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弘靖

鎖定
張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臨猗縣)人。唐朝宰相、書法家,中書令張嘉貞之孫,左僕射張延賞之子,畫家張彥遠祖父。
張弘靖初以門蔭,授河南府參軍,遷藍田縣尉。唐德宗時期,歷任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兵部郎中、中書舍人,遷工户二部侍郎、陝州觀察使河中節度使唐憲宗時期,擔任宰相,出任河東、宣武、盧龍三鎮節度使、同平章事
唐穆宗即位後,張弘靖受到部將囚禁,遷撫州刺史。長慶四年(824年),授太子太保,卒於任上,享年六十五歲。
元理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
出生日期
760年
逝世日期
824年
本    名
張弘靖
職    業
藩鎮節度使、宰相、書法家
官    職
太子少師、盧龍軍節度使等
爵    位
高平縣侯

張弘靖人物生平

張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臨猗縣)人。
少有令問,雅厚信直。少以門蔭,授河南府參軍,調補藍田縣尉。東都留守杜亞闢為從事,奏改監察御史裏行,轉殿中侍御史內供奉。留守將令狐運逐賊出郊,其日有劫轉運絹於道者,亞以運豪家子,意其為之,乃令判官穆員及弘靖同鞫其事。穆員與弘靖皆以運職在牙門,必不為盜,堅請不按。亞不聽,遂以獄聞,仍斥員及弘靖出幕府,有詔令三司使雜治之,後果於河南界得賊。無何,德陽公主下嫁,治第將侵張弘靖家廟。張弘靖拜表陳情,具述祖考之德。唐德宗慰撫之,不令毀廟。又獻賦美二京之制,唐德宗嘉其文,擢授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遷兵部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知東都選事;拜工部侍郎,轉户部侍郎陝州觀察、河中節度使;拜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擅主留務。唐憲宗怒,欲下詔誅之。張弘靖請先命吊贈使,待其不恭,然後加兵,唐憲宗從其議。尋加中書侍郎平章事。盜殺宰相武元衡,京師索賊未得。時王承宗邸中有鎮卒張晏輩數人,行止無狀,人多意之,詔錄付御史陳師中按之,皆附致其罪,如京中所説。弘靖疑其不直,驟於上前言之,憲宗不聽,竟殺張晏輩。及田弘正入鄆州,按簿書,亦有殺元衡者,但事暖味,互有所説,卒未得其實。又殺張晏後,唐憲宗欲遂伐王承宗。弘靖以為戎事並興,鮮有濟者,不若並攻吳元濟。待淮西平定,然後悉師河朔。憲宗業已北討,不為之止,然亦重違其言。張弘靖知終不得到重用,遂自陳乞罷除政事,俄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太原尹、河東節度使。行未及鎮,果下詔誅王承宗。張弘靖以驟諫不行,宜用自效,大閲軍實,請躬討王承宗。詔許出軍,不許自往。俄而,魏博、澤潞悉為王承宗所敗,有詔賞其前言。張弘靖即間道發使懇喻王承宗,王承宗因亦款附。旋徵拜吏部尚書,遷檢校右僕射、宣武軍節度使,時韓弘入覲之後。張弘靖用政寬緩,代韓弘之理。俄以劉總累求歸闕,且請張弘靖代己,制加檢校司空、平章事,充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
張弘靖之入幽州也,薊縣人無老幼男女,皆夾道而觀焉。河朔軍帥冒寒暑,多與士卒同,無張蓋安輿之別。張弘靖久富貴,又不知風土,入燕之時,肩輿於三軍之中,薊人頗駭之。張弘靖以祿山、思明之亂,始自幽州,欲於事初盡革其俗,乃發祿山墓,毀其棺柩,人尤失望。從事有韋雍、張宗厚數輩,復輕肆嗜酒,常夜飲醉歸,燭火滿街,前後呵叱,薊人所不習之事。又雍等詬責吏卒,多以反虜名之,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軍中以意氣自負,深恨之。劉總歸朝,以錢一百萬貫賜軍士,弘靖留二十萬貫充軍府雜用。薊人不勝其憤,遂相率以叛,囚弘靖於薊門館,執韋雍、張宗厚輩數人,皆殺之。續有張徹者,自遠使回,軍人以其無過,不欲加害,將引置館中。徹不知其心,遂索弘靖所在,大罵軍人,亦為亂兵所殺。明日,吏卒稍稍自悔,悉詣館,請弘靖為帥,願改心事之。凡三請,弘靖卒不對。軍人乃相謂曰:"相公無言,是不赦吾曹必矣,軍中豈可一日無帥!"遂取朱洄為兵馬留後。朝廷既除朱洄之子朱克融幽州節度使,乃貶張弘靖為撫州刺史。未幾,遷太子賓客少保少師。長慶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
元和初,王承宗阻兵,劉總父親劉濟備陳征討之術,請身先之。及出軍,累拔城邑。總既繼父,願述先志,且欲盡更河朔舊風。長慶初,累表求入朝,兼請分割理之地,然後歸朝。其意欲以幽、涿、營州一道,請弘靖理之;瀛州為一道,盧士玫理之;平、薊、媯、檀為一道,請薛平理之。仍籍軍中宿將,盡薦於闕下,因望朝廷升獎,使幽薊之人,皆有希美爵祿之意。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陽,宰臣崔植杜元穎又不為遠大經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省其事局。唯瀛、莫兩州許置觀察使,其他郡縣悉命張弘靖統之。時總所薦將校俱在京師旅舍中,久而不問,朱克融輩僅至假衣丐食,日詣中書求官,不勝其困。及除張弘靖,命悉還本軍。朱克融輩雖得復歸,皆深懷觖望,其後因為叛亂。初,總以平、薊、媯、檀請薛平,於分裂之中尤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後患,人到於今惜之。

張弘靖軼事典故

張弘靖三相張家

張弘靖少有令問,杜鴻漸杜佑皆器許。歷台閣顯級,人以為有輔相才。及居位,簡默自處,無所規拂。幽薊初效順,不能因俗制變,故范陽復亂。家聚書畫,侔秘府。先第在東都思順裏,盛麗甲當時,歷五世無所增葺,時號"三相張家"。 [4] 

張弘靖藏書世家

其家世有藏書之風,祖父張嘉貞,武后時任監察御史,官封河東侯。喜收書,去世後,唯有圖書遺贈子孫。父親張延賞,亦好藏書。他繼承了兩代人的藏書,並繼續典籍的收藏,史籍記載他“家聚書畫侔秘府”,收藏法書名畫為唐一代之冠。孫子張彥遠成為唐末著名書畫家,並撰有《歷代名畫記》。其家世有藏書印“河東張氏”、“烏石矦瑞”、“鵲瑞”等。 [1] 

張弘靖親屬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張弘靖出身於河東張氏,為范陽張氏的分支 [3]  ,是西晉司空張華後裔。六世祖張吒子,隋朝河東郡丞,自范陽徙居河東猗氏。 [2] 
河東張氏世系表(部分)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中書令
左僕射
張弘靖
宰相
桂管觀察使
祠部員外郎、書畫家
張景初
殿中侍御史
張天保
張嗣慶
河南少尹
張彥修
舒州刺史
張曼容
張彥回
張茂樞
張諗
主客員外郎
張師質
郴州刺史
-
表格參考資料:《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張氏)》 [2] 
參考資料
  • 1.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2.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張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17]
  • 3.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張嘉貞,字嘉貞,本范陽舊姓,高祖子吒,仕隋終河東郡丞,遂家蒲州,為猗氏人......「張嘉貞晚一息寶符,獨未官。」帝惘然,召拜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賜名曰延賞......(延賞)子弘靖。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以蔭為河南參軍。杜亞闢佐其府。亞疑牙將令狐運劫餉絹,弘靖直其枉,亞怒,斥出府。裴延齡為德陽公主治第,欲徙弘靖先朝,上疏自言,德宗異之,擢監察御史。累遷户部侍郎、陝州觀察使,徙河中節度使。元和中,拜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4.    新唐書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