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精神

鎖定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同志在省第九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這是福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考察福建時提出“三個切實”的要求,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的重要舉措。弘揚和踐行福建精神,對於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文名
福建精神
定    義
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
提出人
孫春蘭
精神介紹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同志在省第九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這是福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考察福建時提出“三個切實”的要求,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的重要舉措。弘揚和踐行福建精神,對於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長期發展建設實踐的概括和總結,是福建人民共同創造、傳承、實踐的精神財富,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體現了福建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它的內涵豐富,涵蓋了福建人民的價值追求、文化內核、道德規範和精神動力。
愛國愛鄉是指福建人民對祖國、對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並樂於為之奉獻的崇高情懷。福建人無論是身處本土,還是走南闖北,都表現出炙熱的家國情懷。在他鄉則魂牽家園,在異邦則情繫祖國,居高位則謀國計民生,處平凡則求敦親睦鄰,同胞同鄉之間,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只要力所能及,都願意為造福桑梓奉獻一己之力。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達了閩籍政治家的寬闊胸懷;嚴復“自強保種”的呼聲,抒發了閩籍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懷;林祥謙面對屠刀寧死不屈,體現了福建革命者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大無謂精神;陳嘉庚傾資興學,代表了閩籍華僑報答祖國和家鄉的一腔熱血。對於近代以來的國家苦難和屈辱,福建人民有切膚之痛,因此對於中華民族復興,對於祖國統一大業,表現出熱切的期盼、強烈的責任感和勇於擔當的時代精神。
海納百川是指福建人民具有“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寬闊胸襟。福建文化源自中原,流及海外,具有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雙重基因,體現出尊重差異、博採眾長、多元並處、和諧共生的獨特品質。這裏的“海”,既可以理解為包羅萬象的形象比喻,又可以理解為海洋文化濃厚的具象特徵。八閩大地不但有中華文化在歷史傳承中形成的異彩紛呈、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也有因海外交往而傳入的異域文化,多種文化和諧相處,優長互補,構成多元並存的文化集合體,生動地體現了福建獨特的 文化性格。在改革開放和新時期的發展中,福建海洋文化特質煥發出時代風采,充分展示出福建人民的氣度和胸襟。
樂善好施是指福建人民“捨得給予,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福建人大多以能夠幫助他人或為公共事業貢獻一己之力為榮耀。事業有 成,便思回報家鄉、國家和社會,扶貧助弱、架橋鋪路、興學重教等都是很常見的善舉,僑資所建公益設施幾乎遍及全省。當代福建慈善家在全國也有很好的形象,扶困濟窮、謀求共同富裕的事蹟十分感人。一般民眾,也以樂於助人、服務公眾的精神風貌而稱著全國。大家不論能力大小、地位高低,都樂意施予、熱衷 為善。“施”不僅指物質、金錢上的給予,而首先是行為和愛心上的付出,只要願意,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這些理念在福建擁有成長的土壤,近年來社會志願服務事業蓬勃發展便是明證。
敢拼會贏是指福建人民“敢冒風險,勇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自強個性。福建人無論是務農、打工,還是經商、讀書,都有一股過人的拼勁。務農則“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猶力耕”,打工經商則走南闖北無所不至,讀書則力求學業有成報效社會。福建人民具有反抗壓迫和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在民主革命時期,為民族獨立和解放開放時期,福建人民解放思想、勇於探索,取得了輝煌業績。許多人闖蕩海外謀求生計,養成了不懼風險、敢於拼搏的典型性格,加上精明強幹,每每能取得成功。而闖蕩世界則使福建人視野開闊,無論是在近代歷史上,還是在當代改革開放過程中, 福建人屢屢扮演了“開風氣之先”的角色,充分體現出勇於搏擊時代浪潮的膽略和氣勢。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孫春蘭在報告中用16字概括“福建精神”,這16字引起了廣大代表的陣陣熱議。
報告中指出,未來5年,我省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大力弘揚“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
據瞭解,“福建精神”是省委在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煉而成,既反映了福建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藴,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福建的具體體現。
“這16字非常貼切!非常生動!非常到位!”泉州團代表尤猛軍連用了三個“非常”。他向記者表示,報告中提出的“福建精神”在晉江體現得“最明顯、最突出”,“特別是‘敢拼會贏’,總結的就是福建人獨特的文化精神特質,也是晉江經驗的一個重要內涵。”他表示,“福建精神”的弘揚將對引領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產生深遠意義。
吳深生代表則表示,四句話各具內涵,四句話間又有機統一,連在一起高度完整地概括總結出了福建精神。他説,“愛國愛鄉”講的是基本道德規範,是一種大愛;“海納百川”講的則是大胸懷與包容的心態;“樂善好施”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敢拼會贏”則體現福建改革開放的精神,體現福建人敢闖敢拼、抓機遇、克困難、謀發展的膽識與衝勁。
福州團基層代表林丹説,“福建精神”提煉得真好,實實在在地把我們福建人的特點都説透了,將成為未來我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一個精神嚮導。“愛國愛鄉”對基層幹部來説,最首要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工作,從小處着手,把居民的難題耐心地解決,把社區老人和孩子們的煩惱當成自己的事情去操心。“海納百川”説的應該是要大度,這也是福州沿海城市特有的精神。“樂善好施”要我們伸手幫助別人,別人感受到我們的温暖,他們也同樣會回報給社會同樣的熱情。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是福建人樂觀豁達熱情的最好體現。(本網記者 練仁福 薛輝 王浩志)
福建精神:愛國愛鄉、海納百川 樂善好施、敢拼會贏
品讀“福建精神”
愛國愛鄉:體現了福建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閩籍鄉親無論身在何處,總是夢縈家園、心繫祖國,對故土有特別深厚的感情,對祖國統一大業有極強烈的責任感。
海納百川:體現了福建人“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寬闊胸襟,以及福建文化所具有的尊重差異、博採眾長、多元並處、和諧共生的獨特品質。
樂善好施:體現了福建人“捨得給予、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施”不僅指物質上、金錢上的施予,也包括行為和愛心上的付出,只要願意,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
敢拼會贏:體現了福建人“敢冒風險、敢為人先”的打拼與自強個性,是歷代福建人為生存和發展,勇於拓海開洋、闖蕩世界、輸人不輸陣,最終取得成功的生動寫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