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適

(朝鮮王朝將領)

鎖定
李適(朝鮮語:이괄,1587年—1624年),朝鮮王朝中期將領。白圭,本貫固城。1623年參與仁祖反正,後任副元帥,駐紮寧邊。因對事後論功行賞的不滿而在1624年舉兵,攻入漢城,另立興安君李瑅為王,旋即被張晚打敗,在撤出漢城後被同黨所殺。
中文名
李適
國    籍
朝鮮
出生日期
1587年
逝世日期
1624年

李適人物生平

李適早年生涯

李適(kuò)本貫固城,是朝鮮成宗時官至參判的李陸的後裔,宣祖朝登武科,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任宣傳官,同年任明川縣監,防備女真 [1]  此後歷任大靜縣監、刑曹佐郎、鏡城判官、泰安郡守、永興府使等官職,到光海君初期已成為頗有名氣的青年將領,曾被推薦為邊疆重任北兵使(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的候選人。 [2]  時人稱他“多才智”“以武舉選而能文善書,有名稱”。 [3]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調任濟州牧使。天啓二年(1622年)十二月十六日被任命為北兵使。

李適參與反正

此時,李適在前府使李貴等的勸説下參加西人推戴綾陽君李倧、打倒光海君的政變陰謀中,故遲遲不赴任。天啓三年(1623年)三月十二日夜,政變正式啓動,李適先帶部下軍官20餘人趕到約定地點——漢城西郊的弘濟院待命,其後李貴、金自點等所領“義兵”陸續趕來,但這些“義兵”一共才幾百人,都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而在事前被推為大將的金瑬及正規部隊長湍兵一直沒來。這時張維跑來,説有人泄露了起事計劃,導致政變隊伍騷動不安。於是李貴招來李適,對他耳語道:“大將金瑬不來,事已至此,必令公為大將,然後可鎮羣情。我在平日素不閒軍旅,倉卒之際,難可得力。”然後向眾人推李適為大將,李適也欣然接任,迅速整飭軍心,準備領兵進擊。這時金鎏命令李適去另一處地方聚會,李適大怒,不願聽從,在李貴的勸説下去金鎏指定的地方,並把大將之位歸還金瑬。 [4]  [5] 

李適心懷不軌

政變成功後,李倧即位為朝鮮仁祖,李適被任命為漢城府判尹,負責押送光海君江華島,併兼左捕盜大將,負責維持秩序,其間曾因毆打“形跡可疑”的前安東府使樸晉章及其老母並搶劫其家而遭彈劾。 [6] 
天啓三年(1623年)六月,李適被任命為副元帥,八月拜辭赴任,作為都元帥張晚的副手,出鎮寧邊,防備後金。同年閏十月論功行賞,李適被排在二等功臣第一。李適對這一結果極其不滿。首先,他就與頭等功臣金瑬有隙,曾放言要以違期不至之罪斬了金鎏,“與瑬事事相忤” [4]  ;其次,他對作為內應的訓練大將李興立騎在他頭上也頗有微詞,李興立在反正後被提拔為工曹判書,比李適的漢城府判尹職位要高,錄勳時更列入一等功臣,而李適屈居其下 [7]  ;第三,則是金瑬的兒子金慶徵、李貴的兩個兒子李時白和李時昉、沈器遠的弟弟沈器成、崔鳴吉的哥哥崔來吉、張維的弟弟張紳等都被策勳,但同樣參與反正的李適的兒子李栴卻不在功臣名單中,他的弟弟文官李遯也未被擢用。 [4]  再加上當時出鎮西北是個苦差事 [8]  ,李適及其下屬對仁祖政權的怨念更深,遂心懷不軌。

李適起兵造反

天啓四年(1624年)正月十七日,前教授文晦等6人來王宮揭發李適的逆謀,稱李適父子與韓明璉、鄭忠信等數十人心懷不軌,密謀起事。 [9]  仁祖命令逮捕包括李適兒子李栴在內的大部分嫌疑人,但對李適卻預判其未必謀反,於是不顧李貴諫言,不予逮捕。 [10]  正月二十一日,仁祖派往寧邊捉拿李栴的使者高德祥、沈大臨及宣傳官金芝秀、中使金天臨等在入城時被李適殺死,二十二日正式舉兵。李適麾下有12000餘名士兵,“三冬練藝,號稱精鋭” [11]  ,其麾下700名使用鞭棍的騎兵以及130餘名作戰勇敢的“降倭”更是讓官軍防不勝防。 [12-13]  而都元帥張晚麾下只有3000兵力(張晚當時還卧病在牀),再加上駐紮龜城的將領韓明璉響應李適(同樣被告的鄭忠信則未響應),叛軍的聲勢更為壯大,從寧邊一路沿價川、順川、江東、遂安、黃州、鳳山、瑞興、平山等地,僅過半個月就逼近漢城。二月八日,在聽説李適已突破臨津江以後,仁祖率王室百官倉皇南逃。二月十日,李適進入漢城,此時跟隨仁祖逃難的宗親興安君李瑅(宣祖之子)潛回漢城,李適遂立他為王,同時“募兵於城中,投入者甚多”。 [14]  但好景不長,二月十一日,張晚鄭忠信等率官軍在漢城西郊的鞍峴大破李適,李適等於深夜撤離漢城。翌日他們走到利川時發生內訌,李適、李栴、韓明璉等被同黨李守白、奇益獻殺死,其首級被獻給朝廷,李適之亂結束。 [11] 
李適之亂朝鮮王朝五百年間唯一一次以藩鎮攻入漢城的叛亂,所以李適自然被釘在了朝鮮王朝的恥辱柱上,被視為天字第一號的逆賊。而其同黨韓明璉的子侄韓潤、韓義漏網並逃入後金,融入滿洲民族之中。 [15] 

李適影視形象

  • 西宮》(1995年KBS電視劇),樸升圭飾
  • 華政》(2015年MBC電視劇),柳河福飾
參考資料
  • 1.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113,三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條。
  • 2.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20,四年九月十八日條:李恆福曰: "新進武士中李光英、李適、李宗一培養, 則可合為兵使矣。"
  • 3.    金時讓:《荷潭破寂錄》,《大東野乘》卷七二。
  • 4.    申翊聖:《延平日記》,《大東野乘》卷三五。
  • 5.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1,十四年三月十三日條。
  • 6.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2,元年五月二十七日條。
  • 7.    佚名:《逸史記聞》,《大東野乘》卷五〇:及後論功,以李興立都監大將,多有內應之功,錄一等勳,拜工曹判書。逆適之名在三等勳(實為二等),又除判尹,心懷怨望,陰蓄不臣之志。
  • 8.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3,元年十一月初九日條:弘文館修撰李植上疏, 略曰:……臣聞兩西牧守將領, 鹹畏寇難, 在官者苦於言, 之官者怨於色, 靡不以做罪為務, 圖遞為期。……
  • 9.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二年正月十七日條。
  • 10.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條:夜, 引見鞫廳諸臣。 左贊成李貴曰: "李適潛蓄異志, 手握強兵, 若不早圖, 後必難制。 況諸賊供招, 兇謀敗露, 不可不拿致王獄, 鞫問情狀也。" 上曰: "李適忠義之人, 豈有反心哉? 此必兇徒借重之言, 卿何以詳知其必反之狀乎?" 貴曰: "適之反謀, 臣雖未詳, 而其子(栴)〔旃〕 謀逆之狀, 臣所詳知也。 豈有子知而父不知之理乎?" 上曰: "人告卿反, 則予何信乎? 李適之事, 何以異於是?" 貴曰: "苟有告變之人, 則豈可以臣之故而全釋不問乎? 所當拿囚鞫問, 審其眞偽, 然後處置也。" 上不答。
  • 11.    張晚《洛西集》卷七附錄,〈西征錄〉。
  • 12.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5,二年三月初九日條:曙曰: "解圍突陣, 莫若鞭棍。 今番賊適馬軍七百人, 皆用鞭棍, 以此莫能當耳。"
  • 13.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二年二月初四日條:降倭揮劍突前, 官軍望見潰走
  • 14.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條。
  • 15.    李賢淑:《論朝鮮李適之亂與韓潤的來投》,傅波主編:《從興京到盛京 努爾哈赤崛起軌跡探源》,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6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