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枝麻黃各半湯

(中醫方劑)

鎖定
桂枝麻黃各半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辛温輕散,小汗解表之功效。主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面色反有熱色,身癢者
別    名
麻黃芍藥湯
桂麻各半湯
出    處
《傷寒論》
功    用
辛温輕散,小汗解表
分    類
解表劑

桂枝麻黃各半湯歌訣

桂枝一兩十六銖,甘芍姜麻一兩符;杏廿四枚棗四粒,而呈熱色癢均驅。

桂枝麻黃各半湯組成

桂枝(去皮)一兩十六銖(5g),芍藥、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一兩(3g),大棗四枚(擘),杏仁(湯浸,去皮尖及二仁者)二十四枚(5g)。

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法

以水五升(1000ml),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八合(360ml),去滓,温服六合(120ml)。本雲: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頓服。將息如上法。

桂枝麻黃各半湯功用

辛温輕散,小汗解表。

桂枝麻黃各半湯主治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面色反有熱色,身癢者。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義

本方為太陽病日久,表鬱輕證的主方,既用於有麻黃湯證,又用於有桂枝湯證。方中桂枝湯與麻黃湯按1:1用量合方。方名為桂枝麻黃各半湯,實則是桂枝、麻黃二方劑量的三分之一,為發汗輕劑。取麻黃湯發汗解表,疏達皮毛,以治表實無汗;取桂枝湯,調和營衞。兩方合用,又小制其劑,乃有剛柔相濟,從容不迫,異道取功之妙,既有小汗解邪之效,又無過汗傷正之弊。

桂枝麻黃各半湯運用

1、感冒流感:本方用於感冒、流感,或其它發熱性疾病。症見:表鬱日久不解,惡寒發熱,無汗,身癢,脈浮者。
2、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用於蕁麻疹、皮膚瘙癢症,具有風寒束表,營衞不和之證者。本方酌加防風、蟬衣
4、外感風寒證。

桂枝麻黃各半湯加減化裁

營弱見脈細者,重芍藥、甘草;風寒夾濕見無汗頭身重痛、舌苔白膩者,加蒼朮或白朮。

桂枝麻黃各半湯使用注意

風熱表證者及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不宜久服,見汗出者不必再服。
《皇漢醫學》引《類聚方廣義》:痘瘡熱氣如灼,表鬱難以見點,或見點稠密,風疹交出,或痘不起脹喘咳咽痛者。

桂枝麻黃各半湯附註

桂枝麻黃各半湯附方桂枝二越婢一湯

組成:桂枝(去皮)、芍藥、麻黃、甘草(炙)各十八銖,大(擘)四枚,生薑(切)一兩二銖,石膏(碎,綿裹)二十四銖
功用:微發其汗,兼清裏熱
主治:太陽病,發熱惡寒,脈微弱者
出處: 《傷寒論》

桂枝麻黃各半湯附方 桂枝二麻黃一湯

組成: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杏仁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擘)
功用: 調和營衞,微發其汗
主治: 太陽病,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形似瘧,一日再發者
出處: 《傷寒論》

桂枝麻黃各半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桂二越一湯、桂二麻一湯,桂麻各半湯三方,均為合方應用,皆屬解表之法,但其各有含義,對於三方比較,當首推尤怡 之論:“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三方並良方合用,乃古之所謂複方也,細審其制,桂枝麻黃各半湯,助正之力,侔於散邪。桂枝二麻黃一湯,則助正之力多,而散邪之力少,於法為較和矣。其桂枝二越婢一湯,本無熱證而加石膏者,以其人無陽,竟也不足,不勝桂枝之任,故加甘寒於內,少變辛温之性,切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發於不發之中,則三方如一方也。故桂枝湯不特發散邪氣,亦能補助正氣,以其方甘酸辛和用,具生陽化陰之妙。與麻黃合劑,則能盡麻黃之力,而並去其悍,與石膏同用,則能資石膏之益,而不擾乎權,是雖麻石並行,而實以桂枝為主,蓋非滋養營衞,則無以為發汗散邪之地耳。凡正氣不足,邪氣亦微,而仍須的得汗而解者,宜於此三方則焉,後人不能盡桂枝之用,而求之人蔘、歸地之屬,立意則同,而用藥懸殊矣。”

桂枝麻黃各半湯重要文獻摘要

《內台方議》:桂枝湯治表虛麻黃湯治表實,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異也。今此二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虛不實者也。桂枝湯中加麻黃、杏仁,以取小汗也。
《傷寒貫珠集》:既不得汗出,則非桂枝所能解,而邪氣又微,亦非麻黃所可發,故合兩方為一方,變大製為小制。桂枝所以為汗液之地,麻黃所以為發散之用,且不使藥過病,以傷其正也。
傷寒論類方》:此方分兩甚輕,計共約六兩,合今之秤僅一兩三四錢,分三次服,只服四錢零,乃治邪退後至輕之劑,猶勿藥也。
《古方選注》:其法先煎麻黃,後納諸藥,顯然麻黃為主,而以桂枝、芍藥為監製也。蓋太陽邪未解,又因陰陽俱虛,汗吐下皆禁,不能勝麻黃之説,故監以桂枝、約以白芍,而又銖兩各減其半,以為小制,服後得小汗即己,庶無大汗亡陽之過爾。 [1-8]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主編;南京中醫學院主編 .《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8冊》: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
  • 2.    宗全和主編.《中醫方劑通釋 卷1》: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 3.    聶惠民編著.《長沙方歌括白話解》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1999
  • 4.    張湯敏,孫仁平編著.《傷寒論方藥新解》: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
  • 5.    李文瑞,李秋貴主編;王凌等編著 .《傷寒論湯證論治》: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 6.    王付,石昕昕主編.《仲景方臨牀應用指導》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1
  • 7.    周德生主編 .《袖珍方藥速查叢書 袖珍中醫名方臨牀應用速查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 8.    鄭全雄等主編.《張仲景方方族》: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