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武帝集

鎖定
《魏武帝集》,別集名。三國魏曹操撰。曹操生前為魏王,死後追尊為魏武帝,別集因而得此名。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30卷錄1卷。
書    名
魏武帝集
作    者
曹操
出版時間
1959年
頁    數
30卷錄1卷
創作年代
三國
四部分類
集部>別集

魏武帝集作品版本

隋書·經籍志》著錄 《魏武帝集》26卷,《魏武帝新撰》 10卷。梁30卷,錄1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 10卷,兩《唐書》均著錄 《魏武帝集》 30卷,宋鄭樵 《通志 ·藝文略》著錄 《魏武帝集》30卷,《逸集》 10卷; 尤袤遂初堂書目》著錄《魏武帝集》,未註明卷數,均已散佚。明代張溥輯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有 《魏武帝集》1卷。

魏武帝集整理校訂

近人丁福保輯《漢魏六朝名家集》有《魏武帝集》4卷。黃節為曹操詩作注,撰《魏武帝魏文帝詩注》,收曹操詩24篇。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華書局據丁福保輯本整理校訂 《曹操集》收詩1卷,文3卷,並增加《孫子注》,附錄了 《三國志·武帝紀》和裴注、江耦編 《曹操年表》及 《曹操著作考》。增補逸文,詩文部分俱採用《三國志》、《樂府詩集》等加以考訂,並註明出處和異文,為當今最詳備之輯本,1959年出版。

魏武帝集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出生於一個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曹操一生征戰掃平了北方羣雄,統一了中原廣大地區,漢獻帝時尊為魏王,加九錫,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曹操本人熱愛文學,“以相王之尊,雅愛辭章”,“登高必賦”。他是“志深筆長、梗慨多氣”的建安詩風首倡者,也是鄴下文人集團的扶植者。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説,“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曹操論文,要求“指事而語”,反對“浮華”、“膚淺”,務實、尚樸,反對“無益之文”。
曹操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他對樂府詩體制進行創新,借古題以寫時事,體現他尚實主張和通達精神。內容可分為時事、表述理想和遊仙三類。其風格鍾嶸認為是“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樸實無華、不尚藻飾,以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代表作有《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蒿里行》等。
曹操散文多為表、疏、教、令、書等應用文,以散句為主,不事雕琢,不避俚俗,樸實通脱,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文學主張。曹操散文的最大魅力就是文章顯得自信、自負、坦露、率直,充分體現了他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政治品格,如《讓縣自明本志令》、《求賢令》等。
曹操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魏武帝集》26卷,《魏武帝新撰》10卷;宋鄭樵《通志·藝文略》著錄《魏武帝集》30卷,《逸集》10卷;尤袤《遂初堂書目》著錄《魏武帝集》,未註明卷數,均已散佚。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輯有《魏武帝集》1卷。文革中,安徽亳縣譯註組有《曹操集譯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