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允

鎖定
姚允,17k小説網《北胤前傳》番外南虞後紀中的虛擬人物,乃是南虞寰貞年間名將,南虞開國元勳餘姚侯姚裘韞、零陵假王姚邪的後裔,南虞先帝欽點的朝中文武第一人。為人具富儒博學、善琴棋書畫,有祖輩之風,得號“小姚邪”。南虞大長公主葉詩倩(天子葉知嵐的小姑)愛慕姚允,姚允亦是對其有好感,奈何年少有為的姚允連年在外征戰,無暇顧及,故而二人未成眷侶。車騎將軍陳建勇、荊州刺史閔子貞、襄陽太守應淵、都尉賈徹、邔侯蘇瑜、石橋侯姜謖、下庵伯程嘉策中部督郵劉佳煒、襄左王閔潤、漳沐西里士李澤宇、回龍伯葉二仁、鮑灣亭主婉瑩、江夏王葉崇禮、西陵侯葉晉棠、西陽縣主葉巧雯等豪傑與權貴皆崇拜於姚允。姚允與户部郎中姚永昌乃是故交,曾出面救下了其嫡女姚馨宜與婢女蔣鑫鈺。早年,奉旨率兵擊退沿海東瀛倭寇,並且乘勝追擊攻佔東瀛半數的沖繩羣島。隨後,又領命發兵琉球,力壓琉球,迫使其國改名為夷州,歸屬南虞國土版圖,從此夷州向南虞稱臣。南虞寰貞二年,姚允率水師在南陽西北江域大敗來犯的胤軍,敗殺北胤名將齊冥遠,且一箭射瞎北胤漢王蕭洪明。生前官位歷任徵東將軍輔國大將軍,爵位歷任宜城侯、江陵公,職權為都督荊、交二州諸軍事,先後受賜持節使持節。因朝中奸佞向天子葉知嵐進獻讒言,南虞寰貞五年,姚允被葉知嵐逼。而朝廷假傳天下稱其乃病故,引發姚允舊部起義。姚允薨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尉、追贈假黃鉞、追賜越國公爵位,諡號忠武,以國公之禮安葬。
中文名
姚允
外文名
Yao Yun
性    別
登場作品
北胤前傳
身    份
徵東將軍大都督輔國大將軍太尉
爵    位
宜城候、江陵公、忠武越國公

姚允角色背景

南虞寰貞元年(北胤玄興十三年),天下大亂,長江南北烽火四起。當年劃江而治並和睦共處的南北朝,如今已兵戎相見,這場硝煙已瀰漫了近六十年。因南虞先帝患病駕崩,二十八歲的太子葉知嵐登基為帝。而他在位不到一年,正逢國家動盪,那時的北胤帝國已攻佔了在南虞版圖下長江以南的半個益州,這時正興兵向荊州。為抗擊胤軍,南虞皇帝葉知嵐命徵東將軍姚允為荊、交二州持節都督,率兵發往荊州抗敵。姚允當時三十六歲,正值壯年,乃南虞開國元勳餘姚侯姚裘韞、零陵假王姚邪的後裔。姚允自小熟讀兵書,又在儒學上頗具文采,且略懂音律,愛好書畫,身上有着足足的儒將風範。因為姚允神似當年南虞開國大將姚邪,有祖輩之風,南虞百姓都稱呼其為“小姚邪”。 [1] 
姚允曾率兵向東瀛、琉球等地打過仗,親率將士擊退了南虞沿海的東瀛倭寇,並佔據東瀛隸屬下部分範圍的沖繩羣島。之後他更是登入琉球,並將琉球荊氏王朝覆滅,琉球自那時便收服在了南虞麾下,此後琉球改稱夷州,作為了南虞附屬疆土。擊退東瀛、收服琉球,姚允可謂是功不可沒,先帝欽點的南虞文武第一人,官拜徵東將軍,封爵宜城侯。並且先帝還曾許下諾言,姚允定會是驃騎將軍的候選人。因有長江天塹,北胤對於南虞也無從下手,可是自從南虞半個益州淪陷後,胤軍很快佔據了上風。雖説北胤在南虞手裏拿下益州也費了很大勁,前後足足花了五十年的周折,可是一旦益州到手,就能發兵東南,一路進攻荊州。荊州作為南虞兵家要地,能否抵擋住胤軍進攻是非常關鍵的,若是荊州失守,那麼接下來南虞的交州揚州將會被逐個擊破。交州易攻難守,恐怕荊州沒了,交州便是下個目標。而揚州雖也有兵力可抵擋胤軍,不過沒了荊州,它也只能殘喘苟活一段時間,金陵皇都終究還是逃不掉被攻陷命運。若是如此,屆時的南虞王朝將不復存在,所以荊州戰役是非常重要,關乎南虞生死存亡之際。廟堂之內無一人敢拍脯擔保荊州不敗。現任驃騎將軍趙銘陽雖然作戰經驗豐富,在戰法上的才能也高深莫測,卻年事已高,恐怕都騎不上馬背了,可惜寶刀未老人已老,有心無力。現任車騎將軍陳建勇素來打仗勇猛,可是對於戰法缺少靈活變通,作為大將衝鋒陷陣、攻取城池不在話下,可是關乎到整個國家的戰事,就有些模稜兩可了。而此次戰役非同小可,荊州戰場上如若錯失一步,可能就會滿盤皆輸。眾將易得,一帥難求,朝廷之上,眾多將領裏到底誰能為帥是個大問題。
徵東將軍姚允自告奮勇,面對嚴峻形勢下臨危授命,他深知發兵荊州事關國家安危,稍有不慎將會萬劫不復,卻毅然下定決心選擇去消滅這個棘手的問題。即使在眾將裏堪稱絕對帥才的風雲人物,依舊是不能確保荊州萬無一失,但也唯有被譽為朝中文武第一人的姚允才能接此重任。年輕的南虞皇帝葉知嵐剛登基不久,對於國家戰略部署上還是略顯稚嫩,也只好將國家命脈託付給眾望所歸的姚允了。

姚允角色經歷

南虞寰貞二年(北胤玄興十四年)大暑,正逢南虞荊州水師出擊的絕佳戰機,北胤徵南軍之中多為北方平原人,不善水戰。而荊州地形有利於水戰,加上南虞地處江南,將士多善水,水師艦隊亦規模龐大。天賜機緣,都督姚允自然不會錯失,他合荊襄九郡太守都尉所率軍隊會戰北胤軍於南陽西北江域,大敗北胤徵南軍。北胤徵南軍先鋒齊冥遠襄陽太守應淵、都尉賈徹所部伏擊重創,潰逃途中失血過多,終究身死。都督姚允更是一箭射瞎北胤徵南監軍蕭洪明(北胤宗室,受封漢王,乃北胤當朝天子蕭洪昭胞弟)左眼。姚允這一箭傷及了蕭洪明顱內精元,致使蕭洪明當場休克,後撤回劍閣尋醫開顱救治。因顱內精元大損,可憐北胤漢王蕭洪明全身上下只一根手指可動,變為了活死人。北胤軍探向長安傳去敗訊,聽聞拜姚允所賜,胞弟蕭洪明落得行屍走肉一般,坐在龍椅上的北胤皇帝蕭洪昭氣急攻心,當即嘔了三兩血,臣子恐慌,急召太醫進殿。經此一役,北胤徵南軍元氣大傷,蕭洪昭也在之後因心病困擾,精神萎靡,常常對着活死人蕭洪明自語。北胤朝廷只得下令徵南軍暫且撤出荊州,駐紮益州養精蓄鋭,待日後收集兵馬再戰。此戰,南虞暫時穩定了荊州局面,南虞天子葉知嵐聞捷訊後連連稱讚,金陵皇都為此歡慶三日,葉知嵐隧即擬詔:徵東將軍領荊、交二州都督姚允加封為輔國大將軍,進爵江陵公,加賜使持節;襄陽太守應淵加封為橫江將軍,賜假節;襄陽都尉賈徹加封為揚武中郎將;荊州其餘太守、都尉、軍統皆受龍恩。 [2] 
姚馨宜蔣鑫鈺皆是罪臣女眷。而南虞律法所判罪臣府內男丁滿門抄斬,女眷則發配軍營,淪為營妓,以慰藉軍士者。姚馨宜乃南虞朝中户部郎中姚永昌之女,因姚永昌平日直言不諱,得罪朝中不少官員,後被小人彈劾所害,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讓天子葉知嵐龍顏大怒,下旨抄了姚永昌三族,姚府千金姚馨宜因此被髮配荊州,婢女蔣鑫鈺也連帶發配,淪為營妓。然而,荊、交二州都督姚允素聞姚永昌為官清廉正直,如今被小人所害落得如此下場,很是惋惜。姚允隧令姚馨宜、蔣鑫鈺免服營妓之役,命襄陽都尉賈徹為她們尋一好人家安度餘生。於是乎,姚馨宜、蔣鑫鈺便脱身成為師友祭酒閔潤府上的通房婢女。雖名為婢女,不過通房二字,已明瞭二女地位勝於尋常婢女。通房,乃同房之意,名如妾室。

姚允角色結局

南虞寰貞四年(北胤玄興十六年)出伏,距南虞荊、交二州都督領輔國大將軍的姚允擊退北胤大軍已有二載,南虞荊州已恢復戰前繁榮。北胤那邊確是大傷元氣,北胤皇帝蕭洪昭經過大病後已是風燭殘年,其弟北胤漢王蕭洪明成為活死人後的兩年軀體已瘦如枯槁,恐怕微風一吹便就剩枯骨了。北胤廟堂,臣子們各自有心裏打算,宗室混亂,老皇帝已經快不行了,可是尚未立太子,對於哪位皇子登基,北胤大臣早早便樹立了黨派。國情內憂,北胤皇帝蕭洪昭感慨未能完成大業,僅僅收下了益州便已要下場了,生的兒子們都沒有如自己那番的雄心壯志,這皇位到底傳給誰,他也很是頭疼…… [3] 
再説南虞這兒,朝廷內一些奸臣向南虞天子葉知嵐進獻讒言,説是:“姚允目前深得百姓民心,百姓只知都督姚允,卻不知皇帝是誰,況且他擁兵自重,若是他日造反,必為大亂!陛下何不效仿當年太宗武睿皇帝(南虞第二位皇帝,葉以珩)?將居功自傲的江陵侯高瑄(南虞開國荊州都督)斬了以絕後患!”南虞天子葉知嵐聞之,他豈不知姚允功高蓋主,但又忌憚姚允的軍功與背景,這位年輕天子故作反駁,細語:“他姚允是誰?他可是高祖懿烈皇帝(南虞開國皇帝,葉皙)與惠懿皇后(南虞開國皇后,姚詩瑤)的親侄兒零陵假王姚邪(南虞開國異姓王,假為臨時)後裔,姑蘇姚家正統血脈,追溯到幾百載前,朕與他還是親眷呢!姚家世代忠良,豈會造反?”雖説南虞天子葉知嵐話語裏毫無對大都督姚允的防備,但是他心裏面已經在策劃一場計謀。起先,葉知嵐先是下詔收了姚允都督荊、交二州諸軍事之位,又撤賜使持節,爾後將其調回金陵,另派心腹任荊州刺史。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姚允心知肚明,皇帝的舉措便是要置自己於死地。如論如何,南虞北胤這戰是勝還是敗,他姚允必然是不能存在的。若之前的仗敗了,他要麼為國拼殺陣亡,要麼被皇帝問責,荊州乃是兵家之地,敗了終究一死。勝了,功高蓋主,何況當今葉知嵐只是剛登基沒幾年的年輕皇帝,根基不穩,必然會猜忌,而自己早晚都是他防備的對象。橫豎都是死,那可如何是好?造反?他姚允可不是亂臣賊子,姚家世代忠良,可不能在他這代違背祖宗的家訓。能有什麼辦法,他姚允也認命了,與國與民,他姚允都盡到了國士該有的義務,從臨危受命開始,他的選擇已註定了自己的命運。
南虞寰貞五年(北胤玄興十七年)驚蟄,江陵公領輔國大將軍姚允病……隨着抗胤英雄落幕,舉國哀悼,南虞天子葉知嵐那天也是大悲,雙目含淚,下詔追封姚允為太尉,追贈假黃鉞,追賜越國公,諡號忠武,以國公之禮安葬。可悲,可嘆,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明眼人都知道,朝廷昭告天下稱都督姚允是病薨,南虞天子葉知嵐還抱着他的屍骨假惺惺哭着喊着追念其功績,實則都督姚允是被皇帝葉知嵐親手逼薨的,暗地裏葉知嵐笑都來不及呢。姚允一死,他葉知嵐終於可以高枕無憂,擺弄着帝皇權術,君臨天下。尤其是姚允的荊州舊部,聞姚允薨,起兵造反!以襄陽太守橫江將軍應淵為首的亂軍起義,先是斬殺了皇帝葉知嵐調遣去荊州任刺史的心腹,而後打着清君側之名,與荊襄九郡其他太守響應,往金陵進之! [4] 

姚允登場作品

《北胤前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