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抒情小賦

鎖定
賦體文學中最有生命力和價值的一類。興起於漢代,盛行於魏晉南北朝,唐宋以來一直綿延不息。在內容上側重於抒寫個人的心志,或託物言志,或詠物抒情,也有針砭現實之作。在藝術上繼承着大賦鋪排手法,但語言較漢大賦樸素得多,手法精巧靈活、風格多樣,有的清麗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漢末的抒情小賦還有詩意化的傾向。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禰衡的《鸚鵡賦》都是較有名的作品。
中文名
抒情小賦
興盛時期
興起於漢代,盛行於魏晉南北朝
先驅作品
張衡的《歸田賦》
主要特徵
抒情性強、篇制短小、題材廣泛
著名作品
歸田賦、刺世疾邪賦、述行賦
屬    性
漢賦的一種體式
代表作家
張衡、趙壹、揚雄

抒情小賦簡介

篇幅或更小,理當也稱為抒情小賦.所以,籠統地稱張衡《歸田賦》為漢代抒情小賦的開風氣之作是欠妥的.七、第260頁雲:“隋王僧虔《伎錄》、智匠《古今樂錄》為樂府分類,今已不得見。

抒情小賦抒情小賦先驅

張衡的《歸田賦》可謂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這之後東漢末年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禰衡的《鸚鵡賦》、三國西晉時期王粲的《登樓賦》、曹植的《洛神賦》、向秀的《思舊賦》、陶淵明的《感士不遇賦》,以至具有同樣特點的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劉伶的《酒德頌》、阮籍的《大人先生傳》相繼問世,把賦從僵死滯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開闢了一塊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當然,《歸田賦》給後代影響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了。可以説《歸去來兮辭》 [1]  在構思、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歸田賦》的啓示,只不過寫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個性化和文學色彩罷了。

抒情小賦主要特徵

一是抒情性強;
二是篇制短小;
三是題材廣泛;
四是形式靈活多樣。

抒情小賦與漢大賦區別

漢大賦新體賦):大賦是漢賦的典型形式。 大賦在形式上篇幅較長,結構宏大,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韻文與散文相間,散文的成份較多;在內容上以寫物為主,以“潤色鴻業”(班固兩都賦序》)為目的,兼有諷喻勸諫。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採用鋪張揚厲的手法和博富絢麗的辭藻,對事物作窮形極貌的描寫,顯示了綿密細緻、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徵。枚乘的《七發》標誌漢大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最典型的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