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鎖定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成立於1904年,由原成都教育學院、成都師範學校、新都師範學校整合後併入成都大學,學院的教師教育辦學底藴愈發深厚,特色更加鮮明。
中文名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創辦時間
1904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二級學院
院    訓
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知名校友
艾蕪
李劼人
知名校友
沙汀
所屬地區
中國·成都
類    型
教育
屬    性
城市型綜合大學
主要專業
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
現任院長
魏青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環境 學院環境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以高質量的小學教師培養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享譽全川。“成都市教育系統幹部培訓中心”、“成都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和“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都大學培訓中心”均曾直接設在該院,體制調整後,該院仍是教師國培計劃、成都市教育系統幹部培訓、成都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和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承擔單位。 [1]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辦學歷史

教育科學學院(原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已逾百年,它的前身是創辦於1904年的淑行女塾,歷經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四川省成都女子師範學校、四川省立女子師範、幼稚師範聯合學校、成都女子師範學校、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學校、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幼兒師範學校、成都第二師範學校(男師)、成都簡易師範學校等變遷。2002年,成都師範學校併入成都教育學院。2006年,成都教育學院併入成都大學。
學院環境 學院環境
學院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院訓,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教師教育模式。教育科學學院傳承百年經典,形成了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特色:專業思想教育一貫化;專業知識的“厚”、“博”化;技能訓練層次化;教育實習實踐的全程化;教師教育職前職後一體化。現開設的本科專業有小學教育(含各學科方向)和應用心理學,專科專業有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商務英語、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2006年小學教育專業通過了四川省教育廳辦學水平評估;2009年小學教育專業試點招收成都籍免費師範生;2010年批准立項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 2010年在全國繼首都師大後第二個開設性教育輔修專業 [1]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魏青
黨總支書記:楊長恩
副院長:張勇
黨總支副書記:盧煦 [2]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專業設置

小學教育(本科 四年制)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現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素養,紮實的學科專業知識,突出的教師綜合技能,能從事語文、數學、英語、社會、科學、綜合實踐等多門課程教學的能力,並具備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綜合素質較高的專門人才。同時本專業也為學生在相關領域繼續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教育(語文方向)主幹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兒童文學、外國文學、影視文學、基礎寫作、中國文化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小學閲讀與作文指導、語文教學技能培訓、文學名著導讀、語言學概論、美術賞析與運用、文學名著導讀等。
小學教育(數學方向)主幹課程:大學語文、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數學教育前沿研究、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與數理統計、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指導、數學教育技能培訓、初等數論與理論算術、數學常用軟件選講、數學史與思想方法、自然科學基礎、數學競賽指導、數學建模、多媒體課件製作、小學科學教材教法、網頁設計與製作、小學教育案例及其寫作等。
小學教育(英語方向)主幹課程:大學語文、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閲讀、英語語音、英美文化、英語口語、英語課程與教學論、英語寫作、英漢翻譯、英語兒歌表演與活動設計、英語語言學、多媒體課件製作、小學教育案例及其寫作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小學及各類培訓機構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從事文秘、行政管理、社區文化建設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小學教育免費師範生項目
——語文、數學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現代教育理念,強大的師資力量,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素養,紮實的教師教育專業知識,突出的教師綜合技能,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從事多門課程教學的能力,並具備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綜合素質較高的小學教師。
主幹課程:心理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師德修養、小學班級管理與指導、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高等數學(1)、初等數論、音樂素養與教育、美術素養與教育、書法、教師口語、教師禮儀、現代教育技術、舞蹈與形體、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應用心理學(本科 四年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心理諮詢心理測量的基本能力,以及將心理學理論、技術應用於某一相關領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同時本專業也為學生在相關領域繼續深造奠定良好基礎。
主幹課程: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統計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心理測量、變態心理學、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心理輔導、人格心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團體心理輔導、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高等數學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適合在中小學及各類培訓機構從事心理健康及相關課程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可以在學校、社區、福利部門、尤其是地震災區的相關部門從事心理諮詢、團體輔導工作,也可以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人力資源規劃、績效考核、培訓與開發、勞動關係協調等工作的專業管理人員。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藝術教育(本科 四年制)
培養目標:通過科學和系統的藝術學科創新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藝術學科綜合知識與技能、熱愛藝術教育事業、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在中小學勝任藝術綜合課程教學,能夠組織、策劃和開展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的高素質創新型和成長型藝術教師。
主幹課程: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藝術概論、美學與美育、藝術教育課程教學法、樂理與視唱、聲樂基礎、琴法基礎、舞蹈基礎、舞蹈創編、歌曲配奏與彈唱、中外音樂作品欣賞、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素描、色彩、速寫、國畫、動漫製作。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小學及各類培訓機構從事藝術及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或者是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從事文秘、行政管理、社區文化建設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語文教育 (專科 三年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較高的人文精神和素養,較寬泛的文化知識,掌握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懂得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綜合技能突出,具有從事中小學語文及相關學科的教學、教育管理能力,也具有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和文秘工作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主幹課程:漢語基礎、基礎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影視文學、新聞寫作、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音樂美術素養、普通話、書法、舞蹈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小學和各類中小學培訓機構從事語文及相關學科的教學與教育管理,也適合在黨政機關、新聞傳播、文化出版、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從事辦公文秘、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服務等工作。
數學教育 (專科 三年制)
培養目標:培養喜愛教育事業,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現代教育理念,具有較紮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和較廣的科學文化知識,有突出的教師綜合技能,能勝任數學、信息技術等課程教學,並能從事行政管理與業務的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大學英語、大學語文、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書法、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技能培訓、數學競賽指導、計算機應用基礎、Visual Basic 程序設計、現代教育技術、課件製作、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統計、初等數論、數學史與思想方法。
就業去向:中小學和各類培訓機構從事數學、科學、綜合實踐等課程教學及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企事業單位、商業機構從事行政管理和相關業務。
英語教育 (專科 三年制)
目標培養 :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僅掌握英語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綜合應用能力,熟悉國家新課程改革動態和《英語課程標準》,而且有較好的漢語言文學基礎和寬泛的文化科學知識,具備流利的中英文口頭表達能力,能勝任中小學英語課,及雙語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並能從事需要掌握中英文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主幹課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英語兒歌表演與活動設計、綜合英語、英語閲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音、英美文化、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教師口語、禮儀、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應用寫作、音樂美術素養等。
就業方向:可以在中小學和各類培訓機構從事英語教學、雙語教學,也可以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商貿公司等,從事中英文辦公文秘等工作。
商務英語 (專科 三年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樂於從事外貿及相關商務工作,掌握基本的商務貿易(尤其是國際貿易)知識,有較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並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工作,可以在廣泛領域就業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主幹課程:市場營銷、商務談判技巧、國際貿易、進出口實務、劍橋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及單證、實用公文寫作、文秘基礎、商貿及合同法規、外貿法規、商務辦公自動化、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語文、綜合英語、英語閲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商務英語、應用翻譯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勝任商貿(含外貿)公司、合資及外貿企業等工作,也可以從事各類企事業單位商務、外貿部門的辦公室工作。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辦學條件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任課教師59人,其中正、副教授32人,佔54%;有博、碩士30人,佔51%;在校生近1700人。學院形成了開放的辦學體系,與國內多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以及二十餘所中小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學術交流。學院的課程設計注重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豐富有序的教學與實踐活動,對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專業發展和就業等方面予以全程指導,多年來,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1]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學名師

魏青 魏青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團隊與教學名師簡介
魏青教授,1964年生,1986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學院教育系,現任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專業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和健康心理學,承擔心理學概論、發展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的教學。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四川省心理學會理事,應用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學會理事,普通話水平測試省級測試員。近五年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副主編教材5部,主持或主研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5項,主持省級、校級精品課程各1門,主研省級、校級精品課程各1門,主持或主研省級教改項目2項、校級教改項目11項。兩次獲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連續6年獲校人才工程獎,獲校優秀科技人才獎1次,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
胡珍 胡珍
校級教學名師——胡珍教授
張曉霞 張曉霞
胡珍教授,成都大學科技團隊——四川性教育師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青年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性學會理事及性社會學、性心理學、性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薦“心理健康講座”專家;成都市婦女聯合會、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聘任專家,是四川省學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在2010年6月被評為第三屆成都大學教學名師胡珍教授於2010年創建了省委宣傳部與省社科聯共建的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該基地建在成都大學內,其運作主要靠成都大學科技團隊——四川性教育師資發展研究中心。該團隊在團隊首席專家胡珍教授的指導和培養下不斷地發展壯大。目前團隊成員共1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助教1人。形成了職稱比例合理、年齡層次科學、學科分佈全面、學歷層次合理的教學梯隊。
桂世權 桂世權
張曉霞教授,1957年生,1984年畢業於四川教育學院數學系,2006年獲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學位。專業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教育,主要承擔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擔任全國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小教培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小學數學學科負責人。近年主編著作、教材及出版專著共計5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主持和主研省部級課題2項、省廳級科研課題6項,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曾獲得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局)級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市社會科學界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
苟萍 苟萍
桂世權教授,1966年生,198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專業研究方向為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承擔心理學概論、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的教學。擔任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四川省應用心理專委會副秘書長。近五年出版專、編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主研各級各類課題20餘項,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2門;主講省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1門。曾獲得中國性學會專委會論文 一等獎、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二等獎、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成都大學教改論文一等獎。
黎昌友 黎昌友
苟萍教授,1966年生,1988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系,2004年獲西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專業研究方向為社會心理學、教師教育,承擔心理學、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關係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近五年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主持省教育廳科研教改項目5項、主研各級各類課題10餘項。曾獲四川省高教學會科研成果一等獎,兩次獲得校級“教學十佳教師”稱號。
範崇高 範崇高
黎昌友教授,1970年生,1988年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2003年獲西華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系教師。專業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彙和語音,承擔現代漢語、普通話、申論等課程的教學。擔任四川省語言學會會員,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近五年出版專著1部,編著教材1部,副主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主持省教廳重點課題2項、青年基金課題1項,主研省教廳課題3項,主持或主研校級課題五項。曾獲達州市科研成果三等獎1次、優秀成果獎1次。
範崇高教授,1965年生,1988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漢語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專業研究方向為古代文獻整理、漢語詞彙,承擔古代漢語、訓詁學、大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擔任四川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教育廳高評委“中文學科組”專家。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或主研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項,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主持、主研校級精品課程各1門,主持或主研省級和校級教改項目5項。曾獲得市廳級科研成果三等獎3次,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次、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次,4次獲得校級“教學十佳教師”稱號。
陳大偉 陳大偉
院級教學名師陳大偉副教授
陳大偉副教授,1963年生,中國地理學會學員,四川教育學會會員、發明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曾獲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區研究課題一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成都市第八屆、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在倡導教師的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觀課議課、課程與教學改革等研究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並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被譽為教師教育的“橋樑專家”,所提出的“觀課議課”被列為“《人民教育》創刊60年報道過的最有影響力的事件”。先後出版《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校本研修面對面》、《怎樣觀課議課》、《有效觀課議課》、《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等16本個人專著,近年來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發表科研論文和教育隨筆150餘篇。陳大偉老師先後受邀在二十多個省市講學,並多次在全國學術交流活動中報告研究成果和管理經驗。因其在中國教師教育領域的孜孜不倦研究與傑出影響和貢獻,2011年5月被邀進駐中國教師研修網開闢“教師教育實踐創新研究——陳大偉”專欄網站。 [3]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硬件設施

教育科學學院實驗實訓中心現有兩個專業實驗室:小學教育專業實驗室和心理專業實驗室,分別為我院小學教育專業和應用心理學專業提供專業課實驗教學支持。
小學教育專業實驗室建設定位是支撐學生小學教育專業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實踐操作技能,保障小學教育專業實現培養目標。其中微格教學實驗分室將為提供教師教學技能形成的實踐訓練環境;書法藝術實驗分室將為師範學生書法技能訓練和書法藝術欣賞提供實踐環境;多媒體課件製作實驗分室將為師範專業學生提供課件設計與製作的實踐平台;科技小製作實驗室將為師範專業學生提供科技活動設計和操作訓練,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供實踐場所。
心理實驗室的建設定位是廣泛服務於基礎心理學、教育與發展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領域心理學課程和人力資源類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其中,多媒體開放心理實驗室是全校心理學課程教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放型綜合實驗室。心理實驗室的主要功能包括:1. 多媒體演示教學;2. 實驗設計與操作;3. 實驗環境控制;4. 實驗數據及行為的實時記錄;5. 數據的查詢、檢索及重現;6. 實驗權限分級控制;7. 行為設計與訓練;8. 心理放鬆與心理訓練。 [4] 
心理學專業實驗室下轄心理儀器設備實驗室、多媒體開放心理實驗室、心理康復及訓練中心等三個實驗室。心理儀器設備實驗室現有EP2004 型心理實驗台及其配套的EPT系列實驗儀器共五組,可進行迷宮、閾限測量、反應時、鏡畫實驗、心理旋轉、注意、記憶等經典心理學實驗43個;另有深度知覺儀2台,暗適應儀5台,注意穩定性測試儀5台,可開展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等課程所要求的實驗內容。多媒體開放心理實驗室已購置並安裝了心理測評軟件40套,心理教學軟件20套,可廣泛服務於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領域心理學課程和人力資源類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心理康復及訓練中心已購置沙盤、生理反饋儀、放鬆椅等設備,擬上半年到貨,屆時將為行為設計與訓練、心理放鬆與心理訓練等專業課程提供教學支持。 [5]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辦學特色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以培養普通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教育培訓為主要特色,同時秉承教育的使命,瞄準市場和社會需要,開設了高職普通專科以及成人專科(業餘、脱產)、成人本科函授。隨着成都產業結構的高速發展及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給學院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學院現已形成以小學教師師範本科教育為主,教師職前、職後教育一體化的特色,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質量較高、效益顯著並具有特色和品牌專業的、教師教育與高職教育並存的多功能新型學院。師範學院以“建和諧校園,樹兩代師表”為工作指針,圍繞“平穩整合、改革管理、辦好本科、完成轉型”的工作思路,搞好“穩定和諧、規劃發展、迎辦本科、強化三風、落實就業”等基本工作。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術研究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科研概況

近五年,學院教師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級科研課題3項、省級5項、市廳級近20餘項,與美國福特基金會、美國教師無國界組織、中華慈善總會中國性學會等單位簽訂了橫向課題協議,到位課題經費210餘萬元,出版教材、著作4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300餘篇。 [1]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科研團隊

“性社會學與學校性教育研究”科研團隊
“性社會學與學校性教育研究”團隊於2009年作為成都學院校級科技團隊進行建設。該團隊的負責人是被稱為“四川省學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的胡珍教授。
團隊建立以來,充分發揮學術骨幹的作用,由他們引領團隊成員發揮各自優勢,主要以團隊協作的形式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工作,達到很好的效果。近三年,團隊立項省級科研項目4項,廳級項目10項,先後與美國福特基金會、美國教師無國界組織、中華慈善總會、中國性學會等單位簽訂橫向課題協議,到位課題經費170餘萬元。出版專著教材7部,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近30篇。2011年2月,胡珍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轉型期西南少數民族大學生性文化變遷的研究》獲得四川省政府第14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0年9月,成都學院在“性社會學與學校性教育研究”科技團隊的努力下,繼首都師範大學之後,成為全國第二個、四川省第一個開設性教育輔修專業的大學。2010年11月,在校級科研團隊評比中,“性社會學與學校性教育研究”團隊獲學校優秀科技團隊稱號,榮獲文科類科研團隊第一名。
2009年11月,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為形象代言人的中華慈善總會“青艾工程”,將全國首家“青艾基地”落户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1年,由胡珍教授主持申報的“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被認定為首批“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兩個基地的骨幹主要由“性社會學與學校性教育團隊”成員組成,他們全面接受各種培訓,參與相關學術會議,先後在省內外開展各種講座100餘場,在成都市中小學廣泛開展“1+1心聯行動”,努力進行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突出地開展了服務地方教育的工作。 [6]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院榮譽

活躍在成都地區基礎教育一線的專家、學者、特級教師等多畢業於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院還多次被評為“優秀辦學單位”和 “巴蜀名校”。2002年我院被成都市教育局確立為成都市教育系統幹部培訓中心和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被省教育廳確立為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同時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學數學、小學語文)培訓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