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聞理論

(新聞傳播學術語)

鎖定
新聞理論是關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思想觀念或原理體系。這些思想觀念或理性認識一般包括新聞領域的知識概念、基本原理及推理體系。新聞理論一般研究新聞活動產生、發展的規律、新聞報道的本質和特點,它是新聞學的基礎性、指導性學科。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新聞理論往往受到所處的經濟、政治體制環境的影響。西方新聞學者一般把新聞理論分為五種,即集權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以及正在出現的發展中的新聞事業的觀念。前四種理論被稱為“報刊的四種理論”。 [1] 
中文名
新聞理論
屬    性
新聞傳播學術語

新聞理論產生

新聞理論研究始於德國,是總結、闡明人類新聞活動(主要是新聞事業)的基本規律。它是從新聞實踐中抽象出來,又指導新聞實踐,是新聞、新聞事業活動規律的一般原理,是新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聞理論發展簡史

新聞理論 新聞理論
17世紀末,隨着近代報紙在歐洲出現,德國的一些大學裏,有人以報紙工作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1895年,德國學者科赫教授在海德堡建立了最早的新聞理論研究機構。早期的新聞理論研究,目的在於培養新聞從業人員,比較偏重於應用技術。由於報業競爭日趨激烈,促使辦報人不僅要知道辦報方法,還要掌握新聞工作的規律。於是人們在研究辦報具體方法的基礎上,概括出關於新聞事業的基本觀點,逐步形成新聞學的理論體系。繼德國之後,報業發達的美國也重視新聞理論研究。20世紀初期,西方新聞理論形成兩大派別:以德國為代表偏重於研究新聞基本原理的理論派;以美國為代表偏重於研究新聞工作業務規律的實務派。由於美國新聞事業迅速發展,西方新聞理論研究中心轉向美國,並且出現了基本原理和技術業務研究並重的局面。同時一些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新聞學家,從輿論調查、傳播效果等方面入手,對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效果等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形成了當今在西方廣為流行的“大眾傳播”(masscommuniation)理論,一些西方新聞學者稱它為廣義新聞學(見傳播學)。實際上,大眾傳播學的範疇比新聞學寬,兩者不宜等同。在中國,新聞理論研究也是在近代報紙出現後開始的。中國近代報業的開拓者王韜、梁啓超等人,同時又是中國最早研究新聞理論的人。王韜的《論日報漸行於中土》 (《弢園文錄外編》) 、《論各省會城宜設新聞館》(《申報》1878年 2月 9日),梁啓超的《論報館有益於國》(《時務報》第一冊,1896)等,都是最早論述報紙任務和作用的學術文章。梁啓超把報紙比作“耳目”、“喉舌”,明確提出了“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的觀點,認為“閲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1918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發起創建中國第 1個新聞學研究會──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由剛從美國攻讀新聞學回國的徐寶璜主持會務,並聘請徐寶璜、邵飄萍分別講授新聞學基礎理論和實用理論。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時,曾是這個研究會的成員。1919年,中國第 1部新聞理論專著──徐寶璜的《新聞學》出版(初名《新聞學大意》,第4次修訂時改名 《新聞學》),這是中國系統地研究新聞理論的開始。
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
中國無產階級的新聞理論研究,是隨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中國無產階級報刊的創辦開始的。1922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記者同志會上發表演説,提出“新聞事業是一種活的社會事業”、“新聞是現在新的、 活的、 社會狀況的寫真。現在的新聞,就是將來的歷史”的觀點。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張聞天、瞿秋白、李富春、博古等,都就新聞理論問題發表過專論。他們運用列寧關於黨報的學説,結合當時鬥爭的實際情況論述了黨報的任務和作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於1931年10月成立的中國新聞學研究會,在宣言中第 1次明確提出“將以全力致力於以社會主義為根據的新聞學之理論的闡揚”。40年代,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聞工作者,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整風運動,在批判資產階級新聞觀點,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黨的報刊必須具有黨性、羣眾性、戰鬥性和組織性的品質的觀點,新聞的本源是事實的唯物主義的新聞觀點。1948年,毛澤東和劉少奇分別發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對黨報工作的重要性,黨報與黨的關係和與人民羣眾的關係,黨報與實際工作的關係,辦報思想和方法,黨報的風格,以及黨的新聞工作的性質、任務、作用等作了理論上的闡述,成為指導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文獻 (見毛澤東新聞思想、劉少奇新聞思想)。5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了新聞學的理論研究。1957年以後,由於“左”的錯誤影響,新聞理論研究不能正常開展。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新聞理論研究日趨活躍。一方面,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撥亂反正,弄清思想上的是非,並注意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概括出新的理論觀點;另一方面,運用社會學、心理學、美學、法學,以及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不斷開拓新聞理論研究的新領域。

新聞理論內容和分類

新聞理論按研究內容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新聞理論包括基礎理論部分和應用理論 (又稱實用理論 )部分。基礎理論研究信息、新聞、新聞活動、輿論、宣傳等基本概念,研究新聞事業形成、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研究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及新聞事業和社會生活諸方面的關係。通常稱為理論新聞學。應用理論研究新聞採訪、新聞寫作、編輯、新聞攝影、廣告業務、新聞事業的企業經營管理,以及現代化傳播手段。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編輯學、新聞評論學、新聞攝影學、新聞廣告學、新聞經營管理學和傳播技術等分支學科。通常稱為應用新聞學或實用新聞學。狹義的新聞理論僅指基礎理論部分。
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是新聞理論中兩個互相關聯、互為補充的組成部分。應用理論直接來源於新聞實踐,它的研究對象具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業務活動關係密切,是新聞基礎理論研究的源泉;基礎理論比較抽象,概括性強,是在對具體業務活動研究的基礎上,藉助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進行理論的概括。基礎理論具有普遍性、原則性,它不僅指導具體的新聞業務活動,而且對新聞應用理論研究也產生影響。
新聞理論按思想體系又可分為無產階級新聞理論和資產階級新聞理論。兩種新聞理論各自反映本階級對新聞事業的要求、看法,形成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由於新聞事業同一定階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有着密切的關係,因而新聞理論在基本觀點上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傾向性或階級性。同時,新聞事業的社會性、繼承性,又使新聞理論作為人類的共同智慧,在一些方面表現出共同性,即有共同的概念和相近的學術觀點。新聞理論研究者因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掌握知識範圍的深淺和差異,即使同屬一個新聞體系的新聞理論,也會產生不同的學術見解和流派。中國社會主義的新聞理論,屬於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無產階級新聞理論,它和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文化傳統相聯繫,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長期進行新聞實踐的產物。

新聞理論西方新聞理論

泛指西方國家的新聞學理論觀點。研究新聞傳播活動規律、新聞事業的管理體制和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
西方在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前,古老的新聞理論集權主義理論(Authoritarian Theory)。它是16、17世紀文藝復興後期封建社會的產物。這種理論承認封建君主等特權階級對報刊享有絕對的統治權,把報刊當作維護特權階級的統治和發號施令的重要武器,嚴禁報刊批評政府。封建統治者有權頒發或撤銷出版報刊的特許狀,並有權監督報刊的活動和檢查報刊的內容。集權主義理論淵源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意大利政治家N.馬基雅維利、英國哲學家T.霍布斯等人的思想和學説,他們主張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主義,認為國家應該嚴格控制意見和議論,並以種種理由為特權階級的專斷行為辯解。
在封建主義統治時期,資產階級利用報刊反對封建統治,爭取民主權利。他們為爭取出版自由所進行的鬥爭,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進步的作用,促進了近代資產階級報業的發展。
在資產階級革命中 ,適應資產階級“自由 、民主、平等”的政治要求,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競爭,產生了新聞學的自由主義理論。這種理論起源於17、18世紀英、美一些著名啓蒙思想家的學説,視新聞自由為天賦人權,認為人的理性能辨別是非善惡,強調個人自由和個人判斷的優越性,提出“觀念的自由市場”和“自我校正過程”等基本概念,反對政府控制和操縱報刊。自由主義新聞理論是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反映。
隨着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美等國急劇發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聞業的壟斷程度也日益加深。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自由主義理論已不大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需要,於是出現了社會責任論。社會責任理論修正了自由主義理論,主張政府可以“干預和控制”報刊,報刊則要承擔“社會責任”。這種理論實質上反映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適應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了新聞傳播工具的發展。廣播、電視、通信衞星等新興傳播工具相繼問世,改變了世界新聞事業的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新聞學界廣泛地開展了大眾傳播學的研究。大眾傳播學的研究範疇比新聞學寬。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新聞理論還出現了一些較有影響的流派。其中主要有新新聞學、調查新聞學、精確新聞學和發展新聞學。
新新聞學 60年代中期出現於美國,創始人為T.沃爾夫。新新聞學提倡:①新的非小説體;②有選擇的新聞報道;③有所提倡的新聞報道。這種理論反對傳統的新聞採訪新聞寫作的方式,主張精確地採訪與暴露公共問題,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寫記實性的散文。新新聞學學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美國社會現實不滿的傾向。
調查新聞學 70年代美國“水門事件”之後開始流行的一種新聞學流派。調查新聞學認為新聞記者不應簡單地記錄歷史,而應主動地書寫歷史;不僅要調查報道某個特定的罪犯或揭露醜聞,還應對社會體制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
精確新聞學 最早見於美國新聞學者邁耶的著作《精確新聞學》。這種學派認為,傳統的蒐集和加工新聞信息的方法已經過時,因為這種方法總是追求瞬息即逝、聳人聽聞的事件,不能對事件作出準確的評介。他們主張廣泛使用現代社會學及其他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例如輿論測驗、內容分析等定量分析的方法,以保證新聞分析的精確性。
發展新聞學 一些發展中國家不滿西方大國通訊社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新聞價值觀,片面地渲染戰爭、政變、災禍、犯罪和貧窮等類的新聞報道,於是提出了發展新聞學這一理論。他們認為新聞報道應該着眼於有利於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事件,強調正面的、深入的和解釋性的報道,不僅要注意事件的發生,而且還要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
參考資料
  • 1.    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