。特別是親眼看到每天有上千人抱病而來,有了就醫之處,他感到建造醫院是為人民造福的事,從此決心不離開醫藥界而要多建些醫院。

楊銘鼎鄉村建造

農村衞生院 農村衞生院
1931年春,楊銘鼎被派到南京東郊農村去建造只有10間平房的衞生院,開始他感到工程規模太小,沒有搞頭。但當他來到南京東郊湯山瞭解了情況後,發現農村十分缺醫少藥,傳染病寄生蟲病嚴重地威脅着農民的健康,深深體會到建造農村衞生院的重要性。於是,他根據當地的建築材料和技術設備情況,精心設計,務求使有限的建築經費,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快衞生院便落成了。在此期間,楊銘鼎看到農民的住房內陽光不足,通風不良,陰暗潮濕。農民的飲用水受到嚴重污染,蚊、蠅、蚤、蝨、鼠五害俱全,從而造成各種疾病猖獗。他立即打了一份報告上報衞生署保健司,建議上述不衞生的狀況應由衞生院負責加以改善。報告獲得金寶善司長的批准並撥給了少量資助經費。於是,楊銘鼎與衞生院的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制定農村住宅衞生、飲水衞生、消滅五害等的衞生技術措施。同時通過宣傳教育,很快把農村羣眾發動起來了。通過他們的努力,大大地改善了湯山地區農村的環境衞生。
1934年,楊銘鼎又在江蘇省江寧縣農村推廣了南京湯山農村環境衞生的經驗,併為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設立了現場教學基地,實現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為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他根據江寧縣的地質條件,確定了安全衞生的井廁間距為30米以上,發表了中國第一個井廁間距的衞生標準。另外他還用鑽孔井配上手搖泵取水,使農民獲得了廉價、方便而水質符合要求的飲用水。這種鑽孔井由於造價低,使用方便,吸上來的地下水水質良好,逐漸發展成灶邊井,備受農民的喜愛。

楊銘鼎撲滅霍亂

撲滅霍亂 撲滅霍亂
1931年夏,長江洪水爆發,中下游地區多處被淹,受災居民眾多,特別是武漢三鎮的漢陽黑山漢口的一些高層倉庫,集居20餘萬災民,由於淹沒了糞缸、垃圾堆的洪水受到嚴重污染,而且,災民又有熱天飲生水的習慣,因而在這些地區又爆發了霍亂,最嚴重時每日有2000餘新發病人,很多患者因得不到治療而死亡。
楊銘鼎商調了30餘名警官學校學生,選用100餘名災民,先開班講授四項滅病措施的原則和具體實施辦法,然後即派到災民最集中的災民收容所,分片包乾完成任務。由於措施正確,加之防疫人員努力,一週後每日新發病人下降到600餘人,到第三週即無新發病人了。為了鞏固防疫成果,他們一直堅持上述四項措施達四個月之久,直到災民絕大部分散去為止。楊銘鼎的工作深得衞生署的讚賞,其後,經衞生署的推薦,他獲得了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獎學金,由衞生署派往美國深造,攻讀衞生工程。1938年秋,歸國後的楊銘鼎來到已遷至貴陽的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其時正逢貴陽爆發霍亂。貴州省衞生委員會得知楊銘鼎有撲滅霍亂的經驗,即商調他負責撲滅霍亂。楊銘鼎經短期調查,肯定霍亂的主要原因是飲水受到嚴重污染,於是他仍運用1931年的經驗,採取那四項措施,且重點放在飲水消毒上,經過二、三週的工作即撲滅了這次流行的霍亂。

楊銘鼎建造水廠

建造水廠 建造水廠
1938年秋,貴州省衞生委員會鑑於剛被撲滅的霍亂爆發原因是由於飲水受到污染,在霍亂防治工作結束後,就任命楊銘鼎為貴陽市水道工程處處長,負責設計建造貴陽城區自來水工程。楊銘鼎毫不猶豫地承擔了這一任務。但當他到市場上去選購自來水工程所必需的水泵鋼管電動機鋼筋時,發現在日軍封鎖下,全部無貨供應。但楊銘鼎並未因此而氣餒,他率領一班青年工程師,作了全市的地形測量並研究了全市所有水源的水質、水量和水位情況,然後設計了一個完全不用水泵、鋼管、電動機、鋼筋混凝土的供水系統。他們選了黔靈山谷中的泉水,築壩抬高水位作為水源,利用舊城牆石塊沿着地勢砌成一道石渠,以重力輸水進城,並用城牆石塊砌成一座沉澱池,配以氯化消毒設備,然後利用當地土窯燒製的缸瓦管,作為支流管道,仍利用重力將清潔安全的水輸送到各給水站的水池內,通過龍頭放水,供應各家各户。由於楊銘鼎的此項工程,大大改善了居民的飲水衞生條件,從而基本上制止了由飲水污染導致的傳染病。這項自來水工程被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評為貴州省一項德政。這種不用水泵、鋼管、電動機、鋼筋的重力輸水式自來水工程,不久又在貴州省安順縣城仿效建成一處。

楊銘鼎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
楊銘鼎自1934年起從事教學工作達58年之久。他對教學十分認真,每堂課都精心備課,細心講授,耐心輔導。同時,也很重視現場教學,他在許多任教的地方都儘量找到可供學生考察實習的教學基地。例如,在南京除江寧縣、湯山鄉村為農村衞生教學基地外,他還參與南京杭州等地的自來水工程設計和擴充計劃,使之形成有利的教學基地。他在貴陽衞生署公共衞生人員訓練所和貴陽醫學院任教時則在青鎮遵義安順等縣和貴陽自來水廠建立教學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上海醫學院任教時,則到嘉定青浦、上海等縣和上海市盧灣徐匯、靜安等五個區以及淮南煤礦等處,建立了城鄉工礦各類教學基地進行現場教學。他對學生也提出嚴格要求,在指導畢業班學生進行畢業實踐和在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時,都要求到現場去進行調查研究,務求在實踐中能發現關鍵問題,立即抓住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使學生和研究生都能經過一番理論聯繫實際的學術考驗。先後接受楊銘鼎教育的學生計有公共衞生醫師、衞生工程師、土木工程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公共衞生護士、衞生稽查員等共計8150餘人,其中60%以上是公共衞生醫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