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昌閣

(江蘇省揚州市境內古建築)

鎖定
文昌閣,又名文昌樓、揚州文昌閣,為魁星樓建築制式的明代建築。位於江蘇省揚州廣陵區文昌中路與汶河北路交會處,佔地面積160平方米。 [1]  [3]  [9] 
文昌閣高約24米,三層三重檐,圓頂,上蓋筒瓦,上置葫蘆頂。閣身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面闢有拱門,與街道相通。明弘治九年(1496年)在河上建文津橋直達府學,萬曆十三年(1585年)於文津橋上增建文昌閣,祀文昌帝君,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閣遭火焚,次年重建,清代重修。今揚州府學建築羣僅存文昌閣。 [1]  [3]  [7] 
2011年,文昌閣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1]  [3] 
中文名
文昌閣
地理位置
江蘇省揚州廣陵區文昌中路與汶河北路交會處
氣候條件
東亞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60 m²
高    度
24米

文昌閣歷史沿革

明弘治九年(1496年),當地建文津橋直達府學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於文津橋上增建文昌閣,祀文昌帝君。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閣遭火焚,次年重建。
清代,文昌閣重修。
1952年,填汶河築路,文津橋埋於地下,文昌閣保留。 [1]  同年,文昌閣大幅度向東傾斜,經過師傅精準的操作,文昌閣扶正。 [3] 
1999年,文昌閣大修。 [3] 
2019年,文昌閣大修。 [4] 
20世紀70年代的文昌閣 20世紀70年代的文昌閣

文昌閣建築格局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佔地面積160平方米。閣高約24米,三層三重檐,圓頂,上蓋筒瓦,上置葫蘆頂。閣身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面闢有拱門,與街道相通。第二、三層四周虛窗,置木桶扇。頂為圓形攢尖式,上蓋筒瓦,閣形與北京天壇祈年殿相仿。 [1] 

文昌閣文物遺存

  • 匾額
文昌閣上懸有“邗上文樞”匾額,並供有文昌帝君,寓昌明儒學文化之意。 [1] 
  • 碑刻
文昌閣底層的牆上,鑲嵌着三塊石碑,一塊是《文昌閣修繕碑記》,介紹了文昌閣的歷史文化和歷次修繕的情況;第二塊是明朝的《揚州府學文津橋記》;第三塊則是阮元學生陳文述撰寫的《重修府學縣學記》。 [8] 
20世紀80年代的文昌閣 20世紀80年代的文昌閣

文昌閣歷史文化

  • 修建軼事
明弘治九年( 1496年),揚州府同知葉元奉上司之命即在府學(今廣陵區政府所在地)東側的汶河上建橋。萬曆十三年( 1585年),巡鹽御史蔡時馬自建文昌閣於文津橋上,以宏開文運,昌明聖學。 [2] 
揚州歷史上確實不止一處文昌閣。學者曾撰文稱,文昌閣在明清時期叫做文昌樓,只是一座景觀建築,並不具備祭祀功能。當時揚州有許多祭祀文昌帝君的場所。 [3] 
  • 大運河歷史遺蹟
汶河是唐時的揚州大運河河道,文昌閣和文津橋都是大運河歷史遺蹟,獨特的建築風格在國內較為鮮見,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價值和建築歷史價值。 [3] 
  • 詩文
《人日招諸同人登文昌樓觀雪,分韻得好字》 清乾隆 金兆燕
雪霽春欲來,官閒貧亦好。新歲開宿醖,勝飲攄清抱。
傑閣臨交衢,觚稜耀晴昊。連襼陟層顛,放眼睇遙島。
感茲良會難,歲月各衰老。相期人外遊,塵事非所道。 [5] 
  • 姊妹樓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開始,由士人倡議,政府協調,開築了三灣新河,以減緩水流速度。同時,在城南運河邊修建了文昌閣,巍然屹立於運河岸邊,氣勢宏偉,樸素大方,並且附有亭台、水池、綠草、名花,一年四季,美景不斷,可供遊人觀賞,而且東有文峯塔,西有文丞相祠,相互映襯,優美協調。是揚州人祭祀文昌帝君的場所,並且與科舉考試活動密切相關。清朝每遇到科考年份,揚州府的府縣官員都要在此舉行宴會,為參加考試的士子餞行。 [5]  清同治年間,倒塌荒蕪。 [6] 
文昌閣夜景 文昌閣夜景

文昌閣文物保護

文昌閣是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文昌閣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1] 

文昌閣旅遊信息

文昌閣地理位置

文昌閣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文昌中路與汶河北路交會處。

文昌閣門票信息

免票。

文昌閣交通線路

公交:揚州公交17路、20路、23路、 29路、56路可抵達;揚鎮旅遊專線:遊2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