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頭鎮

鎖定
五頭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位於新安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12°10′~112°19′,北緯34°42′~34°49′之間。東接孟津縣,西連城關鎮,南界磁澗鎮,北鄰正村鎮、倉頭鎮,東南與洛陽市西工區相交。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4千米,鎮政府駐地距新安縣縣城10千米,距洛陽市13千米,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88.96平方千米。 [1-3] 
2017年,五頭鎮有常住人口51919人,主要由回、漢兩個民族組成。 [1]  [3]  截至2020年,五頭鎮下轄有8個社區,2個居民委員會,24個行政村。 [4] 
2012年,五頭鎮生產總值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8億元,税收入庫869萬元,財政收入413萬元,人均純收入7577元。 [1]  2017年,五頭鎮有企業個數88個,工業企業個數65個,企業從業人員達1825人。 [3] 
中文名
五頭鎮
外文名
Wutou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
地理位置
新安縣東北部
面    積
88.96 km² [3] 
下轄地區
8個社區、2個居民委員會、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五頭村
電話區號
0379
郵政區碼
471842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19 萬((2017年)) [3] 
著名景點
寶真觀
玄元觀古碑
東垣古城
車牌代碼
豫C
地區生產總值
13 億元((2012年))

五頭鎮歷史沿革

五頭鎮區遠眺 五頭鎮區遠眺
1947年8月,新安縣解放後,五頭為第四區人民政府,轄20個鄉,區政府先駐南嶽村。
1948年6月,五頭政府遷五頭村。1954年,五頭、磁澗2區合併建立第五區(磁澗區),轄23個鄉。
1956年1月,成立五頭中心鄉。
1958年8月,五頭、正村2鄉合併成立火箭(正村)人民公社。
1959年6月,設立五頭人民公社,轄25個生產大隊。
1984年1月,撤銷公社建制,改為五頭鄉。
1997年12月29日,五頭鄉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 [1] 

五頭鎮行政區劃

五頭鎮地圖 五頭鎮地圖
2012年,五頭鎮轄五頭、倉上、河北等27個行政村,343個村民組,共1.47萬户。 [1] 
截至2020年,五頭鎮下轄有8個社區,2個居民委員會,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於五頭村。 [4] 

五頭鎮地理環境

五頭鎮位置境域

五頭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12°10′~112°19′,北緯34°42′~34°49′之間。東接孟津縣,西連城關鎮,南界磁澗鎮,北鄰正村鎮、倉頭鎮,東南與洛陽市西工區相交。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4千米,總面積88.96平方千米。 [1] 

五頭鎮地形地貌

五頭鎮屬於丘陵地區,海拔均在500米以下,地勢坡度較緩。 [1] 

五頭鎮氣候

五頭鎮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其特徵是春暖風多,夏熱多雨,秋爽日照長,冬長雨雪少,適宜農作物生長。全鎮年平均氣温14.5℃,年均降水量624.5毫米。 [1] 

五頭鎮水文

五頭鎮有金水河及其5條支流經過廟上村至尚莊村之間7個行政村,南北丘陵區水源較缺。 [1] 

五頭鎮人口

2012年,五頭鎮總人口5.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56萬人,主要有回、漢兩個民族。 [1] 
2017年,五頭鎮有常住人口51919人。 [3] 

五頭鎮經濟

五頭鎮綜述

2012年,五頭鎮生產總值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8億元,税收入庫869萬元,財政收入413萬元,人均純收入7577元。2017年,五頭鎮有企業個數88個,工業企業個數65個,企業從業人員達1825人。 [1]  [3] 
2005-2012年五頭鎮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
年度
地區總產值(萬元)
第一產業增加值(萬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萬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萬元)
財政收入(萬元)
民營企業税收(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農作物播種面積(公頃)
糧食總產量(噸)
2005
51739
39297
8054
4388
345.2
956.2
2906
8153
24468
2006
62905
46444
10926
5535
605
1316.3
3339
8221
26731
2007
70122
49414
13707
7001
523
1147
3968
8745
28314
2008
87720
60477
17762
9481
834
1888
4673
8711
28272
2009
105200
70657
23079
11464
839
2017
5238
8088
24896
2010
116889
75213
28252
13424
861
2111
5798
7879
24151
2011
125159
78189
33735
13235
209
617
6458
6650
19112
2012
132570
81002
36226
15342
413
869
7577
8271
30544

五頭鎮第一產業

  • 農業
櫻桃種植 櫻桃種植
金水河沿岸的梁村、倉上村、五頭村、河北村、王府莊村、寨前村、孫家坡村、二郎廟村、尚莊村9個村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南北兩嶺水源缺乏,農業條件較差,長期以來,農業產量低而不穩。
1984年,五頭鄉糧食播種面積6382公頃,畝產209千克,總產量2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全鎮農業收入837萬元,佔總收入的68.1%。
2007年櫻桃種植面積666.7公頃,年產櫻桃6000噸。同時,發展中藥材、核桃、草莓、禮品瓜、牡丹等特色經濟作物1000公頃。
2010年,五頭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358公頃,總產量2.4萬噸;種植大粒櫻桃樹1000公頃;特色經濟作物中藥材13.3公頃、核桃樹20公頃、草莓33.3公頃、禮品瓜20公頃、煙葉6公頃、牡丹20公頃等,這些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 [1] 
  • 畜牧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農村缺醫少藥、疫病猖獗,畜禽飼養業發展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頭鎮政府採取保護、扶持、獎勵政策,加速畜禽飼養業的發展。
1996年,五頭鄉大牲畜存欄7357頭,豬1.46萬頭,山綿羊6894只,家禽15.9萬隻。
2002年,五頭鎮大牲畜存欄4853頭,豬14162頭,家禽16.87萬隻,山綿羊1.56萬隻。
2004年年底,五頭鎮發展養豬專業村9個,養羊專業村12個,養牛專業村3個。黨家溝村成立五正養豬專業合作社,生豬存欄2萬餘頭,年出欄7萬餘頭,帶領周邊羣眾增收致富。
2012年,五頭鎮共發展百頭規模以上養豬專業户150餘户,肉豬存欄2.4萬頭,肉牛存欄2466頭,羊存欄1.37萬隻,家禽存欄31.1萬隻,兔存欄7956只,禽蛋產量1435噸,肉類總產量3015噸。
2020年,五頭鎮種植櫻桃面積3萬餘畝,其中大櫻桃2萬畝。 [5] 
  • 林業
1994年年底,五頭鄉林果面積1000公頃。
2000年~2004年,五頭鎮對退耕還林全面進行補植補栽,新栽側柏5萬株、泡桐2萬棵、柿樹5000棵、楊樹15萬棵,涉及23個行政村,102個生產組,退耕還林補助款按時發放到農户。
2005年~2010年,五頭鎮政府投資30萬元高標準完成磁(磁澗)五(五頭)段公路廊道綠化,投資10萬元,栽植樹木2萬餘棵,完成官嶺村、望頭村、蔡莊村、神堂村、胡溝村村莊綠化。 [1] 

五頭鎮第三產業

  • 商業與服務業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頭只有附近農貿集市,未有大宗買賣,糧食輸出僅達南麻屯。五頭街僅有糧行2家、雜貨6家、藥鋪2家、飯館4家、屠宰1家、染房2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私人商業逐步被取締。五頭鎮商業主要分佈點以街道為主,個別村設有百貨店,有零星的貨郎挑,由人民公社社員入股成立五頭供銷社,擔負着全鄉羣眾生產生活用品的供應。
1987年,五頭鄉有供銷網點23個,從業職工110人。
改革開放後,個體商業得到恢復和發展,供銷社由個人承包經營,私營商業異軍突起,市場繁榮,物價穩定,商業貿易異常興盛。
1997年,五頭鎮有各類商業網點319家,從業人數672人。其中個體户316户,供銷社(代銷點)23個,年零售額3264萬元。
2000年年底,供銷社基層網點27個,職工121人,多數實行租賃、承包經營方式。個體商户發展到418家,從業人數613人,全年商品零售總額3740萬元,從事餐飲、旅遊、理髮、照相、修配等服務業180多家,從業人員805人。
2010年年底,企業及個體户數1438家,從業人員8165人,年增加值3.34億元。 [1] 
  • 旅遊業
2010年~2012年,連續成功舉辦3屆新安縣櫻桃節,累計接待遊客25萬人次,
2012年,新安櫻桃溝景區啓動景區創3A工作,完成櫻桃商標註冊及中國櫻桃之鄉申報前期準備工作。同時,沿金水河兩岸規劃建設總投資2億元、佔地46.7公頃,包含10千米金水河漂流、養馬道觀重建、黑色食品產業園、温泉山莊、養馬水庫綜合開發、高科技蔬菜大棚等的休閒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項目。 [1] 

五頭鎮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新安縣城至五頭的道路,由劉村折向東北,經楊家坡村、山神廟村、蔡莊村、大窪村、幹榆坡村出東北界,入洛陽西北,全長20千米,可通馬車。
鄉村公路 鄉村公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鎮僅有牛車大路4條,總長度23.5千米,其餘是鄉間小道,坡陡路窄,彎急坎多,貨物運輸非常困難。
1974年前後,五頭人民公社投資500萬元,修建二級以工代賑五頭至郭峪公路。
1978年,五頭至郭峪段8千米路鋪成瀝青路面。
1981年,五頭至神堂段4千米鋪成瀝青路面通車。
1985年,五頭至大窪5千米鋪成瀝青路面通車。
1986年~2000年,五頭鎮先後改建硬化道路14條,長56千米;鋪設瀝青路5條,長32千米;擴建村道40條,長80千米,累計完成土石160萬立方米。其中長7千米的郭(郭峪)五(五頭)公路,路面由6米擴為12米,1992年動工,1995年鋪瀝青,歷時3年多,投工20萬個,投資30萬元。
1998年~2000年,五頭鎮先後改建、硬化道路16條,長67千米;鋪設瀝青路6條,長41千米;擴建村道48條,長110千米;累計完成土石180萬立方米。
2000年,貫穿五頭鎮全境的連霍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2004年,“村村通”工程啓動,完成水泥路面硬化18.65千米。
至2010年年底,五頭鎮基本實現村村通、組組通,硬化道路120餘千米。 [1] 

五頭鎮社會事業

五頭鎮文化事業

1978年,五頭鄉文化站成立,主要負責組織全鄉的羣眾文化活動,保護文物古蹟。
20世紀90年代後,五頭鄉有曲藝隊5支,演員22人,常年在當地及外鄉、外縣演出。演出曲種主要為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
1993年,五頭鄉政府在原廣播設施的基礎上,投資5萬餘元,新建廣播信號轉播塔等配套設施,為村裏裝調頻廣播喇叭總計500多隻,擁有農民電影放映隊7支,年平均放映電影250場,擁有電視機5100台,其中彩電600台。
1997年,五頭鄉電視機增加到8150台,其中彩色電視機2600餘台
2001年,新安縣政府撥款17.5萬元,五頭鎮政府投資28.5萬元,於2001年5月開工。
2002年10月,五頭鎮建成3層鎮宣傳、文化大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內設大會議室、大活動室(有象棋、乒乓球、枱球、麻將)、老年大學教室(講種植、養殖等科技知識)、圖書室、儀器室、檔案室、辦公室、宣傳櫥窗等。
2004年年末,五頭鎮1.25萬户基本上達到户户有電視機,並有大部分農户接上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7%以上。 [1] 

五頭鎮教育事業

私塾在五頭區域古已有之。至清末,過渡為小學堂。
民國初期,學堂改稱國民小學校。
1928年,五頭李家莊村羣眾集資創辦回民子弟初小,後稱區立完全小學校,
1930年,區立完全小學校更名為縣立第六完全小學,有3個教學班,學生122人。
1931年,五頭創建金溪完全小學,班級6個,學生150人。
1949年,新安縣全縣教育進行整頓。在五頭設完全小學1所。
1956年,新建五頭初級中學。
1969年,根據“上高中不出公社,上初中不出大隊”的精神,各生產大隊增設初中班,五頭初中改為高級中學。
1982年,通過整頓,在五頭村設社辦中學和隊辦中學各1所,神堂村、堰寺溝村、金溪村、馬頭村各設初中1所。
1983年,五頭高中為全縣10所布點高中之一。
1985年,五頭高中為全縣5所布點高中之一。
至1985年年底,五頭鎮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3所、小學59所。
1994年五頭高中轉為職業高中,後撤銷。
1997年,實施教育“兩基”大會戰,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對中小學佈局進行調整。五頭鎮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在公路沿線和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段重建、擴建、改建3所初級中學,即五頭一中、五頭二中、五頭三中。學生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被劃片進入相應初中。
2000年年底,五頭鎮有初級中學3所,小學27所,在校學生9062人,教職工4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8.6%,畢業率95%。另有學前班48個,入學兒童1260人。成人教育學校,共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446期,培訓11180人次。
2012年年底,五頭鎮有初中2所,小學16所,教職工245人,在校學生5611餘人。 [1] 

五頭鎮醫療衞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五頭鎮區域人民對疾病的醫治主要靠民間中醫,治病用藥主要是中草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步改變了當地缺醫少藥的狀況。
20世紀50年代,五頭建立了一些農村衞生室,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衞生室配備有西藥片、針劑、注射器等,可對一般疾病進行治療。
1981年之後,農村衞生室大都由私人承包。
至2000年年底,全鎮有農村衞生室44所,農村醫務人員94人。
2009年,五頭鎮全部完成(省級)標準化衞生室建設,村醫享受國家補助,按服務人口每人27元進行發放。
2010年,五頭鎮有農村衞生室27所,農村醫務人員104人,其中有行醫證人數92人,有醫師資格證12人;鎮衞生院總資產54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406萬元,萬元以上設備29台(件),建有病房樓2棟,門診樓1棟,年末房屋面積3253平方米,開始實施冬季取暖工程,當年總診療20250人次、住院人數1588人。
2012年年末,五頭鎮居民健康檔案建檔人數5.68萬人,年內0~6歲兒童國家免疫規劃接種9380人次,年末孕產婦健康管理人數560人,居民平均壽命達70歲。 [1] 

五頭鎮歷史文化

寶真觀,又名養馬觀,初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有1300年曆史,後被多次修繕,根據觀內碑文記載,寶真觀在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宣統三年(1911年)都曾被重修。
寶真觀圖片
寶真觀圖片(2張)
寶真觀背依猶龍寨,面對金溪河,以戲樓為中軸線,觀內文昌殿、老君殿、玉皇殿、三皇洞、鬥母閣五重建築,錯落有序地依地勢高低分佈。
寶真觀現存建築10座,共27間。其中老君殿面闊3間10.5米,進深3間8米,前沿有斗拱5朵,其中柱頭輔作2朵,補間輔作3朵。玉皇殿外磚雕匾額依稀可辨;殿中屋頂上昔日彩繪雕刻的牡丹圖紋仍舊清晰可見。老君殿後牆上鑲嵌有石碑七通,記載寶真觀的歷次重修情況
在2007年4月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新安縣文物局發現了寶真觀內碑刻《重修老君殿、玉皇殿、鬥母閣、山門、廟院四周碑記》,此碑記載:“斯觀建立千有餘載,左青龍,右白虎,古柏羅列。金水環抱。風氣攸萃之地,較他處之洞府仙境更為清幽,此蓋唐太宗之遺蹟,何可廢也。”該碑刻顯示,此觀創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 [6] 
2017年12月11日,新安寶真觀被列為洛陽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7] 

五頭鎮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在由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市農業局、洛陽廣播電視台聯合推出的《河洛名鎮》評選大賽上,新安縣五頭鎮獲得“洛陽市2018年度河洛名鎮”殊榮。 [8] 
2021年8月,榮獲2020年度洛陽市文明村鎮。 [11] 
2021年11月10日,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10]  [12] 
2021年11月10日,五頭鎮(櫻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9]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