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代書畫

鎖定
明代,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是在沿着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特別是隨着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的發達,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與流派。總的趨勢初期元四家的影響猶存,前期以仿宋院體',為主;中期以後,以吳門各家為代表,回到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派,佔據畫壇主流。整個明朝一代書畫藝術的演變發展,大致可分為前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但也不能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交替銜接的。
中文名
明代書畫
畫    家
沈周文徵明
特    點
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一個重要階段
性    質
書畫

明代書畫發展歷程

明代書畫,如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張宏為首的“吳派”後期,徐渭的“青藤派”,項聖謨的“嘉興派”,曾鯨的“波臣派”,董其昌趙左等人的“松江派”、“華亭派”、“蘇松派”,藍瑛則另稱“武林派”等等。流派紛繁,各成體系,山水、人物、花鳥各種畫科,全面發展,題材廣泛,而以山水、花鳥畫成就顯著,表現手法有所創新。明代前期的繪畫從洪武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時期,基本上形成三大體系,即一、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二、宮廷院體繪畫;三、活躍於江浙一帶民間畫壇的“浙派繪畫”。在三部分繪畫中,以“宮廷院體”與“浙派”的繪畫在這一時期佔有重要地位,具有較大影響。到了明代中期,作為紡織業中心的蘇州,隨着工商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經濟的發達促進了文化的繁榮,一時人文薈萃,名家輩出,文人名士經常雅集宴飲,詩文唱和,很多優遊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畫自娛,相互推重。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崇尚筆墨意趣和“士氣”、“逸格”的元人繪畫傳統,其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負盛名,畫史稱為吳門四家。他們開創的畫派,被稱為吳門畫派或吳派。到了明代晚期,吳門畫派更加興盛一時,他們重視繼承古代人的筆墨傳統,把對風格的追求作為藝術的重要目的。而且,由於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有各自的美學追求,從而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他們的筆墨技巧和表現手法,對後來畫壇有很大影響。湧現出一批師法自然,重視寫生的優秀畫家,張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 
封治國繪油畫《明代書畫家雅集圖》 封治國繪油畫《明代書畫家雅集圖》 [2]

明代書畫書畫名家

明代書畫繪畫方面

明代早期
明 戴進《月夜訪友圖》 明 戴進《月夜訪友圖》
善於寫生而師法馬、反傳統的面家王展;以面華山因著名,成為這一時期具布獨特創造才能、獨樹一幟的重主畫家明代宮廷繪畫的歷史,初期階段從洪武、永樂已開其端。宣德、成化、弘治幾朝,是宮廷繪畫興盛時期,到嘉靖、萬曆以後,明王朝政治腐敗,畫院派隨之衰微。畫法傳統,如趙原、卓迪、周位、玉仲玉等,宮廷畫家不斷增多,著名的畫家有謝環商喜倪端李在石鋭周文靖等,他們的繪畫,技藝全面,師法南宋院體,各有特點。成化、弘治之際,宮廷畫家主要有以畫花鳥著稱於時的林良呂紀;山水、人物畫以吳偉、王誨,成就最為突出;正德時,朱端的人物、山水、竹石畫,也具有相當水平。
明 吳偉《高士圖》 明 吳偉《高士圖》
這一時期院畫的風格,主要來源於兩宋院體。在花鳥畫方面,繼承了黃荃父子工筆重彩的畫風;山水畫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數人物山水畫,則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他們師法古人,而能有自己的面貌,形成了明代院體"的特有風格6主要特點是形象精確,法度嚴謹,色彩豔麗。從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各種畫科,其畫法風格,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兩宋惋體"的餘風,特別是臨仿馬、夏結構簡括的邊角之景,最能得其神髓。如王誨的山水畫,被明代皇帝稱為當代的馬遠。李在兼學馬遠與郭熙,也極近似。但是,儘管從結構大意或總的畫法上,取法古人,其中時代氣息的不同之處,卻是非常明顯的。明畫與宋畫的區別所在,主要是宋代院體畫"下筆凝重穩健,比較工整謹嚴,風格樸厚,而明代院體畫,早期畫風還比較嚴謹細密,多用水墨稍帶寫意,下筆輕快。成化以後,受浙派"影響,風格更加趨向豪放挺拔。以上特點,形成了明代院體,面一種酬的時代風格。
宣德到正統時期的戴進,師承南宋李、劉、馬、夏的傳統,兼融兩宋各家之長,技藝方面,著稱於時,號稱“院體第一手”。因為是浙江人,故被稱為“浙派”,受其影響的有吳偉張路等,一時追隨者很多,形成明代中期一大流派。
明代中期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
明代中葉以後(成化到嘉靖前後),院畫勢力日徽,“浙派”也漸趨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躍於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當功的蘇州,經濟繁榮,各種工商行業發展,直接推動了文化藝術事業的興旺發達。因此,這一地區成為當地和四方文人聚會的最好場所。“吳門畫派”在這種條件下應運而生。“吳門畫派”以沈周為領袖,文徵明繼起,一時追隨者很多,形成明代後期一大流派。同時生活在蘇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繪畫著稱於時,和沈周、文徵明被稱為“吳門四家”。
吳門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點是都屬於文人筆墨,仇英雖是職業畫家出身,但畫風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四家的繪畫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們技藝全面,題材廣泛。所畫山水,既能表現雄偉險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寫清雅秀潤的南方風景。他們運用熟練的筆墨,描寫周圍的園林景物,把表現文人生活題材的山水畫提高到新的水平,開拓了元明清以來山水畫的新境界。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
明四家的不同之點,是他們的個人畫風不同,各有師承體系。沈周、文徵明比較接近,但也有所區別,沈周的山水遠師董源,、巨然,出入於元回家的黃公望與吳鎮,兼取法於馬、夏,筆墨挺健,氣韻渾厚,形成了粗筆寫意的新面貌,開創一代水墨淺絡山水的獨特風格。特別是他的花卉,繼承發展了末末及元代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筆墨尚樸,風格淡逸,對明代後期水墨寫意畫,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文徵明在融匯細潤文雅,獨具一格。
唐寅和仇英都曾師事當時以院派著稱的周臣,吸取兩末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諸家之長,運用了元人水墨寫意的筆墨,融合變化,形成了勁秀瀟灑的風格。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師法南宋院體,人物山水,多以工筆重色為主,風格濃麗典雅,兼能水墨寫意,也具有剛健秀逸之致。他所畫人物仕女,形象優美,線條流暢,形成了明代後期人物仕女畫的時代風貌,對明清畫壇影響很大。
陳道復是吳門著名的花鳥畫家,師事文徵明,他的寫意花鳥,從元人畫法中發展而來,直接受沈周、文徵明、唐寅的影。詩書畫結合,進一步豐富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思想意境,開創了清新雋雅的一派風格。和後來的徐汩合稱為“白陽青藤”。他們的繪畫,對後代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明代晚期
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
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3張)
明代後期(嘉靖、萬曆以後到崇禎),無論山水、人物、花卉各種畫科,都有新的變化。派系紛繁,各有不同的風格.尤其是花卉畫有突出成就,主要代表畫家是徐渭。他繼陳臼陽之後,筆墨更加縱放,突破成規,大膽創造,縱橫揮灑,水墨淋漓,表現了鮮明的個性。他的這種畫風,對整個清代中期和近百年來的畫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的周之冕、孫克弛,也以花鳥畫著稱,畫法兼工帶寫,較為嬌麗,別成一派。在山水畫方面,明代晚期是山水畫最興盛的時期。最為突出的是吳門畫派後期的一些有識之士,
在此期間,顧正誼和董其昌都以“華亭派”著稱。宋旭與董並行。趙左、沈士充曾就學於宋旭的門下,又各自形成“蘇松派”、“雲間派”,同被稱為“吳派支流”。雖然屬於吳派體系,但在筆墨的運用上,各有自己的面貌,以董其昌影響最大。,其主要特點以董、米、倪、黃
為宗,講求筆墨趣味。董氏一派風格秀潤,提倡仿古,以古拙取勝。當時的陳繼儒畫風相近,與之並稱為董、陳。明末清初之際,一部分文人山水畫家中,興起了摹古仿古之風,一蓋其昌的畫法,一直影響到清代中期。與董同時和稍後的還有程嘉饒、李流芳、卞文瑜、楊文馳、邵彌、張學曾,以及被稱為老二王的王時敏、王鑑,都是名著一時的文人畫家,有“畫中九友”之目。他們的畫風各有不同,都以筆情墨趣為主。
和松江派對峙,活躍在浙江地區的浙派殿軍藍瑛,出入於宋元各家山水、花卉,面貌蒼秀,又被稱為“武林派”。這一時期的人物畫家丁雲鵬、善於畫佛像,畫法工整,線條細勁流暢。陳洪綏的人物、山水、花卉畫,用誇張手法,造型奇古,富於獨創,自成一派。他一生曾創作多幅《離騷》《博古葉子》等版畫插圖,著稱於時。與之同時的崔子忠,人物衣紋線條彎曲多變,風格獨特,和陳洪絞並稱為“南陳、北崔”。
明末肖像畫以曾鯨最有成就。畫史稱他的畫法注重墨骨和暈染。在當時是一種新創造,被稱為“波臣派”。明代謝彬、沈爾調,清代的沈韶、徐璋等都是他的傳派。

明代書畫書法方面

明代早期
明朝一代書風,總的趨勢,是繼承宋元以來帖學的傳統,在前期、中期、晚期各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風貌。前期書法,直接師承元人,以草書楷書成就較大。宋克、宋廣、宋磁和沈度、沈祭被稱為三宋飛二沈"。宋廣、解緒以草書勝。同時在皇家的提倡下,楷書上法晉、盾,以二王為範本,近學元代諸家,於是在翰林、中書舍,人中間形成盛行一時的台閣體",沈度、姜立綱為當時主要代表,他們的楷書遠學虞世南,風格圓潤平整,代表明初一部分人的書風,一直影響到明代中期二錢博的楷書,介於宋克、閲吏之間,與錢溥稱為“二錢”。
程南雲、李東陽以篆書著名,在當時奇一定影響。
宣德到成化間,盛行草書,陳獻章的草書,多用特製的茅草筆書寫,風格蒼勁挺拔,別具一格。張粥、張駿的草書,隨意揮寫,縱橫奔放,突破成法,被稱為“狂草”,這種草書風格,代表了明代前期一種書風,一直到明代中期還非常盛行。
明代中期
明 文徵明書法 明 文徵明書法
明成化到嘉靖間,是吳門派繪畫活躍時期,同時也是明代書法藝術的興盛期。當時許多文人書畫家集中在江、浙一帶,特別是蘇州地區,有“天下書法歸吾吳”之説(王世貞《藝苑卮言》)。沈周、文徵明、唐寅、王寵、陳道復既是畫家,又是書家,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道復為傑出代表,被稱為“吳中四家”,文、祝、王又稱為“吳中三大家”。他們的書法上追晉、苔,一變“台閣體”的面貌,各自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明代晚期
明 董其昌書法 明 董其昌書法
明晚期書法以董其昌、邢伺、張瑞圖、米萬鍾各有不同成就,為當時著名的四大書家。以董其昌成就突出,影響最大。他以平淡古樸的風格,形成一代書鳳,對明末一直到清代中期都有很大的影響。邢倆的草書,主要多臨王毒草之帖,圓轉樸厚,和董其昌並稱為南董北邢"。張瑞圖律草書,多用方折筆法,風格勁健新奇,獨闢蹊徑。米萬鐘行書出自米氏家學,筆鋒宛轉流暢。明末,黃道周、倪元璐、範允臨、李流芳、趙宦光等,也以擅長書法著名。黃道周、倪元璐以行草書的筆法寫隸書,又以古草體寫草書,風格獨特。趙宦光等以草書筆法寫篆書,稱為革篆"。這些書家在明代晚期都能各自成家,代表明末一時書風。
明 張瑞圖書法 明 張瑞圖書法

明代書畫書畫發展

明 文徵明書法 明 文徵明書法
明代文人書畫事業的興盛繁榮,影響到與書畫本身有關的如工具紙張、裝被格式,以及款識、印章、題跋形式等各個方面,都比前朝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變化,而富有它的時代特徵。
明 張宏《華子岡圖》 明 張宏《華子岡圖》
在公私收藏方面,宣宗、憲宗、孝宗三朝繪畫事業的發展,其盛況可比宣和、紹興,內府收藏也相當可觀。中期以後,官府收藏逐漸流散在外,許多古書畫文物,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落入官吏和地方富有人家手中,從而私家收藏普,遍增多。故明代私人鑑賞和收藏之風甚盛,超越前代。當時著名人物如嚴世蕃、華夏、王世貞、王世慧、項元濘、張醜、詹景鳳以及沈周、文徵明等都是一代有名的鑑藏家,收藏最富的是嚴氏的鈴山堂、王世貞的爾雅樓、項元卞的天籟閣。項氏書畫鑑別收藏之精博,可為當代第一。經過許多鑑藏家的收藏、過目、鑑別、分類整潭、記錄,自弘治之後,有關書畫著錄用專著,相繼編成。
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隨着書畫作品的豐富多彩和人們對書畫藝術品欣賞要求的需要,書畫作品的偽造與代筆隨之出現,作偽的於段方法也有各式各樣。比較普遍的如改款、添款、仿造、別人代筆、本人書款加蓋印章等等情況。明代後期萬曆間到清代中期,蘇州地區以造假畫著名,專門製作唐、宋名家的工筆、青綠設色山水和人物畫,後人稱為“蘇州片”。流傳相當廣泛。此種歷史現象也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