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鎖定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是2021年3月2日教育部發佈的”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指南文件。
中文名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發文機構
教育部辦公廳
發文字號
教高廳函〔2021〕10號
發文時間
2021年3月2日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一、新文科建設發展理念研究與實踐
1.新文科建設發展理念研究
立項要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新文科建設,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高校“四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模式、機制研究。發揮文科教育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的特點,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切實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
預期成果:研究論文、研究報告、案例分析、政策建議等。
2.新文科建設改革與發展研究
立項要點:系統總結文科教育發展和文科人才培養的歷史經驗,深入研究分析新文科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文科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的新定位新功能。主動服務國家軟實力提升和文化繁榮發展新需求,尊重文科教育特點和文科人才成長規律,明確各專業類新文科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提出各專業類新文科建設人才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及實現途徑。研究高等文科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間的互動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勢,探索推進跨專業、跨學科門類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徑。
預期成果:研究報告、政策建議、典型案例集等。
3.新文科建設政策與支撐體系研究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綜合類、文科類、理工農醫類等不同類型高校文科教育建設發展情況,總結提煉推進新文科建設的經驗做法,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形成一批典型案例,為新文科建設分類發展貢獻可借鑑的有效經驗。堅持問題導向,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不同角度,分析新文科建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從經費投入、組織管理、評價激勵、招生培養就業等方面提出推動新文科建設改革舉措,完善新文科建設的政策支撐和條件保障。
預期成果:調研報告、諮詢報告、政策建議、典型案例等。
二、新文科專業優化研究與實踐
4.新時代文科專業結構優化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分行業開展人才需求調研,建立完善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和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提出新文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建議目錄。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升文科人才職業適應性和勝任力,探討新時代文科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明確各專業類人才的核心能力架構,為高校制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人才需求調研報告、重點領域人才培養政策建議、新文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建議目錄、文科專業改革案例等。
5.原有文科專業改造提升改革與實踐
立項要點:夯實哲學、經濟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等基礎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原有文科專業深入融合,推動文科人才培養與教學研究範式的創新,促進文科與理工農醫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動專業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的更新,探索原有文科專業內涵提升、改造升級的實施路徑。
預期成果:國家級和省級文科類“一流專業”、原有文科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等。
6.新興文科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圍繞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改革開放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開展深入調研,研究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文科專業、文科專業之間、文科與理工農醫科專業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方向,研究提出新興文科專業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科學確定新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探索基於多學科交叉複合的新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培養方式。
預期成果:新興文科專業設置論證報告、新興文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等。
7.新文科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實踐
立項要點:着眼培養學生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整體設計面向新文科的課程與教材體系,推動將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及時轉化融入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時代性、學術性和針對性。構建中國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建設跨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課程體系。聯合開發一批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推動數字化教材及配套資源建設,建設及共享一批中國特色的文科教學案例及案例庫、文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案例及案例庫,開展中國特色新文科教材的國際推介。
預期成果:國家級和省級文科“一流課程”、高校課程體系改革方案、高質量文科教材、課程教學案例及案例庫等。
三、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
8.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立項要點:全面總結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建設經驗,完善文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生選拔、個性化培養、一體化管理等方面探索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等文科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
預期成果:文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管理機制及典型案例等。
9.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各學科專業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的現狀與問題,結合國家戰略和相關行業發展新需求,推動育人要素與創新資源共享互動,建立健全高校與有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協同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的新機制。
預期成果: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有效運行機制和模式、典型案例等。
10.文科複合型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立項要點:根據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趨勢,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研究探索跨學科、跨專業的文科教育組織模式。調研高校主輔修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聯合學士學位微專業等培養項目的實施情況,深入研究書院制、學部制等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模式,提出有利於複合型文科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課程整合方案等。
預期成果:學科專業交叉的教學組織模式、管理模式及改革實施方案等。
11.高素質涉外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立項要點:主動服務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圍繞提升人文素養、跨文化能力、復語能力等,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探索“專業+外語”培養模式,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預期成果: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模式總結、高質量課程與教材等。
12.新文科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
立項要點:面向全體文科學生,探索完善文科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開發文科特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推進分類培養和特色化培養模式改革。推動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專兼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推動以“敢闖會創”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範式改革,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
預期成果:文科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和典型案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台等。
四、重點領域分類推進研究與實踐
13.文史哲領域新文科建設實踐
立項要點:夯實基礎學科,推進文史哲之間、文史哲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原有以固化學科專業培養人的“傳統模式”,探索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三者交叉融通的拔尖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加快培養既繼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的新時代文史哲人才。
預期成果: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跨學科課程建設等。
14.經管法領域新文科建設實踐
立項要點:適應新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新經濟業態、新生活方式、新運營模式的需要,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經管法專業在人才培養理念、模式、內容及手段進行升級改造。挖掘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和內容,堅持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導向,強化課程體系的實踐性和應用,加快培養具有強烈本土化意識和國際視野的經管法人才。加大學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
預期成果: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跨學科課程建設、經管法本土化教材等。
15.教育學領域新文科建設實踐
立項要點:從中國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將教育理論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實踐,提升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困境和人才培養難題的指導性,更好服務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應對信息時代新興技術對高校教育教學帶來的挑戰,圍繞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深入開展教學方法、教育技術手段等方面的教學改革探索,為其他學科專業教育教學提供教學理論和方法支撐。面向教育教學發展新趨勢,研究教師必備的能力素質模型,構建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服務教育強國戰略,面向區域基礎教育師資要求,探索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
預期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研究報告、專業建設方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案例等。
16.藝術學領域新文科建設實踐
立項要點:深入分析應對技術變革和產業革命對藝術教育面臨的挑戰,總結藝術教育與科技有機融合的典型經驗。調研分析行業市場需求,特別關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創業等產業新需求新變化,預測相關產業人才需求,優化藝術門類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體系。整體設計、整合優化藝術學課程與教材體系,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預期成果:體現新文科要求的藝術類公共基礎課程、核心專業課程羣、跨學科交叉系列課程、新形態教材等。
五、新文科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
17.新文科教師專業發展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結合新經濟新產業的發展要求,立足新文科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教師的行業產業實踐背景和經歷要求,探索構建新文科師資能力標準體系。圍繞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設計教師培訓項目,探索靈活有效的培訓方法,構建多層次教師培訓體系。探索引導教師開展新文科教育教學改革,開展跨學科項目研究、跨學科專業課程建設的有效機制。
預期成果:各學科專業文科教師實踐能力標準、多樣化的高校教師與行業人才雙向交流項目、教師參與跨學科研究和教學資源建設的機制等。
18.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
立項要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據挖掘等新技術促進教與學的方法路徑,探究智慧環境下新文科專業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推進新興技術在文科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探索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有效模式,創新課內課外師生互動機制。
預期成果: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考核方式、教學制度改革創新的新方案和典型案例。
19.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建設
立項要點:深入調研人文學科教師教學發展需求,分析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現狀與問題,完善文科教師教學發展機制,研究制定文科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規範與評價機制,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推進教師培訓、教學諮詢、教師職業規劃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促進教師教學與職業的協同發展。
預期成果:可推廣示範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文科教育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培訓資源和案例等。
六、新文科特色質量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
20.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立項要點:開展富有文科教育特色、體現“以本為本”“四個迴歸”的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建立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激勵教師投入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學分制、彈性學制,探索書院制等改革,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養能力。
預期成果:教師投入、學風建設、基本條件等方面與新文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相適應的新制度新機制,高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政策建議等。
21.高校內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立項要點:研究面向培養目標達成的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建立校院兩級質量保障機制,完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教學反饋和評估機制,健全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師教學、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文科教育質量文化。
預期成果:高校內部全方位的教育質量保障、評估、反饋和改進機制,新文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辦法,研究報告、制度文件、實踐案例等。
22.面向新文科的文科專業三級認證體系構建
立項要點: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在國家三級專業認證的框架下,按照“一級保合格、二級上水平、三級追卓越”的要求,研究制定人文社科類專業三級認證指南,構建基於專業辦學基本狀態監測的第一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第二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卓越的第三級認證的標準體系,健全完善認證辦法和程序,推動高校合理定位、規範辦學、特色發展、追求卓越。
預期成果:人文社科類專業三級認證標準體系,認證辦法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