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度關山

(曹操詩作)

鎖定
《度關山》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抒情詩。此詩旨在表達詩人的政治理想。詩從“人為貴”入筆,表現了詩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接着並寫兩面:一是從“立君牧民”寫起,通過敍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則,認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備者是國家昌盛的基本保證;二是通過堯舜之間的對比,主張“儉為共德”,在此基礎上,提出“讓”與“兼愛”的大同思想。全詩採用正面頌揚的形式,並通過對比,肯定了民本思想
作品名稱
度關山
出    處
曹操集
作    者
曹操
創作年代
東漢
作品體裁
四言詩

度關山作品原文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採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1] 

度關山註釋譯文

度關山詞句註釋

①度關山: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
②牧:養育管理。
③軌則:法度、準則。軌,應遵循的規則。
④經緯:原指道路,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這裏用作動詞,指經由東西南北道路。四極:四方極遠之地。四境。
⑤黜(chù)陟(zhì)幽明:貶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幹練的人。語出《尚書·舜典》。黜,降職或罷免。陟,提升,升遷。幽明,分別指昏庸者和德才兼備者。
⑥黎庶:黎民庶民,即百姓。繁息:指人繁殖生息。
⑦於(wū)鑠:唔呀閃爍。
⑧總統:總攬,總管。邦域:國家,邦國的疆域。
⑨封建:封賞建立,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使之在各區域內建立邦國。五爵: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⑩井田:周代的土地制度。以方九百畝為一里,劃為九區,形如“井”字,故名。其中心為公田,外八區為私田,八家均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治私事。刑獄:刑罰獄訟。
⑪燔(fán):焚燒。丹書:古代用硃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一説指傳説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即《洛書》。
⑫無普:不能普及。赦贖:允許犯人用錢物贖免罪刑。
⑬皋陶(yáo):亦作“皐陶”。亦作“皋繇”。傳説虞舜時的司法官。獄官或獄神的代稱。甫侯:一作“呂侯”,周穆王時任司寇。泛指司法官。
⑭嗟哉:感嘆詞。
⑮改制易律:更改制度變換律法。
⑯勞民:使人民勞苦。
⑰役賦:勞役賦税。
⑱舜漆食器:虞舜用漆器為食器。韓子曰:“舜作食器,黑漆其上。”食器,飲食用具。
⑲畔者:叛離者。畔,同“叛”。
⑳採椽(chuán)不斫(zhuó):採用柞木作椽,不加砍鑿修整。椽,放在檁上架着屋頂的木條。
㉑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長子。孤竹君死後,同其弟叔齊互相謙讓王位,棄國逃走。商亡後隱居首陽山。
㉒厲俗:激勵世俗。厲,勸勉。
㉓侈惡:奢侈的罪惡。
㉔儉為共德:言節儉是上下一致遵守的道德。《左傳·莊公二十四年》:“臣聞之:‘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楊伯峻注:“共讀為洪,大也。舊讀共為恭,不妥。”
㉕許由:傳説中的隱士。相傳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並且認為是對他的侮辱。
㉖訟曲:打官司,辨曲直。
㉗兼愛:同時共愛。墨子提倡的一種倫理學説。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説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墨子》中有《兼愛》三篇,闡述其主張。尚同:崇尚同德。墨子的政治思想。謂在“尚賢”的基礎上,推選賢者仁人,主張地位居下者逐層服從居上者,從而達到“一同天下之議”的治世。
㉘戚:親近。 [2-3] 

度關山白話譯文

天地之間廣又闊,人最尊貴勝萬物。
設立君主治民眾,制訂法令作準則。
車轍馬跡通天下,海內得治四方樂。
摒棄惡人用賢明,百姓安居生息多。
聖賢君主堪讚賞,統治天下無風波。
分封諸侯設五等,井田刑獄安邦國。
賣身契約可燒燬,赦罪贖身須斟酌。
皋陶甫侯掌刑法,一生盡心無失職。
可嘆後世治人者,輕改制度與律科。
役使百姓為君主,橫徵暴斂民力耗。
舜漆木器講豪華,諸侯叛離十國多。
不比唐堯尚節儉,茅屋儉樸無雕飾。
世人同聲贊伯夷,提倡廉潔淳濁世。
奢侈風氣惡最大,應求節儉共為德。
都學許由能推讓,那有訴訟相爭駁?
上下同心人相愛,非親非故亦相樂。 [4] 

度關山創作背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割據,戰亂連年。曹操親歷了時代的戰亂,感受了征戰之苦,目睹了戰爭所造成的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曹操是富有理想的人,他希望能通過正確的措施實現他太平盛世的理想。此詩即反映了這一思想。其創作時間未能確證,霍雅娟教授認為此詩作於曹操早期。 [5-6] 

度關山作品鑑賞

度關山整體賞析

《度關山》一詩表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內容講的是執政者要勤儉、愛民、守法。曹操用法嚴峻,有犯必糾,這是一種法家精神,他反對濫用刑罰,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節儉,《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不好華麗,後宮衣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褥取温,無有緣飾”。“儉為共德”是作者極力提倡的。
此詩開頭直接提出“天地間,人為貴”,凸現了詩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接着寫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賢明,制定法規,全國統一,以奢侈為大惡,以儉樸為美德。退昏庸,舉明智,官吏盡職,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設立刑獄,執法正當。人與人之間,退讓不爭,上下相同,彼此親愛。
全詩表達了詩人以“讓”與“兼愛”為基礎的大同思想,為了充分表達這一思想,詩人並寫兩面,一是通過敍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則,認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備者是國家昌盛的基本保證;二是通過堯舜之間的對比,提出糾正“侈惡之大”的方式,即“儉為共德”,在此基礎上,提出“讓”與“兼愛”,即國君賢明,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的大同思想。從中可見詩人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願望。
這首詩在內容上,反對“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藴涵着孟子倡導的民本思想。在寫作上,除了採用正面頌揚的形式之外,“嗟哉後世”八句使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肯定了民本思想,揭示了奢華造成的後果。 [6]  [7] 

度關山名家點評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七:《樂府解題》曰:“魏樂奏武帝辭,言人君當自勤苦,省方黜陟,省刑薄賦也。”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五:莽莽有古氣。“嗟哉”四句,造感慨然,末語便欲籠蓋四海。孟德作用出申、商。“有燔丹書”,言非功不贖罪。“舜漆食器”一段言儉。“許由推讓”句,不與人訟曲也。一以嚴毅行之。“兼愛尚同”,正是雖親者亦不假借耳。其造國之大概盡此矣。
清·朱乾《樂府正義》卷五:魏武樂府諸題,必踞第一等議論。如《度關山》便想到陟方、巡狩、考侯、省農、正刑等事,而歸本於儉,意在簡省輿從資糧之費,可謂有志於民事者。故能芟刈羣雄,幾平海內。史稱操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終無所赦。而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於用刑持儉,獨惓惓言之。 [4] 

度關山作者簡介

曹操畫像 曹操畫像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後,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蹟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8] 
參考資料
  • 1.    劉逸生.曹魏父子詩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2
  • 2.    餘冠英 選注.三曹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2
  • 3.    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5-27
  • 4.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59-161
  • 5.    霍雅娟.曹操早期圖治理念的現代啓示[J].赤峯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105-107
  • 6.    曹操 曹丕 曹植.三曹詩詞集[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08:8-13
  • 7.    曹操 曹丕 曹植.三曹詩集[M].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4-6
  • 8.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