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孝一

鎖定
崔孝一(朝鮮語:최효일,?—1644年),字元讓,朝鮮義州人。朝鮮王朝武臣。1644年在明崇禎帝陵寢前絕食而死。 [1] 
全    名
崔孝一
元讓
諡    號
忠壯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地
義州
逝世日期
1644年

崔孝一人物生平

崔孝一早年經歷

崔孝一,字元讓,其祖先被貶謫義州,子孫就在此定居。其家族世代都是武人,伯父崔嵂在壬辰倭亂中跟隨明朝提督麻貴抗擊日軍,屢立戰功,攝行南原郡守,父親崔崇亦曾考中武科。 [2] 
崔孝一“長身環眼,倜儻有大志,善騎射”,十七歲登第,二十二歲重試奪魁,“慨然以功名自許”。大臣李德馨待他以國士,超拜刑曹佐郎。光海君年間,棄官歸家。薩爾滸之戰時,都元帥姜弘立、左營將金應河請他參戰。他因母喪而未能成行。1624年,李適與龜城府使韓明璉造反,派人挾持義州府尹,崔孝一勸説府尹斬殺李適派來的使者,並被府尹派去討伐李適,在擊破李適的鞍峴之戰中立功,策“振武功臣”。 [2] 

崔孝一兩次抗敵

丁卯之役時,後金夜襲義州,崔孝一與府中軍張應林一起同後金兵巷戰,但因金泰巖嫉恨張應林,殺了他並代之作戰,導致軍心大亂,後金攻破義州。府尹李莞、判官崔夢亮、金泰巖都死於戰亂。崔孝一走上譙樓,追隨他的人云集,然後奮起長刀,連砍後金兵十餘人。後金將領佟介佛讓姜弘立舉黃旗以招降,崔孝一也認為“徒死非勇”,便詐降。後金讓他與八名後金將領共守義州,然後引兵南下。崔孝一暗中聯絡皮島明將毛文龍,請讓自己充當內應。毛文龍遣遊擊周文煥率三萬兵攻後金,在黔同島作戰失利。崔孝一當明軍內應之事逐漸暴露,便逃亡龍骨山,請當地義兵將鄭鳳壽給他三百精兵,襲殺後金將領,鄭鳳壽行事穩重,因而不給。於是崔孝一獨自夜襲後金營地,斬十餘敵兵及叛徒順巖,而後繼續南下,收集義兵,進入龜城青梁山,兵力發展到五百餘人,赴援漢城。到安州,聽説已經講和,便撤回。 [3] 
丙子之役時,馬福塔率五百騎兵直搗漢城,皇太極率大軍經義州而下,義州府尹林慶業避其鋒,退守白馬城。崔孝一向林慶業請纓,林慶業允許,擊潰了一支押送俘虜的清軍,並解救了朝鮮俘虜。翌年,林慶業協助清軍展開皮島海戰,命令崔孝一襲擊水寨,崔孝一擊鼓大呼,但走得很慢,使明將沈志祥得以脱逃,途中與沈志祥相遇,崔孝一作揖並讓他快走。 [3] 

崔孝一泛海入明

崔孝一向來與宣川人車禮亮、龍川人安克諴友善,關西(平安道一帶)稱他們為“三傑”,一心想對滿清復仇雪恥。1638年,義州府尹黃一皓將崔孝一置於自己幕下,對他説:“昔我宣王遭島夷之亂,失國西遷,神宗皇帝勞天下兵救之,我國得以再造,百世不可忘也。今虜陵轢中國。我國首被其禍,吾欲為天下一報,計將安出?”崔孝一慷慨回答説:“此孝一意也!”仍陳述他的計策説:“宣川車忠亮、禮亮,間世英豪也,必欲為中朝死。安克諴、車元轍、張厚健亦皆豪傑士也,可與議大事。禮亮善管貴,貴,沈世魁偏將也。世魁死,貴俘入沈,見用於虜,然常懷雪恥之意,可使為內應。孝一入明,説明帥伐瀋陽,瀋陽危則必召我國兵,兵出則禮亮當從戎,與貴從中發難。孝一在明師從外合擊,則虜可破也。”黃一皓贊同。其後,崔孝一去安州找時任平安兵使的林慶業,告知其計劃,並請林慶業配合實施苦肉計,造成他是被林慶業逼走的假象。林慶業答應,痛打崔孝一一頓,並把他貶為小卒,看守烽火。崔孝一便大肆宣稱:“林將軍辱我至此,何面目還鄉里見父老!寧乘舟浮海,從田橫客耳!” [4] 
1639年八月,崔孝一浮海入明,臨行前託妻兒於車禮亮,車禮亮“擊牛置酒,其家知其事者皆會,撫劍悲歌,莫不噓唏流涕”。崔孝一潛赴明朝時,被彌串鎮將發現,上報朝鮮朝廷,但黃一皓已經上報崔孝一是得罪了林慶業才逃走的,所以朝鮮朝廷不管。不久,車禮亮得到管貴密信,便前往瀋陽潛伏。崔孝一先到登州,遊説水軍總兵陳洪範,陳洪範不用他。又去寧遠,遊説吳三桂,吳三桂留下崔孝一,任命為千總,參與松錦大戰。1641年,崔孝一想襲擊遼瀋,他的計策是聲稱自己要率舟師襲擊清朝,清朝必然防備海口,這樣遼瀋空虛可取。清朝得知崔孝一要率舟師襲擊後,並未中計,而是讓一個漢人當間諜,去義州尋找崔孝一的親朋好友,取名邢楫,冒充壬辰倭亂時明朝薊遼總督邢玠從孫,自稱在吳三桂軍中拜崔孝一為義父,崔孝一讓他來報師期,途中被清兵俘虜,又成功脱逃,來到義州,並帶了封偽造的崔孝一書信。崔孝一的外甥張厚健(又作張後騫)上當,給清朝間諜寫了一封諺文書信,提到黃一皓、車禮亮、管貴等人的潛伏計劃。清朝得到此信後,讓懂諺文的人翻譯,先囚禁管貴,然後去朝鮮抓人。最後黃一皓、車禮亮、車忠亮、張厚健、安克諴等人全部被殺,崔孝一的子孫也被斬盡殺絕。 [5] 

崔孝一殉死思陵

崔孝一聽説這個噩耗後,痛哭欲自盡。吳三桂勸阻道:“小信不足成大事,事成而歸報死友未晩也。”崔孝一同意。清軍入關時,崔孝一曾苦勸吳三桂不要求救於清軍,吳三桂不聽。隨後清朝擊敗李自成,乘勝佔據北京,受朝賀於武英殿,令天下剃髮。崔孝一不朝賀、不剃髮,而是前往崇禎帝思陵,晝夜哭臨,絕食十日而死,時為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十九日。吳三桂埋葬了他。 [6]  [7] 

崔孝一歷史評價

  • 肅宗李焞在親筆書寫的崔孝一告身中稱讚他“歸正天朝,義烈卓異”。 [8] 
  • 朝鮮文人成大中認為:“使孝一死於假守(指他在丁卯之役時詐降後金之事),直一降虜耳,與弘立何異哉!” [9] 

崔孝一後世紀念

1713年,朝鮮肅宗應平安監司閔鎮遠之請求,追贈崔孝一為户曹參判。1756年,朝鮮英祖為崔孝一立傳,稱“樹烈千秋傳”,藏入史閣。 [10] 
起初在朝鮮肅宗年間,曾有人建議將崔孝一等配享於宣川義烈祠,朝鮮朝廷擔心清朝耳目,故沒有應允。到朝鮮正祖時,命黃一皓及“七義士”(崔孝一、車忠亮、車禮亮、張厚健、張孟胤、安克諴、車元轍)並祀義州顯忠祠,加贈崔孝一兵曹判書,賜諡號“忠壯”,正祖親制祭文。 [10]  [11] 

崔孝一人物爭議

崔孝一殉死思陵之事,據稱是跟昭顯世子一起入關的義州人樸士明目擊的。 [6]  但當時趙一桂記載思陵相關事蹟甚詳,卻隻字不提崔孝一之事。 [9] 
參考資料
  • 1.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崔孝一》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08-31]
  • 2.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崔孝一,字元讓,其先有謫義州者,子孫仍居焉。家世業武,伯父嵂,從皇朝提督麻貴擊倭,累立戰功,攝南原守,父崇中武科。孝一長身環眼,倜儻有大志,善騎射,十七登第,二十二魁重試。值世用武,慨然以功名自許。李文翼德馨待以國士,超拜刑曹佐郎。光海時,不樂仕宦,棄官歸。深河之役,都元帥姜弘立、左營將金應河聞其名而交闢,以母喪不行。仁祖甲子,李適與龜城府使韓明璉叛,使人劫義州尹同叛,尹慌撓失守,孝一白尹曰:“適雖勍賊也,不可從。”尹悟,斬適使以徇,授孝一兵,躡適戰,捷鞍峴,參振武勳。
  • 3.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丁卯,清兵東搶。姜弘立前降虜,貴幸用事,及適、明璉敗誅,明璉子潤亡走,弘立借師入寇,夜入義州。孝一與府中軍張應林巷戰,大挫虜鋭,府人金泰巖者曾策振武勳,恃功驕恣,違節制,應林以法治之,泰巖固已懷恚,至是又妒其功,拔劍斬應林,代之戰甚力。然眾駭散不可遏,虜乘之,府尹李莞、判官崔夢亮皆死,泰巖亦戰死。孝一走上譙樓,追者雲集。孝一奮長刀,連斫十數人。清帥佟介佛望見而壯之,授弘立黃旗以招降,孝一亦自念徒死非勇,乃偽降。清帥大喜,使為假守,留牛仙、阿古等八將共守義州,引兵南向。孝一陰結椵島毛文龍,請為內應。文龍遣遊擊周文煥將三萬兵攻虜,戰黔同島不利,機事漸露,孝一乃走龍骨山,説義兵將鄭鳳壽曰:“孝一在虜營久,習知其虛實,假吾精卒三百,必䤋虜酋以報。”鳳壽持重不與,孝一亟去。直夜,馳入虜帳,斬十數人,幾獲虜帥,仍斬順巖。順巖,府奴也,潤為府判官,有恩,故匿潤投虜,又匿潤兄溢,陰以國機事通潤,及潤入義州,取置幕中,至是見斬。孝一復南出,收義旅入龜城青梁山,眾至五百餘人,赴援京師。至安州,聞媾成,罷歸。……丙子,清復入寇,馬福㙮等將五百騎直搗京師,清主洪歹始率大軍道義州,至州,尹林慶業避其鋒,退守白馬城。孝一謂慶業曰:“以將軍之勇,閉壁據險,不能出一卒與虜戰,西土何恃而強?請為將軍一戰立奇功!”慶業壯而許之。適清主遣勇將要兔驅其俘掠還,孝一率輕騎追至鴨綠江,大破之,斬要兔,以其俘返。丁丑,林慶業入椵島,令孝一別襲水寨。孝一擊鼓大呼徐進,島將沈之[志]祥聞鼓聲大驚,急引船走,遇孝一中洋,孝一從船上揖曰:“趣去!虜兵且至。”之祥亦揖而去。
  • 4.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戊寅,(黃一皓)出為義州府尹,每與州校登統軍亭,北望中州,感慨流涕,或竟夜不寐。乃得州之勇士崔孝一,置之幕下,屏人語曰:“昔我宣王遭島夷之亂,失國西遷,神宗皇帝勞天下兵救之,我國得以再造,百世不可忘也。今虜陵轢中國,我國首被其禍,吾欲為天下一報,計將安出?”孝一慷慨言曰:“此孝一意也!”仍具陳其所為謀,曰:“宣川車忠亮、禮亮,間世英豪也,必欲為中朝死。安克諴、車元轍、張厚健,亦皆豪傑士也,可與議大事。禮亮善管貴,貴,沈世魁偏將也,世魁死,貴俘入沈,見用於虜,然常懷雪恥之意,可使為內應。孝一入明,説明帥伐瀋陽,瀋陽危則必召我國兵,兵出則禮亮當從戎,與貴從中發難,孝一在明師從外合擊,則虜可破也。”一皓曰:“善。方今林慶業鎮安州,吳三桂鎮寧遠,內外相應,則遼瀋不難復也。”於是招安、車諸義士,置酒相賀,以米百斛、銀百兩、布五十桶助孝一行。己卯秋,孝一浮海去,彌串鎮將疑之聞於朝,一皓亦先報孝一獲罪於林慶業,愠而逃,事得無究,然清之疑喝兆矣。鄭雷卿死於沈。以屍返。一皓哭之哀。解衣斂之。清人愠甚。然未有以發也。會清使所乘馬至義州死。從者亦病死。清人疑義州人毒之。怒責朝廷。朝廷故下一皓獄。削其官以紓清怨。久之為兵曹參知。未幾孝一事露。……孝一素與宣川車禮亮、龍川安克諴友善,關西所稱三傑也。關西重意氣尚然諾,有燕趙風。自經丁卯、丙子亂,常憤悒,思為天下一灑。而孝一、禮亮、克諴其尤也。於是推孝一泛海入明,禮亮與兄忠亮及克諴居,為後圖也。……適黃一皓為義州尹,林慶業以節度使鎮安州,一皓知孝一密計,厚資送之登州。禮亮鬻田宅買舟,克諴亦聚米百斛助之。孝一乃之安州,告慶業曰:“孝一將入中國,勸之伐沈,又得壯士入沈,與中國之陷虜者內外合勢,則可以報皇恩而雪國恥。然孝一無故浮海而去,國人必疑之,願得罪於將軍,藉口以絕人疑。”慶業亦大喜,乃以事杖孝一眾中,廢為小卒,監烽火。孝一遂大言曰:“林將軍辱我至此,何面目還鄉里見父老?寧乘舟浮海,從田橫客耳!”
  • 5.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己卯秋八月,孝一將行,託妻子禮亮,禮亮擊牛置酒,其家知其事者皆會,撫劍悲歌,莫不噓唏流涕。孝一謂禮亮曰:“出師則當以蠟書報期,君預探沈事以待。”禮亮曰:“沈中有管貴在,君第無誤。”孝一遂去。居數月,管貴書來,禮亮喜,曰:“管公無恙,吾事諧矣!”乃潛入瀋陽,客貴所偵虜釁,克諴亦潛備戰具,市馬買劍以俟報。孝一至登州,説水軍總兵陳洪範,洪範不用,去之寧遠,説吳三桂。三桂素有復遼意,留孝一為千總,授兵數萬,連營而居。清人入錦州,孝一迎戰松山,為所圍,孝一夜潰圍西馳收兵。會三桂還寧遠,練甲粟馬,期以辛巳春襲沈,軍忽大疫,疫已則暑,乃改師期,與三桂密計曰:“由木道運糧,聲言舟師至,彼必盛備海口,我以輕騎陸搗其虛,遼瀋可定也。”議定而機泄,遂有張厚健之事。張厚健,本名後騫,清譯後騫諺札取音而訛厚健,安東人。……母,崔孝一女弟也……孝一密謀內附,厚健雖年少,亦與其議,孝一屬以後事而行。辛巳春,沈中忽騰言崔孝一舟師來襲,虜素憚孝一材勇,欲究其事,偽為孝一書,購漢俘為諜,至義州,求孝一親戚,得厚健,紿以孝一書投之,自言其名曰楫,故徵倭總督邢玠從孫也,家萊州平津縣,父官北邑,死於虜而不能報,久聞崔爺高義,幸獲謁於吳總兵陣,結為父子,事無大小,皆得與聞。崔爺方與南朝將張姓者領水師襲瀋陽,使楫來報師期,道為虜所獲,倖免而至此。厚健大喜,曰:“果舅氏書耶?有志者事竟成也。”留其人數月而送之,恐覆被虜,而諺書則虜所昧也,乃以諺答曰:“舅氏之得有此,黃府尹之力也,同志人某某並備裝而待。車禮亮見管貴書,已入瀋陽。去年,龍胡執斥和臣金尚憲等去,初中震駭。願舅氏早成大事,活我生靈,報我國恥。師期漸近,當待沈信,貰舟專報。”其人得厚健書,直走瀋陽,清令解諺者譯而見之,亟搜管貴囚之,陽敍、可憐二博氏及通官鄭命壽馳至京,急捕厚健書中人。平安監司鄭太和義而哀之,密使之逃,而乃令捕焉,與事者族黨皆逃……忠亮遂與一皓、克諴、厚健、孟胤等並被殺。是日大風晝晦,國人莫不流涕,清使挾刑官返至義州,殺禮亮族黨車元轍、白大豪、白仁元、黃大中、黃後晟、崔誾、張超、韓士雄等十五人……獨孝一子孫,皆死於辛巳。
  • 6.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孝一將出師,忽聞禮亮之死,知事不就,痛哭欲自盡,三桂解之曰:“小信不足成大事,事成而歸報死友未晚也。”孝一蹶然起曰:“公言是也!”乃復治兵事。是時流賊四起,中原魚爛,三桂急於內救,未暇北征,孝一失意鬱悒,釋兵家居,然歸附者眾,常以數百精鋭自隨,未嘗一日忘沈。甲申三月,李自成入大同,天子詔三桂入衞,三桂與孝一俱至山海關,聞北京陷,天子殉社稷,乃止不行,自成亦引軍至。適清兵至關外,三桂遂求救於清,孝一力陳其不可,三桂不聽,迎清兵入。夏四月,清豫[睿]親王多爾袞引兵入關,三桂降,合擊自成,大敗之,清乘勝據北京,受朝賀於武英殿,令天下剃髮。孝一獨不朝賀、不剃髮,詣懷宗烈皇帝陵,晝夜臨不食死,實五月十九日乙巳也,三桂收而葬之。義州樸士明從世子入關,目其事,歸言之甚詳。
  • 7.    黃景源:《江漢集》卷三十,《明陪臣傳·崔孝一》:清乘勝,遂據京師,受朝賀於武英殿,令天下剃髮。孝一至京師,獨不朝賀、不剃髮,侍先帝殯,晝夜臨,十日不食,死於先帝之旁。三桂為收而葬之。
  • 8.    黃景源:《江漢集》卷三十,《明陪臣傳·崔孝一》:肅廟時,贈孝一户曹參判,御書告身曰:“歸正天朝,義烈卓異。”
  • 9.    成大中:《青城雜記》卷三:丁卯之亂,義州陷,崔孝一超上南門樓,奮大刀,連斫追虜數十人。二王子佟介佛見而壯之,使姜弘立招以黃旗,以為假守。丙子亂後,浮海入中國,期湔我國之恥,事發,其族殲焉。崇禎甲申,清入北京,剃天下發,孝一獨不剃,死於烈皇梓宮前,中州之士至今稱之,大書特書。使孝一死於假守,直一降虜耳,與弘立何異哉?趙一桂甲申四月以省祭官營葬思陵事,記載甚悉,無孝一殉死一段。
  • 10.    成大中:《青城集》卷七,《黃一皓及七義士傳》:肅宗癸巳,平安監司閔鎮遠啓曰:“車禮亮等當北勢憑陵之日、舉國摧敗之餘,能以草野布衣明尊王攘夷之義,懷旋乾轉坤之計,事雖不成,亦足暴於天下。請加褒贈。”遂贈孝一户曹參判。……英廟丙子,遣禮郞致祭孝一,賜孝一傳,名曰“樹烈千秋傳”,藏之史閣。……始肅廟丁酉,關西御史金雲澤請配食一皓、孝一、禮亮於宣川義烈祠,而朝議以邊上耳目之煩難之。今上命以一皓及七義士並享義州顯忠祠,賜孝一諡忠壯,加贈兵曹判書,親制祭文。
  • 11.    正祖:《弘齋全書》卷二十四,《忠壯公崔孝一宣諡日致祭文》:剛克為伐,介冑有勞。臣分即然,王者亦褒。以屬國士,從皇帝殉。宇宙終古,幾許英俊,所不能辦,卿特有之。昏衢日星,爀我東陲。卿始浮海,大酒悲歌。媵我其誰?維安暨車。鯨濤千里,舟楫渺然。帆於登萊,遂入薊燕。天子曰諮,四郊多壘。爾維干城,惟武是備。太歲涒灘,卿亦無奈。漢人紅兜,獨卿不拜。黃帝真遊,蓋有喬山。山哀浦思,龍髯之攀。載籍極博,孰與卿多?鉅鹿之想,白馬之阿。煌煌華誥,迤以上卿。既忠且壯,易此嘉名。於以躋之,忠愍之祠。神來自東,星輪霓旗。哿矣雲裔,若若鄰綬。西人稽首,仰如魁鬥。義爭秋色,酒如鴨綠。山河間氣,永為藩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