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向明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藥學部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鎖定
方向明,女,漢族,1966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1993年12月加入九三學社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6] 
現任浙江大學醫藥學部副主任 [14]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一期(餘杭院區)麻醉科主任 [17]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15]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浙江省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會長,浙江省醫師協會女醫師分會會長。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大學委員會主委。 [1]  [7] 
中文名
方向明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寧波
出生日期
1966年10月
畢業院校
德國波恩大學
政治面貌
九三學社社員
學    位
博士
學    歷
研究生

方向明人物經歷

1987年7月浙江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7年8月起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工作(其間:1995年12月獲浙江醫科大學外科學專業碩士學位)。
1995年12月德國波恩大學麻醉與危重病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1999年7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麻醉學教研室主任兼麻醉科副主任。
2006年7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麻醉科主任。 [2] 
2009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1] 
2013年8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麻醉科主任。 [1] 
2017年5月,任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 
2017年5月9日上午,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勝利閉幕,大會選舉方向明為九三學社浙江省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4] 
2021年4月23日,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議,確定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577位,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予公佈。方向明獲院士提名。 [6] 
2020年9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一期(餘杭院區)麻醉科主任 [17] 
2022年8月至今,任浙江大學醫藥學部副主任 [14] 
2012年至2023年,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一屆、十二屆和十三屆常務委員 [18] 
2023年4月,當選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15] 

方向明參選院士

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李蘭娟提名 [13] 

方向明擔任職務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15]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1]  九三學社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9]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0] 

方向明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急重症病人的圍術期管理、膿毒症發病機制和防治、圍術期器官功能保護的研究

方向明主要貢獻

綜合利用多學科手段,結合臨牀、基礎和轉化醫學研究,整合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分子遺傳學等方法,開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國重症膿毒症的流行病學研究,建立了多中心的膿毒症遺傳學研究平台,在國際上最早報道了參與膿毒症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候選基因(抗炎介質IL-1RN、IL-10等)的相關遺傳變異是重症膿毒症的高危遺傳標誌。系統闡述了陽離子抗菌肽防禦素、hepcidin)在膿毒症器官功能損傷發生發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和機理:發現a-防禦素基因的拷貝數是重症膿毒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闡明a-防禦素介導的促炎因子IL-1b的釋放和炎症性細胞死亡的重要機制;通過生物工程優化b-防禦素的生產,證實b-防禦素對膿毒症器官功能損傷的防治作用;率先提出不同細胞hepcidin基因的表達調控機制不同,揭示肝細胞hepcidin和呼吸道上皮細胞hepcidin分別通過調節全身和局部鐵代謝在膿毒症及其導致的肺損傷中的作用機制。探討了非TLR受體(TREM、TRPM、S1PR等)途徑在膿毒症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發現非TLR受體介導的吞噬殺菌作用在膿毒症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性,為膿毒症的免疫防治提供了新靶標。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合作項目 [19]  、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上和青年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項目、“973”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資助 [19]  ;以最後通訊發表論文227篇,系列文章刊登在Nat Metab、Proc Natl Acad Sci U S A、J Clin Invest、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Anesthesiology等著名期刊 [19]  ,研究成果被F1000推薦,他引逾7500次。 [3]  [20] 

方向明職務任免

2022年5月31日,九三學社浙江省第九次代表大會選舉方向明為副主任委員。 [8] 

方向明獲獎記錄

2005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00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國際危重病學會年度科學獎。
2009年,獲TWAS-TWOWS亞洲青年女科學家獎。 [3] 
2017年,被授予德國麻醉與重症醫學學會榮譽會士(每年全球2名) [20] 
2020年1月,圍術期膿毒症預警與救治關鍵技術的建立和應用,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5] 
2021年,獲第七屆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 [20] 
2023年,被授予“2022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2] 

方向明成果介紹

膿毒症救治的“中國方案” [5] 
主要完成人:方向明,舒強,鄧小明,於泳浩,王國林,李金寶,徐志南,薄祿龍,林茹,程寶莉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大學,上海長海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每年奪去600萬人的生命、死亡率高達20-40%……膿毒症是多年來橫亙在世界醫學領域面前的一大難題。
浙江大學醫學院方向明教授團隊經過近20年的研究,探索膿毒症發病機制,創立了圍術期救治關鍵技術,目前已讓數萬患者受益。
無論是燒傷燙傷、外科手術,還是糖尿病白血病亦或是見怪不怪的手指破口、智齒發炎、吃壞肚子感冒發燒,都可能引發膿毒症。
業界普遍認為病原菌感染通過Toll樣受體促發炎症反應失衡是膿毒症發病的關鍵,但據此研發藥物的工作卻長年沒有進展。方向明團隊另闢蹊徑,探尋不同於以往的機理——非Toll樣受體通路。
在堅持了十多年後,他們終於發現了“內源性危險分子”,並且研究得出它是膿毒症發病的關鍵所在。AJRCCM欄目主編、哈佛大學David J Gregory教授給出高度評價:“研究成果突破了傳統認識,全新揭示了圍術期膿毒症的發病機制,為預警和診斷提供了新的生物標誌物。”
團隊還設計出一套多模式預警模型,只要把病人的相關數據錄入系統,就能分析出病人得膿毒症的風險有多大,危險程度有多嚴重。這套多模式預警模型對於制定精準化治療方案、掌握用藥尺度等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建立預警模型還只是其中一步,他們緊接着對循環和呼吸系統等圍術期膿毒症致人死亡的關鍵環節進行了各個擊破,創立4個圍術期救治關鍵技術。
據方向明團隊介紹,項目技術已經在45家三甲醫院中得到應用,惠及10523例患者。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