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文科

鎖定
新文科,基於現有傳統文科的基礎進行學科中各專業課程重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達到知識擴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1] 
新文科是美國希拉姆學院為了將新技術與老文科相結合而提出的概念,但該概念在美國文科的專業品質與水平上並未佔先。 [6] 
中文名
新文科
屬    性
文科
特    點
學科重組文理交叉
建    設
新文科建設
項    目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類似概念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
提出者
美國希拉姆學院

目錄

新文科概念

文科是“人文社會科學”(或稱“哲學社會科學”)的簡稱,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稱。其中,人文科學主要研究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社會科學主要研究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按照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除了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外,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基本上都可納入“文科”範疇。 [2] 
新文科是相對於傳統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背景,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模式,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促進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文科的更新升級,從學科導向轉向以需求為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 [2] 
美國希拉姆學院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2017年10月開始,學院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修訂,對29個專業進行重組,即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要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建設,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羣,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3] 

新文科特徵

新文科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特徵,同時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徵。其一,戰略性。這是新文科的價值所在。新文科建設要服務國家應對當今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增強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表達能力;服務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解決與人們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有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二,創新性。這是新文科的屬性特徵。新文科建設要通過新的學科增長點,對傳統學科進行轉型、改造和升級,尋求我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新的突破,實現理論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其三,融合性。這是新文科的學科特徵。新文科建設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滲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醫交叉、文工交叉等新興領域。其四,發展性。這是新文科的動態特徵。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問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許多新問題會隨着社會發展層出不窮,且問題解決並無固定模式,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調整、日臻完善。 [2] 

新文科建設

202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薦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21〕10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經研究,教育部決定開展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工作。根據新文科建設的目標任務,教育部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設新文科建設發展理念、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點領域分類推進、師資隊伍建設、特色質量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6個選題領域、22個選題方向。項目建設週期一般為3年。推薦單位為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專家庫推薦專家,專家須對新文科建設有突出研究成果或豐富實踐經驗,高校專家或行業部門專家均可。 [4] 
2021年11月,第七屆中國影像史學學術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是影像史學回應新時代新文科建設需求、尋求新方法創新歷史教學新探索 [5] 

新文科項目

2021年11月2日,教育部公佈首批認定的1011個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8-9]  。此舉標誌着醖釀數年的新文科建設跨出了實際操作的一步。 [7] 

新文科問題

各種關於“新文科”的闡述,在“新”這頂帽子上做了不少點綴,但在“文科”這隻鞋子上似乎還是“舊”的,其基本事實與邏輯沒有多大變化,只有極少數人論及用它解決新問題。多數人所闡釋的“新文科”在語義上重疊性較高的是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新瓶”去裝老文科的“舊酒”,指望文理交叉。這次申報獲准的1000餘個項目中,項目名稱的結構就顯現出這樣的特徵,老文科大户——山東省獲得立項項目數最多,也證實了這一判定。
與形式的“新”相比,文科建設更需要內涵的“思想”。數千年來,“文科”不論新舊,關鍵要看有無思想,以及思想的深刻、廣博和邏輯性。歷史上已有的諸多文科思想巨匠的作品不會過時,但它們顯然是新文科視野中的“舊文科”。思想才是解決問題的潤滑劑,是文科更具價值的內核。追求文科的新舊價值顯然比不上追求文科的高品質,有思想,能思想,會思想。 [7] 

新文科措施

列入文科領域的研究對象極為複雜多樣,研究範式不是唯一的,發展趨勢存在多種可能性與差異性,不存在唯一的“必由之路”,不必構建眾多的體系,不宜投巨資以項目驅動方式將全國高校的文科引導到單一的研究方式與路徑。該領域的高品質發展需要高素養、有思想的學人以開放態度,各自以獨特方式開展多種途徑的探索,其中一部分可能會超越學科走向集成,也許這才是促進文科領域真實創新、更好滿足人民生活幸福需要的更可行路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