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政治認同

鎖定
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和意識上的歸屬感。它與人們的心理活動有密切的關係。人們在一定社會中生活,總要在一定的社會聯繫中確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黨的黨員、某一階級的成員、某一政治過程的參與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並自覺地以組織及過程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政治行為。這種現象就是政治認同。 [1] 
中文名
政治認同
定    義
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和意識上的歸屬感

目錄

政治認同簡介

政治認同作為政治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現象早已為人察知。K.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中就曾使用過“階級意識”的概念。最先對認同現象加以理論分析的是S.弗洛伊德。他在對人類生物本能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認同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行為主義政治學盛行,美國一些政治學者率先研究人的政治心理,並將認同理論引入政治領域,對政治認同加以系統研究,提出諸如體制認同、政策認同、階級認同、政黨認同、宗教認同等新概念。

政治認同作用

政治認同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們組織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任何一個政治組織得到了成員廣泛的認同,才能獲得充沛的生命力並能長期存在下去;一個人只有在產生認同感的基礎上,才能對一個政治組織或一種政治信念表現出最大的熱忱和忠誠。政治認同的作用包括多方面,如在體制方面的認同,有助於政治組織及其制度獲得合法性,提高組織制度化的程度,這是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政策方面的認同,可以使政治過程獲得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使政治組織的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認同,有助於政治組織的成員樹立起共同目標,激發為共同事業奮鬥的熱情和信心。但政治認同在一定情況下也會發生反作用,使組織成員喪失自我判別力,在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狀態中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如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都是政治認同發生負作用的例證。

政治認同政治層次

認同作為人的一種主體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逐漸發展的過程。政治認同可分為三個層次:①初級層次是本能上的認同,即人們對社會組織具有天然的和下意識歸屬感,如血緣的認同,種族的認同,地域的認同等。②中級層次是情感上的認同,即人們對社會政治組織所產生的熱愛、信賴、追隨、親近、歸屬等。情感認同更多地受到個人社會經歷的驅使。③高級層次是理智上的認同,即人們在對全部自然及社會關係的把握中,在理性的指導之下所產生的認同。理智上的認同表現為對某一理想的追求,或將自身投入到某一事業中去的自覺。一般政治組織中的先進分子對組織所產生的認同屬於理智上的認同。但認同的不同層次有時在作用方向上是不一致的。本能上的認同未必與情感上的認同相吻合,情感上的認同也未必會得到理智上認同的支持。這使政治認同呈現出複雜的情況。 [1] 

政治認同理解

在複雜的政治社會中,人們往往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作為政治認同的對象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國家、政治制度、階級、政黨、政治理想、政策等。而對國家的認同則是最基本的政治認同,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已看作是某一國家的公民,並把自己的行為約束在本國法律的限制內。但對國家的認同也具有不同層次,既有對共同種族、共同地域這類情感層次上的認同,也有愛國心、民族自豪感這類情感層次上的認同,還有對國家法律制度、政策方針理解與贊成這類高層次上的認同。對階級的認同是階級社會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多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階級的認同既根源於人們的地位,也與每個人的社會經歷有關,對大部人來講,階級的認同的停留的情感層次上的。政黨是為捍衞階級利益而自覺奮鬥的團體,一般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因而,對政黨的認同多屬較高層次的認同。
對政治認同的發生,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有着不同的理解。非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認同純粹是人們的主觀活動,他們總是否認政治認同與社會存在及人們階級地位的密切關係,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政治認同作為社會意識的組成部分,也是由人們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 政治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09:第5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