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月(拼音:yuè)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6]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月牙。“月”本義是地球的天然衞星,即月亮。古人根據月亮的盈虧規律創造了“月”這個計時單位,沿用至今。月也指形狀像月亮的東西、按月出現或完成等義。 [15] 
“月”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88。以“月”為意符的字,一類與月亮有關,如朔、望、朝等。還有一類是由“肉”演變而來,舊時也作“⺼”,與月亮無關,如肘、肚、肺、肥等。 [17]  “月”在字的下部時,第一筆變為豎,如臂、背、臀、腎等。
中文名
拼    音
yuè
部    首
五    筆
EEEE [1] 
倉    頡
B [1] 
鄭    碼
Q [1] 
筆    順
撇—橫折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150) [6] 
平水韻
入聲第六·月 [2] 
統一碼
6708 [1] 
異    體
𡇹
注音字母
ㄩㄝˋ
國標碼
D4C2
筆畫數
4(部首4,部首外0)
造字法
象形字
四角碼
7722₀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3]
“月”的甲骨文(圖1、3)是一個象形字,這是月亮的象形,呈鐮刀狀,有時內部加一點。“月有陰晴圓缺”,但究竟“圓”時少,“缺”時多,所以古人用近似半圓形的來代表月亮。金文的“月”字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形體上完全繼承了甲骨文的月字。金文中的“月”字如圖2、4、5、6,可以明顯地看到金文對甲骨文“月”的承襲以及對小篆“月”的形體的開啓。將“月”字形體稍加橫置,月彎部分筆畫作一定的延伸,便形成了小篆(圖8)的形體。而到隸書和楷書,“月”字形體完全橫置,失去了“月”的形象性特徵。 [15] 
“月”即指天體月球,是圍繞地球週轉的星體。《詩經·小雅·天保》記載有:“如月之恆,如日之升。”這裏的“月”與“日”相對,即天體月球。月和“日”相對,因此月是夜的代表。如同太陽一樣,月亮很早就被古代人作為劃分時段單位的參照天體。月亮的盈虧圓缺變化,所呈現出來的週期,即朔、弦、望、晦,這個週期正好是二十九天多、不到三十天的時段,所以古人以此來記錄一年的時間,將一年分作了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三年再加一閏月。另外,“月信”一詞,專指女性月經,也是因為這種生理現象按月而至,如潮有信。 [15]  [16] 
月與日相對,月屬陰,故又與女性多發生聯繫,如“月房”,專指女眷的居室;“月貌”,總與“花容”相配,形容女子面容嬌美。古人以“花好月圓”比況美好的事物,而相對的就是“月缺花殘”,以形容美女的死亡或美好事物的損毀。 [1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uè
名詞
月球;地球的天然衞星
moon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晉·陶潛《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魯迅《故鄉》:“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
月光;月食;滿月;
賞月;月明星稀
時間單位,一年分為十二個月(農曆有的年有閏月,一年為十三個月)
month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
宋·蘇軾《喜雨亭記》:“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
郭沫若《創造十年》九:“《創造季刊》既已預告在明年的正月一號出版,發稿至遲便當得在十二月以前。”
元月;臘月;陽春三月
指女性的月經;月事
menses
《素問·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月閉
(顏色或形狀)像月亮一樣的

《史記·封禪書》: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新唐書·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眾人從西廳右首一個月門內進去,另有一道長粉。
月琴;月窗;月餅
古人以月為羣陰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關的事物
beautiful

花容月貌
按月(時間單位)的
monthly

月刊;月表;月薪
指婦女懷胎的月份

《詩經·魯頌·閟宮》:“無災無害。彌月不遲。”

(Yuè)姓氏用字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4]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月部】魚厥切(yuè)
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 [9] 

説文解字注

“闕也,大侌之精”注:月、闕疊韻。《釋名》曰:“月,缺也。”滿則缺也。
“象形”注:象不滿之形,魚厥切,十五部。 [10] 

廣韻

魚厥切,入月疑 ‖ 月聲月3部(yuè)
月,範子計然雲:“月者,尺也,尺者,紀度而成數也。”王子年《拾遺録》曰:“水精為月。”魚厥切。十一。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部】 月;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魚厥切,音軏。《説文》:闕也。太陰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陰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陰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為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為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為一月。
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又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又《韻補》葉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又葉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鬥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
【未集下】【肉部】 月;部外筆畫:0
《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 ⺼以別之。月中從冫,不從二作。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1]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外框上窄下寬,底部齊平。長撇從左上格豎中線左側撇向左下格。框中兩橫分寫橫中線上下,都不與右邊豎段相接。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月

合口呼
次濁
魚厥切
ŋjuɐt
集韻
入聲
十月
合口呼
次濁
魚厥切
ŋiuɐt
禮部韻略

入聲





魚厥切

增韻

入聲





魚厥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去聲
車遮

撮口呼

全清

iu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車遮





魚夜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次濁
魚厥切
ŋiet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十三鴛婉怨乙
(參考資料:漢典 [5]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i̯wăt
先秦
王力系統
ŋ
ǐwa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ŋ
juăt
先秦
周法高系統
ŋ
jwat
先秦
李方桂系統
ngw
jat
西漢



東漢





jat


j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月沒

jwət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月沒

jwət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月沒

jwət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ŋ
i̯wɐt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ŋ
ǐwɐt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ŋ
juɐt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ŋ
iuɑt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ng
jwɐt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ŋ
ǐuɐt
(參考資料:漢典 [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ye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ye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ye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ye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y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y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y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y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jyɤʔ
23
陽入
文讀
ŋɤʔ
23
陽入
白讀
吳語
温州
ȵy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ye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ue
35
陰去
文讀
ya
35
陰去
白讀
贛語
南昌
ȵyɔt
5
陰入
文讀
ȵyɔt
21
陽入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ȵiat
5
陽入

粵語
廣州
jyt
2
陽入

粵語
陽江
jit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guat
5
陽入
文讀
geʔ
5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gueʔ
4
陽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ŋuɔʔ
4
陽入

閩語(閩北片)
建甌
ŋyɛ
42
陽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5]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30]
  • 2.    六月  .搜韻[引用日期2018-11-30]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18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 :2188
  • 5.    “月”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30]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8-0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17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20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28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63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52;939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77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33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55
  • 15.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44-645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05-106
  • 17.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多功能字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12:882
展開全部 收起