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最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國共產黨的大型機關報,它是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河北涉縣一二九師司令部親自創辦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張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並一直持續至1947年2月28日。
《新華日報》於1949年4月在南京復刊,1952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機關報。2001年9月28日,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省委、省政府研究,以新華日報為主報的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正式組建。
《新華日報》由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主辦,新華日報社現為中共江蘇省委直屬事業單位。
[1]
- 中文名
- 新華日報
- 主辦單位
- 中共江蘇省委員會
- 編輯單位
- 新華日報社
- 創刊時間
- 1938年1月11日
- 國內刊號
- CN32-0050
- 國際刊號
- D279
新華日報解放前
編輯新華日報創刊
1937年,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商定,在南京公開發行中共黨報《新華日報》。但是因為頑固派阻撓及日軍逼近,報社被迫遷至武漢成忠街53號。延至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正式在武漢創刊。正式創刊後,報社遷至漢口大陸裏。發行部則設大陸裏臨街的平房內(原建築已改建)。該報在武漢期間,屬中國共產黨長江局領導。
新華日報發行
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正式創刊出版發行《新華日報》,同時在廣州設立分館,同年10月分別在25日、21日從漢口和廣州遷入重慶和桂林。
[4]
該報系中共中央長江局的機關報,報社社長潘梓年。總編輯華崗,經理徐邁進。發刊詞宣稱:“本報願將自己變成一切願意抗日的黨派、團體、個人的喉舌”。
17日,報社營業部曾被國民黨暴徒搗毀。
10月25日,武漢失守後,報社遷重慶繼續出版,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唯一機關報。《新華日報》陸續在山西、重慶、廣州、西安等地設立分館,在黃陂、宜昌、鄭州、洛陽、許昌、南昌、潼關等地設立代銷處。
在武漢期間,該報隸屬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董必武主管。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該報有步驟地糾正了某些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宣傳。遷至重慶後,報社隸屬於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來兼任董事長,南方局副書記董必武等直接領導,具體負責人先後為潘梓年、華崗、吳克堅、章漢夫和夏衍。
1938年8月1日遷至漢口府東五路(現前進五路)150號辦公(新華日報社舊址位於漢口民意一路大陸裏4-9號)。當時報社領導機構為董事會,由陳紹禹(王明)、秦邦憲(博古)、吳玉章、董必武、凱豐、鄧穎超6人組成,陳紹禹為董事長;潘梓年任社長,華崗任總編輯,熊瑾玎任總經理。
新華日報報刊發展
1938年12月19日,《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宣告成立,何雲任分館管理委員會主任(社長)兼總編輯。21日,何雲在《新華日報》華北版發刊詞中明確指出:“《新華日報》華北分館任務有三:一是立足華北,堅持敵後抗戰,鼓勵、推動全國團結抗戰及進步;二是創造、鞏固和擴大華北抗日根據地;三是團結華北文化戰士,開展敵後文化運動與敵苦鬥到底。”這是全國各大報在敵後發行地方版的創舉,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非凡意義。
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號終於在戰火中誕生了。當徹夜未眠守在印刷房中的何雲看到第一張報紙印出來時,激動不已,十分欣慰。他決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來哺育它,使它茁壯成長,成為華北地區強有力的新聞輿論陣地。
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山西沁縣創刊,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
1940年1月6日,因社論被國民黨當局強令刪去﹐《新華日報》被迫“開天窗” 。
天窗
中共重慶《新華日報》社論欄第一次打開“天窗”。此前,國民政府先後頒佈了《修正新聞檢查標準》《修正戰時新聞禁載標準》《戰時新聞違懲罰辦法》等法令,規定所有報紙於出版付印前,其內容都必須經新聞檢查機關審查、通過。是日,《新華日報》原擬刊登社論《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但稿件在送審時被以“系軍事論文”為藉口扣留;《新華日報》決定改登另一篇社論《起來,撲滅漢奸!》。然而,這篇社論又未通過審查。為了抵制國民黨當局的刁難,《新華日報》毅然採用開“天窗”的鬥爭手段以示抗議。今日的《新華日報》在原社論的位置僅刊印了八個大字:“抗日第一!勝利第一!”旁註兩行小字,對“開天窗”緣由予以説明:“本日兩次社論:一、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代論);二、起來,撲滅漢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讀者原諒是幸!”
周恩來題詩
1941年1月18日,《新華日報》登載周恩來的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詩上首赫然入目地寫着另九個狂草大字:“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在重慶就“皖南事變”發表談話,宣稱:此次事件,完全為整頓軍紀,懲處叛變。周恩來得知上述消息後,恕斥何應欽:“你們的行動,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當晚,周指示新華日報社拒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和“發言人談話”,堅持照常出報,並部署了應付各種可能情況的對策。當日清晨,載有周恩來題詞的《新華日報》到達讀者手中,並出現在重慶大街小巷的閲報牆上。報紙銷量從平時的1000份猛增到5000份。
1943年10月1日,改為太行版,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機關報。
1945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在上海設總館,在南京、重慶設分館。其中,重慶分館改為四川省委機關報。後因國民黨當局阻撓,上海﹑南京兩版的出版計劃未能實現。重慶分版先後由傅鍾、張友漁任社長,熊復任總編輯,於剛任經理。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版過《新華日報》華北版﹐為中共北方局機關報﹔後改為太行版﹐為中共太行分局機關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版過《新華日報》華中版﹐為中共華中分局機關報。
新華日報抗爭年代
編輯1945年9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文章《為筆的解放而鬥爭》,提出給人民以新聞出版與言論自由、廢除新聞檢查。這一主張立即得到重慶等地報刊的響應。
1945年9月10日,成都的22家通訊社、報紙、雜誌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15日,重慶20家雜誌也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同時,各大學出版的刊物、壁根也拒絕送學校訓導處審查。
1946年12月26日停刊。
重慶《新華日報》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一直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勒令停刊。至此,《新華日報》在國民黨統治區共出版9年1個月又18天,在國民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佔領了輿論制高點,被人民羣眾譽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燈塔”,成為中國共產黨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力工具和溝通外部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毛澤東高度讚揚《新華日報》,稱其為八路軍、新四軍以外的“另一方面軍”。
1948年元旦,《新華日報》華中版發行,為中共中央華中工委機關報。
1949年8月停刊。
1949年12月10日,《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為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到1954年8月30日停刊。
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創辦,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
1952年11月1日,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新華日報宣傳內容
《新華日報》針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實際情況﹐正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努力把馬列主義的真理傳播到人民羣眾中去。宣傳的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宣傳全面抗戰和持久戰的路線﹔反對片面抗戰和投降倒退。宣傳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專制和特務統治。在國際問題上﹐支持蘇聯以及英美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傳的主要內容是﹕宣傳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反對內戰的方針。揭露並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反動政策﹐反對美國的侵略陰謀。支持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這些真實﹑正確的宣傳報導﹐教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羣眾﹐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新華日報宣傳方針
《新華日報》在宣傳報導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態度。積極報導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英勇抗擊日軍的戰績,同時也如實反映了國民黨愛國將士在正面戰場的抗戰事蹟(台兒莊戰役、徐州戰役、武漢外圍戰)﹔經常為《新華日報》撰稿的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若飛、鄧穎超、吳玉章、博古、董必武、陸定一等﹔對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高級領導人的抗日言論﹐也以熱情歡迎的態度予以登載。
周恩來作為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和《新華日報》董事長,長期直接領導《新華日報》。他還親主筆政,為《新華日報》撰寫108篇共計24萬字的稿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參與《新華日報》的辦報實踐,有力地指導和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新華日報》始終面向人民羣眾的實際生活,提出“為人民講話,讓人民自己講話,講人民自己的話”的宣傳方針﹔開闢“讀者園地”“青年生活”“婦女之路”等專欄,反映勞動羣眾和下層公教人員的悲慘境遇和他們反抗壓迫的正義鬥爭。
在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愛國民主統一戰線方面,《新華日報》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為民主黨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講壇。馮玉祥將軍和郭沫若、茅盾、柳亞子、沈鈞儒、黃炎培、鄧初民、陶行知、張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學者、教授和社會活動家,經常為此報撰稿。馬寅初曾在“友聲”專欄發表文章,痛斥國民黨的腐敗,呼籲“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它的副刊是進步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團結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藝術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國際報導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開設了“國際述評”專欄,由喬冠華主筆。這個專欄的文章以資料翔實、分析透徹、富於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讀者歡迎,經常為外國通訊社所轉載。
1942年中國共產黨整風期間,《新華日報》按照“增強黨性,反映羣眾”的方針,在廣泛徵求讀者意見的基礎上,於同年9月實行改版。從此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並加強了辦報思想的建設。1947年1月,在創刊9週年的時候,發表編輯部文章《檢討與勉勵》,全面闡述“人民的報紙”的思想,豐富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內容。
新華日報解放後
編輯南京復刊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周恩來在北京招待將赴滬、寧工作的新聞文化界人士時宣佈:中央決定在原國民黨首都出版《新華日報》。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復刊,成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石西民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中央人民政務委員會決定將南京市(當時為直轄市)、蘇北及蘇南兩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1月1日,《新華日報》、《蘇北日報》和《蘇南日報》合併出版,《新華日報》這一具有光榮傳統的黨報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現報頭為毛澤東1964年7月29日所題。毛澤東還曾於1949年9月、1953年2月23日兩次為《新華日報》寫過報頭。1999年,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又為《新華日報》在南京復刊50週年報慶題字。
[7]
另外,1949年12月10日在重慶創刊的《新華日報》﹐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出版至1954年8月31日因西南大行政區撤銷停刊。
報業集團
2001年9月28日,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江蘇省委、省政府同意,新華日報報業集團(Xinhua Daily Press Group)正式掛牌成立。
[8]
2002年7月11日,成立江蘇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在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成立10週年之際,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9]
當前,集團擁有14份報紙7份刊物和一個網絡羣、1個移動手機媒體及10多家經營性公司。具體包括《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大學生村官報》《南京晨報》《江蘇經濟報》《江蘇法制報》《江南時報》《揚子經濟時報》《揚子體育報》《崑山日報》《靖江日報》《海門日報》《東台日報》《宿遷日報》等14份報紙,《羣眾》《傳媒觀察》《黨的生活》《精品健康》《培訓》《文史閲讀》《幸福老年》等7份刊物,中國江蘇網(含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網)和移動手機媒體《江蘇手機報》,獨資和控股的江蘇新華傳媒投資實業公司、江蘇新華傳媒信息發展公司、江蘇新華傳媒時代江南公司、江蘇華匯新聞實業公司、江蘇華新出版物發行公司、集團印務總公司、江蘇新華柏印務公司、蘇州新東印務公司、淮安新華印務公司、江蘇九九遞送公司、江蘇新華房地產開發公司等10多家經營公司和單位。
[10]
新世紀以來的發展
有着73年光榮歷史的《新華日報》廣告經營收入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省級黨報前三甲;居全國晚報都市報發行量之首的《揚子晚報》獲得了中國標杆品牌、亞洲品牌500強等諸多殊榮。
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的《大學生村官報》2011年4月正式創刊向全國發行,李源潮同志專門撰寫發刊詞並提出辦報指導思想;省委黨刊《羣眾》劃歸集團後全面改版煥然一新,努力體現了好讀、管用的要求;《黨的生活》辦出特色,成為中組部確定的全國4本重要核心黨刊之一。
集團控股重組的江蘇最大的門户網站中國江蘇網,全新改版後全球排名從3萬位左右上升到5000位左右,被中央外宣辦評為全國10家優秀網站之一。中國江蘇手機報覆蓋全球75個國家,國內用户達240萬,獲得“中國新聞出版最高獎”等殊榮。
集團規劃13萬平米、預計投資10億元新的新聞傳媒中心建築羣在南京河西新城CBD正在抓緊建設中,將在2014年投入使用。集團中央信息廚房正抓緊建設,為集團各類介質媒體提供統一的共享信息數據平台。集團傳媒文化產業園蘇州園區和南京園區建設正有序推進。集團還參股了江蘇紫金財產保險公司和江蘇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與省廣電集團合作建設石湫影視基地。
[11]
報史館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份全國性政治機關報,《新華日報》83年的光輝歷程中,濃縮了幾乎整整一部黨的革命史和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領導中華民族反抗外侮到建立新中國、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開啓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偉大曆程,是極其珍貴的、活的“革命文物”。在中國革命史、新中國發展史、改革開放史、小康中國建設史及中國新聞史上擁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和紅色教育教材。
新華日報辦刊成果
編輯新華日報領導信息
編輯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
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黨委副書記:顧雷鳴
[14]
- 參考資料
-
- 1. 中共江蘇省委工作機構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4-11-15[引用日期2014-11-15]
- 2. 關於公佈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結果的通知 .國家廣電總局[引用日期2018-04-05]
- 3. 雙傳學出任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此前擔任報社總編輯 .澎湃新聞.2018-03-25[引用日期2019-01-17]
- 4. 鍾文典主編.《桂林通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442頁
- 5. 《新華日報》圖片的圖片搜索結果-搜狗圖片 .搜狗圖片[引用日期2012-12-11]
- 6. 每週珍檔 |新華日報》(華中版)創刊號 .江蘇省檔案信息網.2018-08-23[引用日期2021-02-03]
- 7. 新華日報簡介
- 8.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搜狐網.2004-04-02[引用日期2014-11-15]
- 9.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十週年 .網易新聞.2011-10-23[引用日期2014-11-15]
- 10.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新浪網.2014-06-24[引用日期2014-11-15]
- 11. 新華日報校園招聘信息 .應屆畢業生網[引用日期2014-07-17]
- 12. 30家地方黨媒獲評“全國黨媒優秀扶貧報道”獎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3-23]
- 13. 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中國文明網 ..[引用日期2020-11-21]
- 14. 顧雷鳴就任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黨委副書記 .觀媒[引用日期2019-03-20]
- 15. 關於全省機關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江蘇機關黨建[引用日期2021-06-20]
- 16. 新華日報報史館入列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1-09-17]
- 17. 品牌排行 .世界品牌實驗室[引用日期2021-10-1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