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駐地
- 城關鎮黃河大道1032號
- 電話區號
- 0379
- 郵政編碼
- 471800
- 氣候條件
-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47.8 萬(2021年)
- 著名景點
- 龍潭大峽谷
- 火車站
- 新安縣站
- 車牌代碼
- 豫C
- 地區生產總值
- 452.8 億元
新安縣歷史沿革
編輯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屬司隸部。析新安東境為谷成縣(縣治約在今洛陽市郊紅山鄉一帶)。元鼎四年(前113年),以新安屬弘農郡,谷成仍屬河南郡。始建國元年(9),改弘農郡為右隊,改河南郡為保忠信鄉,皆屬司隸部。新安、谷成兩縣如故。東漢,恢復西漢建置,仍以新安屬弘農郡。改谷成縣為谷城,屬河南郡。建武十五年(39年),改河南郡為河南尹。
三國,新安、谷城皆屬魏,分隸於弘農、河南兩郡。
西晉太始元年(265年),撤銷谷城縣,分其境西歸新安,東歸河陰(今孟津)。新安改屬河南郡。永嘉五年(311年),新安屬漢(即前趙)。咸和三年(328),復司州(石虎時改洛州),新安地屬後趙。永和六年(350年),新安屬冉魏。永和八年(352年),新安屬前燕。永和十二年(356年),復置河南郡,隸司州,新安重歸於東晉。興寧三年(365年),新安復屬前燕。太和五年(370年),新安地屬前秦。太元九年(384年),新安復屬東晉。劃分新安東境為東垣縣。太元十九年(394年),新安、東垣同屬後秦。義熙十二年(416年),新安、東垣復歸晉。更置西東垣縣,同屬河南郡。元熙二年(420年),新安、東垣、西東垣洛陽俱屬劉宋。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升新安為郡(郡治即今縣治,縣廢),隸洛州,轄東垣、西東垣兩縣。太和十七年(493年),改洛州為司州。太和十九年(495年),復置新安縣,與東垣、西東垣並屬新安郡,隸司州。孝昌三年(527年),廢新安郡,置北絳郡,隸晉州,新安屬之。另置西新安縣(即秦新安故城處),屬宜陽郡,隸陽州。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新安屬東魏。天平初,復置新安郡,隸洛州,領新安、東垣、河南3縣。西新安仍隸宜陽郡。興和二年(540年),以新安郡改隸義州,所轄仍3縣。新安、東垣如故,去河南,增西垣(即劉宋之西東垣),同時以西新安改屬澠池郡。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東魏亡,新安屬西魏,郡縣如故。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西魏亡,新安屬北周。保定五年(565年),改新安郡為中州,同時廢西垣縣。建德六年(577年),廢中州,復置新安郡,隸東京(洛陽)。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諸郡,新安、東垣如故。開皇十六年(596),置谷州,新安、東垣並屬之。仁壽四年(604年),廢谷州,並廢新安入東垣。大業元年(605),改東垣為新安(縣治即原東垣城)。並復置河南郡,新安屬之。義寧二年(618年),復置新安郡,領新安1縣。
唐武德元年(618),復改新安郡為谷州(州治即今縣城),並又析置東垣縣。時谷州領新安、東垣、澠池3縣,並以新安為畿。武德四年(621年),將東垣併入新安,東垣自此廢。貞觀元年(627年),新安隸河南道。同時,將原谷州治移入澠池,新安移入舊州城(即今縣治),改屬洛州。咸亨四年(673年),於洛陽、河南、新安、濟源、王屋、河陽(今孟縣)6縣間分置大基、柏崖2縣,隸懷州。當年廢柏崖。先天元年(712年),改大基為河清。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新安、河清同屬之。
宋至道三年(997年),新安隸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陽郡。靖康二年(1127年),河南地淪於金。金初以汴為南京,於河南府置德昌軍,新安屬南京路德昌軍。金興定元年(1217年),升德昌軍為中京,改河南府為金昌府,新安屬之。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新安地屬蒙古。
元至元八年(1271年),新安隸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河南府路河南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新安屬明,隸河南行中書省河南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新安隸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仍以新安屬河南府,隸河南布政使司河陝汝道。
民國元年(1912年),於洛陽置豫西道,旋改河洛道,新安屬之。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隸河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新安隸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日偽維持會(即縣政府)組成。11月,太嶽區抗日民主政府新安縣辦事處成立。次年2月,成立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新安重由國民黨統治,縣政府仍隸第十一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新安縣民主縣政府,隸於太嶽第五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太嶽五專區改為豫西一專區。5月,又以新安改隸豫陝鄂邊區行政公署。同年冬季,洛陽專員公署成立,新安縣屬之。
1949年,新安仍隸河南省洛陽專區。
1968年,改隸洛陽地區。
新安縣行政區劃
編輯新安縣區劃沿革
1948年,澠北區復歸澠池縣。
1954年,澠池縣第五區所屬山窩、石渠、王家溝3個鄉劃歸新安縣第一區(石井)。
1957年,宜陽縣五里嶺、何莊兩個村劃入新安磁澗鄉。
1961年6月,宜陽縣的江溝、汪溝、寥莊、石人窪、姚家嶺5個大隊共38個村莊劃入新安縣磁澗公社。同年冬,澠池縣段村公社所屬城崖地大隊(包括下地、瓦房、黑魚溝、夥好園等17個村莊)劃歸新安縣曹村公社。澠池縣仁村公社所屬溝頭大隊(包括溝頭、萍壟、前村、於家溝4個生產隊)劃歸新安縣鐵門公社。
[12]
新安縣區劃詳情
新安縣地理環境
編輯新安縣位置境域
新安縣,位於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35°05′,東經111°53′~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區及洛陽市毗連。
[12]
東西寬36千米,南北長46千米,總面積1160平方千米。
[12]
新安縣地質
新安縣地處華北陸台之南緣,秦嶺地盾之東北,淮陽地盾之北,山西地台及渤海凹陷之南,河南地台之西,垣曲穹窿之南端。大部分岩層走向為北東25~50°,傾角除構造邊緣外均在5~15°。未見有明顯的褶皺。斷層以階梯式斷層為主,多形成兩組走向:一組為南東50~60°,一組為北西30°。西北部羣山綿亙,其餘丘陵地區溝壑縱橫,地層出露甚為完整。
[12]
新安縣地形地貌
新安縣氣候
新安縣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潛力大,降水時空分配不均,以乾旱為主的災害性天氣時常出現。年平均日照時數2186.9小時,日照率49%。年太陽輻射總量115.3千卡每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温14.2℃,西北山區、東南丘陵和河谷川地呈垂直變化,地域差異明顯。年平均降水量642.4毫米,年均無霜期216天。
[12]
新安縣水文
新安縣有黃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潤河、磁河6條主要河流,均屬黃河水系。其中青、畛河直接注入黃河。金、澗、磁河屬洛河支流,間接注入黃河。邙山為黃河與洛河的分水嶺。邙山以北,直接注入黃河的流域面積625.3平方千米,佔總面積53.9%。邙山以南,屬於洛河的流域面積53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46.1%。各河流有主要支流88條,2—3級以上支流469條,其中常年有水的175條。川、溝、澗、溪共621條,其中常年有水480條,其餘多為季節性河溝。
[12]
新安縣土壤
新安縣植被
新安縣自然資源
編輯新安縣水資源
新安縣地下水資源主要是靠大氣降水補給,其次是灌溉回補及地表水的惻滲補給。年平均降水補給量5643.2萬立方米,灌溉回補量643.74萬立方米。地表水體滲補量1699萬立方米。總計地下水資源量7885.94萬立方米。如包括同地表水的重複量,地下水資源儲量1.21億立方米,中等幹早年(P=75%)1.05億立方米。允許開採量0.799億立方米。實開採利用量0.13億立方米,佔16 .5%。
[12]
新安縣土地資源
新安縣土地總面積1160.3平方千米,摺合1740450畝。其中:耕地623062畝,佔總面積35.80%。農業人均1.4畝。其中含水地81586畝,佔耕地面積13.1%。旱地547616畝,佔耕地面積86.9%。林地218033畝,佔總面積12.53%。牧業用地(草場)174600畝,佔總面積10.03%。鄉村企業佔地1640畝,佔總面積0.68%。
[12]
新安縣生物資源
新安縣礦產資源
新安縣人口
編輯2021年, 新安縣常住人口47.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64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1.1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7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出生人口3938人,人口出生率8.19‰;死亡人口3495人,人口死亡率7.27‰;人口自然增長率0.92‰。
[41]
新安縣經濟
編輯新安縣綜述
2021年, 新安縣地區生產總值452.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下降12.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97.4億元,下降31%;第三產業增加值230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5.6:43.6:50.8。
2021年, 新安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較上年上漲1.4%,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項目中呈“六漲一平一降”態勢。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3.3%,非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6%,食品價格指數上漲0.6%,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0.6%。
[41]
人民生活
2021年, 新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62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46元,比上年增長6.3%,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888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4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52元,比上年增長17%。
[41]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 新安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下降62.9%。其中,億元以上項目投資下降66.4%,民間投資下降74.9%。按產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88.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3.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43.9%。
財政
2021年, 新安縣地方財政收入476085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2340萬元,比上年增長0.3%;地方財政支出571207萬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6910萬元,比上年下降14.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5532萬元,增長3.6%,其中:增值税73191萬元,增長55.5%;企業所得税16803萬元,增長119.4%。
[41]
新安縣第一產業
2021年, 新安縣糧食播種面積46957公頃,與上年相比增長0.01%。其中,夏糧面積20962公頃,下降2.2%;秋糧面積25995公頃,增長1.9%。蔬菜面積12114公頃,下降4.1%;中藥材面積1605公頃,下降9.8%;煙葉種植面積867公頃,增長0.5%。
2021年, 新安縣糧食總產量227634噸,與上年相比下降7.1%。其中,夏糧產量106344噸,下降4.8%;秋糧產量121290 噸,下降9%。水果產量58909噸,下降0.2%;蔬菜產量432381噸,下降5%;中藥材產量4212噸,增長3.3%。
2021年, 新安縣豬牛羊肉產量 1.8萬噸,增長18.6%;禽蛋產量1.38萬噸,增長12.3%。生豬存欄14.88萬頭,下降0.02%;生豬出欄19.43萬頭,增長29.5%。牛存欄2.12萬頭,增長13.8%;牛出欄1.45萬頭,下降3.8%。家禽存欄222.97萬隻,下降9.8%;家禽出欄326.71萬隻,下降5.6%。水產品產量5850噸,增長19.1%。
2021年, 新安縣農業機械總動力503436千瓦,農用拖拉機22745台。化肥施用量(折純)20593噸。造林面積3.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36.5%。農村用電量7054萬千瓦時,比上年下降0.1%。
[41]
新安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 新安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834150萬元,比上年下降2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42.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下降42.3%,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71.7%;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54.5%,重工業下降42.3%;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下降38.4%,中型企業下降15.1%,小型企業下降66.8%,微型企業下降63.3%。
建築業
新安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 新安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9657萬元,增長8.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69425萬元,增長8.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50232萬元,增長9.3%。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192646萬元,下降9.5%;商品零售1027011萬元,增長12.7%。分行業看,批發業95251萬元,增長16.9%;零售業931240萬元,增長12.5%;住宿業10247萬元,下降42.6%;餐飲業182919萬元,下降7.1%。從經營情況看,批發業銷售額1836843萬元,增長9.7%;零售業銷售額958789萬元,增長10.7%;住宿業營業額19470萬元,增長3.4%;餐飲業營業額186043萬元,增長6.9%。
[41]
郵電
2021年, 新安縣郵政業務總量5631.7萬元,增長5.7%。移動(含鐵通)、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全年收入27679萬元,固定電話用户1.8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7.7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14.1萬户。
[41]
旅遊業
金融業
2021年, 新安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21366萬元,比年初增加298764萬元,增長11.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938752萬元,比年初增加233245萬元,增長13.7%,非金融企業存款758788萬元,比年初增加29411萬元,增長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167222萬元,比年初增加355538萬元,增長19.6%。其中:住户貸款餘額616364萬元,比年初增加127578萬元,增長26.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550858萬元,比年初增加227960萬元,增長17.2%。
[41]
2021年, 新安縣保費收入53373萬元,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4985萬元,壽險保費收入38388萬元(含理財保費)。賠付額17709萬元,其中,財險直接賠款10972萬元,壽險賠付支出6737萬元。
[41]
新安縣交通運輸
編輯2021年, 新安縣運送旅客25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3%,旅客週轉量77806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9%;貨運量2298萬噸,比上年增長9.7%,貨物週轉量17833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4%。公路通車裏程2251.2公里,其中國道及省道163.9公里,縣道167.2公里,鄉道475.1公里,村道1445公里。
[41]
新安縣政治
編輯縣委書記: | |
縣長: | |
新安縣社會事業
編輯新安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 新安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5所,各類在校生10.15萬人,其中幼兒園在校生1.5萬人,小學在校生3.83萬人,初中在校生1.99萬人,高中在校生1.21萬人,中職及特殊教育在校生1.63萬人。各類學校在職教職工728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41]
新安縣科學技術
新安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 新安縣共有文化館1個,鎮綜合文化站11個,圖書館1個,智慧城市書屋10個,藏書共計278486餘冊,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0處。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全縣廣播人口覆蓋率98.51%,有線電視終端户167274户,有線電視線路覆蓋率99.2%,廣播平均每週播出時間119小時,電視平均每週播出時間126小時。
[41]
新安縣體育事業
新安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 新安縣共有衞生機構395個(含民營、村衞生所),衞生機構病牀牀位共2985張,衞生技術人員2693人,其中助理執業醫師1026人,註冊護士1172人,藥師133人,技師195人,其他209人。其中衞生院12個,衞生技術人員558人,註冊護士210人。
[41]
新安縣社會保障
2021年, 新安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502人,困難人員就業37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39人。
2021年, 新安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301568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434944人,參加城鎮企業養老保險65692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7085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3888人;工傷保險37490人;失業保險38954人;生育保險34012人。
[41]
新安縣文物古蹟
編輯序號 | 保護單位名稱 | 類別 | 時代 | 地理位置 | 公佈時間 | |
1 | 千唐志齋 | 石刻 | 唐-宋 | 新安縣鐵門鎮 | 1996年11月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 | 新安函谷關 | 古遺址 | 西漢 | 新安縣城關鎮東關村 | 2013年3月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 | 洞真觀 | 古建築 | 清 | 新安縣鐵門鎮玉梅村 | 2019年10月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 | 高平寨遺址 | 古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新安縣鐵門鎮高平寨村 | 1963年6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5 | 南崗遺址 | 古遺址 | 商 | 新安縣鐵門鎮南崗村 | 1963年6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6 | 安樂遺址 | 古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新安縣城關鎮安樂村 | 1986年1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7 | 張鈁宅院 |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 近代 | 新安縣鐵門鎮 | 2008年6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8 | 新安城隍廟 | 古建築 | 清 | 新安縣城關鎮東關社區 | 2016年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9 | 新安文廟 | 古建築 | 清 | 新安縣城關鎮東關社區 | 2016年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10 | 薛村呂氏宅院 | 古建築 | 清 | 新安縣鐵門鎮薛村 | 2016年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11 | 北冶瓷窯遺址 | 古遺址 | 宋、元 | 新安縣北冶鎮北冶村 | 2016年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12 | 下村遺址 | 古遺址 | 新石器時代、周、漢 | 新安縣五頭鎮小莊村 | 2016年1月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新安縣風景名勝
編輯千唐志齋博物館
千唐志齋博物館,現齋內尚存各類藏石1419件,此外尚存有墓誌蓋19件,以及其他各類書法、繪畫、造像、經幢、碑碣等54件。
[29]
新安縣博物館
新安縣博物館,位於新城世紀廣場東側,2007年2月對外開放。外觀鼎形,佔地九畝,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分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內設展廳6個。
[30]
新安縣地方特產
編輯新安櫻桃
新安櫻桃,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新安境內自北向南有黃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澗河等主要河流,其沿岸均有河谷川地分佈。這裏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為農作物主要產區。新安縣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受太陽輻射、地形地勢和季風影響,各種氣象因素變化明顯,四季分明,適宜種植櫻桃。新安櫻桃果型整齊,圓潤晶瑩,色澤鮮豔,果肉細嫩多汁,酸甜可口,芳香味佳。
新安縣著名人物
編輯張忱
汪濱
新安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縣情簡介 .新安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6]
- 2.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9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複審結果的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2020-08-13[引用日期2021-06-26]
- 3. 中央文明辦公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 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新華網.2020-11-10[引用日期2021-06-26]
- 4. 河南省12個縣(市)榮膺省級森林城市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11-28[引用日期2021-06-26]
- 5.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山西省文物局.2019-03-19[引用日期2021-06-26]
- 6. 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宜陽縣新安縣伊川縣撤鄉建鎮的批覆 .河南省民政廳.2018-12-21[引用日期2021-06-26]
- 7. 黨政領導 .洛陽市人民政府.2021-03-16[引用日期2022-03-11]
- 8.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9-09-03[引用日期2021-06-26]
- 9.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評估結果的通知 .疾病預防控制局.2020-06-02[引用日期2021-06-26]
- 1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 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0-05-29[引用日期2021-06-26]
- 11.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2020-07-01[引用日期2021-06-26]
- 12.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新安縣誌[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0
- 13. 2021年行政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3-08]
- 14. 河南公佈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縣(市)名單 .人民網.2020-04-29[引用日期2021-06-26]
- 15. 河南公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這42地入選 .中國網.2021-01-07[引用日期2021-06-26]
- 16. 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 關於命名第四批省級食品安全縣(市、區)的通報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01-15[引用日期2021-06-26]
- 17. 河南公佈首批22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09-27[引用日期2021-06-26]
- 18. 2014年、2015年、2016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商務部.2017-05-10[引用日期2021-06-26]
- 19. 中國地震局關於2015年度全國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結果情況的通報 .中國地震局.2015-12-31[引用日期2021-06-26]
- 20.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農村職業 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創建入圍名單及開展 第三批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2015-05-05[引用日期2021-06-26]
- 21. 交通運輸部 農業農村部 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命名“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的通知 .交通運輸部.2018-09-07[引用日期2021-06-26]
- 22. 關於對2013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縣(市、區)名單進行公示的公告 .教育部.2014-02-12[引用日期2021-06-26]
- 23. 關於對全國文化先進單位(文化先進縣、市、區)評選和複查結果進行公示的公告 .文化和旅遊部.2014-11-27[引用日期2021-06-27]
- 24. 關於命名國家園林城市和縣城的通報 .中國政府網.2010-12-10[引用日期2021-06-27]
- 25. 教育部關於公佈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 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2017-07-03[引用日期2021-06-27]
- 26. 教育部關於開展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2013-10-18[引用日期2021-06-27]
- 27. 關於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第二批示範創建驗收結果的通知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2020-07-13[引用日期2021-06-27]
- 28. 第二批國家級農村職業 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教育部.2015-05-05[引用日期2021-06-27]
- 29. 千唐志齋石刻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9-02-15[引用日期2021-06-27]
- 30. 新安縣博物館 .洛陽網[引用日期2021-06-27]
- 31. 張忱同志逝世 .中國網絡電視台.2011-05-12[引用日期2021-06-27]
- 32. 汪濱同志在京逝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7-11-20[引用日期2021-06-27]
-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部公告 第2620號 .農業農村部.2018-01-20[引用日期2021-06-27]
- 34.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8-08-28[引用日期2021-06-27]
- 35. 全省47個擴權縣(市)商務管理權限明確 .河南省人民政府.2007-08-30[引用日期2021-06-27]
- 36. 縣長 .洛陽市人民政府.2020-07-17[引用日期2022-05-06]
- 37.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19]
- 38. 全國第一,我省30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01]
- 39. 關於2021年河南省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街道)創建先進單位擬命名對象的公示 .河南省司法廳.2021-12-07[引用日期2021-12-13]
- 40. 洛陽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51處、54項) .洛陽市文物局.2021-09-01[引用日期2022-02-26]
- 41. 新安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新安縣人民政府.2022-05-25[引用日期2022-06-24]
- 42. 洛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洛陽市文物局.2021-09-01[引用日期2022-02-26]
- 43. 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名單的公示 .黃平縣人民政府.2021-11-23[引用日期2022-05-06]
- 44.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首批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佈 .大河網.2020-09-24[引用日期2022-05-0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