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夕(拼音:x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在甲骨文中“夕”和“”是同一個字,都是半個月亮的象形。“夕”的造字本義一般認為是月亮剛出現時的一段時間,也就是傍晚、黃昏。後引申指夜晚。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QTNY
倉    頡
NI
鄭    碼
RS
字    級
一級(0046)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注音字母
ㄒㄧ
區位碼
4706
四角號碼
2720₀
統一碼
基本區-5915
筆畫數
3+0
造字法
指事字
結    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指事字。商周時期,“夕”和“月”字形相同,都是月牙的形狀,只是二者意義有分工。“月”指地球的衞星月球;“夕”則是夕陽西下、新月初升的時候,即黃昏、傍晚。到了金文(圖2-6)階段,月牙的輪廓開始變樣,但字形字義還沒有完全分化。到了小篆,“夕”和“月”才分化為兩個音義都不同的字。月牙中加上一點的是“月”,沒有加點的是“夕”。黃昏時看見的月亮,因為離地低,霧氣多,折光大,不容易看到月中的陰影;當月亮升高時,它表面的陰影就會顯現出來。故此“夕”這個月牙裏便不加點,並以之表示黃昏之意。隸書以後,圓轉勻稱的筆畫變得平直,併為楷書所承襲。 [5] 
也有的學者認為,“夕”是由“月”再加上一點。明月高照,標誌着長夜的降臨,故而甲骨文字形既是月亮的形體,又是夜的象徵。最初的月和夜可説是一碼事,到後來,又要用月來計算時日,把30天算作一個月,成了曆法上的專有名詞,就有點麻煩了。此時“月”既是月亮,又是夜,不好區別。於是先民在“月”字中加一點,又造出了一個“夕”,用它表示月夜。 [6] 
夕的本義指傍晚,即從太陽落山到天黑的一段時間,如夕陽西下、朝夕相處、朝發夕至中的夕,都是指傍晚。傍晚的特點,是夜幕即將降臨,故夕又引申指晚上,用於前夕、除夕等詞。 [20]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日落的時候,傍晚。
sunset;
dusk
《詩經·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紅樓夢》第六七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夕陽;朝發夕至
夜晚。
evening;
night
《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左傳·哀公八年》:“吳子聞之,一夕三遷。”
前夕;除夕;七夕
晚潮,後作“汐”。
nighttide
《管子·國蓄》:“官賦軌符,乘四時之朝夕。”

指一年的末季或一月的下旬。亦指每月之末。
last period
《尚書大傳》卷三:“歲之夕,月之夕。”
淮南子·天文訓》:“以至於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閉其寒。”

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應璩《與滿公琰書》:“宴樂始酣,白日傾夕,驪駒就駕,意不宣展。”

墓穴,後作“”。

泰山都尉孔宙碑》 :“窀夕不華,明器不設。”

通“”。昔時,往日。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不肖,有宿夕之憂,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Xī)姓氏用字。參看“夕姓”。



形容詞
側;斜。

《呂氏春秋·明理》:“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謂正,乃不正矣。”

動詞
向西;偏西。

《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古代帝王進行祭月儀式。

《國語·周語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古代的一種禮制,指傍晚晉見君王。

《左傳·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在傍晚或夜間進行某種活動。

《國語·晉語九》:“智襄子為室美,士茁夕焉。”

指傍晚拜見尊長。

《左傳·成公九年》:“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

副詞
通“”。也。

《老子》:“(人)所教,夕議而教人。”

非語素字
【夕姑即“射姑”,春秋時曹莊公名。

《史記·管蔡世家》:“五十五年,桓公卒,子莊公夕姑立。”


以上參考資料: [7-8] 

近字辨析

暮、夕
這兩個字都表示傍晚,和“朝”相對,如:朝思暮想、朝花夕拾;但夕又表示夜,暮沒有夜的意思,如:前夕、風雨之夕。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上】【夕部】祥易切(xī)
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
〖註釋〗①莫:同“暮”。 [10] 

説文解字注

“莫也”注:莫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從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莫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
“從月半見”注:祥易切。古音在五部。 [11] 

廣韻

祥易切,入昔邪 ‖夕聲鐸部(xī)
夕,暮也。字從半月。又姓,《漢書》:“巴郡蠻渠帥七姓,有羅、樸、督、鄂、度、夕、龔也。”樸,普卜切。蜀有尚書令夕斌。
【校釋】龔,段玉裁依《文選·蜀都賦》注改作“襲”。《文選·蜀都賦》注七姓指:盧、樸、沓、鄂、度、夕、襲。 [12]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部】 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
《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為歲夕,晦為月夕,日入為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注:夕見於朝以諫也。
又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郎,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又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斜也。《呂覽》:正坐於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又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又葉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葉上鞹薄。
《説文》:從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為夕。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筆順】①ノ(撇)②フ(橫撇)③丶(點)
【寫法】❶短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收筆於橫中線。❷フ(橫撇)橫短撇長,收筆點超出短撇。❸末筆點,寫在田字格中心左下側。 [14]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
i̯ăk
王力系統
z
iak
董同龢系統
z
jăk
周法高系統
r
jiak
李方桂系統
r
jiak
西漢



東漢





jiak


ji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z
i̯ɛk
王力系統

z
ǐɛk
董同龢系統

z
jɛk
周法高系統

z
iæk
李方桂系統

z
jäk

以上參考資料: [16-17]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全濁
祥易切
zjɛk
集韻
入聲
二十二㫺(昔)
開口呼
全濁
祥亦切
ziæk
禮部韻略


入聲





祥亦切

增韻


入聲





祥亦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si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齊微





星西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濁
祥亦切
ziə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七英影應益





以上參考資料: [1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ɕie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ziɪʔ
23
陽入

吳語
温州
zei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ɕi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ɕi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ɕi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sip
5
陽入

粵語
廣州
tʃɪk
2
陽入

粵語
陽江
tʃɪ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ɪk
5
陽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iaʔ
5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ia
5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sek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si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si
24
陰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9]  、漢典 [1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1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2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3]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引用日期2019-08-13]
  • 5.    陳政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255-256
  • 6.    陳煒湛 著.古文字趣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6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88
  • 8.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45
  • 9.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511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 ..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33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08-13]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51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81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69
  • 15.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9]
  • 16.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3]
  • 17.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3]
  • 18.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13]
  • 19.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95
  • 20.    [1]朱國理.“夕”字本義考[J].辭書研究,1998(01):157-16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