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井白石

鎖定
新井白石(あらいはくせき,1657年3月24日—1725年6月29日),日本江户時代政治家、詩人、儒學者。初名璵,後改名君美,通稱與五郎、傳藏、勘解由。字在中、濟美,號白石、紫陽、錦屏山人、天爵堂、勿齋等。法名慈清院殿釋淨覺大居士。是江户時代繼荻生徂徠之後又一個大學者。 [1] 
新井白石雖然出身浪人,卻積極向學,並求師於木下順庵,並專習朱子學數年,後成為甲府藩主德川綱豐(後入繼將軍,改名德川家宣)的文學侍臣,並於德川家繼即位後續任輔佐幼君,1716年,德川吉宗即位後,新井白石才告老退休,繼續學術事業。著有《藩翰譜》《東雅讀史餘論》《古史通》等等。對織田信長火燒比睿山事件提出則是“亡山門者,非信長也,山門也”的論點。此外還著有介紹北海道、琉球地理及歷史、民俗和社會狀況的《蝦夷志》《南島志》。文學方面,以《白石詩草》為代表,並著有自傳性質的《折焚柴記》《新井白石日記》及其書簡集等,是研究其一生業績的珍貴資料。其遺作被整理為《新井白石全集》六卷。
本    名
新井白石
別    名
新井璵
新井君美
與五郎
傳藏
勘解由 展開
別名
新井璵
新井君美
與五郎
傳藏
勘解由
慈清院殿釋淨覺大居士 收起
在中、濟美
白石、紫陽、錦屏山人、天爵堂、勿齋
所處時代
江户時代
出生地
江户
出生日期
1657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
1725年6月29日
主要作品
折焚柴記
白石詩草
讀史餘論
藩翰譜
古史通

新井白石人物生平

新井白石早年經歷

明歷三年(1657年)二月十日,新井白石生於江户。他祖父叫勘解由,侍奉常陸國下妻城主多賀谷宣家,關原之戰後,與主家一起失去了領地,之後在舊領地過着牢獄生活,於慶長十四年(1609年)去世。他的父親新井正濟九歲喪父,被曾經是新井家僕人的富農養大,十三歲時才知道自己是養子的事實,以此為恥,出奔江户。之後,他過着當時流行的傾奇者一般的生活,東奔西走,居無定所。三十一歲時,他侍奉上總國久留裏的城主土屋利直,獲得其信任,擔任目付的職位。
新井白石也從小就被土屋利直疼愛,經常被召喚到身邊使用。但在利直晚年,藩內圍繞着繼嗣發生內訌,延寶三年(1675年),利直去世,土屋賴直襲位,新井白石與其父也捲入紛爭。兩年後,父子倆終於被趕出了土屋家,也被禁止到其他藩供職。之後,富商角倉了仁和河村瑞賢找新井白石商量結婚,新井白石不理會,並接受了父親曾經作為養子的相馬藩士郡司正信的盤纏,過上了浪人生活。 [1] 

新井白石宦海沉浮

延寶七年(1679年),土屋家廢絕,新井白石自動解除禁錮,得以在其他藩任職。
天和二年(1682年),新井白石侍奉當時的幕府大老堀田正俊
貞享元年(1684年),堀田正俊被殺,堀田家被將軍德川綱吉冷落,新井白石又開始窮困潦倒。他自幼好學,顯示出卓越的才能,但在三十歲前幾乎都是自學的。貞享三年(1686年),他進入大儒木下順庵的門下,不久作為其高足而被列為木門五先生或十哲之一。
元祿四年(1691年),新井白石離開堀田家,再次過上浪人生活。離開堀田家後,木下順庵想把他推薦給金澤藩,但新井白石把職位讓給了出身該國的岡島石樑。由此他以重視友情而聞名。
元祿六年(1693年)冬,在木下順庵的推舉下,新井白石成為甲府藩主德川綱豐的侍講。
寶永元年(1704年),隨着德川綱豐改名德川家宣並作為五代將軍綱吉的世子進入江户城西之丸,新井白石也被列為寄合。德川家宣成為將軍後,新井白石獲得重用,在幕府政治上積極建言獻策,致力於改善上代以來的弊政。在身份上,他獲得了五百石領地,躋身旗本
正德元年(1711年),新井白石就任從五位下筑後守,在武藏國埼玉郡、相模國鎌倉、高座二郡領一千石。同年家宣去世,其子德川家繼成為將軍,新井白石與側用人間部詮房一起輔政。 [1] 

新井白石晚年去世

享保元年(1716年),德川吉宗入繼將軍之位,新井白石失去了政治上的地位。此後,他專心從事寫作。
享保十年(1725年)五月十九日,新井白石去世,享年六十幾歲,葬於今東京都淺草報恩寺,後遷至中野區上高田高德寺。 [1] 

新井白石主要影響

新井白石政治方面

在政治思想方面,新井白石認為當政者首先自己要具備崇高道德,率先實行以“道”為準則的政治才是幕府長久穩定的根本。他希望將軍家宣成為像堯舜那樣理想的君主,在十九年間有一千二百九十九天為家宣講課,灌輸這些信念。他還主張致力振興禮樂,以仁愛精神統治人民。但是他的這些政治觀點是太高遠的理想主義,而且他也稜角多、欠圓滑,對反對意見從不妥協,要徹底地駁倒,所以幕府老中都討厭他,稱他為“鬼”,不久就和間部詮房一起陷入了孤立的狀態,不得不在失意中度過晚年。
在政治實踐方面,新井白石主導了金銀貨的改良、日朝外交的修正(變更將軍書翰的樣式和接待朝鮮通信使的方式)、實施《海舶互市新例》。此外還建議廢止皇子皇女出家的慣例、處置偷渡日本的傳教士西多契、起草《寶永武家諸法度》的草案以及處理大大小小的司法案件,為正德之治作出重要貢獻。 [1] 

新井白石學術方面

新井白石雖然屬於朱子學派,但當時日本的儒學者大多隻讀中國書,而他對日本文獻也有很強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並以合理、實證的態度,在廣泛的領域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他特別緻力於對日本史的論述。作為對家宣的進講方案的總結,他寫了《藩翰譜》,按譜系敍述了各大名家的事蹟;又寫了《讀史餘論》,追溯攝關政治以來的政權更迭,一邊對政治的得失加上評論,一邊説明德川家康稱霸的由來。他還寫過《古史通》,試圖對神話進行合理的解釋,並試圖探明其中所含的歷史情況。此外,他還寫了《史疑》,對六國史進行了文獻批判,但該書已亡佚。他的歷史研究也被用於解決幕政面臨的課題。例如《本朝寶貨通用事略》,從日本金銀產出的起源説起,論述了貿易對貨幣外流的損害,這成為正德五年(1712年)長崎貿易限制新令(正德新令)的一個論據。
另外,為了振興禮樂,他還寫了大量關於制度史、典章故事的考證性著述,如《武家官位裝束考》。在地誌編著方面,他也是先驅。特別是以詢問羅馬傳教士西多契所獲得的知識為基礎所著的《西洋紀聞》《採覽異言》,是鎖國時代介紹世界情況的著作中最早的一部。他一面否定歐洲宗教、道德價值,另一方面承認其知識、技術的優秀,成為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人對歐洲文化的觀念的起源。另外,他還著有《蝦夷志》《南島志》《琉球國事略》,是最初關於北海道島(蝦夷地)和琉球羣島的完備地誌。
在語言文字的研究中,新井白石在《東雅》中廣泛收集日語名詞,考證其語源及其後來的變遷;在《東音譜》中,他將日本表示五十音的漢字與當時的中國各地進行比較;在《同文通考》中,他闡述了漢字的起源以及日本的神代文字、假名、國字、俗字等。 [1] 

新井白石文學方面

新井白石擅長漢詩文,據説他獲得木下順庵的認可也是由於他去山形旅行時的遊記。代表作為《白石詩草》。年輕時喜歡俳諧,但在侍奉堀田家時,學者認為應該在漢詩文上下功夫而作罷。他退居幕政之後所著的《折焚柴記》不僅是寶貴史料,作為自傳文學也獲得高度評價。 [1] 

新井白石主要作品

新井白石傳世的所有作品被整理為《新井白石全集》全六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