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瑞河

(天仁集團、天福集團總裁)

鎖定
李瑞河,1935年出生於台灣南投,祖籍漳浦,現任天仁集團、天福集團總裁。曾獲“兩岸個人成就獎”、“2010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1]  "中國60年茶事功勳殊榮"、"福建省優秀人才"、漳州經濟建設功臣等榮譽稱號,入選"福建省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 [2] 
中文名
李瑞河
外文名
li ruihe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
主要成就
創辦天福集團
出生地
台灣南投
祖    籍
福建漳浦
職    務
天福集團總裁
所獲榮譽
2010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

李瑞河人物經歷

李瑞河童年時期

1935年出生於台灣南投一個普通的茶農之家,世代種茶,到李瑞河已經是第七代。李瑞河從小就與祖母等勞作於茶園間。年幼時每逢採茶季節,他就為採茶的父親和叔叔伯伯們送茶水,當他搖搖晃晃地走近茶園時他總會吆喝起來:“大家來吃茶喔!”
“我們當時的吃茶其實是喝茶梗泡的‘排骨茶’。”李瑞河回憶説,“當時種茶的人多,買茶的人少,我們家跟一般農民一樣都很窮,甚至一家人捨不得喝茶葉泡的茶,那些都留着賣,這正是所謂‘燒瓷的吃缺碗’。”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有一次一位茶商他家收購茶葉,當時天快黑了,正好是晚餐時間,眼看着茶商舉棋不定,李瑞河的母親就把客人留下,並且含淚宰殺了一隻一直留下來下蛋的老母雞。茶商酒足飯飽之後,才向李家收購400斤茶葉。茶農的賣茶難,母親的揮淚殺雞畫面,李瑞河歷歷在目。
長大後,李家為了生計棄農從商,舉家搬遷,開起了一家小茶店。李瑞河作為長子承擔起家庭經濟重任跑起業務,用一部腳踏車跑遍高雄、台南等地。每到一個陌生的村莊,李瑞河都會“入門看人意,入山看山勢,見農説農話”。有時候看到主人家裏小孩在做功課,他會關心一下書念得怎樣,小孩有不懂的地方,他還會順便拿起紙筆指導一下。“我反對強勢推銷,在賣東西給別人之前,要先學會關心別人。”李瑞河説。
慢慢地,李瑞河以自己的勤勞和誠懇打開當地市場。當然,商場如戰場,隨着市場的開拓,李瑞河觸及了一些同行的利益,甚至受到威脅“再去找他們,有你好看的”。對此,李瑞河的父親一直教導他以和為貴。
21歲那年,李瑞河入伍,部隊生涯又給李瑞河上了一課,最苦的時候21天沒洗澡。但他把吃苦當作進補,把“被管理”當作是“學習管理別人”,他説“差使別人之前,要先學會差使自己”。

李瑞河成年後

成年後的李瑞河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一表人材。然而他卻一直沒找到對象。25歲時連續相親三次均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售票小姐,還是代課老師都以“賣茶的沒前途”、“家庭不富裕,弟妹多負擔重”等理由拒絕了他。李瑞河解釋説,當時兄妹共有9個,全家人就靠一個小茶店吃飯,人家一打聽都嚇一跳。當然,相親的失敗跟他埋頭工作,沒有積極主動追求對方也不無關係。
26歲時,一戰友實在看不過去,為他介紹個對象。剛開始,女方家長一聽説他家情況就拉下臉。不過這次李瑞河沒有退縮,而是壯大膽提親:“我們家世代種茶,雖然兄妹多,但我打算以後讓每個人都開一家茶行,我們9個兄妹一人開一家,那九家茶行就可以組成一個大公司,讓你女兒當老闆娘······”準岳父聽後哈哈大笑:“年輕人,有氣魄!”
就這樣,李瑞河定下終身大事。結婚後的1961年11月10日,26歲的李瑞河率先在台南市西門路開第一家茶行——“天仁茗茶”。開店成本4萬元台幣中,有1.2萬元台幣是岳父交給女兒帶到李家的,還有8000元台幣是妻子變賣首飾的錢。肩負着那份親情和責任,李瑞河破釜沉舟,立誓要“汗洗台南”,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軍人精神去兑現他的諾言。
14年後,李瑞河果真在台灣開了9家“天仁茗茶”,後來隨着台灣經濟的發展,他的店遍地開花,而且創辦天仁茶廠、天仁茶園陸羽茶藝中心等,當競爭對手感受到他的威脅時,他已是勢不可擋,奇蹟般地創建了資本額逾40億元的天仁集團。

李瑞河成功商人

李瑞河
李瑞河(2張)
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十多年前從台灣到漳浦創業,如今是“天仁”、“天福”兩大集團的總裁;他也是一個熱心的台灣宗親,從林洋港到連戰到江丙坤,許多台灣同胞尋根之路都曾得到他的幫助;他還是一位奔走兩岸的茶文化使者,由種茶、賣茶到培養茶業人才,始終不忘弘揚茶文化,如今他的願望是在閩南辦一所茶文化的“黃埔軍校”。
對台商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來説,一生引為自豪的是,在祖國大陸創業十年間,成功創辦了天福集團,並在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設有門市部四百多家,有了“兩岸茶王”之譽。他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祖國大陸商機無限。
天仁茗茶近三成股權,以及其他關係企業持股,還完所有債務,並辭去天仁茗茶董事長,交給堂弟李勝治
在彷惶無助的時刻,李瑞河看到許多台商投資祖國大陸重獲生機,於是決定到祖國大陸投石問路。一九九三年,他拿着一百多位親友湊的五千萬元新台幣赴祖國大陸投資。原本他計劃在十年內在大陸開設一百家連鎖店,想不到五年就達到了目標,事業如日中天,再攀巔峯。為此,他陸續買回台灣天仁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成為最大的股東。2013年,天仁公司在海內外有門市部一百十四家,天福有門市部四百家,天福、天仁穩坐兩岸茶葉龍頭位置。為此,他被稱為“兩岸茶王”。 [3] 

李瑞河商海浮沉

1988年8月8日上午8時8分8秒,李瑞河與8位董事一起為天仁證券公司開幕剪綵,讓他刻骨銘心的是,那一長串“吉利”的數字並沒給他帶來好運,而是噩夢的開始。兩年後,台灣股市崩盤,天仁證券因從事丙種墊款,出現30億的財務損失。這對再有錢的人都是個晴天霹靂。出事後的連續7天,他幾乎癱瘓在家,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為了避免引發更嚴重的一系列問題,一週後他還是提起精神處理危機。在記者會上,李瑞河坦承過失,並承諾:願意用名下的財產來償還債務,寧可做一個清清白白的窮人。其落淚坦白的照片成為第二天各大報的頭條新聞。隨後他辭去一切職務,變賣家產抵債,包括在美國的一幢房子。為了恪守“成功的榮耀全體共享,失敗的責任我肩獨擔”的信條,他還一人獨擔司法追究,好在不用服刑。他的誠信,他的重情重義,使他失去萬貫家財的同時也贏得了尊重和信任。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這句話讓我看到了大陸市場的希望。”李瑞河説,經過1990年到1992年兩年的療養期,他重新振作,而誘發他人生第二春的,正是祖國大陸12億人口的大市場。後來的事驗證了一句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的事蹟也成為閩南歌《愛拼才會贏》的最好註腳。
1993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瑞河籌集到1000多萬元人民幣後躊躇滿志地轉戰大陸。由於在大陸是從福建起家,他把公司起名為“天福茶業公司”,打算產茶做外銷。然而新的事業剛開始,打擊又來了:生產的第一批茶從東南亞轉運回台灣時,因政策原因被海關扣留4個貨櫃的茶葉,損失1000多萬元台幣。
出師未捷,李瑞河沒有氣餒。而是調整經營策略,轉型做內銷。這時候他表現出來的不是“老邁”而是“老道”,用他的話説是“在台灣行銷茶業數十年,經驗豐富,來大陸駕輕就熟”。在福建立足後他搬出以前積極的經驗,迅速向全國擴張,由點到面。如在某大都市的鬧區設點,在實踐中培養服務人員,之後提拔優秀人才為店長,再派他到鄰近區域開設店面,一間變兩間,兩間變四間。

李瑞河感受篇

李瑞河在來大陸創業之前,李瑞河已經是台灣天仁集團的總裁,他的關係企業橫跨了茶藝業、參藥業、觀光業等11個行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0年台灣股市大崩盤,指數從1.26萬點跌到0.25萬點,跌幅達80%。天仁證券遭此鉅變,賠進去近30億台幣。李瑞河面對這麼沉重的打擊,沒有逃避退縮,而是以一種“成功榮耀全體共享,失敗責任我肩獨扛”的氣魄,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他變賣了名下的所有股票和房產,償清所有債務。證券危機平息了,李瑞河再度出發,開闢他事業和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作為茶人,李瑞河當然知道茶葉的根在祖國大陸;作為茶商,他當然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在祖國大陸。早在1988年,兩岸尚未解禁,他就“冒險”來祖國大陸觀光、考察茶葉市場。在謀求向外發展時, 李先生也考察過日本、菲律賓以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但比較來比較去,到底大陸語言相通、血脈相連、辦事更方便些。
在稱雄台灣茶葉界、進軍海外市場非常成功時,李瑞河就一直夢想着來大陸、來自己的故園熱土走走看看,來家鄉發展自己的事業。李瑞河説:“不是我愛台灣太少,而是我愛整個中國更多。”李瑞河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

李瑞河經驗篇

成功是小優點的累積,失敗是小缺點的疏忽
茶是古老的產業,在現代一度成為夕陽產業。許多茶農、茶商都虧本。而李瑞河卻逆流而上,敢於在逆市中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一半憑藉他40年摸索出的茶葉經營理念,一半則得益於他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天福集團採取老行業、新經營的方法經營茶葉。李瑞河認為現代茶葉產品最大的特色是突破傳統茶莊的茶葉販賣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並將產品給以精緻化的分級包裝,以利營銷。天福的經營理念更是以人性經緯天下,採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讓每位員工都對公司充滿信心。
李瑞河經營的天福集團品牌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靠規範化管理創出來的。他常教導員工, “成功是小優點的積累,失敗是小缺點的疏忽”。經營品牌不同於幹個體,產品質量服務品質都需要非常講究。天福的茶葉全都是當年茶,絕不攙雜舊茶。店內五金筒的陳列、品茗桌的擺設、茶壺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規。茶針斷了、茶盅邊沿有缺口都不能繼續使用。同時,李瑞河還非常注重培養員工的個人氣質。在茶莊內經常舉辦“傳統文化講習班”,聘請老師給員工講授“三字經”、“弟子規”。走進天福隨時可以看到一張張自然微笑的臉龐,聽到“早上好”、“歡迎光臨”等禮貌用語。李瑞河認為茶是最有文化的飲料,是文明的象徵,天福茶店要帶領每一位顧客充分體驗這種茶文化。

李瑞河選人才

培養人才,是李瑞河心心念念想做的事。他自己初中畢業後,就在小學裏擔任代課老師,後來才創業有成。所以,他對人才十分珍惜,選才不論出身。
天福集團很重視員工培訓。全國每個主管,在就職之前,必須到漳浦總部,接受數週的訓練。一位即將擔任北京茶文化館主管的員工,就對漳浦的培訓印象深刻。“我們一起住在員工宿舍,門都不用上鎖。”她説天福集團招人很注重人品。同時,在茶食品廠和茶博物館的薰陶下,對企業文化,產生更直觀的認識與體悟。
李瑞河的特別助理沈富靖指出,天福集團對店員的培訓,從穿着、待客的言行到走路的姿態,都有標準化的訓練。“經過培訓,店員的氣質與服務態度,脱胎換骨。”他説,連如何刷洗廁所,都是訓練的課程。 [4] 

李瑞河主要成就

曾獲“兩岸個人成就獎”、“2010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其創建的天福茶博院,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創辦的天福茶學院,成為我國大陸第一家獲准招收外國留學生和台灣學生的民辦高校;2011年,天福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大陸茶業第一股。 [5] 
從台灣回到祖籍地漳州十二年,李瑞河運用文化和品牌營銷理念,將中國茶特別是福建茶產業推到了嶄新的高度,也把他的天福集團迅速作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及文化旅遊一條龍的“茶葉王國”。
李瑞河以一個國際茶人的身份把中國茶的文化韻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在十多年跨越海峽兩岸的交流中,為廣大同胞起到合作共贏的積極示範;將茶的事業做到極致,他成為了“世界茶王”;將人的事業做到極致,他生動地詮釋了閩台關係的“五緣六求”,深邃地演繹了和平年代的民族大義。由此李瑞河獲得公共利益”2005年度人物大獎 [6] 
1997年,李瑞河創建的天福集團產品“813茶王”成為在加拿大温哥華召開的APEC會議的指定飲品,這是中國茶的突破,也是吹響中國茶飲時代的號角。
2001年,天福高山茶王再次成為APEC的大會用茶。
緣由前兩屆的APEC會議飲品都是由天福提供,並且獲得各國官員的好評,2005年,在韓國釜山召開的APEC會議自然第三度指定天福產品為會議專用。 [7] 
2012年5月17日,福建省“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評選名單掲曉,漳州市榮譽市民、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上榜。這位知名台商獲得“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稱號,成為踐行“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福建精神的楷模。 [8] 

李瑞河外界評價

漳州市委書記陳冬深情稱讚:“李瑞河總裁的成功、成就,是我們大家的驕傲。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做事業、幹實事的榜樣。” [8] 
業內人士表示,天福是“茶業界的豐碑”,天福成功的經營模式不愧為中國茶業企業成長的“經典教材”,公認天福茗茶為“中國大陸茶業的第一股。”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