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

(意大利建築師)

鎖定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意大利建築師。早年當過石工。1540年起從事設計。曾對古羅馬建築遺蹟進行測繪和研究,著有《建築四書》(1570年)。其設計作品以邸宅和別墅為主,最著名的為位於維琴察圓廳別墅(1550~1551)。平面完全對稱,四面各有六柱的柱廓,中央圓廳有穹窿頂。此外還有威尼斯的聖馬焦雷教堂等。其建築設計和著作的影響在18世紀時達到頂峯,所謂“帕拉弟奧主義”當時傳遍世界各地。
中文名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
外文名
Andrea Palladio
別    名
安德烈亞·帕拉迪奧
國    籍
意大利
出生日期
1508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580年8月19日
職    業
建築師
出生地
意大利帕多瓦
代表作品
圓廳別墅,《建築四書》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人物經歷

意大利發行帕拉第奧誕辰500年紀念幣 意大利發行帕拉第奧誕辰500年紀念幣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1508-1580年)常常被認為是西方最具影響力和最常被模仿的建築師,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古典建築,對建築的比例非常謹慎,而其創造的人字形建築已經成為歐洲和美國豪華住宅和政府建築的原型。
帕拉第奧1508年11月30日出生於意大利帕多瓦,13歲時就給一位石匠當學徒,隨後在維琴察一家石工作坊當助手。後來,在給當時一位主要學者特里西諾(Gian Giorgio Trissino)的別墅進行擴建時,他掌握了古典建築的原理。後來,特里西諾就把石匠的名字改名為帕拉第奧——希臘智慧女神的名字。此後得特里希諾之助,幾次遊學羅馬,考察古典遺蹟,並潛心研究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之著作,吸收盛期文藝復興的建築成就,發展了自己的古典主義風格,其作品嚴謹而富有節奏感
維琴察圓廳別墅 維琴察圓廳別墅
帕拉迪奧主要活動於維琴察和威尼斯等地,截至十六世紀四十年代,帕拉第奧一直運用古典建築的原理為維琴察的貴族設計了一系列的鄉村別墅和城市宮殿,如巴西利卡大廳(1549)、基耶裏卡蒂宮(1550),威尼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1566)等。他尤以首倡帶有古典柱廊的鄉間別墅建築著名,佳作有馬爾孔滕塔別墅(1551~1561)和圓廳別墅(1551~1554)等。十六世紀六十年代,他開始轉向宗教建築的設計。
1570年,他出版了名著《建築四書》(I Quattro Libri dell' Architettura),該書概括講述了他的建築原理,為建造者提供了可行的建議 [1]  。此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把他的建築思想傳向歐洲乃至全世界。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在設計其位於弗吉尼亞蒙蒂塞洛宅邸(Monticello)時,就借用了他的建築思想。1580年8月,帕拉第奧在維琴察逝世。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母題

帕拉第奧母題(Palladian motive)是指對已建大廳進行改造,增建樓廳並加固迴廊設計。原廳層高、開間和拱結構決定了外廊立面不適合傳統構圖,建築師創造性解決立面柱式構圖,後人稱——帕拉第奧母題
帕拉第奧母題又常僅僅是指處於兩個壁之間的三個窗洞的處理——即當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寬;兩旁的豎向矩形,低而且狹。此又稱為帕拉第奧式窗。
維琴察巴西利卡 維琴察巴西利卡
在十字拱結構的維琴察的巴西利卡中,由於開間比例不適合古典的券柱式的傳統構圖。帕拉第奧大膽創新,在每間中央按適當比例發一個券,而把券腳落在兩棵獨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着額枋。於是,每個開間裏有了三個小開間,兩個方的夾着一個發券的,而以發券的為主,為了在視覺上使負荷者同被負荷者平衡,在小額枋之上,券的兩側各開一個圓洞。這個構圖,虛實相生,有無相成,實部虛部均衡,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而以虛為主;方的,圓的,對比豐富,整體上以方開間為主,開間裏以圓券為主,有層次,有變化;小柱子和大柱子也形成了尺度的對比,映照着裏面的雄偉。因為小柱子在進深方向成雙,所以同大柱子均衡,而以大柱子為主。由於構思明確,;兩套尺度並不引起紊亂。這種構圖是柱式構圖的重要創造,聖馬可圖書館的二樓立面和巴齊禮拜堂內部側牆,也都採用過,但比例及細部做法以這個維晉寨巴西利卡最成熟,以致得名為 帕拉第奧母題以後常常被引用,不過它的適應性比較小。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建築

帕拉第奧式建築是一種歐洲風格的建築。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為此風格的代表。此名“帕拉第奧”常指受帕拉第奧本身建築所激勵的風格。現代的帕拉第奧式風格是原始風格的進化。帕拉第奧式的建築主要根據古羅馬和希臘的傳統建築的對稱思想和價值。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主義

帕拉第奧主義(Palladianism)約1720-1770年在英國興起的一場建築藝術運動,其動力來自16世紀威尼斯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一個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威(Vitruvius)在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的主要信徒。
17世紀的建築師伊尼戈·瓊斯(lnigo Jones)是帕拉第奧的第一個英國弟子。18世紀的斯科茨曼·科侖·坎貝爾(Scotsman Colen Campbell)和建築師兼建築贊助人、伯林頓第三任伯爵理查德·博伊爾(Richard Boyle)以及他的門徒威廉·肯特(William Kent)繼承了瓊斯的風格。帕拉第奧主義還具有政治含義,因為支持漢諾威王朝輝格黨中的貴族成員特別喜歡這種風格。
帕拉第奧主義把當時仍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流行的巴羅克式(BAROQUE)跟羅馬天主教和被廢黜的斯圖亞特王室聯繫在一起。總的來説,帕拉第奧主義大膽地吸收和改造了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使之適應18世紀的社會需要。它借用了羅馬公共建築的紋樣,並加以改造後用於教堂以及其他公共建築和私人住宅。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建築作品

維琴察巴西利卡
長方形別墅
(注:帕拉第奧的作品不止這些,寫下的這些是已知的。)
basilica palladiana vicenza 宗教建築
Vizza barbaro
Vizza emo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大理石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
材質:花崗石
推薦使用:地面、牆面、背景牆、壁爐等
參考資料
  • 1.    朱龍華. 《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第6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