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禹

(西漢時期歷史人物、李廣之孫)

鎖定
李禹(前130-前91年),是李廣之孫,李敢之子。李敢死於前118年,李禹生年不遲於前119年。李禹很得太子劉據的喜愛,然而好利,亦有勇。有一同胞姐妹是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中家人子,有寵。
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江充誣陷李禹與匈奴有勾結,稱李禹打算逃走,投奔在匈奴的李陵,李禹蒙冤而被漢武帝處死。
唐朝皇帝追尊李禹、李敢、李廣為其祖先。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隴西成紀
出生日期
前130年
逝世日期
前91年
本    名
李禹
父    親
李敢
祖    父
李廣

李禹人物生平

李禹是李廣之孫,李敢之子,有一同胞姐妹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的中人,即中家人子,太子沒有名分的妾,普通宮女,有寵。李禹也很得劉據的喜愛。
李禹其人好利,但也有勇氣。他曾經與一個出身高貴的侍中喝酒時欺負此人,此人後來上訴於漢武帝。武帝招來李禹,命令其殺老虎。李禹被繩子懸掛着入了虎圈,未到地,武帝便下令引老虎出來。李禹立刻在空中一劍斬斷繩索,準備殺虎。武帝看到後對李禹很欣賞,下令將李禹救起。
李陵投降匈奴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者皆用為恥。李陵一家被滅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李陵的母親、弟弟(應該是同母異父,母親改嫁後生的),妻子,兒女都被殺。李禹是李陵三叔的兒子,不在李陵三族內,未受牽連。直到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皇后衞子夫、太子劉據全家,兩位公主以及丞相公孫賀公孫敖衞伉衞青長子)等人先後冤死,李禹也被牽扯其中,江充陷害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的部屬和李禹與匈奴有勾結,稱李禹打算逃走投奔在匈奴的李陵,李禹蒙冤而死。

李禹家族成員

李禹長輩

祖父:李廣;
父親:李敢;
伯父:李當户、李椒。

李禹兄弟姐妹

李陵;
李氏(有寵於太子劉據)。

李禹兒子

李承 [1] 

李禹孫子

李先,蜀郡太守。

李禹後裔

李先(李先)生長宗(李長宗)。
長宗(李長宗)生博士況(李況)。
(李況)生孝廉本(李本)。
(李本)字上明,生巴郡太守次公(李次)。
公(李次)生臨淮太守軌(李軌)。
(李軌)字逸文,生積弩將軍隆(李隆)。
(李隆)字業緒,生雍(李雍)。
(李雍)字俊熙,仁魏(仕魏),歷尚書郎、濟北、東莞二郡太守。雍生柔(李柔)。
(李柔)字德遠,晉舉秀才,為相國從事中郎、北地太守。
李弇)柔生弇,字秀子,高亮果毅,有智局。晉末大亂,與從兄卓(李卓)居相國晉王保下。卓位相國從事中郎,保政刑不修,卓率宗族奔於張寔,弇亦隨焉。因仕於張氏,為驍騎左監。弇本名良,妻姓梁氏。張駿謂弇曰:"卿名良,妻又姓梁,令子孫何以目其舅氏。昔耿弇以弱年立功,啓中興之業,吾方賴卿,有同耿氏。"乃使名弇。歷天水太守、衞將軍,封安西亭侯。卒,年五十六,贈武衞將軍,建初中,追諡景公。
李昶),字仲堅,幼有名譽,年十八而亡。建初中,追諡簡公。
涼武昭王(李皓,又叫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簡公昶之子也 [1] 
李歆西涼國第二位君主。字士業,小字桐椎,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臨洮)人,涼武昭王李暠次子,西涼第二位國君,公元417年―420年在位。
李重耳,李歆三子。字景順,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北魏大臣,歷任恆農太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
李熙,字孟良,趙郡昭慶(今河北隆堯縣)人,唐高祖李淵的高祖父、追尊為唐獻祖。北魏時任金門鎮將,鎮守武川鎮,護衞北魏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李天賜,字德真,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北魏時期大臣,曾任邢州任縣新市疃主,遷家於此,死於任上。
李虎(?—551年),字文彬,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唐高祖李淵祖父、唐太宗李世民曾祖,妻子為安定梁氏。
李昞(?—572年),一作李昺,字明澤,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初仕西魏,封汝陽縣開國伯,拜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迎娶大司馬獨孤信之女,襲封隴西郡公,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北周建立後,冊封唐國公,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國大將軍少保、都督八州諸軍事、安州總管。北周建德元年,去世,葬於咸陽,追贈太保,諡號為仁。其子唐高祖李淵即位後,追諡為元皇帝,廟號世祖,葬於興寧陵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李禹史籍記載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2]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3]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