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義

(空軍特級飛行員)

鎖定
1960年2月出生,1977年9月招飛入伍,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大隊長,飛行訓練團參謀長、副團長,試飛大隊大隊長,特級飛行員
中文名
宋義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0年2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宋義人物生平

自擔任試飛大隊大隊長以來,宋義把陸航試飛工作當作畢生追求,時刻牢記使命,積極開拓創新,勇於戰勝艱難,先後圓滿完成了14種新型直升機的首飛和科研試飛,成功處置41起重大空中特情,為軍隊直升機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進行中 進行中
是我軍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人、我國駕駛直升機飛出世界最難特技——“筋斗橫滾”動作第一人、我軍直升機特技飛行動作被編入世界教學錄像片第一人。
他曾執行過多次重大急險重任務,安全飛行3500多小時,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多次被評為“試飛安全先進個人”,2008年2月被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聯合授予“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榮譽勳章

宋義生平事蹟及評價

飛翔,飛翔!——追尋事業的崇高
32年前,17歲的農家子弟宋義,幸運地應徵入伍,成了一名令人羨慕的飛行員。5年後,這位有着過硬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的年輕飛行員受到了注目。年僅23歲的他,破格升任直升機機長和飛行教員,成為當時我國空軍最年輕的機長
從此,不斷地飛翔藍天,在浩渺的天空,用勇氣書寫中國軍人的忠誠,成為宋義畢生的追求
1984年4月,對越自衞反擊戰打響,和平年代出生、和平年代當兵的宋義經受了戰爭的考驗與洗禮。在海拔超過1900米的雲南邊境線上,他一次次地駕着戰機穿越,向前線運送戰備物資80多噸,運回傷員290多人,高超的駕駛技術和過人的勇氣為他贏得了一連串榮耀。
1991年,宋義調入陸軍航空兵某直升機飛行員訓練團。在隨後的10年裏,他先後擔任過飛行中隊長、大隊長、團參謀長、副團長。無論哪個崗位,宋義都始終定位自己是一個“兵”——個一次次從新起點出發,衝入雲雷,去完成自己神聖的使命的兵。
2000年9月,陸航試飛大隊成立,宋義奉命專門擔任我軍直升機各項科研試飛和各種新機型的定型試飛任務,成為中國陸航兵種現代化的拓荒者——第一代陸航直升機試飛員、第一任試飛大隊大隊長。時年,宋義40歲。
和飛行員相比,試飛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職業,每一個極限參數都是勇氣的交付與死神的會面,飛得更高、更遠、更快,用數據打造和證明軍人的剛度和韌度。宋義明白,任何試飛機型,都凝聚着一代甚至幾代科研人員的心血,也意味着國家數以千萬計的投入,連接着中國國防軍事的最前沿。他感受到肩上的重擔。
宋義選擇了“科學、細緻、理性、勇敢”作為了自己的座右銘。科學與細緻、理性和勇敢,恰恰是一個優秀試飛員綜合素質的完美體現,而過硬的技術、深厚的理論、嚴格的訓練就是支撐的基礎。他開始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術理論,業餘時間刻苦學習航空科技知識,即便出差,也不忘蒐集各種航空技術書籍。
試飛大隊年輕飛行員多,缺乏試飛經驗,他加大訓練難度。精心編排好每一個動作,把深奧的理論、複雜的技術,分解成一個個程式化細節,有時為了一個動作,廢寢忘食好幾個月。飛行員訓練時間不足,宋義堅持增加特情處置,讓年輕的隊員認識到,訓練增加風險,有危險才能臨危不懼,處變不驚。
為培養第一代試飛員,他身先士卒不畏風險。每次新機首飛,風險性較大的科研試飛,他都衝在第一線。
就這樣,他用勤奮、鑽研、勇氣,為我國陸航兵種現代化不斷開疆拓土,奠定基石。在試飛大隊的9年裏,宋義積累各種訓練技術資料50多本,寫下200多萬字專業讀書筆記,先後在《直升機》、 《中國航空》等雜誌上先後發表論文10餘篇,帶領試飛人員編寫了通導資料、《飛行手冊》、《駕駛手冊》等技術資料。
正是在他的堅持下,在總部修訂的全軍第一代陸航部隊試飛訓練大綱裏,增添了特情科目,且訓練難度和訓練時間規劃,都遠遠超過了部隊。大綱頒佈實施後,被譽為試飛員生命的“保險鎖”。陸航系統更是將其視為陸航兵種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也是在宋義的精心培養下,陸航系統擁有了第一支優秀試飛團隊。
“2007年3月,在異國他鄉的阿根廷,試飛隊員用實力證明了中國年輕的陸航試飛員的特質。3名試飛員受命擔任直升機飛行培訓、表演及評估,在帶阿方飛行員飛行時,由於直升機尾槳拉桿脱落,造成尾槳操縱失效重大特情。危急時刻,3名機組人員沉着冷靜,憑藉嫺熟的技能三次復飛後安全落地。阿軍方對我試飛員成功處置給予了高度評價,宋義年輕的隊員為中國國產直升機走出國門,邁出了關鍵一步。
超越,超越!——挑戰人生的頑強
每一名走進陸航試飛員隊伍的都清楚,試飛就是挑戰飛機性能極限。任何一架新機型的誕生,都必須經歷這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關口。
超越,超越,檢驗飛機性能指標,摸清極限狀態,也考量一名軍人價值觀和生死觀,挑戰生命和人生的極限。
宋義不斷更新着人生的標杆。把每一次試飛、每一項訓練,都看成戰場,探尋直升機性能,不斷在戰場上重塑新我。
他是全大隊飛的最多的人,一年飛300天,最長的一天裏連續飛9小時;他一週六天都待在部隊;他沒有任何休閒愛好,也很少休息,以致年輕隊員不解:大隊長怎麼不愛交朋結友?宋義告訴他們:“必須全身心的投入,不能有絲毫分心。”
夏天,直升機裏温度高達50多度,飛上去三四分鐘就汗透衣襟,宋義卻從早上一直飛到晚上;冬天,高寒試飛,過度的疲勞和寒冷,令他連走下機艙都十分困難……-
試飛員要能上天,還要能落地。他積極運用自己的實踐積累,參與直升機設計、研製,先後有30多項建議被研究所和製造企業採納。*
5. 12汶川大地震,部分震區地處高原,某種機型的某些高原性能沒有試飛過,執行救災任務的機組沒有把握。宋義及時向工廠提出該型機放開試飛的建議,得到批准後帶領着試飛員加班加點試飛成功,並及時把飛行參數反饋給救災部隊,為該型飛機高原安全飛行,圓滿完成抗震救災任務提供了可靠保證。
一次小小事故苗頭,一點點隱患,宋義都會銘記在胸。有一次,某種型號武裝直升機試飛中發生了特情,宋義指揮緊急處置後,發現飛機尾噴管僅有一端與發動機相連,如果再延遲幾個來回,機體很可能分解。當晚,他徹夜未眠。是試飛操作不當?還是研究所設計的問題?抑或是工廠安裝有誤?各種可能都在他腦海中反覆。如果問題不解決,該機裝備到部隊,將埋下重大安全隱患。於是,他翻開一摞摞飛機設計手冊、安裝手冊、飛行員手冊,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分析,最終判定尾部噴管固定設計有缺陷。
第二天天剛亮,他就召集試飛員進行深入研究,反覆討論改進方案。當宋義把方案遞交到研究所時,設計師們正在對事故原因爭論不休。看到方案中不僅有分析還有改進建議,大家都由衷讚歎。一名設計師感嘆: “你不僅飛行技術高超,連設計功底也這麼深厚,不是設計師,勝似設計師啊。”
我國陸航兵種是一支剛成立的部隊,由於缺乏直升機試飛員專業培訓機構,直升機特技一直是軍內空白。為提高陸航直升機高新工程項目試驗飛行質量,2003年8月,宋義遠赴南非參加國際試飛領域頂級培訓。其受訓科目均為高、難、險特技動作,其中最後一個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風險最大的超高難度動作——直升機筋斗、橫滾。當時,國際上能完成這個科目的飛行員屈指可數,各國因訓練該動作,發生機毀人亡事件屢見不鮮。我國尚無一人能完成。宋義決心攻克這個高風險難關。他認真研究,勤學苦練,把別人喝咖啡、領略非洲風光時間都用來學習特技,最終為中國軍人贏得了榮譽,填補了空白,成為國內第一個能駕駛直升機做筋斗、橫滾的試飛員。宋義優異的表現也受到了學校關注,校方把他的特技飛行拍成教學片,作為世界各國學員學習輔導的範本。
飛出新機型的極限性能,是試飛工作的基本職責。極限飛行卻隨時可能出現故障,試飛員面對的生死考驗,卻能夠為飛機設計定型提供準確依據。按宋義話説,“飛出故障就是貢獻。”2007年1月,白雪皚皚的哈爾濱,零下十幾度。宋義帶機組執行高寒試飛任務,驗證飛機載荷和發動在高寒零下35度的工作狀態。惡劣的天氣,一類風險的任務,對飛機是考驗,對試飛員更是挑戰。宋義開始試飛,駕駛倉內沒有加温防護,很快就凍成冰窟。他認真做好每一個動作,直到手腳麻木失去知覺。當飛機飛到極限時,人的忍耐力也接近了極限。為驗證宜升機高寒下結構強度,飛機要從高空向下俯衝,以達到規定的極限速度。宋義從1500米高度俯衝,空氣與直升機磨擦聲呼嘯掠過,隨着速度一公里一公里提高,直升機的強度極限一點點迫近,磨擦聲像鐵皮撕裂一樣的撕心裂肺刺耳。宋義專注地控制着隨時可能失去控制的飛機,感覺心跳在不斷加速。很快機身出現搖擺,操縱非常困難,當飛機速度達到極限的那一刻,他及時果斷退出俯衝。宋義再一次創造了新紀錄——該機型高寒飛行極限。當他駕機平穩着陸後,機械師拉開艙門,過度的疲勞和寒冷已讓宋義連下機都很困難,機械師不得不把他抱出了機艙。
該新型武裝直升機是國家投入了數億巨資研製開發,宋義説,就是拿着腦袋,也要把它飛成戰鷹,決不能輕鬆飛個“和平鴿”回來。他一連飛出了該機型的6個第一——最大飛行錶速、最大動升限、最大過載值、最大仰角、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和最小飛行速度
在宋義高標準、高質量、創一流理念帶動下,試飛大隊創下了一天試飛l3個任務單、連續試飛7個小時,一個月內完成武器系統定型試飛、100%命中無人靶機等艱鉅任務,填補了我國武裝直升機領域的多項空白。
正是依據試飛大隊試飛禁區的數據,設計人員一步步完善某新型武裝直升機,使其多項性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迫降,迫降!——笑傲死神的膽識
試飛員每天挑戰極限、挑戰未知,必然也時時面對死神的挑戰。宋義9年的試飛生涯裏,曾無數次與死神交手。他先後遭遇41次空中險情,其中5次是重大險情。但憑着過人的膽識,他最終扼住了死神喉嚨,成功駕機返回,避免了國家數億元的財產損失
2003年4月,宋義對某新型武裝直升機進行試驗,當進行到最後一步——測試發動機極限條件下工作數據時,宋義的耳機裏響起指揮員急促的指令:“緊急關車、緊急關車,快,發動機起火啦!”原來,極限下飛行使發動機温度升高,油液接近燃點,機尾噴管正在冒出滾滾濃煙。飛機旋翼高速運轉風力,更助長了尾噴管裏的火勢。幾乎就在瞬間,濃煙籠罩了整個機艙。宋義感覺呼吸困難,他知道火勢很快蔓延機體,油箱中還有大量的餘油,飛機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耳機裏不斷傳來地面人員的高喊“快跳機!快跳機!”此時,艙門的把手離宋義觸手可及。輕輕一拉,他就能跳離險境。但是宋義遲遲不動。他很清楚,一旦逃離,科研樣機上數以千萬計的試飛寶貴科研數據,都將前功盡棄,而那些數據是成千上萬科研專家多年的心血啊。“無論多危險,也要保全這架科研樣機!”宋義抱定了信念。在濃煙密佈視力無法看清的情況下,他憑着對座艙的環境的熟悉,依次準確啓動一個個火情處置按鈕,滅火劑噴湧而出,火勢很快被撲滅了,飛機在爆炸的臨界點被馴服。
當宋義駕機着陸後,地面人員都替他捏了把汗。
2006年1 1月,宋義帶領試飛員執行某新型直升機試飛任務。飛機剛離開地面正要做懸停檢查時,機身就劇烈搖擺起來。他試圖控制操縱,沒有見效,他又試圖控制飛機姿態,還是不行。飛機搖擺幅度越來越大,而每次搖擺旋翼都隨時可能觸地,導致機毀人亡。此時的直升機開始下俯,翼尖離地面已經很近很近了。宋義判斷,可能是自動駕駛儀極性接反,在飛機再次向左傾斜時,他順勢向右壓桿,等飛機處於水平的一霎那,迅速把總距放到了最低。只見飛機從3米多高空中垂直落地,僅用06秒平穩落地面。生死時速的0.6秒,拯救了試飛員的生命,保住了直升機的安全。當地麪人員走近時都驚呆了,現場令人震撼,飛機的機尾梁受重力的慣性而折斷,尾槳打落在地,宋義卻平靜地走出了機艙。按照平常經驗,這樣的操縱桿機械故障,直升機必然會倒栽地面,試飛員絕無生還的可能。
提起當年情景,中航集團的一位領導稱:“太可怕了,要不是宋義驚天一搏,摔掉的將不僅是兩名優秀飛行員,這款新型直升機研製,將滯後8年至10年……”
2007年7月12日,宋義以過人的膽識再次挽救了兩位戰友。當日試飛員張志強和張雲磊進行極限旋翼載荷測試試飛。宋義擔任指揮員。該機許多部件處於實驗試飛階段,極限測試有一定的風險。起初一切順利,當機組人員準備返回機場時,機身劇烈抖動起來。儀表讀數也變得難於判斷,兩名試飛員焦急的聲音傳到地面指揮耳中。“機體抖動劇烈!駕駛杆無法操縱。”“主減滑油温度警告燈亮!”“尾減温度警告燈亮!”“右液麪低警告燈亮!”“助力器卡滯警告燈亮!”“右液壓系統壓力警告燈亮!”接二連三的險情報告令所有人心都提了起來……宋義判斷,很可能是一起重大機械故障。但此時,是要求直升機繼續返航,還是就近着陸呢?如果返航,直升機可以得到最有效的保障,試飛員如有傷情也可以及時救護。但是返航途中,出現更嚴重的險情怎麼辦?選擇就近着陸,則可能因野外降落點不平整引起飛機側翻,同樣危及試飛員生命。
決策迫在眉睫。經過快速權衡後,宋義拿起話筒:“緊急迫降!緊急迫降!”在宋義指揮下,機組成員最終成功追降在一處稻田裏。事後經專家組分析,這是一起國內外直升機試飛史上罕見的特情:油管斷裂,液壓油漏光,尾傳動系統破壞嚴重,哪怕再遲疑幾秒,飛機就可能在空中解體。專家認定:宋義果斷的決策不僅挽救了戰友,也保護了國家的鉅額財產,創造了航空科研試飛史上的奇蹟!
曾經飛機 曾經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