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當

鎖定
平當(?—前4年),字子思,梁國下邑縣(今安徽省碭山縣)人。 [1]  西漢丞相。 [2] 
漢元帝時,為大行治禮丞,補大鴻臚文學,舉孝廉出身,離任順陽縣長、栒邑現令。漢成帝時,歷任博士、給事中、丞相司直、朔方太守、太中大夫、長信少府、大鴻臚、光祿勳、鉅鹿太守、騎都尉、河堤都尉 [2] 
漢哀帝繼位後,得到重用,歷任光祿大夫、諸吏、散騎、光祿勳、御史大夫,累遷丞相。建平三年(前4年)三月,去世於任上。 [3] 
全    名
平當
子思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梁國下邑 [1]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年
最高官職
丞相

平當人物生平

平當,字子思,祖父以訾百萬,自下邑縣遷徙平陵縣。少為大行治禮丞,功次補大鴻臚文學。察廉,為順陽縣長、栒邑令,以明經為博士,公卿薦平當論議通明,授給事中。每有災異,平當輒傅經術,極言得失。文雅雖不能及蕭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2] 
漢元帝時,韋玄成為丞相,奏罷太上皇寢廟園,當上書言:《孝經》中説,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高皇帝聖德受命,擁有天下,尊太上皇,後嗣所宜尊奉以廣盛德,孝之至也。《書》雲:建功立事,可以永年,傳於亡窮”。皇上採納其言,恢復太上皇寢廟園。頃之,使行流民幽州。舉奏刺史二千石勞徠有意者,言勃海鹽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過見稱,奉使者十一人,為最,遷丞相司直坐法,左遷朔方太守,復徵入為太中大夫給事中,累遷長信少府、大鴻臚、光祿勳。
先是,太后外甥衞尉淳于長進言“昌陵不可成”,皇上令有司商議。平當以為,作治連年,可遂就。皇上既罷昌陵,以淳于長首建忠策,復下公卿議,冊封淳于長。平當以為,淳于長雖有善言,不應封爵之科。坐前議不正,左遷鉅鹿太守。皇上遂封淳于長。 [2] 
漢哀帝即位,徵為光祿大夫、諸吏、散騎,復為光祿勳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賜爵關內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平當爵位;平當病篤,不應召。室家對平當説:“何不強起,受侯印,為子孫耶”。平當説:“吾居大位,已負素餐之責矣,起受侯印,還卧而死,死有餘罪。今不起者,所以為子孫也”。遂上書乞骸骨。上報説:“朕選於眾,以君為相,視事日寡,輔政未久,陰陽不調,冬無大雪,旱氣為災,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書乞骸骨,歸關內侯爵邑?使尚書令鞠譚賜君養牛一頭,尊酒十石。君其勉致醫藥以自持”。後月餘,卒。 [2] 

平當家族成員

兒子:平晏,命於經史,拜大司徒,封為防鄉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