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正倉院

鎖定
日本正倉院,即日本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是用來保管寺內財寶的倉庫,建於公元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日本正倉院收藏有服飾、傢俱、樂器、玩具、兵器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達9000件之多。
日本正倉院中的寶物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朝鮮等國,最遠有來自波斯的寶物。有一種説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
此外,正倉院對唐鑑真高僧也具有重要意義,開元二十一年(733),鑑真第六次東渡成功,帶去的佛經、醫藥、書法等就存放在正倉院內。
中文名
正倉院
地理位置
日本奈良縣奈良市129 雜司町 630-8211 [1] 
開放時間
全年 週一至週五 10:00-15:00
門票價格
大人500元,兒童300元

日本正倉院簡介

正倉院正殿 正倉院正殿
日本正倉院收藏有服飾、傢俱、樂器、玩具、兵器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達9000件之多,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朝鮮等國,最遠有來自波斯的寶物。有一種説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

日本正倉院文化價值

“絲綢之路的終點”
正倉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發佈的世界文化遺產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一部分。它始建於8世紀後半葉,位於奈良市東大寺大佛殿西北面。
在奈良和平安時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廳及寺院裏,都會專門設置一個放置重要物品的倉庫,稱為“正倉”。幾個正倉集中在一起被稱為“正倉院”。隨着歲月的流逝,很多地方的正倉蹤跡全無,唯有東大寺正倉院內的正倉一棟還保留着原貌,這就是正倉院寶庫。
正倉院的陳列物是以聖武天皇的遺物為基礎構成的。聖武天皇於篤信佛教,他去世後,他的皇后光明皇太后將他遺愛之物分批呈獻給東大寺盧舍那佛。這些呈獻物收藏在東大寺的倉庫,是為正倉院。到明治時代,整個正倉院連同寶物劃歸皇室專有,脱離東大寺,直接由宮內廳管理。
現存的正倉院全部為木構建築,不用柱子,而是將三角形木材搭成“#”形並不斷疊加而成。這裏的收藏品數量大,種類多。目前,正倉院光是經過整理的文物就多達9000件,包含生活用品、書卷、文具、樂器、祭祀用品和武器等。
正倉院寶物很多都標有明確的使用年代和由來,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依據。這裏的寶物多為傳世品而不是發掘品,因此保留着原有的品質和風貌。
它們主要有三種來源:一為唐代傳入日本的中華精緻文物;二為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為奈良時代日本模仿中華文物所做、或創造之物。正倉院的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紀主要文化圈的特點,即以中華文化為主,包括印度、伊朗甚至希臘羅馬埃及等國文化。有一種説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來源:新浪網
完好的唐朝藝術寶庫
正倉院的寶物為何仍保持着良好的狀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於受制度限制,寶物不能隨意開封,一直處於嚴密的保護狀態。同時,寶庫處在一個稍高的地方,地板離地面非常高,避免了濕氣侵蝕和蟲害。這就是其著名的温度調控系統,把四季氣候和天氣轉變對收藏所致的影響減至最小。寶物收藏在櫃子裏,避免了陽光照射和空氣污染。在這樣的環境下,極度脆弱、在其他環境下難以久藏的材質也可得到完好的承存。
此外,寶物入庫的時候有一個《獻物賬》,所謂“獻物”,就是貢獻出來的物品。《獻物賬》就是獻物的清單。可見唐代的中國和日本都有非常嚴格的制度,入庫都寫單子。這份單子對後人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實物本身。
唐朝時期中國國力鼎盛,受到鄰國日本的追捧。遣唐使不僅給日本帶去了唐朝先進的制度和理念,把盛唐的文化傳承到了東瀛,也帶回了大量的藝術品,把典雅細緻的皇室品位帶給了當時的日本天皇
奈良時期,聖武天皇在奈良興建東大寺,以迎接揚州高僧鑑真前來日本。正倉院可以説是迄今保留得最全面、最豐富、最有價值的唐朝藝術品的寶庫。有人説,現在要看真正的唐朝建築,必須到日本奈良。今天能夠看到的唐朝最準確、沒有走樣的文物,也往往是在正倉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許青松説,正倉院每年秋季開放時,只拿出其中的70件來展示。參觀者看到正倉院寶物的機會非常珍貴。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個日本文物精品展。當時,曾展出來自正倉院的十件精品文物,雖然基本是複製品,但有些明治時期的複製文物同樣極珍貴。
從正倉院的寶物可以清晰看出唐代文化對日本文化的深遠影響。如正倉院中的螺鈿紫檀五絃琵琶,琵琶紋飾中繪有一個騎在駱駝上的樂手,周圍是一些沙漠植物。有人認為,此畫展示了絲路或中國西北風光。
還有一個例子是橫刀。橫刀是中國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種刀具。既是武器,也是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刀具。當年中日往來交流頻繁,很多中國人到日本生活,據推測,這種刀就是當時由這些人帶去日本的。(來源:新浪網)

日本正倉院鑑真和正倉院的淵源

神龜元年,當時文武天皇的長子—聖武天皇繼位。
聖武天皇篤信佛教,尤愛唐朝文化,先後十餘次派遣數量龐大的遣唐使,不僅引入大唐藝術珍品,還命人模仿製作,在位期間出現“天平文化盛景
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日本遣僧人榮睿、普照隨遣唐使來我國留學。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託,延請鑑真去日傳戒,為日本信徒授戒。
鑑真(688年—763年6月6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曾擔任揚州大明寺主持。
之後,鑑真及其弟子十年之內五次泛海,歷盡艱險均失敗告終。
公元753年,唐鑑真和尚歷盡艱辛東渡日本,在東大寺大佛殿前臨時建造的戒壇向聖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大佛殿西側的戒壇院即是鑑真和尚平時傳授戒律的場所。
鑑真和尚 鑑真和尚
鑑真東渡不僅帶去了佛經、醫藥、書法,還帶去了貓(又稱唐貓),初為避免隨船的物品被老鼠咬壞。這一舉措給日本國內引進了貓這一動物,唐貓隨着鑑真入東大寺正倉院後繼續擔任守衞佛經、醫藥、書法典籍職責,因其數量稀少,只有皇室能豢養,加之佛教予其的光環,被信仰佛法的日本人民賦予了其靈化能力:招運、開運、轉運、守運,謂:正倉開運貓,後入豪德寺又稱招財貓
正倉開運貓 正倉開運貓
自此,正倉院的開運文化開始盛行,流入豪德寺後,衍生出招財貓這一靈化形象,為世界人民所熟知,無論是否為佛教徒,人們總喜歡求一個招財貓御守,或擺放一隻招財貓,以寄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