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應河

鎖定
金應河(김응하,1580年—1619年),朝鮮王朝中期武臣。字景羲,本貫安東(舊安東金氏),生於鐵原,是高麗名臣金方慶的後裔。早年登武科,官至宣川郡守,作為朝鮮助明圍剿後金的左營將,隨都元帥姜弘立出征,在薩爾滸之戰東線戰場力戰陣亡。朝鮮顯宗賜諡號忠武。相傳明朝追封他為遼東伯,以表彰其殉節。 [1] 
本    名
金應河
景羲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580年
逝世日期
1619年
主要成就
薩爾滸之戰東線戰場力戰陣亡

金應河人物生平

萬曆八年(1580年,朝鮮宣祖十三年)三月初三日,金應河生於江原道鐵原。少年遭遇壬辰倭亂,十四歲時父母雙亡,與弟弟金應海種田打獵為生。長大後身長八尺,曾擒殺猛虎,以“勇力超絕”著稱,被鄉親們稱為“將軍”。江原道觀察使巡視鐵原時,測試當地壯丁武藝,見他“每矢發的破”,便推薦他參加武舉。他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宣祖三十八年)考中武科,起家宣傳官(國王侍從武官)。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朝鮮光海君二年),被體察使李恆福羅致幕下,授慶源判官。此後歷任五衞都總府經歷、三水郡守、咸鏡北道兵馬虞候等職。 [2]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光海君十年)閏四月,明朝向屬國朝鮮徵兵助剿努爾哈赤,金應河獲任平安道左助防將,六月拜宣川郡守,以便進能出征後金,退能鎮守平安道要地。 [3-4]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光海君十一年)二月,他成為朝鮮軍的左營將,統兵3480人,從昌城鴨綠江,在都元帥姜弘立的率領下尾隨劉綎指揮的明朝東路軍向赫圖阿拉進軍。起初左營殿後,三月初二日在深河遭遇後金軍,朝鮮中、右兩營蒙受損失,於是改由左營充當先頭部隊。三月初四日,朝鮮軍在赫圖阿拉六十里外的富車(富察)地方遭遇後金軍,此時走在前方的劉綎所率主力軍已潰敗,姜弘立傳令三營收兵上山,但金應河的左營作為先頭部隊,已與後金軍對峙,難以轉移,姜弘立遂派已上山的右營下山支援,後金馬上發動攻擊,朝鮮軍剛發射一輪火器,後金鐵騎就衝進陣中,朝鮮軍潰不成軍,左右兩營數千人全軍覆沒,金應河及其中軍(副手)李有吉都陣亡。 [5]  據説當時金應河“獨依大樹,以三大弓迭射,應弦穿札,死者甚眾。賊不敢逼,乃從後刺之,鐵搶洞胸,猶執弓不釋,虜人亦皆嘆惜,相謂曰:‘若有如此數人,實難抵當!’稱之曰‘依柳將’”。 [6] 

金應河後世紀念

金應河戰死的消息傳來後,光海君為了掩蓋其在明金之間首鼠兩端的行跡,並轉移明朝對姜弘立投降的注意力,大肆表彰金應河的英勇事蹟,故意選定於明將往來的鴨綠江畔的義州(朝鮮肅宗時移至昌城)修建金應河祠堂,下賜匾額“忠烈祠” [7-8]  ;又讓領議政樸承宗徵集士大夫悼念金應河的詩歌,編成《忠烈錄》,使其流傳到明朝。 [2]  [9]  此外,宣川、鐵原、慶源、鍾城等地均有供奉金應河牌位的祠堂。明亡以後,朝鮮被“尊周思明”的意識形態所籠罩,繼續褒崇金應河,初贈兵曹判書,後贈領議政,朝鮮顯宗賜諡號“忠武”。 [10] 

金應河人際關係

  • 父親:金地四(追贈參判)
  • 母親:金氏(本貫善山,虞候金忠老之女)
  • 弟弟:金應洛、金應海
  • 妻子:尹氏(本貫坡平,僉知中樞府事尹壽益之女)
  • 兒子:金益煉(官至水使)、金辰生(早夭)、金時煉(贈承旨)、金承煉(庶子)
  • 女兒:金氏(嫁宣傳官柳信傑)、金氏(嫁金基) [2] 

金應河人物爭議

《贈遼東伯詔》 《贈遼東伯詔》
天啓元年(1621年,光海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備邊司報告金應河殉節事蹟已為明朝皇帝所知,降詔褒獎,賜其妻兒銀兩以撫卹,擬定迎詔事宜。 [11]  不過,此事沒有下文。而朝鮮民間則流傳金應河被明朝追封為遼東伯的致祭文,後稱《贈遼東伯詔》。 [12]  此文真偽一直存在爭議,後來經宋時烈朝鮮正祖等認定為真,遂被收錄進重刊的《忠烈錄》中,甚至金應河的後世子孫也因此被賜以“遼東金氏”的本貫。後來韓國學者認為這篇文章不僅格式與明朝官方文書不符,而且行文內容也非常低劣,很可能是某個朝鮮文人託名炮製的偽作。 [13] 
參考資料
  • 1.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金應河》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2-17]
  • 2.    李裕元:《嘉梧稿略》第18冊,《遼東伯金公墓誌》:公長八尺,寡言語,能飲數斗酒不亂,勇力超絕,彎石八弓,手格殺猛虎,鄉人輒呼以將軍而不名也。居家孝友出常,十四父母皆沒,兵荒中無以營壙,有異僧指葬處以葬。與其弟力田自給,晝則射獵,夜讀兵書,觀察使到鐵原試藝,公每矢發的破,觀察大奇之,力勸就試。萬曆乙巳,擢武科,再授宣傳官。戊申,佐幕湖南……庚戌,以白沙李公薦,超授慶源判官……由都總府經歷出守三水郡,轉北虞候。……天啓辛酉,命相臣樸承宗等輯成《忠烈錄》,試士為題,自是是書大行於世。……公諱應河,字景羲,安東人,高麗名將方慶之後也。高祖諱鎮,禮曹參議;曾祖諱麟祥,掌樂院正、知制教;祖諱軔,兵曹正郎;考諱地四,贈參判。妣贈貞夫人善山金氏,虞候忠老女。公生於萬曆八年庚辰三月三日,死時年四十,配貞敬夫人坡平尹氏,僉樞壽益女,生二男二女。男長益煉,水使;次時煉,贈承旨;女柳信傑,宣傳官,次金基。側出男承煉。
  • 3.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45,十年閏四月二十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4.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46,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5.    李民寏:《紫巖集》卷五,《柵中日錄》:中營將定州牧使文希聖、中軍江西縣令黃德韺,領兵三千三百五十名;左營將宣川郡守金應河、中軍永柔縣令李有吉,領兵三千四百八十名;右營將順川郡守李一元、中軍雲山郡守李繼宗,領兵三千三百七十名。……(二月)十九日,左右營渡江。……(三月)初二日,行軍,午時到深河, 賊兵五六百騎結陣以待,天將先登,我軍繼之。賊敗走登山,提督督我軍炮射手搏戰,賊負險自固,射矢如雨,中右營相繼力戰(時左營殿後,未及來到), 斬級頗多。中營將中矢,創左手,軍卒亦有傷者……賊魁彎弓突出,我軍辟易,元帥督令更進,京炮手李成龍放丸中之,韓明生斬之,賊兵敗走而潰(東邊高山上,賊兵千餘屯聚,終不交鋒)。 日暮,諸陣下營(時中營將文希聖被創,不能號令,元帥令中軍黃德韺權差中營將。夜半,賊騎衝突浙營,營中連放火炮,賊退)……初四日……辰時,行軍,天將先行,我軍左、中、右營相繼以進。道里平坦,山谷連亙,慮有埋伏,令營卒各擔拒馬柞前往,才數十里,到富車地( 距奴城六十餘里), 連聞大炮三聲,元帥拔馬,馳登路左高阜,迴飆忽起,煙塵漲天,必是賊兆,即令左營陣前面高峯,中營陣於元帥所登之阜,右營陣南邊一阜。中、右營即時排陣,而左營則已陣於平原。元帥令別將樸蘭英馳去左營,使之抬移高阜,則賊騎已迫陣前,勢難移動……俄而陳相公、於守備、喬遊擊單騎來到,傳説天兵盡歿,提督亦不免……煙塵中望見賊騎大至,為兩翼,遠遠圍抱,左營軍官趙得廉馳來告急,元帥憫其孤危,即令右營赴援,催督以進,與左營聯陣,才得成列,賊騎齊突,勢如風雨,炮銃一放之後,未及再藏,賊騎已入陣中……而瞬息間,兩營皆覆,宣川郡守金應河、雲山郡守李繼宗、永柔縣令李有吉、右營千總金堯卿、吳稷、左營千總金佐龍皆為賊所害,左營千總申忠業得脱走去……右營將順川郡守李一元自陣中脱身,走入中營。
  • 6.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49,十一年三月十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7.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0,十一年五月初六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8.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0,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9.    李喜謙:《青野漫輯》卷六引李殷相《東里小説》:己未之役,光海與爾瞻密教帥臣弘立,觀勢向背……而金應河獨奮然不從,別出其所部兵,力戰而死,其義烈誠無愧於古人,且非中國諸將之所可及者,則褒其節義,以昭來世,固無不可。而然自朝家廣求詩篇,勒成一冊,至令訓局刊佈中外,仍以流入中國者,其意不專在於褒其人之節義,而實欲掩其密教之跡。
  • 10.    《朝鮮王朝實錄·顯宗實錄》卷18,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11.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58,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7]
  • 12.    《光海朝日記》四:金應河戰亡,事聞天朝,命贈遼東伯。致祭曰:“邦君御史越[粵]爾虎賁百尹,惟東藩許國臣金將軍應河,捨生取義,朕心所嘉。比厥死者,贈以上爵。嗚呼!徂茲北酋,越蠢南牧。率爾寧人,有指疆土。矧朕卜吉,敢不於徵?督朕元戎,越爾友邦。爰整大眾,奉將天討。將軍有死,士卒無生之意,全師大北,狡虜乘便。諸將偷生,將軍效死。將軍之義,寡人嘉之。將軍之死,寡人恥之。嗚呼!內則中國,外則夷狄。修攘得道,夷狄率服;修攘失宜,夷狄猾夏。寡人罔念,昧耀一德。觀兵萬里,驅朕將士。血肉顛境,寡人恥之。民心罔常,惟惠是懷。撫之則後我,虐之則仇我。寡人不解,上拂天心。下乖人意,輕舉大事。怨起轉恤,遂致將軍,獨戰無救,寡人恥之。丹忠誰效?白骨誰收?堂上鶴髮,望斷倚閭;閨中寡妻,石化山頭,朕心痛之。雖然,寡人之恥,恥而無補;將軍之死,死而有光。秋霜大節,白日精忠,足以扶萬古之綱常、標萬古之人臣、明萬古之大義、愧萬古之奸諛。將軍雖死於一敗,不死於萬古。嗚呼!巡、遠不死,仙李無臣。天祥不死,屬豬無臣。將軍不死,寡國無臣。忠臣烈士,何代不有?亡身徇國,如爾者誰?純剛一氣,磅礴萬古,將軍是受,以為將軍。是知三軍可奪,匹夫難奪;五嶽可動,一節難動。向使黃鉞丹誠,皆是將軍。將軍何死於敗衄?寡人何辱於虜酋?嗚呼!忠如將軍,勇如將軍,智如將軍,獨立無救,寡人之罪。崇德報功,古有其典。褒忠旌節,今獨不然。肆朕統承先王,修其禮物,全爾妻孥,贈以東伯。表一寸之朕誠,慰九泉之忠魂。”
  • 13.    崔惠美:《對忠烈錄所載贈遼東伯詔是否偽作的一個考察(『忠烈錄』소재 「贈遼東伯詔」의 위작 여부에 대한 일고찰)》,《漢文學報》第40輯,2019年,第38—6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