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夜 (拼音:yè)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晚期至西周的金文 [2] 形聲字,古字形用“夕”表示晚上,“亦”作為聲旁。夜指從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時間。
(參考資料:《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亠(傳統歸夕部)
五    筆
YWTY
倉    頡
YONK
鄭    碼
SNRS
筆    順
點、橫、撇、豎、撇、橫撇、點、捺
字    級
一級(編號:1209) [1] 
平水韻
去聲二十二禡 [5] 
注音字母
ㄧㄝˋ
總筆畫
2+6(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統一碼
591C
四角碼
0024₇
異體字
亱、𠙇、𠙑、𡖍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4]
形聲字。金文作圖1-4,通常是由圖A和圖B兩個構件組成,構件A是“”字的省略,“亦”的古字形是在人的臂下加一點表示“腋”下,是“腋”的初文;構件B有人釋為“月”,但更多人釋為“”。“夕”和“月”在商周時期為同一字形,夜晚的特徵是明月在天空懸掛,造字表示夜,便以月取象,就是夕。“夕”的本義就是“夜”,是“夜”的形符,而“亦”不過是“夜”的聲旁罷了。因為“夕”佔去“亦”一點的位置,故為“亦省聲”。
金文的“夕”構件一般在人(大)臂下,金文有的作圖5,亦字寫得較長,沒有省去右邊一畫,真正是亦字作聲符。篆文作圖9,隸書作圖10-12,亦字形變較大。楷書“夜”字,“大”字一捺與夕字合成一個構件,“大”字表人頭的小豎畫寫成一點,表腋的一畫與大字豎撇合成人字,就面目全非了。 [2]  [6] 
夜的本義就是指從天黑到天亮的這一段時間,與“日”“晝”相對。有時,夜又特指整個夜間的某一特定時間,有時指暮,黃昏,如《詩經·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有時指“夜漏未盡雞鳴時”,也就是天快亮的時候。不過這類用法多見於古漢語。
由本義,“夜”又引申出了“昏暗”的意思。比如《潛夫論》:“是故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其中的“夜室”就是指昏暗的屋子。這種用法同樣多見於古漢語。 [1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從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時間(與“晝”“日”相對)。
night
《詩經·唐風·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詩經·衞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魯迅《吶喊·頭髮的故事》:“我揭去一張隔夜的日曆,向着新的那一張上看了又看。”
夜晚;深夜;夜以繼日夜不閉户
指黃昏,天黑。
dusk
《詩經·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凌晨,天快亮的時候。
wee hours
《周禮·春官·雞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叫百官。”

夜色。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古縣名。今山東省萊州市。後作“掖”。

《戰國策·齊策六》:“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災上之虞。”高誘注:“《説苑》作掖邑。”

姓氏用字,參看“夜姓”。



量詞
用於計算夜。

劉義慶《世説新語·自新》:“三日三夜。”

形容詞
昏暗,幽暗。
dim;dusky
王符《潛夫論·贊學》:“是故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
夜府;夜台
動詞
夜行。

《晉書·王承傳》:“有犯夜者,為吏所拘。”

(以上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夕部】羊謝切(yè)
也。天下休舍也。從夕,亦省聲。
【註釋】①舍:夜、舍,疊韻為訓,上古同屬魚部。《説文解字·亼部》:“市居日舍。” [9] 

説文解字注

“舍也”注:以疊韻為訓。
“天下休舍”注:休舍猶休息也。舍,止也。夜與夕渾言不別,析言則殊。《小雅》:莫肎夙夜,莫肎朝夕。朝夕猶夙夜也。春秋經夏四月辛卯夜,即辛卯夕也。
“從夕,亦省聲”注:羊謝切,古音在五部。 [10] 

廣韻

羊謝切,去禡以 ‖亦聲暮部(yè)
夜,舍也。暮也。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又姓。羊謝切。三。 [11]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部】 夜
古文:𡖍、𠙑、𠙇
(yè)《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為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注: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注: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又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又夜郎,在播州。見《蜀記》。
又《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為夜宮。
又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又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於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為名。
又墓穴曰夜台,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又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𦶜蘭芳。注: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慎《轉註》:作液,非。
又姓,見《通志》。
(yì)又《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tì)又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註》。
又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又古通箇韻。陳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並作葉,非。
又葉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葉下居,居音倨。
又葉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葉下惡。
《説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從夕,𡗜省聲,亦作𡖍。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夜”字書寫演示 “夜”字書寫演示
“亠”,居上居中,點筆在豎中線。下部首筆撇從橫中線上方起筆,撇尖超出橫筆左端;“攵”,首筆短撇從右上格穿過田字格中心;㇇(橫撇)從橫中線上方起筆,撇尖伸向“亻”下側;點筆在田字格中心右下側;捺從短撇撇尖起筆,收筆高於“亻”,超出上部。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z
i̯ăɡ
王力系統
ʎ
ia
董同龢系統
d
jăɡ
周法高系統
r
李方桂系統
r
iagh
東漢





jia


jia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歌戈麻

北魏後期北齊

ja
齊梁陳北周隋

ja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a
擬音/王力系統

j
ǐa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a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a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a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a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禡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羊謝切
0ja
集韻
去聲
四十禡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寅(夤)謝切
0ia
𠬤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夷益切
0iæk
禮部韻略


去聲





寅謝切

增韻


去聲





寅射切

中原音韻

去聲
車遮



全清

中州音韻


去聲
車遮





葉耶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十六蔗


次濁
寅射切
oiə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九遮者蔗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ie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ie
21
去聲
文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ia
21
去聲
白讀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ie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e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ie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i
53
去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ɿ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ie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31
陰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蘇州
jiɒ
412
陽去
吳語
温州
ji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ie
45
陰去
文讀
湘語
長沙
ie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ia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io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ia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ia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54
陽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ia
33
陽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ia
213
陰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mẽ
55
陽平
俗讀。為“冥”(冥昏)訓讀,莫經切;“明”(明年)訓讀,武兵切
閩語(閩東語)
福州
ia
242
陽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ia
44
陽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2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2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10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17]
  • 5.    平水韻 二十二禡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23]
  • 6.    何金松編著.天地寫真[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55-56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520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54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34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23]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22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82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3]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52
  • 15.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78-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