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家祠堂

鎖定
雖歷經千年滄桑鉅變,客家人依然保留着許多中原故地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傳統,用黃遵憲的話説“禮俗猶留三代前”,依然恪守着源自中原故地的儒家倫理道德。其中,敬祖崇禮、尊師重教、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等核心價值理念已經融入客家人的文化血脈,成為客家文化的優秀精神品質,成為客家人戰勝困難、強盛族羣的重要法寶。作為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以客家宗祠為文化空間,包括宗族譜牒以及祭祖儀式活動等在內的客家宗祠文化集中表達了客家人的基本價值理念,典型地體現了客家文化的這些精神品質。 [2] 
建築名稱
客家祠堂
建築意義
古建築的標誌物
主要用途
祭祀祖先或先賢
祠堂代表
荷恩堂、夢筆堂淮陽堂濟陽堂
建築風格
客家建築
建築屬性
公共場所
附屬用途
聚會、議事等
分佈地區
閩西南、粵東北、贛南客家地區

客家祠堂歷史沿革

自南宋朱熹倡導家廟祭祀以來,特別是明清時期,祠堂成為廣東客家民居不可或缺的建築,每一個客家宗族, 每一座客家民居,都建有祠堂。典型的客家圍屋建築,不論是圍龍屋,還是土樓、碉樓、粵北大圍樓、半月樓等圍樓,都將祠堂置於中心的位置。客家祠堂集祖堂、宗族祭祀、執行宗法、議事廳、民俗禮儀、學童教育等功能於一體,是名副其實的客家宗族文化空間。 [2] 
幾乎所有的客家祠堂都有堂號。所謂堂號,即祠堂名,一般分為郡望堂號與典故堂號兩種。前者以該姓氏祖先世居地,即郡望為堂號, 如隴西堂、潁川堂、天水堂、渤海堂等;後者以先祖之道德文章、功業科第及家族史上的重要事件、掌故為堂號, 如紹德堂、弘農堂、棲霞堂、四知堂等。所謂敬宗收族、堂號家聲,客家堂號集中反映了客家人追本溯源、慎終追遠的敬祖意識,以及團結血親、凝聚宗親的目的。 [2]  堂號更代表着族源和血統、歷史和榮譽。 [3] 

客家祠堂祠堂建設

客家祠堂 客家祠堂
堂聯(楹聯)是客家祠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與文化景觀。各地客家祠堂雖建造年代、建築風格、規模大小各異,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都有一定數量的堂聯,大凡門、柱、龕、廳堂牆壁處皆有聯,或鐫刻或張貼,或長聯或短對,有的文化底藴深厚的大宗祠各種楹聯多達幾十、上百副。每一副客家堂聯,都是對客家基本價值理念的精闢闡釋,堪稱客家人的座右銘。 [2] 
祠堂的院門、柱子上往往都赫然刻着許許多多內涵極為豐富的對聯,宗功祖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子孫勤為先,萬代孝為首等等之類的儒學文化精髓。中國儒學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書寫運用得淋漓盡致,成為教誨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要精神載體,成為影響客家後人們道德品質和言行的重要力量;客家人把中國儒學文化中的精髓演繹成為重文尊教,耕讀傳家,清白明世祖訓的典範。仁義道德,忠孝廉節,都是教導子子孫孫時時不要忘記做人的根本,事事都要用“德”規範自己的言行 [4] 

客家祠堂教學作用

客家祠堂 客家祠堂
絕大部分客家祠堂還被用作學校(祠塾),承擔本宗族學童教育的功能。清末時期曾在嘉應州傳教的法國天主教神父賴裏查斯, 在其1901 年著的《客法詞典》自序中對當地祠塾有過詳細的描述:“在嘉應州這個不到三四十萬人的地方, 我們可以看到隨處都是學校,(中略)在鄉下每一個村落, 儘管那裏只有三五百人, 至多也不過三五千人, 便有一個以上的學校, 因為客家人的每一個村落都有祠堂, 那就是他們祭祀祖先的所在地, 而那個祠堂就是學校。全境( 指梅縣) 有六七百個村落, 都有祠堂,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一樁駭人聽聞的事實, 按人口比例來説, 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較, 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無進色。”民國以前,客家宗族男性子弟一般都要在祠塾接受啓蒙教育。民國時期,祠塾改製為小學,但大部分客家鄉村仍然利用祠堂來辦學校。 [2] 
20 世紀50 年代以前,幾乎所有的客家祠堂都有祠產,擁有一定數量的田地,叫公堂田。公堂田所得叫公償,公償除於祭祖支出外,相當一部分用來助學獎學。許多客家大宗族還專門設置學田。學田所得用於聘請塾師,資助宗族幼童入學開蒙,並資助宗族才俊求取功名。一般來説,即使最窮宗族成員的男性孩童,也要進學一二年,以示開蒙。有些擁有可觀祠產的客家大宗族,如始興縣東湖坪的曾氏、仁化縣城口鎮恩村的蒙氏、翁源縣江尾鎮湖心壩張姓和沈姓,族中所有子弟讀書、吃住都由公償供給。為了激勵族中優秀子弟求取功名,許多宗族還定有具體的獎學族規。據寧化《池氏族譜》載:“凡入泮者,眾公太及本房公太,各賀銀叁兩;補廩者,各賀銀貳兩;出貢拔貢者,各賀銀捌兩;中舉者,各賀銀叁拾兩;中鼎甲者,各賀銀伍拾兩。永為定例。”而對於考取舉人進士功名的族中才俊,還要在祠堂豎旗杆、掛牌匾,並刻碑立傳,讓其流芳後世,以示嘉獎及對後輩的激勵。 [2] 
今天,鄉村裏的客家祠堂,多被修繕一新,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意義:把家族歷史上的一些有積極教育意義的故事,書寫懸掛在牆上,讓子孫閲讀,接受宗族教育。而且村裏的紅白理事會、修路築橋理事會、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等都,在祠堂裏開會,共商建設和諧美麗家園的大計,把古祠演繹得更加魅力四射 [1] 
客家祠堂濟陽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