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小蔓

鎖定
朱小蔓(1947年12月—2020年8月10日,江蘇南京,中共黨,教育學家,教育家 [7]  ,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朱小蔓於1973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文系 [7]  ,後留校任職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教研室 [13]  ;1978年—1985年任職於南京鐵道醫學院;1985年—1988年就讀於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5]  ;1992年獲得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博士學位;1996年—2002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4]  ;2002年6月—2007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 [20]  ;2005年當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10]  ;2008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 [6]  ;2020年8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 [1] 
朱小蔓畢生從事情感教育研究。 [16] 
中文名
朱小蔓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7年12月
逝世日期
2020年8月10日
畢業院校
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情感教育論綱》《情感德育論》《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籍    貫
江蘇南京

朱小蔓人物生平

1947年12月,朱小蔓出生 [7] 
1960年—1966年,就讀於南京市第九中學。 [3] 
1973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 [7]  ,後留校任職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教研室 [13] 
1978年—1985年,任職於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
1985年—1988年,就讀於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5] 
1992年,獲得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2年—1993年,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做訪問學者,專攻道德哲學。
1996年—2002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4] 
2002年6月—2007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 [20] 
2005年,當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10] 
2007年3月,作為為團長率團赴俄羅斯訪問。 [33] 
2008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 [6] 
2020年8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 [1] 

朱小蔓主要成就

朱小蔓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小蔓主要研究領域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教師教育、教育哲學 [7]  、農村教育等。 [13] 
朱小蔓秉持“千教萬教教人做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理念,認為學校應該加強道德教育,喚醒學生的內在自覺;推崇“生命教育”,指出教育培養的是活的生命,應該引導孩子對生命有一個美好的期望,不能壓抑孩子活潑的天性;認為教師應該主動表達、積極進取,用真誠的、不偽裝的交流來感染孩子的身心,善待知識、善待生命;研究“教師教育”,認為教師應該“俯下身來看見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問題意識,加強教師教育研究和實踐;認為“教育的根本是關注心靈發育成長”,主張把人的本性中的情感發育起來,推動了教育新思想的產生與發展;踐行陶行知“把公民和讀書的精神,化合在一處”的理論,提倡讓讀書支撐生命,追尋文化的力量 [13] 
20世紀80年代,朱小蔓開始情感教育研究。 [6] 
在應試教育初露端倪的時候,朱小蔓開始了情感性素質教育研究,提出情感教育是關懷並指向人的整體素質的教育。1994年,提出“情感性德育範式”。1995年。提出“情感性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目標、內容、過程、機制、方法與評價等要素,體現出以“情感”之眼觀教育、道德教育的整體思想。 [6] 
1995年—1997年,朱小蔓提出從發展人的情感入手,建立以發展情感品質為基礎,以發展人的素質為導向的情感性素質教育模式,如“情境教育”“小主人教育”“和諧教育”“立美臻人”“樂學教育”“生活基礎教育”等,這些實踐中探索出的素質教育形態具有積極情感特徵。諸如,學習過程中的愉悦感、成功感,情境學習中真善美合一的“通感”,學校生活中自主獨立的主人翁精神,在人的培養目標上追求身心協調、認知發展與情感發展的平衡、智德一體等意義上的和諧感與美感等。朱小蔓將這些優秀典型概括為情感性素質教育模式,認為這是一種從情感教育的視角觀察素質教育形態的認識框架,稱其為中介性理論,兩端分別連接着教育的觀念理性和經驗理性,同時,它也屬於一種紮根性理論,是研究者紮根於具體的教育時空和實踐中提煉和生成的。 [15]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朱小蔓在進行道德情感和情感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對認知性道德教育範式存在的不足進行批評、分析。她指出,必須重視情感在個體道德形成及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並把強調以情動體驗為基礎、以情感—態度系統為核心、以情感與認識相互影響、促進而發展為過程,從情感素質層面保證人的德性構成的道德教育理念、取向及其實踐操作樣式稱之為“情感道德教育範式”。情感性道德教育範式強調人的情感性素質是個人道德性的深刻基礎,也是道德教育現實化的重要保證,是人類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基石。任何道德教育的過程也都是對人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發生影響的過程,其運行過程中必然始終伴隨着人的認知和情感的相互作用。這也意味着道德教育過程也必然伴隨着對人的情緒情感的合理適應和對人的情感需求的引導、提升。該範式在實際操作中應有三個最為敏感的指標,即教育者是否有情感—人格資質與技能,是否形成情感交往關係或“情感場”,受教育者是否有情感經驗的積累和改組。 [15] 
朱小蔓從道德教育視角指出各科教材中的情感資源,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倫理、正義、同情、人際敏感、人道主義;歷史學科中的正義、寬容、理解;數學學科中的嚴謹、理性、堅韌、審美等。分析在日常交往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有榜樣、夥伴、聆聽者和欣賞者、提問者、引導者、關懷者和照顧者、贊助者和激勵者等,這些角色分別包含的道德價值有真誠、平等、尊重、公正、寬容、同情、關愛等。 [15] 
  • 學術專著
朱小蔓編著的著作有《情感教育論綱》《反思與構建——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教育的問題與挑戰》《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情感德育論》《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等。 [13]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出版社
1998年
《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 [42] 
2000年
《道德教育論叢( 第1卷)》 [37] 
2002年
《道德教育論叢(第2卷)》 [47]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2003年
《新世紀教師教育的專業化走向》 [39]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2004年
《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思想的迴應》 [38]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2004年
《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 [43] 
2006年
《中小學德育專題》 [41]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94年
當代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徵 [36] 
2000年
創新教育的哲學思考 [45] 
2000年
育德是教育的靈魂動情是德育的關鍵 [35] 
《教育研究》
2001年
道德情感教育初論 [46] 
2002年
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44] 
《德育信息》
2003年
朱小蔓.認識小學兒童認識小學教育 [40] 
《中國教育學刊》
2004年
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12] 
2005年
面對挑戰:學校道德教育的調整與革新 [34] 
《教育研究》
  • 科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5年—1997年
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 [15]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4年
《情感教育論綱》 [7]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6年
《20—21世紀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較研究》 [4]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2006年
多元社會中學校道德教育: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 [30]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 [4] 
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06年11月
中國教育學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 [25] 
2008年4月
全國農村教育發展與管理研討會 [24] 

朱小蔓人才培養

  • 教育改革
1997年,受國家教委師範司委託,朱小蔓與時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張民生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楊德廣教授開始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論證工作。在朱小蔓推動下,1998年南京師範大學曉莊學院成立,同年9月招收首屆教育學小學教育方向本科生,開創了中國師範教育“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歷史。 [6] 
  • 編著教材
朱小蔓作為總主編參與編寫了義務教育教材《道德與法治 [21]  ;2006年,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託,作為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組織專家團隊對2003年頒佈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修訂;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佈《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2年,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託,作為總主編參與編寫初中示範性教材《思想品德》。 [6] 
  • 課程建設
朱小蔓為碩士生、博士生開設了“教育哲學專題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德育專題研究”“農村教育專題”等理論課程。 [4]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5月,自1993年以來,朱小蔓先後在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指導培養碩士生5人,博士生40人,博士後17人,訪問學者40餘人 [13]  ,如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朱曦、易曉明 [3]  ,南通大學教授丁錦宏 [6]  ,時任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等都是她的學生。 [7] 
  • 教學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21年
道德與法治 [21] 
全國教材建設獎(基礎教育類)優秀教材特等獎
-
《反思與構建——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師範司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成果一等獎

朱小蔓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5年
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10] 
俄羅斯教育科學院
2012年
中國教育學會 “特殊貢獻獎” [27] 
中國教育學會
-
當代教育名家(首屆) [7] 
-
-
改革開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 [7] 
-

朱小蔓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2年
東南大學職教授 [5] 
2005年4月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48] 
2005年10月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29] 
2006年4月
中國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 [25] 
2006年4月
中國教育學會第六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5] 
2006年11月
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22] 
2008年10月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農村教育專業委員會顧問 [31] 
2012年6月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第二屆理事會顧問 [32] 
2015年
中國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分會第一屆委員會顧問 [23] 
-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 [1]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4] 
-
中國德育》雜誌社社長 [4]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德育學科組組 [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9] 
-
中國教育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6] 
-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8] 

朱小蔓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朱小蔓的父親是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朱啓鑾,朱小蔓的母親是學校的語文教 [3]  ,她的弟弟是美籍華裔作家朱小棣 [14] 
  • 婚姻家庭
朱小蔓的丈夫的名字是吳志明 [19]  ,其女兒的名字是吳姍。 [6] 

朱小蔓人物評價

“朱小蔓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教育家,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朱小蔓畢生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是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朱小蔓品行高潔、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在工作中深受同事的尊敬和學生的愛戴,為中國的教育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後輩學者、學生為人治學的典範。”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評) [1] 
“朱小蔓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她學養深厚,道德純粹,對教育事業無比忠誠,對工作執着奉獻的精神令人尊敬、讓人感動。”(時任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王湛評) [2] 
“她(朱小蔓)是為教育而生的,為教育事業勤勤懇懇服務了一輩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評) [2] 
“朱小蔓是一位很有思想、非常勤奮的教育學家。”(時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評) [2] 
“朱小蔓是我最尊敬的研究者之一。”(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評) [2] 
“朱小蔓就是‘行走的課程’,她是一個純粹的人。”(時任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校長陳永兵評) [3] 
“朱小蔓先生是中國當代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實踐者,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帶有中國本土特色、具有個人鮮明學術特徵的原創性理論並付諸實踐,為豐富中國教育學理論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時任南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宇民評) [17] 
“朱小蔓是一個在學問上孜孜以求,不斷創新,自我超越的人。”(時任南通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丁錦宏評) [17] 
“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理論內涵極為豐富廣博,是對中國教育現實問題的積極迴應,對中國情感教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任南通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朱全中評) [18] 
“朱小蔓不僅善於創新,而且她的勤奮與執着也超乎常人。她是一個只顧耕耘、不計收穫,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高尚的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宋萑評) [18] 
“朱小蔓為人坦誠、直言不諱、為人正直、從不虛假。她的學術成就卓越,她關於情感教育系列研究和學術思想是開拓性的、劃時代的,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時任江蘇師範大學副校長錢進評) [18] 
“朱小蔓‘用探究高尚道德、純真情感之教育實踐’,詮釋出‘人生道德至尊嚴,生命情感最珍貴’的教育真諦。併為中國‘三科’教材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教育新聞網評) [6] 
“她(朱小蔓)保持着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魯潔評) [6] 
“她(朱小蔓)學養深厚、品格高尚,為人真誠善良,做事嚴謹執着,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學術發展傾注了巨大心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評) [6] 
“她(朱小蔓)凡事都用心、盡心,把心放進去。她的工作、學術、講學都帶着人情味。”(時任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李榮安評) [6] 
“她(朱小蔓)在道德教育研究特別是情感教育研究等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工作與貢獻,為這個時代的教育學術增添了厚重磚瓦。”(時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評) [6] 
“她(朱小蔓)樂觀生活,積極工作,努力奉獻,在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領域作出卓越貢獻,是中國當代教育學者的楷模和驕傲。”(時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評) [6] 
“朱小蔓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吳安春評) [6] 
“對於年輕的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來説,她(朱小蔓)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影響着年輕的學者們。她是一位嚴肅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和優秀的共產黨員,她是一位好老師,她是一位自主創新的好學者,走出了一條學術界少有的學術創新之路。”(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評) [6] 
“她(朱小蔓)是教育理論家,也是教育實踐家。情感教育是中國發展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她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課程建設,德育教材的建設,都做出了非常積極的努力和重要的貢獻。她改變了中國的道德課堂的現狀,引導到一個新的方向去了,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成尚榮評價) [7] 
“朱小蔓是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專家。”(《光明日報》評) [8] 
“朱小蔓是中國道德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和道德教育實踐變革的探索者。”(華中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評) [11] 
“她手捧一顆赤誠之心,卻從未帶走半株花草;她視教育為空氣,滿育天下桃李。她是教育者,用知識澆築青春;她是研究者,用學術探索青春;她是纏繞在三尺講台上的藤蔓,纖細卻又堅韌,憑藉着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血,筆耕不輟,研讀不止。她,就是朱小蔓。”安徽師範大學評)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