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華清

(清末民初醫學家)

鎖定
徐華清(1861~1924年),字靜瀾,生於梅州五華。徐華清因機緣巧合,得教會資助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和香港大學,後被選派赴德國學西醫,188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徐華清醫術高明、譽滿京華,受袁世凱李鴻章推薦,應召入宮,治癒慈禧太后疾病,官封一品花翎頂戴、總理皇宮醫政。 [1] 
徐華清是北洋軍醫學堂首任校長、北洋馬醫學堂創始人,培養了大批軍醫人才,被譽為“中國軍醫之父”。 [2] 
民國初年,徐華清任陸軍軍醫總監(上將銜)和天津紅十字會首任會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長。 [3] 
2015年12月10日,徐華清故居蘭芳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徐華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1年
逝世日期
1924年
畢業院校
美國哈佛大學
職    業
陸軍部軍醫司司長兼陸軍軍醫學堂總辦 [11] 
主要成就
中國軍醫之父
出生地
廣東省五華縣文葵鎮樓江村 [5] 
人物故居
蘭芳樓

徐華清人物簡介

徐華清(1861-1924),號靜瀾,安流鎮樓江村人。歷任天津官醫院總辦,陸軍中將。徐華清是清政府的“總理醫政”,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軍醫總監”(相當於上將銜),是中國第一所軍醫學院北洋軍醫學堂的首任校長,是中國紅十字總會的首任理事長,被譽為“中國軍醫之父”。 [10] 

徐華清人物經歷

12歲隨族人赴港打工,信仰基督,得教會資助讀書,輾轉赴美。
24歲,獲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後留學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清光緒十四年(1888)獲醫學博士回國,任教於香港皇仁書院,因屢次治癒疑難重症病人,並治癒清欽差胃裂症和慈禧太后疾病,被命為御醫,官封一品花翎頂戴,授總理醫政。
中日甲午戰爭後,總辦北洋陸軍軍醫學堂和陸軍馬醫學堂,培養大批軍醫人才,被譽為“中國軍醫之父”。
1912年任陸軍軍醫總監,領陸軍上將銜,兼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直皖、直奉大戰時,率醫療隊赴戰場救護,獲世界紅十字會鑄贈白金指揮刀,美、德、俄、日、英等國皆贈勳章。
1921年後,調任多倫關任監督、安徽大通榷運局局長、山東臨清關監督等職。
1924年6月24日,因腦溢血逝於天津寓所,葬北京西郊象鼻子山麓,徐世昌親為墓碑題字。 [8] 

徐華清生平事蹟

“做醫學做得最高的是五華人——徐華清,他是中國第一位留學德國博士,曾經給慈禧太后做過手術,治好了她的病,被授予一品官位。” [6] 
——中共梅州市委書記李嘉
徐華清 徐華清
(一)成長之路:刻苦耐勞、自強不息
徐華清幼年家貧,父親遠走香港。母子倆行乞度日,終日顛沛流離。他12歲到汕頭謀生,後孤身一人去香港尋找父親,抵達香港與父親一同打石。
徐華清打石之時為一牧師賞識,此後白天打石晚上讀書。後被牧師介紹讀皇仁書院,畢業又考入香港大學醫科。
恰逢洋務運動,徐華清被選派赴德國習醫。1888年,他以優異成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於1889學成返國。
(二)為官之道:清潔廉政、不畏強權
徐華清回國後在京津懸壺濟世,深得朝野人士器重敬仰。碰巧慈禧太后患乳疾,御醫束手無策。徐華清奉召救治,慈禧太后迅速痊癒。他被冊封一品花翎頂戴、總理醫政,開始了仕途生涯。
甲午戰敗之後,徐華清總辦北洋軍醫學堂。設校地址被日本人霸佔,他與日方交涉。日本人威逼利誘,先生不屈不撓,終於收回。
1902年開始授課培養軍醫人才,奠定了我國軍醫學校的基礎(即國防醫學院的前身)。徐華清總辦北洋軍醫學堂的同時還總辦陸軍馬醫學堂和天津市官醫院。民國時期任中華民國軍醫總監。徐華清為我國軍醫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軍醫之父”。 [7] 
徐華清為官清廉,不畏強權。在臨清關任職時拒絕為山東軍閥籌款。軍閥派兵圍困,絲毫不為之所動。
(三)為醫之德:不畏生死、救死扶傷
徐華清生活的年代生靈塗炭。1911年11月3日,白毓昆等發起創建天津紅十字會,徐華清任會長,後任中國紅十字總會理事長。恰逢革命軍攻打張勳佔據的徐州,他隨即帶領團隊前往徐州前線,救死扶傷。
戰爭不斷,徐華清四處募款買藥,組織並親率醫務人員出入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無數。世界紅十字總會為表彰他的功績,贈白金指揮刀一柄。
(四)為人之本:厚道愛人、不忘故里
徐華清雖位居一品朝官,但對僕人仁愛有加。一次他叫僕人送還饋贈銀票,僕人不慎丟失,他並未苛責,僅説:太大意了。並另派家人拿等額的錢送還。
徐華清很熱心家鄉公益事業,他在家鄉創學校、捐田產、建義倉。他關心醫療,特從天津運回大量的奎寧為鄉里治傷寒。
徐華清於1924年6月24日因腦溢血逝於天津寓所。福建督軍李厚基等為其主持財產清理,見財產無幾,感慨道:“靜瀾身後,竟蕭條至此!”時人説他生前是百萬富翁,死後卻兩袖清風。
徐華清很熱心家鄉公益事業,他在家鄉創學校、捐田產、建義倉。他關心醫療,特從天津運回大量的奎寧為鄉里治傷寒。
徐華清於1924年6月24日因腦溢血逝於天津寓所。福建督軍李厚基等為其主持財產清理,見財產無幾,感慨道:“靜瀾身後,竟蕭條至此!”時人説他生前是百萬富翁,死後卻兩袖清風。

徐華清生平成就

鴉片戰爭後,清廷軟弱無能,烈強虎視眈眈,迫於形勢,欲圖振作,乃於光緒年間派人出洋考察並選留學生出國學習實務。因徐華清在香港大學成績優異且熟悉德文,就被選派赴德國習醫,並於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學成返國,開始在京津一帶行醫,結識不少北洋派和洋務派的上層人物。適償慈禧太后患乳疾,經御醫久治不愈,徐華清經由袁世凱李鴻章保奏,奉召進宮診治獲得迅速痊癒,太后大喜,開恩加重賞賜並敕封一品花翎頂戴。總理醫政主持皇朝醫務,後來也曾奉命出使駐俄參贊。
甲午中日之戰慘敗,袁世凱上書練洋兵以振國防,並請徐世昌任總提督,段祺瑞任軍司令,聘德國教官和大批日本教官任教;並命徐華清總辦北洋軍醫學堂、創立醫學堂和軍醫院,徐華清因此也特意再出國考察醫務,聘請日、德專家前來協助,並於光緒二十八年(一九0二)創辦陸軍軍醫學堂培養軍醫人員。設校地址原為日人所佔用,交涉再三仍不交還,而徐華清也不畏權勢、不受利誘,不屈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終於建成奠定我國軍醫學校基礎,即今日國防醫學院之前身。民國以後徐華清任陸軍軍醫總監及中國紅十字總會理事長。直皖戰爭直奉戰爭他親自募款購置藥品,率領紅十字隊趕赴戰場,衝入槍林彈雨中,救護傷員無數。世界紅十字會特鑄贈白金指揮刀一柄以彰其功。
徐世昌任總統時,徐華清轉任多倫關監督,後又調任安徽大通榷運局局長、山東臨清關監督等職,均系掌收地區税釐,稽徵金額龐大,徐華清廉潔自律,涓滴歸公;並在臨清關監督任內,拒為山東軍方籌款,軍方雖以重兵圍困均不為所動,其堅毅耿直性格,可見一斑。由於徐華清救人濟世,功在國家譽滿海內外,因此榮獲中、俄、美、德、英、日六國勳章。 [18] 

徐華清親屬成員

父親:徐良寬 [18] 

徐華清社會公益

徐華清熱愛家鄉。曾在家鄉捐獻500銀元為五華縣立中學建校,捐款修建知新和鯉江小學,並撥租谷百石為經費,捐款建福成岡基督教堂和同濟義倉,撥穀20石為義倉儲糧。 [8]  [19]  徐華清還不忘用研究成果回報鄉里,據徐的孫子徐文徵口述,定居天津的徐華清,經常從天津向家鄉運回大量奎寧丸治療瘧疾。 [17] 
徐華清十分關心百姓疾苦。清朝末年,國內缺醫少藥,霍亂、天花、瘧疾、狂犬病等病橫行。1906年5月19日,北洋軍醫學堂附設的北洋防疫醫院,在天津東門外南斜街大豐巷正式開業,這是一所製造和注射牛痘狂犬病疫苗,同時兼治各種時疫的醫院,可謂中國開辦時間最早的運用現代醫療技術治療傳染病的專業醫院。1910年,東北發生嚴重鼠疫,徐華清派副總辦伍連德參加防治。 [9] 
1911年11月10日,徐華清因其在救濟慈善方面的貢獻,被公推為中國紅十字會天津分會首任會長。 [17]  該會在天津部分醫院、醫學堂中,選聘醫護人員擔任救護隊醫官和幹事。遴選出的近百名看護生,被安排到北洋官醫院、北洋女醫學堂、馬大夫醫院和青年會等處學習救護本領,為期四周。1911年12月14日起,該會連續舉行兩次戰地救護演習,並擬定戰地救護規章。總會撥發的一批救護器材到位後,萬事皆備,救護隊員整裝待發。該會與戰事爆發地的軍方頻頻接洽,適時出動。辛亥革命期間的天津紅十字會治癒民眾3800多人。 [14] 

徐華清社會評價

徐華清被譽為中國軍醫之父。他是中國最早的陸軍軍醫學校——北洋軍醫學堂創始人,也是中國首座防疫醫院創始人。庚子事變(1900年)後,徐華清奉命創辦北洋軍醫學堂,以培養軍醫為宗旨,校址初設在天津南斜街原浙江會館,首次招收學生40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學堂改屬陸軍部軍醫司,改名為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徐華清窮人出身,關心老百姓疾苦。在創辦北洋軍醫學堂的同時,就萌發創辦一家防疫醫院的設想。1904年5月他徵得袁世凱支持,開始籌辦一所防疫醫院。1906年5月19日,北洋防疫醫院在天津東門外南斜街大豐巷正式開業,這是中國開辦時間最早,運用現代醫療技術治療傳染病的專業醫院。 [16] 
徐華清是北洋馬醫學堂總辦,是我國獸醫教育事業的奠基人。 [12-13]  吉林大學農學部獸醫教育的歷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光緒30年)12月1日清政府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馬醫學堂,它是中國第一所獸醫學校,由北洋軍醫學堂總辦徐華清任馬醫學堂總辦,第一批留美歸國的海軍軍醫姜文熙為監督,開始招收獸醫正科和速成科生各一班,這就是吉林大學農學部的前身,也是中國現代獸醫教育的起源。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