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昌閣

(安徽省涇縣文昌閣)

鎖定
文昌閣位於涇縣桃花潭鎮。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嘉慶四年(1799年)至民國27年(1938年)間先後三次重修。閣為三層八角磚木結構,高25米,底層直徑10米。畫檐飛角,似塔非塔,造型別致,氣宇軒昂,頗為壯觀。每層有題刻門額,底層謂“盛世文明”,二層曰“文光射鬥”,三層曰:“共登雲梯”。昔三匾均遺失。閣內尚有其它石刻多方。閣外植松竹花卉,蒼松翠竹,花香襲人,並置有水,供人觀賞。乾隆年間士吉作《創建文昌閣序》。
中文名
文昌閣
外文名
Wenchang Pavilion
25米
底層直徑
10米
始建年份
1770年

文昌閣景點介紹

文昌閣位於涇縣桃花潭鎮。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嘉慶四年(1799年)至民國27年(1938年)間先後三次重修。閣為三層八角磚木結構,高25米,底層直徑10米。畫檐飛角,似塔非塔,造型別致,氣宇軒昂,頗為壯觀。每層有題刻門額,底層謂“盛世文明”,二層曰“文光射鬥”,三層曰:“共登雲梯”。昔三匾均遺失。閣內尚有其它石刻多方。閣外植松竹花卉,蒼松翠竹,花香襲人,並置有水,供人觀賞。
文昌閣建成已230餘年,歷經百年滄桑,風韻猶存。昔日文人春秋登閣,聽風吟詩,賞景作畫;而今天的遊客到此,既可觀清新秀麗的皖南田園風光,又可賞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築。如今,文昌閣業已成為桃花潭景區的一個著名景點,吸引着紛至沓來的中外遊客。 [1] 

文昌閣相關文學作品

《創建文昌閣序》
我翟氏族居桃花潭上,形勢面西南而坐東北,西南則前山、由山、丹山相環列為屏障,前人特造踏歌古岸樓,高其門收旺氣焉。東北自南陽鎮東走裏許,始祖墓在焉,西望則宗祠在焉,大樹挺出關聖殿在焉。
殿之東,塋之西,中間地形低窪下,宅水徑此北瀉。遙望十里外,一山曰震,橫亙出蘇口虎形之下,堪輿家指為我族陰陽兩基北障焉。然平地立視,其高可隱,今茲建閣之處,前人籌之久矣。但術家又云:若於震山頂上造一塔更美,故建閣之謀,前人所以中止也。丁亥春,族人議修祖墓龍虎崩缺處,事竣之日前,復申前建閣之議,久不決,冬星散,誠視為難舉。越日眾復集而八人者,若天榮、運陽、琬臣、象九、 臣、乾一惟勤與眾參同出而言曰:“是役也吾儕計矣,未敢漫數千金,必盡力而勸輸,不分公私,不爭多寡。祖墓龍虎之役此事前車也,且人少不可為,人多亦不可為,吾儕計議輸金。出自公者不受,不滿五十金者不受,執事之人非輸金者不得與,約三年告,費亦以三次出。”語畢,眾皆信其法,善服其慮,周遂以建閣之役付數人者作主也。緣是族之樂輸者聞風接踵而至,不旬日遂得數千金。
有人有財,工可指日興矣,三歲之後,登祖墓北望,砥砫巍巍,陰基庇矣,而東北一面,永與西南並收旺氣。桃花潭上更添一景矣。用是詳序,始事情由書簿首,並以勸族之金多而未輸者,至輸金多寡,執事幾人部署何似,費金若干,用工若干,告竣之日,當求記於當世士大夫之賢者。
里人 士吉撰
爽林書丹
乾隆三十五年仲呂月中浣之吉
文昌閣酒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